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山高水长(黄宾虹山水画艺术论)
内容
编辑推荐

这是一部全方位论述黄宾虹山水画艺术的学术专著;也是一部从文化学的高度,深入论析黄宾虹书画艺术及其中国绘画艺术方面的力著;更是迄今为止最为全面,最为深刻,最具权威的有关黄宾虹山水画艺术研究方面的论著。展阅本书,不但让你了解了黄宾虹,理解了黄宾虹的山水画;而且使你懂得了什么是中国画,什么是中国画艺术,乃至中国绘画所蕴含着的深刻的文化内蕴和无限的生命价值。

内容推荐

本书的结构,大致分为三大部分:引论、分论与综论。

引论部分,主要是从中国山水画的品评、鉴赏这个人们首先要碰到的问题人手,在讲清中国画的品评、鉴赏的概念之后,再论述中国山水画的文化内涵,以及如何欣赏黄宾虹的山水画。分论部分,讲的是山水画本体经常要碰到的有关技法、技巧,临摹、写生,透视、章法,诗文和书法等,这些人们在学画山水时无法回避的问题。譬如技法、技巧中的皴法,先说清山水画中的皴法究竟为何物,它的形成与概念是指什么?山水画分哪几类皴法?然后引述到黄宾虹山水画中运用的皴法为何种皴法?它的渊源关系,其皴法的构成与审美特性等等。综论部分,论述的是有关山水画主体中有关画理的几个主要对偶范畴,也是山水画美学中无法回避的几个主要概念。本书主要选择了三对:气韵与意境,个性与风格,继承与创新。这些问题,力求以美学的观点,从黄宾虹山水画本身的艺术特点出发,加以较为详细的剖析。例如个性与风格,这是绘画创作无法回避而必须正视的课题,这一章分为《人格与画风的融合升华》和《从追求内美到逸格的创立》两节加以论析。力求从人品与画品,黄宾虹山水画风格形成的原因,以及黄宾虹经常论及的“内美”为何物,直至从追求内美,到最后完成画之最高审美品格——逸格的完成。

目录

序言

上篇引论

 第一章 品评·鉴赏

从品评与鉴赏论中国山水画的文化内涵

——兼论如何欣赏黄宾虹的山水画/3

中篇分论

 第二章 技法·技巧

笔墨之道的集大成者/17

水法的提出及其实践的神奇效果/29

皴法的继承与创新/33

苔点的节奏及气势/40

古朴典雅的设色法/46

 第三章 临摹·写生

扎实的临摹功底与衰年变法/55

从写实写生到写意写生的转换/61

 第四章 透视·章 法

远近法与画面虚实的处理/71

传统基础上的独特构图法/78

 第五章 诗文·书法

诗画的融合与画中的诗意/89

以书入画和以画人书/99

下篇综论

 第六章 气韵·意境

气韵的笔墨内涵及其审美特性/113

审美经验高度融合下的纯真艺术境界/122

 第七章 个性·风格

人格与画风的融合升华/129

从追求内美到逸格的创造/136

 第八章 继承·创新

一位划时代的殉道者

——黄宾虹山水画的师承渊源及其美学价值/151

附录

黄宾虹代表作赏析/172

黄宾虹生平简表/180

参考书目/192

重版后记/194

试读章节

在阐述了品评与鉴赏及两者之问的关系之后,我们再具体地论述一下关于中国画的品评与鉴赏问题。

中国画的品评鉴赏自有一一套完整的体系,并已形成了自己的民族特性与审美标准。

中国画的品评风气,“早在魏晋已开其端,至南北朝已日趋必盛。东晋顾恺之的《论画》,当推为我国最早的一篇绘画品评文献南齐谢赫的《古画品录》则又是第一部系统论述关于中国画品评的专著。其后从陈姚最的《续画品录》,到唐彦琮的《后画录》、窦蒙的《画抬遗录》等,这些著述基本上都是依照“品”的法度去论析画家。以后到了唐张怀瓘的《画断》和朱景玄的《唐朝名画录》,以及宋黄休复的《益州名画录》,则是对画家直接进行“定格”,其中最为典犁的则为“神、妙、能”三品或“逸、神、妙、能”叫品。这种标准,虽是拟将每位画家确定一个方位,分出其艺术的高下,然相对而言,还是从品评的角度去加以定格如此,颐恺之的“传神说”,宗炳的“畅神说”,谢赫的“气韵生动说”,这三个具有代表性的重要理论的提出,意义就显得格外重要?由于山水画家受悠久的历史涵养和丰富的文化熏陶的影响,体现出一种强烈的生命感,加上中国文人画持有的精神气质与文化修养,致使山水画的品评鉴赏较之人物、花鸟画具有更高的审美内涵与深邃的学问。

那么,山水画的审美标准又是什么呢?换句话说,什么样的山水画才称得上是美的呢?

我们知道,山水画的发展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与源远的文化。一股学者认为,山水画兴起的主要原因,是一些文人受玄学和山水诗的影响,企倒在山水画这种艺术形式中表达自己的心境,以满足自己对玄学与诗意的冲动。直到唐末以降,山水终居各画科之首,从而知山水画即可知中国画,其气韵、意境、风格、笔墨、章法、修养于画中悉数可见。那道、情、趣、理,即宗、法、系,每于山水画中见之。它是运用水墨或没色(浅绛、青绿)去形象地表现山水自然的特有美感,足一种特殊的审美创造。如此,我们若对每一幅山水画作——规定性的审美标准的活,是否可作这样的概定:凡是优秀的山水画,往往都有一种魅力——她具有一种荚的境界,能调动人的审美情趣。并令人在欣赏山水画的过程中,使鉴赏者的整个身心都能得到一种非常愉悦的快感,以至能充分迷恋,从而给人以一种美的享受。

诚然,中国画的品鉴确实有其一定的复杂性,且不说对不同画家的小同作品的评价,就是对同一位画家的同一件作品的评价,也常会带米截然不同的反映然以我之见,中国画的品鉴,其要素有二:一是品其味;二是定其格。P6-7

序言

人生在世,总想做点事。三四年前,我曾花了三年时间勉强写成的一部反映浙江当代山水画名家的评论专集——《情系山水》得以出版,这倒使我平添了几分野心,妄想再写一部比这更好的山水画评论专著。写书必然要买书读书,无意中我发现,在现在的美术类书籍中,存在着这样三种状况:

一、单纯的技法书为数最多。

二、各种类型的画册不少。

三、好的理论专著不多。

在这三类书中,技法类的书多得有些泛滥,从古至今,各家各派,可谓齐也,然好的技法书太少。当代有些所谓的名家也挤在这里。这类书销路好,能赚钱,大家都挤在这条道上,然仔细审视,从这里入门学画,免不了引人走旁门左道,误人子弟。而画册之多也令人担忧。以前出一本画册,没有相当的水准是出不成的。如今,只要有钱,不管你的水平如何,都可以出,因画册能唬弄人,能扬名。这种欺人又骗钱的买卖如今已不稀罕。芸芸众生真正懂艺术的人能有几个?倒是那些理论专著,水准较高的却是越来越少。单不说那爬格子的艰辛,书写成了出版经费却成了难题,于是理论家纷纷改行。此种现象,实令人感叹不已。

于是,我在思考一个问题:能否将上述这三类书的功能融汇在一起?自然,我所指的功能当然是指原本意义上的那种功能,而绝非哗众取宠、自欺欺人的这种。也就是说,能汇技法、理论与欣赏,即画法、画理与画评融汇一体的这一类书。

这个问题常常萦绕在我的脑际。

平时,朋友们常问我,你为什么如此喜爱中国画?这个问题我一时还真答不上来。不过,我之所以喜爱中国画,并不在于中国画之本身,实源于画中所蕴含的深刻文化内蕴与其映衬出来的伟大人格力量。中国画并非仅仅是画画而已,她是文人们借助笔墨抒写心灵的最好途径,代表着中国的艺术精神。她蕴含着中国文化的整个演变史,也折射出中国文化的未来。尤其是山水画,更是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借天地以写自然万物,借笔墨以表达画家个人的心灵世界,追求他们内心精神世界的梦幻之光。千百年来,这种蕴含着文人的精神气质,并由笔墨演化成各种不同的独特创造,一旦投射于画幅之中,便成为常人无法言宣的悲苦与幽愤,成为中国文化学的一个永恒的主题。

正因为我们将中国画视作中国文化学的一个分支,才看不起那些仅仅靠几笔胡乱的涂抹而欺世盗名的这类人。当今的社会,以名利为重,画家们的心中,似无一片净土可言。历史上那些优秀画家们的活生生的生命痕迹,在我们这辈人中已消泯殆尽。金钱的魔力真能使鬼推磨?于是,我更加希望能寻找这片净土。

1994年初夏,我有幸参加了黄宾虹研究会的采访活动。这些黄宾虹先生生前的弟子与学生,在研究黄宾虹学术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可谓功不可没。然而,就黄宾虹本身的艺术价值来说,几十年来还未被人们所充分认识。能真识者,仍属少数,有的只是人云亦云罢了。单不说别的,就在近代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四大家中,黄宾虹的地位似乎比不上其他三位。对其艺术的真正理解至今尚未能获得有效的深入。我并不认为,艺术家们到了一定的艺术高度有其可比性。因在我看来,艺术家要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只有雅俗之分,无高下之别;只有个性风格的不同,而无等级梢次之区别。然而凭我们现有对黄宾虹的研究与黄宾虹本身所达到的艺术成就相比,实在是悬殊太大。于是,这正好为我找到了一个切入点:何不将黄宾虹的绘画艺术作为主线,从构成与审美入手,写一部有关黄宾虹山水画艺术论析方面的专著?

然而,想是这样想了,做起来却十分的吃力。单不说其他,就有关黄宾虹方面的研究资料就少得可怜。在具体寻找资料时,除了近几年出版了几本大型的画册,以及黄宾虹研究会编辑出版的《墨海烟云》、《墨海青山》两本论文集之外,几乎没有其他资料。后经友人介绍,有幸结识了黄宾虹的前婿赵志钧先生。这位年逾八旬的老人,在被错划为右派,妻离子散,受尽人问苦难,最后从囹圄中出来之后,孤身一人埋首于其先岳黄宾虹的研究之中,已先后编辑出版了《黄宾虹论画录》、《黄宾虹诗集》、《黄宾虹年谱》、《黄宾虹美术文集》等重要专著,这无疑为我撰写这部书稿提供了最可宝贵的资料。加上其他老师及朋友们的热情支持,更使我平添了许多信心与勇气,经过了四五年的努力,才算完成了这部拙著。

本书的结构,大致分为三大部分:引论、分论与综论。

引论部分,主要是从中国山水画的品评、鉴赏这个人们首先要碰到的问题人手,在讲清中国画的品评、鉴赏的概念之后,再论述中国山水画的文化内涵,以及如何欣赏黄宾虹的山水画。分论部分,讲的是山水画本体经常要碰到的有关技法、技巧,临摹、写生,透视、章法,诗文和书法等,这些人们在学画山水时无法回避的问题。譬如技法、技巧中的皴法,先说清山水画中的皴法究竟为何物,它的形成与概念是指什么?山水画分哪几类皴法?然后引述到黄宾虹山水画中运用的皴法为何种皴法?它的渊源关系,其皴法的构成与审美特性等等。综论部分,论述的是有关山水画主体中有关画理的几个主要对偶范畴,也是山水画美学中无法回避的几个主要概念。本书主要选择了三对:气韵与意境,个性与风格,继承与创新。这些问题,力求以美学的观点,从黄宾虹山水画本身的艺术特点出发,加以较为详细的剖析。例如个性与风格,这是绘画创作无法回避而必须正视的课题,这一章分为《人格与画风的融合升华》和《从追求内美到逸格的创立》两节加以论析。力求从人品与画品,黄宾虹山水画风格形成的原因,以及黄宾虹经常论及的“内美”为何物,直至从追求内美,到最后完成画之最高审美品格——逸格的完成。

本书的另一个问题,即如何达到画册欣赏的功能。对这一点,本书力求做到每一章节,安排一定数量的画稿,每幅画稿均按每章每节的内容要求详加注释评点,以求图文并茂,相映成辉。例如临摹、写生一章,即将黄宾虹在各个不同时期的临摹写生稿择入其内,并用文字说明此临摹稿临自何人,写生出自哪处,达到何种目标水平,并尽量把画理融进画法中去论述。让读者在读文字的同时可从图例中得到印证,看画稿时又可从文字中找到技法的由来。最后,还精选出黄宾虹在各个不同时期创作的代表佳作,详加评点,以起到画册的欣赏功能。

最后要说明一点,以上这些想法与目的,我尽自己的能力努力地去做了,然而目的与效果有时毕竟不能完全吻合,加上本人水平有限,该书肯定问题不少。如此,就权且当作一本黄宾虹山水画艺术方面的阐释吧。

丙子年大年初一于杭州苦竹斋

后记

本书的首次出版是在1998年7月,至今已有整整7个年头了。虽然不少读者和朋友对此书倍加赞赏,可谓好评女嗍。但我却期待着有比这部更为出色的黄学研究专著问世。然七八年过去了,虽说黄宾虹的研究和收藏已渐趋大热,可至今除多了几本黄宾虹画册问世之外,仍未见过一部较为成功的研究黄宾虹艺术方面的学术论著。可见,黄宾虹之热还只是一种表象,尚未形成一种正确的研究方法,更未有效地深入到学术层面中去,这可能就是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决定将此书重新出版的缘由。

20余年来,本人在艺术批评、美术史论、书画临习和书画鉴藏这块园地辛勤耕耘,虽已先后出版了10余种有些影响的学术专著,然在我每有闲暇或遇不快之事时,靠的就是翻阅参读这本《黄宾虹山水画艺术论》,抑或是挂一二幅黄宾虹佳作独自欣赏.以此消愁解闷。每当此时,那些日夜寒暑的辛勤劳作,查检资料的千辛万苦,以及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无法言状的激情,每于脑际中翻腾……为此,我常感叹:这辈子怕再也写不出这样一本被人普遍称道的好书了。

有谁会信,这样一部不到20万字的拙作,从准备资料到正式撰稿,而后几易其稿,直至正式出版,前后足足花了近5年的时间。或许是黄宾虹这座山太高了,或许是本人的学识水平实在有限,但不管如何,其问的辛酸和苦楚是旁人无法理解的。而每每回忆起当时的生活环境和写作处境,本书当含有血与泪的洗礼,只是现时还远未必要倾诉而已。不过从那以后,我对人生的态度,艺术的追求,尤其是对中国绘画艺术,包括笔墨、个性、风格、气韵、意境等巾国画构成法则等要素,才有一个较为深切的了解和清醒的认知。回想起来,除了10余年来自甘寂寞,潜心读书,不求空名等自身因素之外,主要是得力于对黄宾虹艺术的深入研究,尤其是黄宾虹的非凡人生经历和伟大的人格魅力对自己影响的结果。

人的一生,除了需要不断努力,不断奋发,更是一个不断修炼的过程。而做人做事除了要有一颗真实坦诚的心之外,还有一个方法与目标的问题。我认为世界上可做的事情虽然很多,但能做的事却只有两件:一是前人没有做过的事;一是别人已经做过的事。对第一类事,只要你认准了,并坚持不懈地去做,不管成功与否,这就已经算是成功了。对第二类事,你认准了,可以去做,但必须比别人做得更好,更为出色,这也算是成功了。除此以外的事,在我看来,都是毫无价值和意义可言的。我写这部书,就是基于这种考量。

现值本书重版之际,我要特别感谢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多年来对我事业的支持,尤其是李新社长、乐坚副总编、薛建华主任对此书重版提出的珍贵建议和付出的辛勤劳作,表示由衷的感谢。另外必须说明一点,本书在重版之时,删改与增添了一些与历史原貌不符的内容,这也是本人的为人和尊重历史史实而迫不得已的。这既是对历史负责,也是对别人对自己负责,更是每了位有良知和道义的学人必须正视的问题。

但愿人的良知和本性能回归自然。

更望世上的一切事物能重新美好起来!

三宝乙酉大暑于杭州苦竹斋

书评(媒体评论)

画分十三种,山水画打头,界画打底,此特以画品言之也。夫山水画者,非文人莫属。

——《论画宜取所长》

艺术就是祛病增寿的良药。历史上凡世乱道衰的时候,正是艺术家努力救治的机会。

——《艺术是最高的养生法》

山水画乃写自然之性,亦写吾人之心。山水与人以利益,人生息其间,应予美化之。

——1951年《致友人函》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山高水长(黄宾虹山水画艺术论)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叶子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2246502
开本 其他
页数 19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05-12-01
首版时间 2005-12-01
印刷时间 2005-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艺术-绘画雕塑
图书小类
重量 0.41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J212.05
丛书名
印张 12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51
173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25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1 9:5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