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素质教育政策研究(精)
内容
编辑推荐

本研究以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为背景,分析影响素质教育实施的现实因素和历史原因,探索素质教育实施的政策保障以及素质教育所需要的支持系统;以素质教育政策形成的历史为线索,通过对素质教育政策形成的理论分析和国际比较,通过对素质教育政策社会需求的调查和分析,剖析我国教育中的体制性障碍,探索推进素质教育政策创新的内容和途径,探讨素质教育政策的科学性、合理陛和可操作性,从而为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提供政策咨询建议。

内容推荐

  本书以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为背景,以素质教育政策形成的历史为线索,通过对素质教育政策形成的理论分析和国际比较以及对素质教育政策社会需求的调查和分析,剖析我国教育中的体制性障碍,探索推进素质教育政策创新的内容和途径,从而为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提供政策咨询建议。

目录

前 言/1

第一章 素质教育与素质教育政策/l

一、素质教育的内涵/2

  (一)什么是素质教育/2

  (二)素质教育的目标,4

  (三)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9

  (四)素质教育是一种理想追求/14

二、影响素质教育推行的政策因素/15

  (一)素质教育政策之“宽”/16

  (二)素质教育政策之“泛”/17

  (三)教师资格政策和继续教育政策的局限性/1,7

  (四)高考制度对素质教育的制约/2l

  (五)基础教育财政政策制肘“普九”,22

三、素质教育呼唤政策支持/25

  (一)学校层面的呼唤,26

  (二)教育行政层面的呼唤/30

第二章 素质教育政策发展的历史进程/35

一、应试教育,36

  (一)应试教育的历史渊源,36  .

  (二)高考与高考升学率/39

  (三)应试教育的巨大负面后果/45

二、整治应试教育政策的历史回顾,52

  (一)建国后17年整治应试教育的政策/52

  (二)改革开放后整治应试教育的政策/59

  (三)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并非简单的对立/64

三、素质教育政策深化的过程,66

  (一)酝酿创立期(1983—1993)/66

  (二)区域推广期(1994—1996)/68

  (三)全面推进期(1997年至今),69

第三章 素质教育政策的理论基础,73

一、教育民主化与素质教育厂74

  (一)教育民主化的发展/74

  (二)教育机会均等的理论与实践/78

  (三)终身教育与素质教育,84

二、适应社会发展与素质教育,88

  (一)科教兴国与素质教育/88

  (二)素质教育与现代社会背景,94

三、人的全面发展与素质教育/100

  (一)教育价值观与素质教育/100

  (二)教育目的观与人才素质培养目标1104

第四章 影响素质教育政策实施的因素分析/115

一、经济因素/116

  (一)经济发展水平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116

  (二)经济发展提出了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118

二、政治因素/121

  (一)素质教育改革的“政策牵引”/121

  (二)从五次全教会看素质教育政策的发展,124

  (三)从“九五”期间的五次政府工作报告看素

  质教育/126

三、文化因素/128

  (一)素质教育观念与素质教育政策/128

  (二)“学习型社会”的目标与素质教育实施/132

四、科技因素/135

  (一)科技发展与素质教育的要求/135

  (二)科技发达时代的素质教育/139

  (三)素质教育时代教育内容的选择/143

五、教育因素/145

  (一)我国教育现状与教育创新,145

  (二)实施素质教育需要高素质的教师/148

  (三)教学改革与素质教育/152

  (四)基于素质教育的学校管理改革,154

笫五章 从重点扶持到均衡发展/159

——重点校政策分析

一、我国重点中学政策的发展轨迹/160

  (一)延安时期/160

  (二)50年代前期/163

  (三)1958年“教育大革命”/165

  (四)60年代前期/167

  (五)“文化大革命”时期/168

  (六)70年代末以后/169

  (七)90年代以来/170

二、重点中学政策的理论基础分析/172

  (一)关于教育平等的理论/172

  (二)关于教育效益的理论/175

  (三)关于教育的平等与效益关系的研究/177

三、我国重点中学与非重点中学资源情况及重点中

  学效益分析,180

  (一)对我国重点中学与非重点中学差异的调查/180

  (二)对重点中学经济效益的分析,185

  (三)对重点中学非经济效益的分析/187

  (四)薄弱学校状况及成因分析,188

四、均衡之路:结论和建议/193

  (一)结论,193

  (二)建议/196

第六章 从单一到多元/205

——高考政策分析

一、高考政策变革的轨迹/207

  (一)以“接受和改造”为典型特征的建国初期的“过渡性”高考政策/208

  (二)以社会发展为根本旨趣的注重国家建设需要的高考统考政策/209

  (三)以素质教育为导向的注重人的多元发展的高考政策,212

二、高考政策从单一走向多元的背景分析,218

  (一)高考政策从单一走向多元:教育的外部因素分析/219

  (二)高考政策从单一走向多元:教育的内部因素分析/222

三、高考政策多元化发展的政策建议/227

  (一)多元化发展的变革方向/227

  (二)多元化发展的价值转轨/229

  (三)多元化发展的新价值追求/23l

第七章 从集权走向分权/237

——课程政策分析

一、基础教育课程政策的发展轨迹:从集权走向分权/238

  (一)“国家”模式阶段/239

  (二)“国家+地方”模式阶段/240

  (三)“国家+地方+学校”模式阶段/247

二、课程政策从集权走向分权的原因剖析/251

  (一)对国际课程政策改革趋势的回应/252

  (二)教育民主化浪潮的影响/254

  (三)政治体制改革的要求,256

  (四)反思课程自身弊端的结果/258

三、课程政策权力的再分配/261

  (一)谁有权控制课程/261

  (二)校本课程在权力分配中的作用/267

第八章 从普通职业走向专门职业/271

——教师政策分析

一、教师政策的理论基础/272

  (一)教师政策发展的国际趋势/272

  (二)教师专业化的理论分析/276

二、教师政策的实践基础/284

  (一)我国教师专业化政策的实践/284

  (二)教师专业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292

三、推进教师专业化的政策建议/295

  (一)继续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296

  (二)建立教师专业标准/297

  (三)提升教师专业发展制度/298

  (四)完善教师专业化的外部条件/302

  (五)促进教师自主发展/303

第九章 从“人民教育人民办”到“人民教育政府办”/307

——教育财政政策分析

一、“人民教育人民办”的成就与现实问题/308

二、教育财政充实与“人民教育政府办”/314

  (一)“人民教育政府办”的理论诉求/315

  (二)“人民教育政府办”的法律依据与财政背景/316

  (三)“人民教育政府办”的实践需求与发展趋势/319

  (四)“人民教育政府办”在财政与管理上的分离策略/321

三、教育财政均衡与“人民教育政府办”/322

  (一)义务教育财政在城乡间的差异状况/323

  (二)义务教育财政在省际间的差异状况/324

  (三)义务教育财政在省内间的差异状况/327

四、“人民教育政府办”的政策建议/329

笫十章 从行政依附到学校自主/333

 ——学校管理政策分析

一、学校管理体制的演变/334

  (一)中央集权下的学校管理(1985年以前)/334

  (二)地方负责条件下的学校管理(1985-1994)/335

  (三)以国家法律的形式确定学校自主权(1995年至今)/339

二、学校自主管理难以落实的原因/341

  (一)立法规定上的不足/342

  (二)贯彻落实中的失真/343

  (三)学校缺乏相应的自主管理能力/346

三、学校自主管理的权利内容及相应的政策支持/352

  (一)教育教学权/354

  (二)人事权/356

  (三)财产管理权/359

第十一章 行政管理与行政监督由合到分/361

  ——教育督导制度分析

一、教育督导制度建设的历程/363

  (一)教育督导制度的恢复/363

  (二)重建教育督导制度/364

  (三)教育督导网络的形成/366

二、“督政”与“督学”/367

  (一)国际教育督导的重点:督学/367

  (二)我国教育督导制度的特点:重在“督政”/369

  (三)教育督导的基本任务:“督学”/378

  (四)“督政”与“督学”的结合/381

三、终结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382

  (一)目标导向模式的利与弊/382

  (二)国外教育评价模式的发展/386

  (三)发展性督导评价:来自上海的经验/390

四、教育督导与社会监督/394

  (一)与人民代表大会、政协系统的配合/394-

  (二)发挥评估机构(中介机构)的作用/394-

  (三)建立教育质量监控系统/395

  (四)社会舆论监督/396

第十二章 从学历社会到学习化社会/397

——终身教育政策分析

一、终身教育政策的提出/399

二、终身教育政策的实施策略/403

  (一)终身教育政策的目标/403

  (二)终身教育政策的体系/406

  (三)终身教育政策的实施策略,413

三、迈向学习化社会/423

主要参考文献/428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素质教育政策研究(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金一鸣//唐玉光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山东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2847563
开本 16开
页数 431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404
出版时间 2004-10-01
首版时间 2004-10-01
印刷时间 2004-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73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639.20
丛书名
印张 28
印次 1
出版地 山东
238
180
2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6:0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