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一个改变所有组织和个人的有效工作哲学和方法)
内容
编辑推荐

第一部可用于企业文化建设和个人修炼的管理寓言,本书讲述了“第一次把事情做对”的理念,一个改变所有组织和个人的有效工作哲学和方法,书中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我们每一个人在工作中的许多病症,并且给出了消除病症的最好方法。它不但应该成为每一个领导者的管理法则,而且也应该成为每一个人工作的法则、生活的法则和人生的法则。

内容推荐

说当年飞人迈克尔·乔丹来中国访问中国篮球队时,曾有中国篮球官员问迈克尔·乔丹:“您认为我们的球员怎么样?”乔丹回答:“你们拥有非常优秀的球员。但他们都只会打篮球,不懂得打篮球的哲学。”

同理,工作也有工作的哲学。第一次把事情做对,不是一个简单量化的工作标准.而是一个改变所有组织和个人的有效工作哲学和方法。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代价最小,收效最大。通过第一次把事情做对,人们可以达到组织管理的最高境界:建立预防体系,实现无火可救。

第一决把事情做对,是一个人做人做事的哲学,是一个人实现事业成切和人生幸福的第一法则。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是关系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兴衰成败的关键法则。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来源于“世界质量先生”克劳士比的“零缺陷”管理,但是它已经远远超越了“零缺陷”管理的界限,它适合于地球上任何一个国家、民族、组织和个人,它属于全人类。

目录

开 篇

德鲁克长老的预言

一次讨论课

第1章 事情可以第一次就做对

很多事,本来就可以第一次就做对

第一次就做对:代价最低

菲利浦·克劳士比的故事

第2章 做对即“符合要求”

多包了一层塑料袋

从需要到需求

所有的工作都是一个过程

既要过程又要结果

说到做到——做已承诺、已同意的事

不符合要求的代价

预防,让某些事永远不发生

第3章 工作就像芭蕾舞:既标准又

完美

差不多先生

员工的素质决定企业的质量

厨艺、曲棍球和芭蕾舞

正确的工作标准:零缺陷

关注每个细节

协作,增加成功的机率

工作行为规范

开车上路

第4章 每个人的工作哲学

邮电所新来的年轻人

做人与做事

态度决定一切

改变心智模式,建立第二天性

让零缺陷成为每个人的习惯

大海航行靠舵手

总结

尾声

试读章节

邮电所新来的年轻人

“在新的课程之前,我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杨正在为蝴蝶的事苦苦思索,克劳士比已经又开始了。

“有一位年轻的邮递员,刚刚来到一家邮电所工作,他决心好好工作,成为一名优秀的邮递员。

第一天上班,主管交给他10件包裹.告诉他:要安全、高效地把这10件包裹送到客户手中。他充满信心地出发了。前7件包裹投递很顺利。到中午时,他只剩下3件包裹。

在剩下的2件包裹中.第一件他花了半个小时,第二件他花了1个小时。第三件他花了整整4个小时!夜灯初上,他赶回邮电所,兴奋地向主管报告了他的工作情况,主管拍了拍他的肩。

第二天,他又要去投递10件包裹。这一次,他又完成了。主管表扬了他两句。

第三天,他又投递10件包裹。主管没有再说话……

现在,你们来猜一下这个故事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结尾。比如说。在第15天他会投递出去多少个包裹?”

克劳士比故事没有讲完,却提出了新的问题。

“全部投出去了。”盖瑞不假思索地说。

“他可能会逐渐对繁琐而重复的工作越来越不耐烦,可能越投越少,到第15天时,可能只能投7个,或者6个。”比尔想了想说。

“不!事情完全可以相反!我们为什么要假设他的工作积极性越来越小呢?事实上,随着他工作天数的增加。他投包裹的熟练程度会越来越高,他投的包裹会越来越多。到第15天时,他完全可能投12个,甚至15个。”杨反驳道。

“那么正确答案到底是多少呢?”克劳士比神秘地笑笑,拿起笔在黑板上写下一个大大的“0”。

“为什么?”三个人顿时目瞪口呆。

“原因很多,在年轻人的同事看来,是因为这个邮递员破坏了规矩。在年轻人来到之前,邮电所的工作规定是这样的:每人每天投递10个包裹,允许带回3件难以投递的.可以下次再投,也就是说,制度允许他们只投递7件。年轻人的到来打破了这个规律,于是制度就开始惩罚他:每个人都要把最难投递的包裹交给他,到第15天,他手上剩下的都是一些永远投递不出去的包裹。”

“哈,原来他为自己最初的行为付出了代价。”杨的口气半是戏谑、半是幽默:

“不是有句话‘文化淹死人’吗?实际上生活中和工作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一个沃尔玛工作的员工,一年贡献的利润可能100万美元,而如果派他去了一家小乡镇上的小超市,他贡献的利润可能只有1000元人民币。不是这个人不行,而是支持他的系统和平台发生了变化。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文化’和‘制度’就是我们的系统和平台。一个好的系统和平台,可以使一个二流的人做出超一流的事,而一个糟糕的系统和平台,可以使一个超一流的人只做到二流的事,”

“那么,如何打造一个优秀的系统和平台呢?如何改造一个旧有的系统和平台呢?”克劳士比紧接着问。

“核心就是改变我们的文化。”这一次,克劳士比自己直接给出了答案。

“胡适先生所提到的‘差不多先生’,实际上是我们全人类许多年来的文化积淀下来的一个符号,它代表着我们旧有的文化体系中不健康的一面。”  做人与做事

“尼克松总统我们都很熟悉,”克劳士比继续说:“他打开了美中关系的大门。但就是这样一个大人物,却因为一个看来似乎很小的错误,亲手毁掉了自己的政治前途。

1972年,尼克松进行连任总统竞选,由于他在第一任期内政绩斐然,颇得民心,所以他以绝对的优势获得了胜利。但是在竞选期间,他却鬼使神差地指派手下人潜入竞选对手的总部水门饭店,在对方的办公室里安装了窃听器。

事发后,新闻界对此穷追猛打,这时的他竞屡次阻碍调查,推卸责任,这样引起广大民众的强烈不满.导致他被弹劾下台。”

“尼克松的失败,正在于缺乏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说的‘诚意’与‘正心’的修养,连这样的修养都不具备,他怎么可以当总统、治国平天下呢?”杨说。

“并不是所有的美国总统都是这样的,”听着杨的话.盖瑞心里很不服气:

“有一位美国前总统,他叫麦金莱。一次,他想从两个候选人中选一个担任驻外大使。起初他左右为难,犹豫不定。

后来他回想起多年前的一件小事:在一个风雨之夜,麦金莱搭上公交车,坐在最后一排的座位上。随后上来一位老妇人,手挽着沉重的衣篮站在过道上却无人让座。这时麦金莱的一个朋友(两位大使候选人之一),坐在前面看报,无所表示。最后还是麦金莱起身让了座位。

这位朋友做梦也没想到这么件小事竞然决定了他的命运。因为在麦金莱看来他做人不行,所以决定不让他去干驻外大使的工作。”

“一个人的人格决定了他工作的空间。所以,做事先做人。”克劳士比认真地说。

“正如马丁·路德·金的箴言:‘如果一个人扫马路,他应该像达芬奇画画、贝多芬作曲、莎士比亚写诗一样对待工作。他应该干得如此之好,以致天上的神灵、地上的人们都驻足称赞:这儿有一个伟大的清洁工,他干得多么出色啊!”’……P147-151

序言

《孔子家语》里有这样一个故事:鲁国制定了一条法律,如果鲁国人在外国被沦为奴隶,如果有人肯出钱把这些沦为奴隶的鲁国人买回来.可以凭“发票”到鲁国国库领取“国家补偿金”。这个法出来后,大大推动了鲁国人的救赎行动,产生了极好的社会效果。

子贡是孔子门下最有钱的弟子之一,也是一位成功的商人。他在周游列国途中,遇到了一位鲁国奴隶,于是花钱把这个人赎出来。子贡觉得自己应该做得更高尚一些,于是把那些“收据”、“发票”全部当众撕毁,并声称:愿意自己承担所有的费用,不向国家报销。这个行为轰动了整个社会。

子贡回国去见孔子,孔子吩咐学生说:子贡来了你们拦住他,因为我不想再见到这个人。

子贡感到很委屈。于是他冲破阻挡,见到孔子。

孔子说:“你的行为没有损害你自己的行为价值,却损害了国家的法律。因为你,从此,这个法律再也没有明确的社会效果了。”

子贡的榜样被舆论传播之后,产生了极大的恶劣影响。因为后来者再也不能以正常的心态去国家报销.而因为不能有效地实施这种报销制度,肯于出钱赎买的人就越来越少。

在子贡看来,他做得非常“好”。而在孔子看来,子贡虽然做得“好”,却没有做“对”。

“做对”不是自己主观认为的“高尚”、“好”。子贡的做法显然是不符合要求的,所以自然会影响到政策执行的效果。任何工作只有符合客观要求,才能进入可执行的过程,从而达到预期的效率和效果。

做对就是符合要求,而不是好或者最好。这是一条简单的道理。

很多时候,我们拼命地工作,我们为了工作放弃一切,也损害了一切,包括损害我们的家庭、我们的朋友、我们的环境和自然,可是到头来,我们会发现:我们所做的可能不是我们想要的。我们所付出的,在别人看来,可能只是像一群辛勤的蚂蚁,把一块石头搬回了巢穴:我们所搬回的,无论如何,也只是一块石头。在大多情况下,“做好”并不代表“做对”。

如果你去问一个人,你会看说明书吗?我相信每个人都会说:“会”。如果你再问一个人,这里有一颗螺丝钉,还有一张关于如何将螺丝钉拧上去的说明书,你认为这个人会把螺丝拧好吗?很多人会说:“肯定会啊!”可是我告诉你,在大多数情况下,80%的人不会把那颗螺丝拧好!因为他们并没有仔细看说明书。他们会在失败第二次、第三次的时候,才会想到说明书,才会在看了说明书以后,幡然醒悟。

为什么我们总是做不对?

为什么我们总是犯这样幼稚的小错误?

我们已经太久地沉迷于习惯性思考,我们总是习惯于怠慢、看着办、模棱两可和差不多,我们从没有想到工作就是去做对的事情,做对就是做符合要求的事!

我们不仅可以把事情做对,而且还可以第一次把事情做对!第一次把事情做对才是最便宜的经营之道!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在第一次把事情做对?管理大师杨钢先生给我们上了一堂精彩的讨论课。

这是一本每一个人都要读的书,它所阐发的工作哲学,已经触及到我们每个人的灵魂。

书评(媒体评论)

这本书的价值,在于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我们组织中每一个人在工作中的许多病症,并且给出了消除病症的最好方法。

——诺基亚

只有解决了每个人的工作态度哲学问题,才能真正实现整个组织的工作质量和效能。

——中石化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是关于全人类的工作和生活哲学,它跨越了国家一民族和种族的界限。

——海尔集团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它不但应该成为每一个领导者的管理法则,而且也应该成为每一个人工作的法则、生活的法则和人生的法则。

——三洋电机

在一个国家的各项事业中,无论是普通的公务员还是国家干部,都应该把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当作对自己的工作要求。

——中国电信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一个改变所有组织和个人的有效工作哲学和方法)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杨钢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新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1177110
开本 16开
页数 18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00
出版时间 2006-11-01
首版时间 2006-11-01
印刷时间 2006-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0.2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848.4-49
丛书名
印张 12.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0
151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3 0:2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