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蓦然回首
内容
编辑推荐

1954年仲夏,中国北方重工业城市沈阳,靠近城北距郊区不远的一个宽敞的院落里,几个女人在闲聊。其中有两位妈妈,一人怀里抱着一个婴儿。男孩名叫陈彤,刚满周岁;女孩比男孩小4个月零6天,大名叫华晓丹。那女孩白白胖胖的,细嫩的小圆脸上镶嵌着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红扑扑的小嘴微微地张着,好像随时笑给大人们看……陈景泓创作的《蓦然回首》中着力刻画了20世纪50年代出生的男女主人公陈彤和华晓丹,从孩提到上学、从小学同班到中学校友、从相互的真情到友情发展到爱情,细腻而真实地再现了他们丰富而又单纯的精神世界和难忘的学生时代的峥嵘岁月,刻画了处于那个年代的年轻人内心深处的感情波澜,并以生动的笔触为我们塑造了较为丰满的人物形象。

内容推荐

陈景泓创作的《蓦然回首》中着力刻画了20世纪50年代出生的男女主人公陈彤和华晓丹,从孩提到上学、从小学同班到中学校友、从相互的真情到友情发展到爱情,细腻而真实地再现了他们丰富而又单纯的精神世界和难忘的学生时代的峥嵘岁月,刻画了处于那个年代的年轻人内心深处的感情波澜,并以生动的笔触为我们塑造了较为丰满的人物形象。《蓦然回首》透过陈彤的经历和思绪,让人们看到了生活在那个年代的少年、青年人学习的历程和成长的生活历史。

目录

第一章 童年,记忆中的情趣

第二章 少年,上进的好学生

第三章 动荡,迷失的顽童们

第四章 不忿,不屈,要强的中学生

第五章 当工人,人生迷茫,痛失初恋情人

第六章 历尽艰难,替兄京城上访

第七章 求知识,偶获爱情

第八章 生活,有乐也有忧

第九章 奇遇,千里之外遇故知

第十章 祸起梦话,夫妻各怀心事

第十一章 放任,宠坏了妻子

第十二章 婚变,家庭走到尽头

第十三章 暮然回首,有情人终成眷属

试读章节

1954年仲夏,中国北方重工业城市沈阳,靠近城北距郊区不远的一个宽敞的院落里,几个女人在闲聊。其中有两位妈妈,一人怀里抱着一个婴儿。男孩名叫陈彤,刚满周岁;女孩比男孩小4个月零6天,大名叫华晓丹。那女孩白白胖胖的,细嫩的小圆脸上镶嵌着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红扑扑的小嘴微微地张着,好像随时笑给大人们看。那男孩更是浑圆胖胖的,伸出又短又粗的小胳膊,不时地使劲够那小女孩,嘴里还哦哦地招呼着,不停地抓挠着小手,惹得女人们开心地笑起来,一位年龄稍小一点的俊俏阿姨说:“哎,这对童男童女说不定日后真的能成为一对棒打不散的鸳鸯呢!”

20世纪50年代后期,陈彤已经记事了。他清楚地记得:那时的人们在一趟趟平房的房山头上抹上白灰,然后用彩色的画笔画上拿着大炉钎的工人、抱着一捆麦穗的农民、背着上了刺刀的钢枪的解放军战士,蓝天白云的背景下面是淡绿色的大地,远处是炼钢高炉和高压电线铁塔;有的画上漫画,“除四害”讲卫生,人们在消灭苍蝇、蚊子、老鼠和麻雀;还有的画上三面红旗、写上标语口号,等等。特别是每到节日都要举行大游行、放礼花,尤其是“五一”、“十一”就更是热闹。这一切对于一个五六岁的小孩子来说都是很新鲜的事。当时的社会气氛是相当的热烈、喜庆,使人亢奋。

陈彤和华晓丹跟在一群大孩子的后面,在街道上挥动小红旗,喊着“叔叔阿姨听我言,不要随地乱吐痰,吐痰要罚五毛钱”。

当年,人们响应讲卫生、“除四害”号召的积极性是空前的,要坚决消灭苍蝇、蚊子、老鼠和麻雀。陈彤兴致勃勃地听大人讲过如何灭老鼠、怎么掏鸟窝的事。他还听一个大哥哥说的一种灭鼠的奇招,就是把老鼠逮住,往它的肛门里塞几粒黄豆,再用线把老鼠的肛门缝上,然后把它放了,等这个老鼠回到窝里,它拉不出屎来,憋疯了,能把一窝老鼠都咬死……

这年又准备“五一”大游行了。4月下旬,杨树、柳树刚刚抽出新绿。邻居上中学的哥哥、姐姐折回一把把树枝,修剪成花束状,去掉嫩绿的树皮,露出白色的干枝,然后用红的、粉的、黄的、蓝的皱纹纸,剪成一个个小方块,再用筷子分别从方块纸的四个角依次卷起,同时两手相对顺着筷子挤压纸卷,使纸卷定型后抽出筷子,彩色方块纸就成了彩色花瓣,然后用面粉打成糨糊,把纸花瓣两两相对贴在干树枝上,把干树枝贴满,就做成了一束束的“鲜花”。

做花的现场,到处是树枝、树叶、树皮,到处是花纸、花瓣和花纸屑,大孩、小孩七手八脚,好不热闹。

“五一”国际劳动节这天,陈彤和邻居小伙伴们吃完早饭就一起跑到一条主要的大马路边上等候看大游行了。

这群小孩中就数华晓丹最小了,可是就数她欢实。那个年代家家孩子多,哪家都有三四个孩子,有的甚至更多。不管男孩还是女孩,五六岁开始就满街跑着玩了,没有大人看着。当然,那时汽车还很少,路也不宽,柏油马路也不多。

那个年代,小孩子们也没什么玩具,也没什么好听的童谣,男孩子玩“撞拐”、“跳房子”;女孩子玩“踢口袋”、“跳皮筋”,一边跳一边唱:

十二打点叮叮叮叮当,

战斗英雄黄继光。

董存瑞、邱少云,

他们牺牲为我们。

哆啦哆唆唆咪唆唆

来唆啦唆啦哆哆

太阳都老高老高了,终于听到有人喊:“来了,来了”。顺着声音远远望去,红彤彤的一片,走近了一看,原来是红旗方队,横贯马路,浩浩荡荡。陈彤一眼看到了自己的二哥举着一面红旗走在方阵里面。见此情形,小伙伴们顿时一阵欢呼。他们指指点点,尾随在队伍后面,一步不落。  红旗方队后面是鲜花方队。一眼望去,五颜六色的花束构成了花的海洋,慢慢地向这边流淌。于是,小伙伴们停下来等鲜花方队过来,然后又跟着鲜花方队往前走。

最让孩子们兴奋的是“大头人”方队。这个方队身穿秧歌服,头戴“大头人”,一边走一边扭着大秧歌,摇摆着“大脑袋”,实在是太好玩了。

再后面是模型彩车,既有装着大白菜、大南瓜的模型彩车,也有装着活的大肥猪的彩车……

突然,“哇”的一声,华晓丹哭开了。小伙伴们一下子蒙了。陈彤忙问:“晓丹,你怎么了?”  .

晓丹说:“我不知道家在哪了,我要回家。”

这时陈彤和伙伴们才发现,他们跟着游行队伍已经走出很远、很远了,以至于走出了他们识家的范围以外了,他们是走丢了!当这群孩子们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时就不止晓丹一个人哭了,有一个叫小福子的7岁男孩还尿了裤子。

此时,脸色吓得煞白的陈彤比其他孩子显得冷静一些。他劝晓丹:“别哭,我们一定能找回家的,我保证。”听了陈彤的安慰,小伙伴们似乎有了主心骨,都安静下来了。

陈彤领着晓丹找到一位警察叔叔。陈彤大着胆子问道:“叔叔,北行怎么走?我们走丢了。”警察叔叔了解了情况后,认真地告诉了他们回家的路线。陈彤领着这群忐忑不安的伙伴们,几乎是沿着原路,一步一步地找回了家。当陈彤回到家里的时候,已经是下午3点多了。

昭陵是清朝第二代开国君主太宗皇太极努尔哈赤以及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的陵墓,占地面积16万平方米,是清初“关外三陵”中规模最大、气势最宏伟的一座。昭陵也称“北陵”,是清代皇家陵寝和现代园林合一的游览胜地。园内古松参天,草木葱茏,湖水荡漾,楼殿威严,金瓦夺目,充分显示出皇家陵园的雄伟、壮丽和现代园林的清雅、秀美。昭陵除了葬有帝后外,还葬有关睢宫宸妃、麟趾宫贵妃、{{亍庆宫淑妃等一批后妃佳丽,是清初关外陵寝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座帝陵,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帝王陵墓建筑之一。

1960年的夏天,透蓝的天空悬着火球似的太阳,云彩好像被太阳烧化了,消失得无影无踪。

陈彤和一帮邻居小伙伴还没有上小学,他们每天唯~消耗热量的方式就是疯玩,而北陵就是他们疯玩的乐园之一。他们在“朝鲜地”里偷摘茄子、洋柿子,在北陵“青年湖”里野浴、采菱角,在陵寝后大坟丘边挖“东西南北虫” (一种蝶蛹)、逮蜗牛,在树林里摘野果,在陵前空地上放风筝……

他们有时也跟着哥哥们来北陵,上树摘山里红、“山丁子”、“臭李子”……

一次,陈彤费了很大的劲爬上一棵山里红树,刚扔下两枝长满山里红的树枝,担当望风的小伙伴喊了一声:“来人了”,“呼啦”一下,在树底下摘山里红的小伙伴们一溜烟地都跑掉了。

“小朋友,别着急,慢慢下!”赶到树底下的园林管理员轻声地对陈彤说。

“我下不去了”陈彤着急地说。

“圳怕,叔叔接你下来!”园林管理员说着朝陈彤伸出了双手。

陈彤在园林管理员叔叔的保护下,慢慢地从大树上爬了下来。

“小王八蛋,让你上树折树枝,走!上管理所去!”园林管理员拽着陈彤的胳膊大声吼叫,一反刚才轻声细语的态度。

“哇”的一声,陈彤被吓得大哭起来,坐在地上不起来了。

园林管理员看着陈彤大哭的样子也没了办法。

陈彤冲着园林管理员大声说:“跑了那么多人你不抓,为什么只抓我一个?刚才我要知道你这样,我还不下来呢!”陈彤哭着说。

园林管理员说:“刚才没大声喊不是害怕你从树上掉下来吗?你现在就得跟我到管理所去!”

陈彤坐在地上一个劲地哭,就是不起来,

园林管理员也没真的想带他走,就说:“得了,下次别再让我抓到你啊,等我再抓到你就不客气了,走吧!”说完,园林管理员自己走了。

陈彤拣起那两枝长满山里红的树枝,头也不回,闷闷地回家了。P1-5

序言

景泓在大学里工作了30多年,先后做过教学管理工作、出版社美术编辑、文字编辑等,是位善于思考、肯于钻研、能书会画、多才多艺的同志。我与他相识20余年,他为人朴实忠厚,还具有一种豪爽和侠气。

多年交往,我还很少看到他写的作品,当他把这部《蓦然回首》厚厚的书稿转给我并嘱我写序的时候,我既有几分惊讶,又有几分敬意,还有几分佩服。多年的友情与重托,思前想后心悦承之。而阅后又有几分惊喜,还有几分感动……

作品中着力刻画了20世纪50年代出生的男女主人公陈彤和华晓丹,从孩提到上学、从小学同班到中学校友、从相互的真情到友情发展到爱情,细腻而真实地再现了他们丰富而又单纯的精神世界和难忘的学生时代的峥嵘岁月,刻画了处于那个年代的年轻人内心深处的感情波澜,并以生动的笔触为我们塑造了较为丰满的人物形象。作品透过陈彤的经历和思绪,让人们看到了生活在那个年代的少年、青年人学习的历程和成长的生活历史。

该作品以主人公陈彤的成长经历为主线,对人物的塑造、情节的安排、环境的描写构成了完整的传记文学。作者用情节展示人物的性格,用环境的建构与烘托铺垫着人物活动的场所,以反映生活和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

我们深知,从事文学创作不仅仅要有生活的积累,还要有正确的观点和真实的感受,既要具备一定的文化艺术修养,还要考虑到文体的要求以及从构想到技巧等诸多具体问题。因此说,文学创作是一项艰苦、复杂的创造性劳动。客观事物错综复杂、千姿百态,为作者提供了审视的多元性选择,而不具备驾驭文字的能力很难写出打动人心的作品。我读着这部作品,多处让我感动着、感染着并产生着共鸣。

景泓的这部作品饱含着一片片真情实感,虽然比不上名家大作,却实实在在地展现了作者对亲情、友情、爱情的留恋、向往与追忆。无论是语言的叙述上,还是情节的安排上和环境的描写上均体现了个人对写作的驾驭能力。作品偏重于客观生活的描述,注重发掘蕴藏在内心的美质和情操,努力张扬生活中的真、善、美。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七情六欲并具,感情复杂微妙,不仅有神态、语言和行为的外在表现,而且有思维、意识和心理的内在活动。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在实际生活中,人必定会与不同性格、不同命运和不同思想、不同地位的人形成各种关系。作者能对方方面面的人物做多方面的细致的描写,刻画人物的思想性格,展现人物关系和命运变化,能够完整地表现错综复杂的生活事件和矛盾冲突,能够更加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正如黑格尔所说:“小说能够充分表现出丰富多彩的旨趣、情况、人物性格、生活状况及至整个世界的广大背景。”

作品为表现人物的性格和命运的变化,着力描写了人物过去的经历和处境,反映了特定场所中的人物行为及环境中的人物活动。从时间上看,始于20世纪50年代到现在的时间跨度;从空间上看,反映的是都市青年在那个年代的酸甜苦辣、悲欢离合的情感历程,展示了那个年代年轻人所经历的历史痕迹。

在这部作品中,多角度、全方位地刻画人物。凭借各种艺术手段,从各个角度对人物进行心理描写、对话描写、行为描写和环境描写,既展现人物的音容笑貌、言谈举止,也呈现了人物的心理和思想感情等内在活动,还尽可能地展现人物与环境互为作用的关系。从物质生活到精神领域,从个人性情到社会关系,作者都按照需要而加以具体细致的刻画,而这一切描写始终围绕着主题关系进行着。各个角度的细致描述,各种方法的交叉设置,使众多人物、事件错综复杂、跌宕回旋、跃然纸上。

该作品注重情节的安排。高尔基说:“情节,即人物之间的联系、矛盾、同情、反感和一般的相互关系——某种性格、典型的成长和构成的历史。”本书通过艺术地构织,以一个又一个的生活事件所组成,按照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来设计。作品依据人物的经历、顺序展开情节,铺叙一个又一个事件,构成完整的故事。为了使故事更加生动,作者还穿插了一些有趣的事件。情节叙述保持了时间顺序,使作品体现了时序的连贯和情节的完整。时代氛围、人物场所、具体环境,穿插映叠,情节在变化中仍然保持了完整一体。

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脱离不了对时代氛围的描写,因为现实主义的文学作品描写的人物事件,必须在某一时代的具体背景下展开。一定的时代,规定了活跃其问的人物和发生于其问的事件的特定性质,决不可远离或超越。当然,光有时代背景描写是不够的,必然还要展现人物所处的社会环境,这是刻画人物不可或缺的要素。比如,曹雪芹笔下的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人物的塑造,与大观园的具体环境和贾府上上下下人物的描写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没有后者,前者则无从凸显。环境描写的另一方面是人物生存、活动的特定背景的展现。然而,一个人并非只在固定的环境中活动,社会交往和在一定的矛盾运动中,人总会走出固定的环境,所以,文学作品又很注重描写人物行动的特定环境,及时衬托,显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加深人物的性格特征。时代的氛围、社会的环境和人物的活动,三者往往水乳交融。可以看出作者尽可能地在这个方面进行了努力,尽可能地再现真实的生活氛围。

这部作品以塑造人物为中心,富有生动的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人物的活动构成了情节,情节的发展符合人物的性格,而人物和情节置于特定的环境中,通过人物的刻画彰显了人物外貌、行为和心理状态的描写,再现了鲜明生动的个性;情节是由人物思想性格所引起的各种冲突而展开的,环境则包括时代气氛、历史背景、自然风景等各方面。正是这方面的有机结合使作品有感染力,有其可读性。

总之,我认为,景泓的作品体现了他的真情实感,细细品来,对主人公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语言朴实无华、言之有物,无浮躁之渲染,雅俗共赏。

作为文学创作作品来说,其中还存在着少许瑕疵,如个别人物的性格塑造还显得不足。当然,这是白璧微瑕。

祝景泓在今后创作出更好的大作,用自己熟悉的生活,营造美丽的园圃,培育出更加美丽的花朵。

刘东杰

2009年5月24日于沈阳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蓦然回首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陈景泓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辽宁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1058015
开本 32开
页数 31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0
出版时间 2009-05-01
首版时间 2009-05-01
印刷时间 2009-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8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5
丛书名
印张 10.25
印次 1
出版地 辽宁
210
149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7: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