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秦王扫六合/画说汉唐文明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汉代和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统一强大的时代,文化发达,艺术繁荣,人文汇萃,学术昌隆,体现出中华民族气魄宏大、继往开来的精神面貌。本书是《画说汉唐文明丛书》中的一册,以通俗流畅的白话文,化解诸多艰涩的古籍,叙述和分析秦民族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

内容推荐

秦民族是我国历史上一个了不起的民族,它起源干东部,兴起于西部。在不断的交往和战争中发展壮大,直到最后用武力平定了天下,实现了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真正的统一。秦民族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的,从而形成了这个民族自强不息、开拓进取的精神。秦民族虽然最后统一了中国,但其过程也是十分缓慢的,是一个长期积累发展的过程。前770年,秦襄公才因为护送周平王东迂有功,被周天子封为诸侯。从此以后,这个民族凭着其坚忍不拔的精神,先有秦穆公的独霸西戎,后有秦孝公的商鞅变法,国家迅速强大起来。到秦始皇时,国家统一的条件已经具备,于是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完成了统一天下的大业。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他第一次使中国实现了大范围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大帝国。统一后实行了一系列巩固封建大帝国的措施,其中有些措施已经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并在继续发挥影响。

目录

引言

一、尚武好战是秦人的传统/l

二、秦统一六国的邦交策略/3

(一)稳扎稳打,建立巩固的根据地/3

(二)远交近攻,实行各个击破的战略/6

(三)连横破纵,分化瓦解六国力量/10

(四)改善内政,顺从民心/17

(五)中央突破,逐个歼灭/18

三、气吞山河的军阵/20

(一)一号坑——设备完善的长方形军阵/24

(二)二号坑——多兵种再现的曲尺形军阵/30

1.弩兵阵/30

2.战车阵/34

3.车步骑混合阵/39

4.骑兵阵/40

(三)三号坑——地下军事指挥部/46

(四)秦的水军/53

四、称雄天下的铁军/56

(一)严密的军事指挥系统/56

1.鼓/57

2.金/59

3.旗/59

(二)有素的军事训练/61

(三)军功爵制下的秦军勇士/62

(四)我国最早的军衔制/65

1.将军/66

2.中级军吏和下级军吏/67

3.士兵/69

五、秦军的装备、管理和后勤保障/7l

(一)秦军的武器库/72

1.短兵器/73

2.礼兵器/73

3.长兵器/75

4.远射程兵器/78

5.防御性兵器/8l

(二)精湛的兵器制作技术和严密的兵器制造工序/88

1.精密的配方及精致的工艺/88

2.最早的标准化技术/91

3.高超的防锈技术/92

4.严格的管理程序/93

六、秦灭六国的过程/95

(一)灭韩/95

(二)灭赵/99

(三)灭魏/103

(四)灭楚/105

(五)灭燕/108

(六)灭齐/113

七、开拓疆土,巩固边防/116

(一)平百越/116

(二)治理西南夷/118

(三)北击匈奴/119

八、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123

(一)加强中央集权/123

(二)制定法律,强化统治/124

(三)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125

(四)决通川防,修筑道路/127

(五)实行重农抑商政策/133

(六)加强思想统治,实行焚书坑儒/133

(七)销毁兵器,“徙民实边”/134

参考资料/141

后记/142

试读章节

秦王之所以能够统一天下、横扫六合,与秦人的尚武好战习俗有很大的关系。秦人曾长期和戎狄等游牧民族杂居,为了生存和发展,一直是在和其他民族的作战中壮大起来的,尚武好战已成为其民族的习俗传统,加之秦在商鞅变法后实行的军功爵制,使秦人在战场上毫不畏惧、勇往直前,杀敌立功受奖获爵成为他们的奋斗目标。

秦人是从东夷西迁的一个民族,其先祖伯翳曾在夏禹时代和大禹共同治理洪水,被赐姓赢氏。商汤时,因帮助商王朝有功,而“赢氏多显达”,为商朝“保西垂”。周灭商后,秦人地位下降,沦为周的附庸,周孝王时,秦人先祖非子因善于养马和驾车,为周王朝主持养马工作,成绩显著,周孝王分土给秦人,使“邑之秦”(位于今甘肃省张家川自治县),而在它的周围全是西戎民族,为了生存和扩张领土,秦人一直处于和西戎民族的争夺战争中。其祖先秦仲在伐戎时被戎人所杀,到秦庄公时被周宣王封为“西垂大夫”。庄公的儿子世父伐戎时也被戎人所俘,秦襄公时因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被封为诸侯,并获得周人的一张空头支票,即赐岐以西之地给秦,但前提是“秦能攻逐戎,即有其地”。不过从此秦人已正式得到周王朝的承认,也开始了大张旗鼓的对戎战争。秦对西戎的战争取得决定性胜利是在秦穆公时期,“并国二十,开地千里”,并取得了嗜秋五霸”的地位,从而提高了秦国在当时诸侯国中的地位。

秦人同西戎的战争虽然取得了胜利,但来之不易,从而使秦民族形成了顽强不息、积极进取、尚武好战、奋发向上的精神。长期处于游牧民族的包围之下,其落后的经济、严酷的生活环境,使秦民族特别崇尚武力,特别能战斗,也只有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这也是商鞅变法得以在秦国顺利推行的原因。商鞅变法使秦民族的尚武风气更加高涨,实行的军功爵制极大地调动了秦民族的好战积极性。

关于秦人的尚武习俗在湖北云梦睡虎地出土的秦简中也有大量记载。现仅从《日书》早种《生子》篇抄录一些简文以说明问题,简148载:“壬辰生子,武而好衣剑”,“壬子生子,勇”,简141载:“乙丑生子,武以攻”,简140载:“甲午生子,武有力”,简142载:“丙武生子,武以圣”,等等。充分说明秦人骨子里都想着好战、尚武。

由于整个社会崇尚武力的风气,秦国历史上也出现了很多大力士,春秋时期,有大力士杜回,战国时期有任鄙、乌获、孟说等,而且连秦武王也十分喜欢武力,特别偏爱大力士,常以举鼎为游戏,甚至因举鼎过于用力而不幸死亡。在秦始皇陵封土西南发现的百戏俑坑中也发现了大力士的形象,身材魁伟高大,与当时秦国的社会风尚有必然的联系。

秦人之所以崇尚武力,也与秦人信奉法家有关系。因为法家和兵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兵家的战和法家的耕战思想是相通的,因而我们看到法家思想中多有兵家思想在其中。秦国从商鞅开始,一直以法家思想作为统治思想,重视耕战、讲求功利是秦人的不懈追求,因而进行统一全国的战争就成为秦人的奋斗目标。正由于秦民族的尚武习气和法家思想的主导,整个秦历史就好像一部军事史,其形成的文化也体现出军事文化的特征。P1-2

序言

秦民族是我国历史上一个了不起的民族,它起源于东部,兴起于西部。在不断的交往和战争中发展壮大,直到最后用武力平定了天下,实现了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真正的统一。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与这个民族的发展过程有关。秦人在发展的过程中,曾经与夏商周等王朝都发生过关系,而且均以善于养马和驾车闻名于世,也形成了这个民族的自强不息、开拓进取精神。秦民族虽然最后统一了中国,但其过程也是十分缓慢的,是一个长期积累发展的过程。直到春秋时期,当其他国家都已步入发展的快车道时,他还在人行道上慢行。到前770年,才因为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被周天子封为诸侯,“赐以岐以西之地”,但周天子送给秦人的却是一张空头支票。尽管如此,这个民族从此开始真正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凭着秦人坚忍不拔的精神,先是有秦穆公的独霸西戎,后有秦孝公的商鞅变法,国家迅速强大起来。到秦始皇时,国家统一的条件已经具备,于是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完成了统一天下的大业。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他第一次使中国实现了大范围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大帝国。统一后实行了一系列巩固封建大帝国的措施,其中有些措施已经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并在继续发挥影响。

秦始皇生于前259年正月,因出生在赵国,故名赵政。又因其祖先在伯翳时被赐姓赢,所以又称作赢政。关于秦始皇的出生至今还是一个谜。一种观点认为秦始皇是一个私生子,他并不是父亲秦庄襄王的儿子,大臣吕不韦才是秦始皇的真正生父;另一种观点则认为非也。之所以会出现以上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是因为史书记载的不同。秦始皇的父亲秦庄襄王曾是一个为质于赵国的落难王孙。原名叫异人,是秦昭王的孙子,孝文王的儿子。异人有兄弟二十多个,由于他不是长子,其亲生母亲夏姬后来又失宠。所以被秦王送至赵国作人质。这是战国时期各国相互制约的一种办法。但这些人的命运难卜,随时有“身为粪土”之可能。异人也不例外,况且当时的秦赵两国都是大国,互不服气,随时都有发生战争的危险,因此异人的生命危若累卵。恰在这时,具有政治头脑的大商人吕不韦遇见了异人,吕不韦深知异人的境遇及秦国内部统治集团的内情,认为“此奇货可居”,便主动与异人结好,不惜重金把他送回秦国,并通过各种办法使安国君和华阳夫人把异人作为嫡嗣。为了讨得华阳夫人这个楚国人的欢心,遂改异人名为子楚。前251年,秦昭王去世,安国君继承王位即孝文王。而当时的孝文王已53岁了,即位后第三天便离开了人世。于是异人便成为国王,而吕不韦因为帮助有功,遂被封为秦国丞相,从大商人摇身一变成为大政客。

据《史记·吕不韦列传》载:当吕不韦在邯郸经商时,腰缠万贯,并娶了一个能歌善舞的绝世美人赵姬,与之同居,且有了身孕。而在一次与异人饮酒时,异人一眼便看上了这位赵国的美人,请求吕不韦把这位大美人让给他,吕不韦当时虽然不高兴,但为了以后达到政治上的目的,只好忍痛割爱把这位绝佳美人送给了异人。但当时异人并不知道这位赵国美人已有身孕,后来生下来的就是千古一帝秦始皇。这段记载明确指出秦始皇是吕不韦的私生子。

前247年,当了3年国王的庄襄王驾崩,吕不韦拥立才13岁的赢政做了国王。年轻的秦王称吕不韦为“仲父”,让他执掌国政。到前238年,秦王政已22岁,举行冠礼。举行冠礼是一个形式,标志着着冠者已经长大成人,具备了处理国家事务的能力。就在这9年小国王的见习期间,秦王政渐渐成熟起来,对朝中政事耳濡目染,有所了解;更对其母亲与吕不韦、嫪毐的私通了如指掌。由于宫闱事发,嫪毐便趁秦王政在雍城祈年宫举行加冕礼时,发动叛乱,欲先发制人。秦王政果断派兵平息了这场叛乱。嫪毐兵败,被夷其三族。参与叛乱的主要头目卫尉竭、内史肆、左弋竭、中大夫令齐等二十余人被枭首,与叛乱有牵连的人、官吏被削职夺爵者达四千家。

嫪毐是由吕不韦推荐进宫并从政的,按照秦律规定。任人而不善者受罚,吕不韦因此也被牵连,遂被革除相职,并流放到偏远地区,最后置于死地。实质上秦王政从13岁即位以来,一天天看见吕不韦尾大不掉,成为自己政权的最大威胁,特别是当吕不韦羽毛丰满、开始组织人力编写欲作为秦施政大纲的《吕氏春秋》后,他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急于寻找机会欲铲除吕氏势力。通过嫪毐叛乱事件,秦王政削除了吕不韦等的势力,夺回了自己应得到的权力,牢牢地巩固了自己的最高统治地位。

当秦王赢政13岁继位时,由秦来统一全国已是指日可待。他亲政后,加速了统一全国的进程,广纳贤士,为己所用。在此期间,他任用了尉缭、姚贾、李斯、白起、蒙恬、范雎、王翦等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这些人士在秦的统一过程中,为秦王政出谋划策,能征善战,在国家统二过程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从前230年到前221年,前后用了10年时间,秦军南征北战,先后灭掉韩、魏、楚、燕、赵、齐六雄,统一了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诸侯割据、战乱频仍的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中央集权制大帝国,为社会生产的发展创造了一个安静祥和的局面。

秦王政统一全国后,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过五帝”,自称为“皇帝”,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诞生了。与此同时,他实行中央集权统治,皇帝权力至高无上,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在地方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三公九卿和郡守、县令、县长都由皇帝亲自任命,直接向皇帝负责。这样从上而下建立了一套完整的、金字塔武的封建官僚体制。

为巩固统一的成果,秦始皇在全国实行了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等改革,并进行了修驰道、直道等工程,推行“令黔首自实田”的封建土地所有制改革。秦始皇实行的以上各种政策和措施,不仅影响到以后的两千年封建社会,即“百代皆行秦政事”,而且有的措施迄今仍在发挥作用,如统一文字、度量衡等。这些统一的措施和制度,对当时社会的发展、历史的进步,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是对旧制度的修正,它不仅改变了割据状态的政治和文化,而且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秦统一天下后,秦始皇为巩固统一成果实行了不少有益的措施,同时又干了种种残暴的事情,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他13岁时刚一即位便开始为自己修建陵墓,统一后更是加快了修筑的过程。为了自己奢侈豪华的生活,在全国修建了众多的离宫别馆,包括“规恢三百里”的阿房宫及绵亘数百里的上林苑,形成“关内三百、关外四百余”的规模。在北方为抵御匈奴的南侵,把原来秦、赵、燕三国北方的长城加以修葺,连接起来,形成了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据史书记载:当时修秦始皇陵和阿房宫的劳动者最多时达七十余万人。秦当时全国约有两千多万人口,而参加各种劳役者达二百多万人,占全国人口的十分之一。使大量劳动力因从事这些奢侈性建筑而脱离了农业生产,严重制约和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秦统一全国后,由于连年的战争和长期的混乱给社会生产力造成了严重的破坏,理应与民休息,恢复生产。但秦始皇却反其道而行之,把当时全国有限的财力、人力、物力用在了大兴土木上,从而造成“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绩不足帷幕”,“力役三十倍于古”的局面。这等于是雪上加霜,更使已经萧条的经济再度衰败。

在大兴土木工程之时,为了加强思想和文化上的统治,秦始皇实行了“焚书坑儒”的愚蠢政策,造成了一次对文化的严重摧残。由于他实行严酷刑法,使天下“赭衣塞路,囹固成市”,严重激化了阶级矛盾。挣扎在死亡线上的劳苦大众已忍无可忍,一场酝酿推翻秦王朝的农民起义正在进行着。

更为可悲的是,秦始皇非常迷信,受阴阳五行学说的影响很大,不相信科学和自然规律。他知道得来的江山不容易,希望二代、三代……万代传下去,因此非常害怕死,十分相信方士们提出的“长生不老”邪说。他后来率领百官群臣到泰山封禅,五次大规模的出巡,前呼后拥,浩浩荡荡,劳民伤财,虽有巡幸全国以达威慑之目的,但到东海寻求长生不死药则是不争的事实。为了求得长生不老之药,他多次上当受骗。“焚书坑儒”这一文化史上的悲剧正是其寻求仙药而酿成的恶性悲剧。徐福带领五千童男童女到东海求药不还,去了日本。秦始皇自己还亲自出马,到东海中射鲛鱼,充分体现出他求长生不老的急切心情。为了求得长生不死药,他在东海边一住就是数月,但这些都是徒劳的。长生不死药未曾找到,反而因多次出巡,长途颠簸,劳累过度,加速了秦始皇的死亡。在第五次出巡的路上就离开了不愿离开的人世,结束了只有50年的生命。

由于秦始皇一生最害怕死,所以别人也不敢在他面前提到此事。因此当第五次出巡的车队行至平原津时,秦始皇虽已重病缠身,群臣却没有一个人敢对秦始皇说死字。然而事实无情,秦始皇的病情开始恶化,随着病情的不断恶化,这时候秦始皇自己也知道已日薄西山,活不了多久。这时才想到了死后皇位的继承问题,想起了老成持重富有政治头脑的长子扶苏(因提出反对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政策,而被贬往北方监军),想让扶苏继位,于是让随侍的中车府令赵高赐公子扶苏书信,叫他速回成阳,守候丧葬。书信封好后,赵高却迟迟不发出,藏在手中,当出行的车队到沙丘(今河北巨鹿县东南)时,秦始皇断了最后一口气。

秦始皇死后,丞相李斯害怕国无君主,若贸然宣布死讯肯定会引起大乱,因此决定秘而不宣。当时知道秦始皇已死的人只有秦始皇的小儿子胡亥、丞相李斯及宦官赵高,他们把秦始皇的遗体载于可调节温度的■■车中,每日照常送饭食,百官奏事及决断都由公子胡亥、中车府令赵高及丞相李斯传诏。与此同时,一个篡权阴谋由赵高、胡亥、李斯共同进行着。由赵高、胡亥商议,密谋立胡亥为皇帝。李斯在赵高的诱惑下,利欲熏心,狼狈为奸。他们将秦始皇原来的诏书篡改,派使者赐剑给屯守北边的公子扶苏和大将蒙恬,命他们自杀。因为扶苏为人正直,又有才能,受老百姓的拥戴,因此成为他们篡权的最大障碍,而蒙恬当时带领数十万大军在北方边境防御匈奴。因此,胡亥要夺得继承权,必先除掉这两个核心人物。传送被篡改的诏书需要时间,因此为了等扶苏、蒙恬的死讯,拉秦始皇尸体的车队故意从北边绕一大圈,从井陉绕道九原再向咸阳折回。当时正值七月,天气炎热,秦始皇的尸体虽置于■■车中,仍开始腐烂发臭,赵高等人为掩人耳目,让车载一石鲍鱼紧随■■车后,以假臭掩真臭。当车队行至成阳时,扶苏、蒙恬已自杀的消息传来,李斯、赵高、胡亥等才公开发丧,九月将秦始皇的尸体埋葬于始皇陵中。

秦始皇万万没有想到他这么快就离开人间,也万万没想到他死后,赵高、李斯等发动政变,篡改诏书,使他想立为皇帝的扶苏被赐死,而胡亥当上了皇帝,成为秦二世。胡亥从小娇生惯养,无政治头脑,根本没有治理国家的才能,因而大权被赵高独揽,遂演出了历史上有名的“指鹿为马”的闹剧。二世胡亥虽不理政事,但骄奢淫逸比其父秦始皇却有过之而无不及,使社会阶级矛盾更加激化。前209年,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爆发了,很快席卷全国,并迅速摧毁了秦王朝的统治。这样强大的秦王朝也仅仅存在了15年便在历史上消失了,西汉王朝建立了。

后记

放在读者面前的这本小册子,是三秦出版社“画说汉唐文明丛书”中的一部。书中内容主要是再现了秦国到秦王朝时期,实现统一的过程和巩固统一的措施。

我一直佩服秦始皇和他的祖先们,凭着顽强不屈的坚韧性格,在恶劣的环境下,为了本民族的强大,为了统一全国,矢志不移。从东海之滨到大西北的甘肃,又从甘肃进入关中,直至最后统一中国。一步步发展,又一步步强大,从独霸西戎,到战国七雄。秦始皇更是不遗余力,用了十年时间,削平了六国,统一了全国,结束了中国长达四百余年的春秋战国混乱局面,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大一统的局面,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创造了一个安定和平的有利条件。

正是有了秦的统一,才有了我们今天的统一文字、统一车轨和度量衡,“百代皆行秦政事”,这是对秦统一功绩的最好评价。因此我们对秦始皇统一的功劳如何评价也不过分,它开启了中国的新时代,奠定了中国的大体版图。英文中的“CHINA”就是“秦”的音译,说明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的影响已扬名国外。

秦人的好大喜功促进了中国的统一,也导致了秦的速亡。正是由于秦人的开拓精神,才有了中国的大版图。也正是由于秦人的好大喜功,在统一后作出了超越自己能力的事情,从而造成劳役过重,从事生产劳动的人太少,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导致农民起义,从而使秦王朝快速灭亡。因此一定要认真总结历史上的经验教训,防止重蹈历史覆辙。这也是写作本书的目的之所在。

本书的写作从去年开始,之所以能很快完成,一是我非常喜欢这个选题,二是责任编辑贾云编审的促进和提出的建议,三是吸收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因而要感谢史学界的前辈。同时还须感谢我的夫人,她为我的科研创造了好的环境,并帮我录入文字。

作者

2005年7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秦王扫六合/画说汉唐文明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徐卫民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三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6289648
开本 16开
页数 14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16
出版时间 2006-06-01
首版时间 2006-06-01
印刷时间 2006-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21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33.09
丛书名
印张 9.625
印次 1
出版地 陕西
228
166
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8:4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