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瓦尔登湖(经典珍藏版)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是美国作家亨利·戴维·梭罗所著的一本著名散文集。

??该书出版于1854年,梭罗在书中详尽地描述了他在瓦尔登湖湖畔一片再生林中度过两年零两个月的生活以及期间他的许多思考。瓦尔登湖地处美国马萨诸塞州东部的康科德城,离梭罗家不远。梭罗把这次经历称为简朴隐居生活的一次尝试。

内容推荐

??亨利·戴维·梭罗是美国超验主义作家。他于1845年春天,在老家康科德城的瓦尔登湖边建起一座木屋,过起自耕自食的生活,并在那里写下了著名的《瓦尔登湖》一书。

??这是一本宁静、恬淡、充满智慧的书。其中分析生活,批判习俗处,语语惊人,字字闪光,见解独特,耐人寻味。许多篇页是形象描绘,优美细致,像湖水的纯洁透明,像山林的茂密翠绿也有一些篇页说理透彻,十分精辟,给人启迪。

??这是一本清新、健康、引人向上的书,对于春天,对于黎明,都有极其动人的描写。这里有大自然给人的澄净的空气,而无工业社会带来的环境污染。读着它,读者自然会感觉到心灵的纯净,精神的升华。

作者简介
亨利·戴维·梭罗(1817-1862),极具世界影响力的美国思想家,美国精神和传统的奠基者之一,十九世纪中期病美国文坛的代表人物,其作品《瓦尔登湖》是美国文学,也是世界文学的经典。1845年7月4日,28岁的梭罗独自一人来到距离康科德两英里的瓦尔登湖畔,建造了一个小木屋住了
目录

简朴生活

补充诗篇

我生活在何处,我为何而生

阅读

声响

独居林中

访客

种豆

乡村

湖泊

贝克农庄

更高的法则

与兽为邻

搬家

旧居民;冬天的访客

冬之兽

冬天的湖泊

结束语

试读章节

??当我着手写下后面那些篇章,更确切来说是后面那一大堆文字的时候,我独自生活在一所靠我自己的双手建造的小房子内,在丛林里,在马萨诸塞州的康科德城,瓦尔登湖的湖畔上,邻居们都住在一英里远的地方,我自食其力,通过自己的劳动维持生活。我在那住了两年零两个月。如今,我又一次在文明生活中短暂停留。

??要不是镇上的人们曾多次询问、探究我的生活方式,我是绝不会把个人私事拿出来,借以引起读者注意的。有人说我过日子的方式有些怪异,但这些事在我看来实在是再正常不过了,考虑到我周围的环境以及自己的遭遇,我觉得非常自然,而且合情合理。有些人问我吃什么呢;是否感到寂寞、害怕,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另外有些人则更加好奇地问,我的收入中究竟哪一部分用于慈善事业了,还有一些人,家口众多;开支也很大,想知道我收养了多少个贫困孩子。所以在本书中,当我着手回答这些问题的时候,请那些对我没有多少特殊兴趣的读者们绕道而行。大多数的书中,对于第一人称“我”总是有意无意被省略不用,本书则保留;本书中“我”字用得非常普遍。我们常常忘记,在书中说话的往往是第一人称。我其实并不应该过多地谈论自己,前提是,如果我了解别人如同了解自己一样透彻。不幸的是我经历尚浅,所以只能局限于这一个主题。而且,我也要求每一位作家,迟早都要对自己简单、真实的生活加以记录、描述,而不仅仅是道听途说。这些记录如同从遥远的地方寄给你的亲朋好友,对于我来说,如果一个人曾真诚地生活过,那么他肯定来自一个遥远的地方。下面这些文字更像是为一些穷学生写的。至于其他的读者,也会接受、采用他们觉得适合自己的部分。我相信没有人会去削足适履,因为只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1845年7月4日,梭罗开始了一项为期两年的试验,他移居到离家乡康科德城(Concord)不远、优美的瓦尔登湖畔的次生林里,尝试过一种简单的隐居生活。他于1847年9月6日离开瓦尔登湖,重新和住在康科德城的他的朋友兼导师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一家生活在一起。出版于1854年的散文集《瓦尔登湖》详细记载了他在瓦尔登湖畔两年零两个月的生涯。

??在不同时期,梭罗靠教书与务工过活。他曾经在他家办的铅笔厂工作过,还发明了一种可以简化生产、降低费用的机器。

??梭罗是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的学生和朋友,受爱默生的影响,梭罗也是一位超验主义者。

??梭罗曾经旅行到过科德角(Cape Cod)、阿基奥科楚科(Agiokochuk)和缅因州的卡塔丁山(Mt. Katahdin)。其中的缅因州之行到过卡塔丁(Ktaadn)、车桑库克(Chesuncook)和培诺伯斯科特河(Penobscot River)的东支。

??梭罗因患肺病死于他的家乡康科德城,并被葬于马萨诸塞州康科德城的斯利培山谷公墓(Sleepy Hollow Cemetery)。

??我所乐意谈及的这些事情,与中国和桑威奇群岛居民并没有多大的关系,倒是和你们这些读者——据说是居住在英格兰的人有很大的关系,这些事涉及到你们的境遇,尤其是你们在这个世界上、这座城镇的外部环境。那是怎样的一种生活呢?是否真的有必要过得如此糟糕,是否有着可以改善的可能性呢?我走过康科德的很多地方,不管是在商店、办公区、还是在野外,那里生活着的人们都在用成千种惊人的方式苦行。我曾经听说过婆罗门的教徒让自己暴露在熊熊烈火中烘烤,直视太阳;或者把自己悬挂在火焰之上,头颅扭曲向下;侧转着脑袋遥望苍天,“直到整个身体严重扭曲变形,因为脖子是扭曲的,只能靠一滴滴液体流食才能灌人自己的胃肠”;或者终身蹲坐在树下,用铁链锁住自己的身体;或者像毛虫般用身体丈量广阔帝国的宽度;或者,他们单腿直立在柱子上——甚至于这些有意识的苦行也并不比我亲眼看到的那些场景更加令人震惊和难以置信。与我的邻居所从事的苦役相比,赫拉克勒斯的十二个苦役根本算不了什么,因为只有十二个,这些苦役也有做完的时候,而我从未见过我的邻居们杀死或者抓获过什么怪兽,也从未看见他们完成过什么苦役。他们没有一位像伊俄拉俄斯这样的朋友来用烧红的烙铁来切断九头蛇的根部,所以只能眼睁睁看着它一个头被粉碎,又迅速长出另一个头来。

??我看到镇子上的好多年轻人,他们的不幸来源于继承田产、农舍、牲畜、农耕器具,因为得到这些东西很容易,而要摆脱这些就难了。他们还不如出生在空旷的原野,被狼喂养长大,还能更加看清楚他们辛苦耕种的土地到底是什么样子。是谁让他们成为土地的奴隶?一捧泥土足矣,为何要让他们贪食六十英亩?为什么他们刚刚出生,就开始为自己挖掘坟墓?他们应该过正常人的生活,推动前面预设的一切,把生活过得尽可能好些。我曾经见过如此多的不朽灵魂,他们肩负重担,被生活压迫的几乎窒息,艰难地爬行在人生之路上,用力推着前面一个长75英尺、宽40英尺宽的庞大谷仓——奥吉亚斯王从未清理过的牛圈以及上百亩的土地、草场、耕地和防护林!那些没有继承财产的人,虽然不用被这些负担所累,但也要为了几尺血肉之躯疲于奔命、辛苦劳作。

??人们在一个错误的支配下劳动,人一生中最好的年华大都被犁人泥土,化为粪土、肥料。古书上所说的,一种似是而非、通常被称做必然的“宿命”支配着人们,积累财富,蛀虫和毒锈腐蚀它们,盗贼闯入他们的家门把这些财富劫掠一空。这是只有愚蠢的人才会过的生活,也许他们生前不知,但到生命的尽头,他们终会明白这一点。据说,杜卡里昂和比拉是通过肩膀向身后扔石头来创造了人类。

??即使在相对自由的国度,大多数的人由于无知或者错误整天生活在无止境的忧虑和繁重的苦力当中,这些人注定不能采集到生命中甜美的果实。他们的手指由于经年劳作,变得粗糙和颤抖,无法采摘了。实际上,劳作的人终日不得闲,他们也不能形成正直的人格;他无法与他人维持最果敢的关系,他的劳动也会在市场上变得日益贬值。除了成为一架机器,他一无是处。他怎么能够意识到自己的无知呢,而他的成长正是依靠这些无知,最后不得不放弃自己的知识,踏踏实实做一个白痴。在评论他们之前,我们有时要供给他们粮食、衣物,用一剂强烈的果汁给他们重新输血、恢复体力。我们天性中最美的部分,要靠最细微的呵护才能保存完好。然而我们对待自己和他人却并没有这样温柔。

??总所周知,你们其中的一些过着很贫穷的日子,有时觉得生活过于简单,以至于苟延残喘在这个世界上。我毫不怀疑在本书的读者当中,很有一部分因为吃了饭而付不起帐,尽管衣服鞋帽已经破烂不堪,却拿不出足够的钱为自己置办一两件像样的衣衫,但是你们却从雇主那里偷出一两个小时来读我写的这本书,显而易见,你们当中一部分人的生活卑微得如同虫蚁,因为经验使让我的洞察力猛增,你们想做点小生意来摆脱债务,却总是捉襟见肘——一个非常古老的沼泽,拉丁文称之为aes alienum,另一种黄铜,因为他们中有些货币就是用黄铜造成的,生死都受着黄铜的纠缠,在灭亡时,也要靠别人的黄铜来掩埋。总是答应着偿还债务,偿还债务,今天还,明天还,到死时还留下一屁股债,总也还不清。你们求乞、献媚、阿谀奉承,挖空心思、想尽办法终于让自己免于牢狱之灾;你们撒谎、进献谗言、投票,把自己唯唯诺诺缩进一个坚硬的壳里,却摆出一副很慷慨的派头,实际上你们很小气,这样你才能说服你的邻居们,让你给他们制造衣物、鞋帽、制造马车、给他们购买商品,你自己衰得很,到头来可能会给自己留点东西以防在生病时,没有依靠。你们把一些零钱塞进一个破箱子里或者是塞进墙后面的一只破袜子里,更稳妥一点的地方呢,那就是砖造的银行里头,不管在哪,不管多少,反正是无所谓了。

??有时我真是搞不明白,我们是如何的轻率、浮夸,实行了暴殄天物的奴隶制度,那些阴险、凶恶的奴隶主占领、控制着美国的南北大部。有一个南方的奴隶主监工会很惨,但如果有一个北方监工将会更加恶劣,但是最让人不能忍受的是你成了自己的监工,成了自己的奴隶。还谈什么人的神圣性,简直是妄想!看看

??P1-4

序言

??瓦尔登湖(Walden;or,Life in the Woods)是美国作家亨利·戴维·梭罗所著的一本著名散文集。

??该书出版于1854年,梭罗在书中详尽地描述了他在瓦尔登湖湖畔一片再生林中度过两年零两个月的生活以及期间他的许多思考。瓦尔登湖地处美国马萨诸塞州东部的康科德城,离梭罗家不远。梭罗把这次经历称为简朴隐居生活的一次尝试。

??亨利·戴维·梭罗(Henrv David Thoreau,1817年7月12日—1862年5月6日),美国作家、哲学家,著名散文集《瓦尔登湖》和论文《论公民的不服从权利》(又译为《消极抵抗》、《论公民的不服从》)的作者。

??梭罗出生于马萨诸塞州的康科德,1837年毕业于哈佛大学。

??梭罗除了被一些人尊称为第一个环境保护主义者外,还是一位关注人类生存状况的有影响的哲学家,他的著名论文《论公民的不服从权利》影响了托尔斯泰和圣雄甘地。

书评(媒体评论)


\t仅凭这一本书……梭罗就超越了我们所拥有的一切。



\t——美国著名诗人?罗伯特·佛洛斯特



\t一部自然与人的心灵探索之书;



\t一部自力更生过简单生活的指南;



\t一本神圣的书。



\t——梭罗研究专家?哈丁



\t《瓦尔登湖》语语惊人,字字闪光,沁人心脾,动我衷肠。到了夜深人静,万籁无声之时,此书毫不晦涩,清澈见底,吟诵之下,不禁为之神往了。



\t——著名作家、翻译家?徐迟



\t《瓦尔登湖》是一本超凡入圣的好书,书中深沉而敏感的抒情打动了众多读者。



\t——英国《西敏寺周报》



\t梭罗是一位天才人物,他更是一位了不起的作家,写出了本国最好的书。



\t——爱默生



\t《瓦尔登湖》是一本超凡入圣的好书,严重的污染使人们丧失了田园的宁静,所以梭罗的著作变被整个世界阅读和怀念了。



\t——乔治·艾略特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瓦尔登湖(经典珍藏版)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亨利·梭罗
译者 田伟华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三峡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236516
开本 32开
页数 26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10-12-01
首版时间 2010-12-01
印刷时间 2010-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2
CIP核字 2012365214
中图分类号 I712.64
丛书名
印张 8.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3
146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4 19:1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