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在北大听讲座(第17辑)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创始于1998年北大百年校庆,最受读者欢迎的人文思想读本。

本书是“在北大听讲座”书系的第十七辑,所收文章皆为专家、教授、知名学者、社会名流在北大精彩演讲。文章深入浅出,简练朴素,既有引人深思的浓厚学理、又有催人奋进的人生智慧。文章兼容并蓄,可谓思想的精粹、智慧的集锦。

内容推荐

本书是“在北大听讲座”书系的第十七辑,所收文章皆为专家、教授、知名学者、社会名流在北大精彩演讲。文章深入浅出,简练朴素,既有引人深思的浓厚学理、又有催人奋进的人生智慧。文章兼容并蓄,可谓思想的精粹、智慧的集锦。

在浮华之风日盛的今日社会,对所有“为国求学,努力自爱”的人们来说,北大讲座中传来的思想之声是真正值得认真品味和用心领会的。

目录

国学争鸣

透视“国学热”

理解孔子

儒家道德重估

当代中国思想——对转型社会的两种解读文明寻踪

寻找失落的楼兰文明

《红楼梦》的阅读与文本

浅谈古琴艺术

北京四合院与四合院文化

国事关怀

新农村建设与三农问题

谈文化产业

胡锦涛对台政策新取向

自下而上的力量——通过公众参与建设法治政府

俄罗斯观察

俄罗斯军事的历史演变

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文化

试读章节

各位同学:

晚上好!(热烈掌声)

北大学生会的千部给我一个任务,让我谈谈国学。而且给我出了一个题目,叫“透视国学热”。我没有这么大本事,很难“透视”。因为国学问题非常复杂。我只是和大家谈谈我最近几年的一点感受。

我们的国家,甚至整个世界,甚至再大一点——人类,我想,它现在正处在一个转型期。我在一次讲演中专门谈了这个问题。人类文明的发展,经历了几次大的转型:由原始社会采集狩猎的文明,第一次实现了向农业文明的转型。那么,农业文明持续了几千年,到了英国工业革命,我们说,实现了第二次大的转型——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型。我本人的一个比较愚蠢的猜测,我想我们现代的人类正处在第三次转型。这个转型实际上大家已经清楚了,比如说我们的互联网,这个大家最熟悉,它改变了我们原有的工业文明的一些文化,一些形态。这种文化发展下去,它就取代或者代替了原有的工业文明的一些主要内容。我想这个转型最重要的标志就是原有的工业文明的价值系统、价值观的转变。而且它逼着人类实现这个转型。这不是我们人类主观愿望上要转型的,为什么?这个问题是老生常谈了。从上个世纪末到本世纪初,大家谈论最多的就是我们人类面对的这些挑战。这些挑战大家也都清楚生态问题、环境问题、能源问题、人口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逼着我们人类要实现这样的转化。据科学家的研究调查,不要说整个世界,就我们中国的人口,如果能实现美国人当前的能源消费水平,我们地球的能源只够用60年。这是报纸说的,是不是真的,是否有科学依据,我不确定。石油、煤炭、淡水这些资源,如果按照我们目前这个水平发展,全人类都达到目前美国的消费水平,那么不够用60年。有人说要6个地球,才能供应全人类的发展。这是一个最大的问题。如果大家关心这个时局的话,在上个世纪末,首先是欧洲人提出这个问题,就是要改变人类以往的思维方式。以往的是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就是三百年来西方现代性引领下的这种人类文明的发展。为什么我们现在谈国学,国学究竟意味着什么?它将来的发展趋势是什么?这不是几个喜欢国学的人在那里鼓吹一下就能鼓吹起来的。而是当前人类文明的格局和局势确实是在酝酿着一次转型。我想我们现在所面对的国学热,应该是在这样一个大的全球背景下产生的。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大概是八三年、八四年,我们曾遭遇了一次规模很大的文化热,这个热度一直持续到八十年代末。那个时候我也做过演讲,课堂里非常拥挤。那么现在——二十年后叉回到了国学热。我想比较一下上次的文化热和现在的国学热。

国学热和文化热究竟有什么差别?我们可以从中来透视我们今天国学热}向成因。我想,八十年代的之所以叫文化热,现在的叫国学热,当然是因为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上个世纪的文化热,我想一个主要的背景就是改革开放,中国人的眼界不像原来那样闭塞了,眼界开阔了,这是改革开放前没有的。那么这个改革开放应该说是打破了我们建国几十年的一个封闭的状况。当时文化热的来势很凶猛,而且它的来临是我们改革开放后,在我们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突然而来的。在这个情况下,什么东西都进来,大家对什么东西都感觉到新鲜。在文化上的表现主要是西方文化对我们八十年代的影响。大家知道文化热中有几大派,其中有一派叫做二十一世纪派,就是金观涛他们搞的那个二十一世纪文化丛书——《走向未来丛书》,影响很大。这也是改革开放提倡一种眼光向外看,后来他们这派人的成果就是《河殇》。还有一派当时就叫西化派。第三派是一个叫做“中国文化书院”的学术团体,就是中国文化派。这是后来人对八十年代文化热的派别之争的分析,基本有这三种势力。八十年代文化热中的这三种势力基本上都重复了五四的东西文化论战。没什么太新的东西,有人把它叫做一次新的文化启蒙。为什么?它不过是把五四时期或者再前一点的新文化运动中的一些东西在八十年代和盘托出罢了。你们那时候可能还年轻,不是很记得,没有参与这个八十年代文化热。如果你参与你就会感到,那个时候是所谓的文化多元化。所以有人把它叫做中国的一次启蒙运动。这个启蒙运动主要是对西方的了解。我们久久没有打开国门,那么打开国门以后,对外界的东西都感到新鲜。八十年代文化热输入的这些思想,对当时青年人影响最大。

还有一个现象,八十年代文化热,传统文化处于一种被批判的地位。大家知道《河殇》的影响很大,讲蔚蓝色文明。当时有人到我们北大的讲堂,居然讲我们的民族要赶上世界,没有什么可行的办法,唯一的办法就是请大家把你的头发变成黄头发,要在人种上改变我们种人。我不是在这里瞎说,这个人名字我在这里也不说了,他是很极端的。所以那个时候这个文化热是很着急。一看世界都走到今天了,我们还处于这样一种状态。因此把中国落后的原因又回头归结到我们的传统文化上。当时有很多口号,五四时期的口号都已经出现过了。“把线装书扔到茅厕里去”“不看中国书”,类似于这样的口号,全都有。所以我个人看法,八十年代文化热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反传统的一次重复。它发生的必然性,那就是我们国家多年的封闭和我们国家经济的落后。这种现象也表现了当时我们青年人通过文化来寻找国家落后的根源的热情,当然也是一种民族的爱国的思潮,同时也是对我们过去几十年的国情不够满意的表现。P3-4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在北大听讲座(第17辑)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文池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新世界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284944
开本 16开
页数 24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70
出版时间 2007-12-01
首版时间 2007-12-01
印刷时间 2007-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7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C53
丛书名
印张 16.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7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13:0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