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网络时代你准备好了吗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以一个亲历网络生活及网络管理多年的老网虫身份,详细阐述了网络的特点及其对人类,尤其对中国人,所带来的各类直接或潜在危害性,其中重点强调了网络中涉及感情欺骗的种种方式。一夜情、网络嫖娼、换妻俱乐部……这些网络衍生物在不断地危害着我们的思想,我们该拿这些怎么呢?

目录

第一章 网络世界为何物 /1

 一、花样繁多,范围博杂

 二、真实性的个性化和趣味性的复杂化

 三、无可比拟的网络性能

 四、从玩乐到放松

 五、“互盲状态”的非凡意义

 六、网络中的“万众瞩目”

 七、打散的诙谐,催生的情趣

 八、网络——给人伪装的平台

 九、网络——一些不良群体的聚集处

 十、好奇心的驱使

第二章 所谓网络男情圣也就这几招 /22

 一、识别网络上追求女孩的各类欺骗手法

 二、揭露网恋骗术的真面目

 三、女孩,别上当

第三章 掀起你的盖头来 /56

 一、博爱类

 二、内心阴暗面过度膨胀

 三、欺骗型

 四、一个巴掌拍不响

 五、其他情况

 六、废话

第四章 网络所具有其他方面的危害 /68

 一、很多人会指望在网络上再额外拥有一份独特爱情

 二、过分沉溺或纠缠于网络世界里的各种虚拟荣誉或恩怨中

 三、简单化、理想化、戏剧化的虚拟网络容易促成一些青少年网民脱离现实的性格

 四、血腥、暴力、色情、赌博与欺诈

 五、在其中说话可以更不需要负责任的网络世界

 六、网络世界里的轻松、随意性也容易导致现实中人生态度的随意性

 七、网络中的可逃避性具有更深层次的危害性

 八、网络无赖的生存空间巨AIA、电脑综合征和网络、游戏综合征

 十、一些违法的网络技术

 十一、各地不规范网吧的附加危害

 十二、网络中法律及相关制度难以健全等客观原因

 十三、我的杞人忧天

第五章 如何和谐充分地享受网络冲浪 /101

 一、时刻提高警惕,多加小心,别轻易陷得太深

 二、网络里基本不存在柏拉图式的感情

 三、对于网络论坛上的各种观点,要有主见或鉴赏的态度

 四、遇到网络矛盾时摆平心态,请始终铭记上网是为了开心的初衷

 五、别指望自己能在网络与现实中分别扮演着截然无关的角色

 六、真正的侠之大者在于爱心与思想层次

 七、把握住现在

 八、培养团队精神并尊重游戏规则

 九、怎么当好网络世界里的“官”

 十、各类电脑及网络综合征

 十一、网络安全方面

第六章 如何教育小孩与网络世界相处 /133

 一、提高自己的素质

 二、任何时候都不能小瞧了自己的孩子

 三、提前一步的能力

 四、孩子的自信来自对父母的信任或崇拜

 五、改禁为疏

 六、莫总把话说“尽”

 七、不应该老吓唬孩子

 八、老师的定位

第七章 网络杂碎 /145

 一、网络中的几种鸟

 二、请走好

 三、在网络与现实之间盲目寻找交集

 四、有效对付网络捣乱者的办法

 五、道德的起源

 六、网语漫谈

后记 /157

附录 部分网络用语、符号及相关解释 /63

参考文献 /175

试读章节

除此以外,每个人都对网络中个人的生活拥有最大的自主权。李连杰、金城武领演的《冒险王》的序幕里曾说:“名字是一个人的代号……我的代号是‘冒险王’……”然而事实上,我们的姓名往往受之于长辈,多以庄重、理想或随意为意,绰号则受之于伙伴,多以有趣或取笑为意,而那个文人骚客曾经给自己起名添号的古风时代也早已离我们远去了,于是如今我们便往往缺少了给自己起名的机会——除了在网络中。现实里的第一印象往往从第一眼的感觉开始的,而网络上的第一印象则往往从对方的代号(即昵称)是否够“酷”开始,有特点的呢称也好让人留下印象嘛。于是各个人的昵称对网民而言就具有了特殊的意义,网民给自己起的昵称也常常要够个性或够味,比如:“指间情缘”、“南海一枭”、“西门飘飘”等等。此外,网络中很多地方还能“征婚结婚”、“结拜结盟”等等,做这些事情也根本不再需要看任何长辈的脸色,只要相互都情愿就行,与现实中相比,网络中的个人自由度大大提高。

马斯洛在“需要层次理论”中指出:当人的基本需要满足以后,还有一个更高级的需要,即自我实现的需要。网络便能利用虚拟的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变相实现并满足不少人的成就感、虚荣心或其他刺激欲。在网络普及以前,某人若不是抓话筒的又不是握笔杆的,要是他希望自己的一些作品让更多的人看到,就得往各个出版社、报社、杂志社投稿,或起码也得在单位内部的刊物、板报上刊登,总之得通过比较正式的审核途径才能发表出来。而现在网络上各类文学论坛、交友社区、观点讨论区之类的地方不计其数,任何人的任何想法只要能写出点什么,且又没有违反国家法律,就都可以很随便地在网络上发表出来,并很快就可以让许多人看到并热烈讨论。民间本就卧虎藏龙,同时也鱼龙混杂,从深藏不露的写作高手,到水平一般的写手,再到本是不登大雅之堂的写徒,都能寻得某个适合自己的网络创造环境并于其中谋得一席之地,其间区别也仅是各论坛总体档次有所差别罢了。

再比如很多网络游戏和虚拟城市都要靠群体游戏,有很多人在一起玩乐、合作、拼杀,因此在这些团体里,就自然要产生一些虚拟的头衔,比如某某网络江湖某盟派的盟主、某某虚拟城市某论坛的版主、某某游戏团体某城市的城主等等。尽管这些头衔都是假的,很少有人能因此获得多少真实的人民币收入,但毕竟如果自己占有了这些头衔,想象到自己所打败的、所统领的也都是在网络彼端那一个个真实的人,而不是征服一些呆板的游戏和程序,那么这种成就感或征服感也就有了一定的真实性。另外在很多游戏中,玩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性格和爱好,在游戏中扮演、设计或控制一个“半真实”的个体,这就像电影《甲方乙方》里帮助顾客“实现”梦想一样,玩家除了在现实生活中做一个“平庸”的人之外,还能额外拥有一份虚拟的生活、一个虚拟的世界,在那层虚拟空间里,他们能回到充满刀光剑影的侠客英雄时代体验一遍当英雄的豪情,能在PK别人的过程中体会几缕快意恩仇的感觉,能去做几件为了兄弟而两肋插刀、为了女人又去插兄弟两刀之类的“男子汉”事情出来等等。另外,这里还有很多充满暴力、血腥味的游戏。它们也借助网络得以广泛流行。P6-7

序言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互联网(Internet,即因特网)的诞生与发展改变了整个人类世界。

蔡智恒一本描绘网络生死恋的《第一次亲密接触》于1999年出版后,曾连续22个月高居内地畅销书排行榜,而在此之前,当他于网络上连载这部小说时,其便早以似曾相识的网恋情结、死去活来的爱情、惊心动魄的震撼以及撕心裂肺的缠绵,打动了无数中国网民的心。而除此之外,也还有许多描绘网恋的作品,如《网络情缘》、《我一定要找到你》、《爱尔兰咖啡》、《绝对在乎你》、《E网情深》、《恐龙手记》等,它们把网络及网络里纷飞的爱恋,一一映衬得如同“丑小鸭”丹麦队和希腊队创造了勇夺欧洲杯的“童话”那般动人,那般令人神往。

大概是在五年以前,《读者》杂志曾转载过毕淑敏的一篇文章,题目是《电脑时代的灰色诱惑》,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到这方面的文章。文章具体讲述的是电脑游戏时代对孩子们的一些危害,并呼吁天下科学家和文学家联起手来,为孩子们制造光明的游戏。然而从更准确的意义上来讲,我认为如今该被定义为“网络时代”:网络与电脑的强强联手,不但增强了游戏本身的杀伤力,而且网络还能轻而易举地将其他更多的毒害性蔓延至人们生活中的更多方面。

七年前我开始接触互联网,但如今我的真正网络年龄是四年多,如果再算上一段与同学们联网打游戏的一段日子,那应该差不多五年了。我经历了比较丰富的网络交友形式,也体会过不少网络游戏,并利用了三年多的业余时间,一直在国内某注册用户有数十万的交友娱乐网站兼职担任高层管理工作。鉴于这样的“职业经历”,网络里的大多现象我已大致能有所了解,而通过这些了解,我也越发地感觉到了网络在当前时代所具有的太多潜在危害性。这其中有很多危害在现实里本就存在,但网络的发展为它们起了很重要的推波助澜的作用,所以我认为也有必要将它们强调出来。

弗洛伊德认为:当一个人的自我不够健全时,他的人格就会为其潜意识所控制,而做出许多非理性的事情来。有资料表明,现实爱情的平均保鲜期为18个月,保鲜期过后,夫妻间的粘合力就大大降低了,所以就有了这么首打油诗:“握着姑娘的手,好像回到十八九;握着情人的手,一股暖流上心头;握着小姨的手,后悔当年牵错手;握着老婆的手,如同左手握右手。”于是,网络就成为了现实中一部分缺乏健康自我的人偷欢尝鲜的渠道,也有越来越多的人们受到了诱惑或欺骗,所以,我想到了应该去披露这类事情,并警示大家,起码该让一些受害的人能醒悟过来,以免陷得过深。当然,任何事都有两面性,客观上存在的不良网民固然是主因,但受骗的入主观上缺乏足够的判断能力也是一个原因,或者是他们自己的克制能力不强,因此,我更希望所有善良的人们都能拥有健全的自我,磨炼自己的素质和眼光,把生活的主动权牢牢地把握在自己手中——这其实才是最重要的。而至于社会伦理与道德范畴,这些是需要通过更多的几辈人、更漫长的时代周期去洗涤的话题,同时也需要我们更长远的眼光,然而在此书中,我则更冀望于从较浅层次上先解决一些问题。

有人说网恋像天花,吃了一次亏后便终身免疫,其实这并不尽然。男人失恋后容易成为“哲人”,这也许有一定道理,他们常常能举一反三,在体内培养出“广谱抗生素”;而女人身体里即使有了抗体,也往往只能对同一砷病毒免疫,而网络上的病毒又何止天花一种。况且我还认为:若是能有疫苗可打,又何必非要去得一次天花呢?

网络除了共生出不计其数的欺骗现象以外,它还给人们附带来许多始料不及的副作用。比如说本来很多人上网,除了为查资料、找信息、与亲朋好友联络外,他们参加各类网络交友、网络游戏、网络社区则是为了放松消遣或打发时间的,但最后结果往往却适得其反:上网玩游戏想放松最后上瘾了,上网结交朋友的则屡屡陷入感情漩涡,上网当各类管理想锻炼结果受气了,上网想打发一些空暇时间却沉溺其中无法自拔,最后很多人连正当的时间和金钱都渐渐赔了进去……这些人也是容易为潜意识所控制,淡忘了上网的初衷,且不懂得调整心态。

实际上,目前网络中已有了很多好文章,它们在提醒大家注意网络的阴暗面,并告诫大家如何去完善网络中的自我。而曾几何时,我也经常在自己所“管辖”的网络范围里写过一些东西,希望能“开导”一些人。不过打一开始我就有自知之明,我知道在网络上,如果是在一个谁都不知道你是“谁”的环境里发表这样的“正经”文章,会被大家毫不留情地一脚踢开,并冠上一个“愚公”或“老太婆”的头衔。所以我尽可能地利用自己的“当前优势”,在我已经“小有名气”的网络环境里写一些东西,也希望能引起周围人的留意。后来我发现即便是如此,也很难产生什么真正的效果:尽管看的人不少,简单地评头论足者也很多,但大家往往都是匆匆扫过,回头还是各人自己玩自己的。其实这也难怪,大家都是花钱来上网的,不会有多少人愿意把太多网络时间花在看枯燥的文章上,因此他们自然也就更懒得去动脑筋想了。网络上的热点贴,尤其是在娱乐性质的网络里,常常要么短小精辟,要么文字节奏感强烈,要么文采优美,要么有幽默感,要么夸张、比喻、反语、排比、借代、双关、反复等各类修饰手法成把抓,若能如此,再长的文章也会有人能耐心读完,而倘若没有,则超过三五百字就不会有多少人认真看了。再者,由于我本人的业余时间有限,我不可能花太多时间在网上去先跟某人交上朋友,待其完全信任我后,再去一一劝解。所以最后,我觉得还是有必要在现实里去写一些东西,如果有机会能够发表出来,以相对传统的书本形式去引起大家的重视,也许能更有效一些。同时,我还试图归纳并总结一些相关文章里的观点,且在细节上尽可能详细地去阐述一下。

书中的有些地方,我还会适当模仿一些网络语言方式来写,这也是为了让尚不太熟悉网络环境的人们能了解到网络文化、网络语言大致是个什么概念。但事先检讨,我在这方面的模仿也许会很拙劣,这大概是与个人性格有关吧。不过无论在生活中的哪个方面,某个真正好的作品,它都需要能尽量做到兼容并包,简单来说也就是能让纯真的人读出欢笑,让深刻的人读出哲学,让激情的人读出精彩,让平淡的人读出温馨,让聪明的人读出智慧,让……或者换一个比喻,即渗入任何一种风格的文字进来,都不会显得很生硬抑或突兀时,那它就是一种好的作品。也正是由于这些并不容易做到,所以我们才更需要努力去做。

世界上分配得最平均的东西是什么?答:良知。为什么?答:因为从没有看到过有人埋怨自己缺乏良知。当初姜文在看完《寻枪》的剧本后,只说了这样的一番话:“其实在生活中很多人心中的枪都丢掉了,有的人去找,有的人没有去找,而马山去找了。…‘心中的枪”在这里也可以理解为“良知”:失去良知的人,有些人懒得再去寻找,于是他们甘愿堕落;而有些人则尚有意重新去搜寻,那就以此书献给这些可爱的人们吧!

                       作 者

                    2004年11月13日

后记

毫无疑问,浩浩荡荡的网恋大军中,本人赫然是其中一员,而且我的几次网恋也都走进了现实。曾经,我也同时与好几个网络上的异性“打得火热”,于是当我试图用之前所总结的各种情圣技巧去对照自己过去的很多行为时,不知觉问,我汗流浃背。不过后来我想到,似乎,我在网络上还没欺骗过哪个女孩的感情,于是那一瞬间,我有死刑被改判死缓的感觉。在网络与现实之问,我也确曾觉得网络感情与现实感情并不完全是一回事,或许网络上的感情(即使是普通的友情)不需要那么认真去对待,但在后来的思考中,我才逐步意识到自己以前的想法是不妥的。

一夜情、网络嫖娼、换妻俱乐部等,它们涉及了人类自由与放纵的伦理观念,但其本质上却并不是由于网络而产生的,所以我并没打算评论多少。至于众多网络作品中将经典回归凡俗的文字风格,这到底算是返璞归真,还是变得更加俗不可耐,以及网络与电脑让我们变得不会写字等问题,在本书里我也暂时回避。因为毕竟,我写这些文字的目的主要还只是为了针对网络时代的现状去解决一部分问题,而不想去搞过多的理论探讨。不过在伦理与道德方面,我本人则更倾向于去当一个自由主义者,因为人类不需要为了传统而生活,也不需要为了别人的灯红酒绿而生活,每个时代、每个民族的人们都应该有他们自己的生括,正如同鲁迅先生在《故乡》里所写的那样:“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辛苦辗转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

当涉及互联网导致了爱国主义思想淡漠的内容时,在本书中我是侧重于去批判一些具体的现象,而并非给予更多建设性提议,因为我明白,这些内含也不是我在本书里所能够涵盖的。在我个人看来,一个伟大的民族应该同时具备舍我其谁的霸气与海纳百川的胸怀:当自己强大得势时,丝毫不必得意忘形,也不要去排斥或鄙视别人;当别人表现得更杰出时,要有勇气为别人喝彩并虚心地去学习,而不是只会骂骂咧咧或妄自菲薄;而当自己民族的某些现象值得批判时,就需要冷静客观地去反省,而不是盲目地“爱屋及乌”,否则这类人反而更可能在某些情况下,当其刚烈但脆弱的爱国情结被摧毁后,成为亡国奴的候选人:这就像一个单摆,往一边的摆幅越大,则其往另一边摆的冲量也同样会越大。真正优秀的民族精神决不会去刻意贬低任何其他的民族,而倘若有人只会用“劣等”的字眼去企图强暴其他民族的自尊,那恐怕只能体现出他们自身的偏执或心虚罢了。然而,现在国内有些人,他们嘴上能体现出强烈的爱国情绪,动辄便把国际关系上升到民族仇恨的高度,但实际上他们的内心里却反而缺乏真正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这些才是最值得我们去担忧的。而在政府与社会应该在网络时代的道德中起到怎么样的作用的问题上,我坚持“风物长宜放眼量”,我倾向于去继续保持足够的耐心与信心。

本书里涉及的种种网络骗术及危害性,并不是为了危言耸听,也不是想让大家在网络上就时刻怀着对他人的不信任心理,甚至是产生对网络都敬而远之的恐惧,又或者是让长辈们把网络中的一切都当成洪水猛兽而绝不让孩子们接触的态度。我所写的那些,只是希望能大家上网时做好所应该具有的心理准备。另外我还需坦言,我无法全面地描绘网络时代的景象,甚至很不全面的,只是在这里,我写作的主要取向就是为了去充分展示那些网络阴暗面而已。就像在现实生活中一样,网络中当然也存在有各种美好的东西,如爱情:在我所曾管理的网络城市,我就看到过起码四五对从网络中走进现实里的家庭,他们中有些还把孩子的照片也传出来让大家欣赏。起码从现在看来,他们都是幸福的,不过当然,好坏是非本无绝对,现在的一切未必能说明他们之间以后就不会出现不可调和的矛盾——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不也正是如此吗?而世界则就在如此之间,生生息息,往返轮回。

我在文字里所反复强调的:网络本乃游戏,游戏就该被当成是游戏,在游戏中我们本不必太当真、太沉溺、太在意其中种种。但是,一旦网络中的游戏涉及了我们做人的种种原则,比如诚信,比如责任心,比如感情,比如爱心等要素时,我们就应该如在现实里一样去认真对待它们,在那些时候,网络更应该被理解为我们现实人生的一部分。不过,人生的哲学浩如烟海,懂得了人生可以说就懂得了整个世界,这些不可能在一时半会里就能讲得清楚,所以在此我仅能围绕网络去浅析人生,而且从整个时代的角度去看,这些浅析也都是很狭隘的。

此外很显然,并不是所有的网络男女,在网络上都一定怀有不良的心理。若是网络中双方的感情是认真负责的,他们之间借助一些网络的新异方式去增添情趣,那当然是无可厚非的,所以并不是一旦涉及了我文前所提到的那些“泡妞方法”的行为,就一定是不道德的、需要批判、需要反省的等等。那些文字的目的是希望能提醒一些网络男女,尤其是青少年网民,多一些鉴别能力;对已经涉足其中的人,能对号人座,多一点反省。除此之外,正如前文里已谈到的:不少网络的骗术本还是来自于现实,只是网络给它们提供了一个更便捷的途径罢了。

《读者》中的文章《这条小鱼在乎》中讲了一位在中国某医学院任职的美国教师的演讲:

有这么一个故事:在暴风雨后的一个早晨,一个男人来到海边散步。他一边沿海边走着,一边注意到在沙滩的浅水洼里,有许多被昨夜的暴风雨卷上岸来的小鱼。它们被困在浅水洼里,回不了大海了,虽然近在咫尺。被困的小鱼,也许有几百条,甚至几千条。用不了多久,浅水洼里的水就会被沙粒吸干,被太阳蒸干,这些小鱼都会干死的。

男人继续朝前走。他忽然看见前面有一个小男孩,走得很慢,而且不停地在每一个水洼旁弯下腰去——他在捡起水洼里的小鱼,并且用力把它们扔回大海。这个男人停下来,注视着这个小男孩,看他拯救着小鱼们的生命。终于,这个男人忍不住走过去:“孩子,这水洼里有几百几千条小鱼,你救不过来的。”  “我知道。”小男孩头也不抬地回答。

“哦?那你为什么还在扔?谁在乎呢?”

“这条小鱼在乎!”男孩儿一边回答,一边拾起一条鱼扔进大海,“这条在乎,这条也在乎!还有这一条,这一条,这一条……”

今天,你们在这里开始大学生活。你们每一个人,都将在这里学会如何去拯救生命。虽然你们救不了全世界的人,救不了全中国的入,甚至救不了一个省一个市的人,但是,你们还是可以救一些人,你们可以减轻他们的痛苦。因为你们的存在,他们的生活从此有所不同——你们可以使他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这是你们能够并且一定会做得到的。在这里,我希望你们勤奋,努力地学习,永远不要放弃!记住:“这条小鱼在乎!这条小鱼也在乎!还有这一条,这一条,这一条……”

有人曾说网络中的色狼多如夏夜繁星,随便一把就能抓住好几个。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也曾一直试图着去劝解在网络中遇到的一些女孩子,一些除了她们自己以外谁都能看出来是在被人玩弄感情的女孩子,但最终效果却不理想。即使她们中有人在经历了种种痛苦后最终还是醒悟了过来,那也是从一开始歙注定了的结果,我很清楚在过程中我所起的作用很微弱。而且更倒霉的是,愿意去听我的劝告、肯认真看我的文字的人,往往也并不能真正相信我的劝告而去把握好自我,却只是想重新去寻找一个网络上的感情寄托而已,那就常常让我更加地无奈了。所以同样的,我也丝毫不幻想这本书可以“挽救”太多的人。情到深处无法自拔,感觉除了情人以外,谁都不值得自己如此信任的时候实在太多。倘若,有一些当事人在事后痛定思痛时,他们能够想起我的这些文字,并结合它们真正有意义地为自己的人生总结一些教训,甚至可以再去教育自己身边的人,那我就会很高兴了;而对于其他人而言,若能做到一些有备无患,那我就会非常高兴了;甚至若能对一些已经进入“围城”的人起到一点点唤醒作用,那我就会欣喜若狂了。

对于一些已经有过不负责任、不道德行为的网民,尽管我不抱什么指望,但我还是要天真地幻想道:假如我的文字可以诱发他们哪怕是一点点良心上的谴责,那么我则要受宠若惊。据说曾有个美国人,他年轻时每次做事都以失败而告终,但每次他都不注意去总结和反省,于是他照样继续地屡屡失败,而直到他最后一辈子一事无成时,他才懂得从自己曾经所经历的所有失败里总结教训,并写成了一本很著名的书,叫《成功之路》——他让自己一辈子的失败成为了别人完美的反面教材。对于一些在网络上自甘堕落的人来说,莫愤世嫉俗,莫怨天尤人,莫自暴自弃,也莫要总把责任都归咎于他人、归咎于父母或老师,或者归咎于周围的客观环境,而是应该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只要一个人决心去改变自己,那么在任何时候都还有机会,而若要等到彻底失败时才知道去后悔,那就色经太迟。

其实每一种罪恶都有其产生的必然原因和条件,所以若从这层意义上说,如果我的文字伤害了一些在现实里不如意而只得把网络当成精神寄托的人,那么我诚心地说声抱歉。那些由骗子装成的乞讨者让人痛恨,然而,每当那些乞讨者手里抱着一个可怜的孩子向他乞钱时,他即便知道这人是骗子,也还是会掏钱的。但我想这个故事最后应该有所补充:这种依靠欺骗别人的良心而活着的生存方式,已背叛了作为人类一员的真正价值。所以,请主动把善良的人们的良心当成自己应该去报答的对象,而莫要被动地把它们权当自己罪过里的慰藉。

朱光潜在《谈读诗与趣味的培养》里讲过:“新鲜有趣的东西本来在那里,我们不容易‘见’着,因为我们的习惯蒙蔽住我们的眼睛。我们如果沉溺于风花雪月,也就见不着阶级意识中的诗;我们如果沉溺于油盐柴米,也就见不着风花雪月中的诗。”的确,网络是美好的,网络也是虚假的,那么它是给我们带来了美好的虚假,还是虚假的美好呢?我想这个问题只能靠大家自己去领悟,因为生活中的一切,都还是在于我们自己如何去对待和把握它们。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网络时代你准备好了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徐道先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商品编码(ISBN) 9787542621122
开本 32开
页数 17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20
出版时间 2005-07-01
首版时间 2005-07-01
印刷时间 2005-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0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C913
丛书名
印张 6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10
148
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3:2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