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互联网帝国(信息时代的群雄割据)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描述了八大互联网巨头,但侧重于从文化和战略的高度入手,讲述一个个背离草根的故事,并对IT企业现今激烈的竞争现状加以分析,总结经验。本书适合IT从业人员、媒体从业人员、管理者、普通读者等人群阅读。

内容推荐

当今的时代,互联网的世界。

在这个世界里,新浪、网易、搜狐、百度、盛大等本土英豪早已跑马圈地、各据一方;而微软、Google、雅虎等外强又大举挺进、攻城略地……群雄林立,都力图扩大版图,建立自己的帝国。

最终,谁主沉浮?互联网终将何去何从?资深互联网评论人顺风将为我们拨开重重谜雾,用独特的视角指引我们领略互联网世界的纵横捭阖。

目录

第一章 综合篇

GOOGLE与微软发展战略的6大比较

微软和GOOGLE之后?

寻求超越时代的战略性创新

站在新时代和新世界的边缘

“博客引擎”与网络“三大引擎”动力新体系

从DIGG网站看网络信息“评价引擎”

“文化”和“创新”——我的互联网创业观

比较雅虎与微软、GOOGLE的2.0之路

互联网竞争的两大战略枢纽

博客加速网络“巨头”的崩溃

第二章 微软篇

李开复与微软对判决双满意的两大根本原因

博客网与MSN博客的遭遇战

百度中国BSP最新排名的六个感想

维护信息主权,中国必须大力发展自己的博客网站

国内博客竞争格局的四个新特征

博客对国家信息主权的稳定性意义

互联网2.0时期的网络信息霸权的舆论混乱

人民网开通强国博客将是保护国家信息主权的标志型事件

李开复在以实际行动批评微软

反微软垄断全景图1.0版(2001年以前)

反微软垄断全景图2.0版(2001~2002年)

反微软垄断全景图2.0版(2003~2005年)

“力挺微软垄断者”们的伪自由立场

微软与柯达的在华之路

微软在中国的网络垄断?

微软的“流水线”及其威胁

第三章 雅虎篇

雅虎和EBAY的战略结盟让谁最紧张?

从门户网站看内容传播的开放式革命

从阿里巴巴事件看雅虎全球战略调整

周鸿袆的管理意识——博客访谈印象(管理篇)

周鸿袆的经营战略——博客访谈印象(经营战略篇)

第四章 GOOGLE篇

百度决战GOOGLE的五大深度竞争策略

百度和GOOGLE竞争的四个战略思考

何必GOOGLE,博客网为什么不能携手百度?

GOOGLE发展路线

百度和GOOGLE的文化差距

第五章 百度篇

关于百度个人门户的四个战略思考

从百度的春节LOGO幽默看互联网个人化

百度股价很快会再次挑战150美元大关

我看百度MP3侵权官司

百度竞价排名的商业逻辑

百度:搜索引擎的系列思考(一)

祝贺百度:搜索引擎的系列思考(二)

祝贺百度:搜索引擎的系列思考(三)

从博客网百度报道看首页观念变革

百度股价一年内将超过GOOGLE

百度的股价很快会突破150美元

第六章 门户篇

新浪博客的几点感受

新浪做博客请先断腕——兼述博客网站与传统门户流量结构比较

丁磊复出与网易战略

新浪公司政治与市场因素的合力结果

新浪变局成就TOM并购的三大教训

新浪TOM事件的加、减、乘、除

2006年,新浪陈彤“危机元年”

如何看待ALEXA狠“砍”新浪排名

第七章 盛大篇

盛大家庭战略,陈天桥未来5年的梦想

盛大收购新浪,战略还是战术的选择

也谈盛大与博客网的资源互补型结盟

陈天桥在“盛大盒子”中暴露的战略

“盛大盒子”战略设计及其走向

盛大长虹之约

试读章节

超越时代,比超越自我更难。微软、Google在当年发展之初就能够超越时代,首先是战略认识,然后是执行。很多事情化繁为简,孰料得出的结论竟然那么繁复。原因在于,互联网太庞大,社会太庞大,那么未来的规律即使是本质化、抽象化、精炼化的,也需要若干因素的叠加。

寻求做一个在思考上超越时代的人,这是一个多么艰难的任务,需要不断给自己打气,让自己提起精神来,以致提到一个战略的最高点,用高平台帮助自己成功。思之再三,近年值得作为终极高度的,似乎只有微软和Google,他们的发展史、神话史,可以给我们的思维以启迪。

现在,初步决心推动一个可以和微软、Google对等的新生事物,思路日益清晰,时间之窗也日益临近了。能够与微软的技术枢纽、Google的信息枢纽对抗的,应该只有人性枢纽的概念了吧?实际上,互联网2.0的出现,未尝不是为了寻找出这样的枢纽。与这样的目标相比,现在的互联网业差距实在是太大,思考有时候让我们为自己的无知感到可怕。

超越时代,有时候也容易成为疯子,或者被视作疯子。但是,这并不可怕,因为所有领先一个时代获得先发优势的模式,没有谁不是在众目睽睽之下成长起来的,没有谁不是以非常简单的做法获得成功,而且同时因为“非常简单的做法”而被公众不屑一顾。由此看来,一些标榜是2.0创新的模式,也许确实需要先问问周围的人,他们如果感觉需要跟进你,需要模仿你,那么很不幸,你的模式还不是创新——因为大家全部能够看透你,所以你的模式充其量只是革新。

真正的创新,是需要终极的战略能力的,是需要终极的把握本质的能力的,是需要思维能力的。当然,好的战略结论,也需要好的执行,那么对于历史的借鉴就尤为重要。站在思维锻炼理论的角度,历史可以重演,规律在我们身边,重复再重复的发挥他的作用,我们需要做的只是以繁驭简加之以简驭繁。站在战略性的思考成功面前,BBR模式、BSSP理论、博链和互动文本设计等等,还真的显得小儿科了。

P5-6

序言

人类进入21世纪以后,互联网日益深入地改变人们的学习、工作,改变人们的观念、意识、信息以及机会,改变群体、组织、民族、国家、地区的发展,改变技术、人性、知识管理、时尚、个性化生存,改变人际沟通、社会组织和大众传播,改变经济、政治、文化、科学、教育、国际安全等众多领域。一切来自过去的传统、惯例、成见都遭遇到来自互联网的强大挑战,“改变”或者“变革”已经成为全球每个领域的思想者最为关注的一个关键词,而互联网也成为一个超越人类历史上全部既有知识的平台,在其上演绎出一幅全球化、个人化、现代化、社会化、信息化交相融合、此起彼伏的宏伟动人图景。

互联网可望成为人类从工业文明走向技术文明和知识文明的“天梯”,来自互联网的冲击绝对不仅是技术层面,在社会生产关系、经济假设、社会组织、资源配置、公共权力、个人生存等很多领域互联网所发挥和将要发挥的作用,都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和历史意义。对于互联网的革命意义,我们可以给出几个基本的判断:互联网将全面冲击人类的生存方式,从个人生活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互联网将带来一次人类有史以来前所未见的价值、资源和财富的再分配,并且革命性地再造出新的价值、资源和财富的分配机制,在经济领域,知识、关系、信息在全息时代将找回自身应有的地位;互联网将全面影响人类科学研究的各大学科,从哲学、数学、物理、化学到社会学、心理学、文化学,从文学、传播学、历史学、考古学到经济学、政治学、法律学,与互联网的交叉研究是科学百科在世纪之交和技术文明之初寻求自我超越的未来之门;互联网将成为新的生产关系、知识机制、价值规律、文化观念、意识形态的社会化生产者,它既具有继承人类过去的本能,更具有开辟未来、突破创新的天性。

人类在近几百年的发展中,商业和市场行为一直成为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公共目标、提升经济效率、达成社会物质目的最中坚的因素,从自然经济向市场经济的飞跃也给人类创造了巨大的价值。作为最有前途、最有空间的“未来产业”,互联网所带来的激动人心的期望,也积聚了人类最有激情、最有知识、最有创造力的人群的全身心的投入,在商业和市场的广阔空间描绘出一个又一个奇迹和神化。他们所从事的事业,我们可以将之理解为市场经济的构成,进一步地说也可以理解为在传统市场经济体内对于知识经济和信息经济的一种孕育活动。

互联网是酝酿、培育、爆发知识经济的主要领域,也是以知识、信息和关系来改变商业行为、融合市场与社会利益的最前沿的领域。我们从这个舞台上不仅仅可以看出金钱、价值、财富的流动,更应该看到一种现象,那就是某个互联网巨头的商业行为,竟然可以跨越种族、国家、地域的界限,影响到如此巨大的人类群体。这一现象是人类有史以来从未遭遇过的新情况。其深刻折射出商业行为与社会行为,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商业机智与社会机制深入融合的某种趋势——互联网的社会属性、人类属性决定了互联网经济的融合性和开放性,互联网中的商业帝国既在市场中博弈,同时也代表了不同利益者在全球背景下、在社会层面的博弈。

在全球范围内,公司的力量在社会生活中持续上升了一个多世纪,互联网的出现给予了公司商业力量巨大无比的“知识之翼”。近20年来,公司参与和影响社会生活的能力突飞猛进,全球性的垄断巨头纷纷诞生,其中来自互联网的商业力量的崛起更成为一个重要现象。无论是国际巨头微软、GOOgle、雅虎还是国内巨头百度、盛大、新浪、网易、搜狐,作为新商业力量的代表,其崛起都具有鲜明的互联网特征:快速积累的历史,巨大的用户规模和社会影响力,强大的行业渗透力,知识和创新主导型的发展路线,超越地域、国籍、行业界限的扩张……从八大巨头的神化,我们可以轻松的给出这样一个结论:随着互联网的深入发展,从商业领域到社会生活的其他各大领域,它将给人类的未来带来更多的神化。  互联网领域近几年最大的变化是互联网2.0浪潮的兴起。互联网自身的改变一点也不亚于它给全世界带来的改变。互联网2.0可以视为互联网自身发展到特定历史阶段的某种必然现象,可以视为互联网在新的用户基础和社会基础上发生的一场自适应性的内部变革,它在内容和外延同时发生影响,直接改变了互联网作用于现实的机制,也改变了互联网巨头们生存和竞争的游戏规则。对于这个潮流,互联网巨头们也作出了不同的反馈和反应。

Google的用户遍布全球互联网的每个角落,以“搜索”这每个网民都需要的简单运用为基础,Google正在构建一个庞大的互联网帝国,它给人们的家庭生活、商务、学习、职业生涯等带来巨大的方便,给个人价值的实现、信息流通和运用、知识传播等带来全新的规则,给公司、组织、社团的行为带来新的导向,给人类的知识积累和知识开拓带来全新的思维,它也给商业竞争、市场经济、学术研究等制定出基于全息机制的新的规范,当然Google的“软性”垄断的前景也给我们带来个人隐私安全和人类知识安全的危机意识。老牌互联网巨头微软在近年则呈现出一定的疲态,它似乎有点习惯以商业和资本的优势,以用户的既有规模和垄断优势来保持自身的信心和优越感。但是,在Google等新兴互联网力量的挑战面前显得偏于被动。同样作为老牌互联网巨头的雅虎,近年采取的一系列灵活进取的举措与趋于不变的微软相比则可圈可点。雅虎的战略呈现出了某种对未来的兼容性,它很可能成为传统互联网巨头成功转性的正面典型,而微软如果不认真应对,很难说不会成为一个因为不能够积极应变、决裂于传统优势而丧失前途的反面典型。如果说微软、雅虎、Google在全球范围开展的博弈精彩纷呈,那么百度、盛大、新浪、网易、搜狐在中文互联网服务领域的精彩故事同样波澜起伏,丝毫不逊色于微软、雅虎、Google,尤其是Google在中国对百度、雅虎以及对各大门户的无奈和失败。从中国本土竞争的视野看,似乎也彰显出互联网竞争的另外一个规律——信息知识和关系无国界互联网,并不代表竞争优势可以无国界复制的互联网,随着人类生活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不同区域的文化、历史、传统仍然会深刻地划分出特定的互联网的界限。现实的与虚拟共同作用疆域之界将在互联网巨头们的生死肉搏中逐步浮现。

“帝国”是一个具有对外部世界进行扩张、冲击、控制和影响意味的词,“帝国”也是一个代表某种文化、力量和传统的名词,《互联网帝国》希望站在一个第三者的立场,紧密结合互联网2.O的最新趋势,从战略和战术的两个角度来揭示八大互联网巨头在全球和中国互联网版图中角力和碰撞的战国图景。我们也许可以用恐龙时代的图像描绘互联网巨头们的激烈竞争,在它们的庞大身躯上,杀伤力与建设力、创造力与扼杀创造力同时并存。它们的搏斗既遵循弱肉强食的规则,又遵循互联网领域创新为王、未来为王的规则。谁更接近未来、谁更创新进取,谁就更有机会取胜。接近未来、创新进取本身就属于一种战略性的力量。《互联网帝国》对于八大巨头的战略分析,可能会有助于发掘其成败得失的一些根本原因,当然也可能会有助于展望八大巨头未来发展、博弈的一些脉络。

《互联网帝国》应该是中国第一本通过案例分析全面揭示全球互联网竞争的战略书,大量的案例分析也成为《互联网帝国》一书的突出特点。结合互联网竞争和创新的实践,在案例分析中剖析战略和战术,寻求互连网创新的战略出路,也成为《互联网帝国》一书的出版初衷。希望此书能够对于包括网络创业人士、网络公司战略设计者、互联网研究者、风险投资人等在内的所有有志于思考互联网战略和未来的朋友有所裨益。

作 者

2006年9月

书评(媒体评论)

顺风是国内最有原创性思想的IT分析家之一,《互联网帝国》结合互联网2.0的最新趋势,深度观察思考中国以至全球互联网八大巨头的发展战略,揭示了一幅面向未来、影响人类命运的宏伟图景。这是一本兼备战术和战略思考价值的慝考书,也是一本有助于提升互联网思维的指导书。

——博客网CE0方兴东

作为国内有一定影响力的软件开发人员社区,博客园一直关注顺风的思想。《互联网帝国》将会让广大软件开发人员从顺风的战略思考中受益,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互联网的未来发展方向。

——博客园CE0杜勇

《互联网帝国》一书是中国第一本通过案例全面透视全球互联网巨头战略竞争的著作。此书最大的价值在于其中的战略思维具有相当的高度和深度,为包括高管在内的传统媒体的从业者提供了一条快速把握互联网本质的捷径。

——《江南晚报》总编王庆

顺风先生是互联网思想家。在纷变错综、急速发展的互联网环境中,他以独特的视角、深邃的思考、前瞻性的预见力,指导业界人士做更有价值的互联网。相信《互联网帝国》会让每个读者受益匪浅。

——我要发财网创始人高泽龙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互联网帝国(信息时代的群雄割据)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顺风//吴祐昕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铁道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113074852
开本 16开
页数 15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44
出版时间 2006-10-01
首版时间 2006-10-01
印刷时间 2006-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工业经济
图书小类
重量 0.33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49
丛书名
印张 10
印次 2
出版地 北京
241
165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17:5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