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又一本
内容
编辑推荐

《又一本》是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得主、新晋导演、作家、80后最具影响力乐评人祁又一的中篇小说精选集。书中收录的作品均为作者近年所创作,包括《赞美赵小鹿》《大胸脯的精神科女医生》《嘿!朱迪》和《失踪女》四篇中篇小说。

祁又一的文字一向真实生动,字里行间所表达的青春躁动情绪,生动迷人,那些在成长过程中经历的美丽哀愁和在不断成熟过程中慢慢失掉的纯真,都是青春记忆中最好的缅怀。

内容推荐

祁又一编著的《又一本》内容介绍:什么叫奴隶呢?奴隶就是那种你抽他一个大嘴巴他还特别高兴的人,就是那种没人抽他大嘴巴他就失魂落魄找不到方向的人。齐迹觉得自己就是这样一个人,既为新作诞生高兴,又为忌妒煎熬。那么,咱们来做个数学题,如果二两尊严可以换来一张好唱片,齐迹换吗?如果是一公斤尊严换两三首新歌呢?齐迹掂量了一下自己的心肝,只觉秋意渐浓古道西风瘦马,迟迟钟鼓初长夜,哪管它春无凄风秋无苦雨,辜负了一腔好下水。

目录

赞美赵小鹿

大胸脯的精神科女医生

嘿!朱迪

失踪女

试读章节

齐迹老师最近志得意满,时隔二十年,他重新成为时尚杂志的封面和小白领们聚餐闲聊的话题。最近他带着乐队在某大型红歌会上演出获得巨大成功,这算个历史事件,因为他并没有像某某和某某某那样靠趋炎附势获得利益,他是带着硬气和尊严唱了歌。世界早已经变软,齐迹还一如既往地硬着。齐迹老师志得意满令人信服。

由于这次公开亮相的巨大话题性,演出商和赞助商们嗅到了利益,纷纷调转船头往齐迹兜里塞钱。齐迹顺水推舟,决定在秋冬之交时开场个人演唱会,地方就定在二十多年前他和摇滚乐骤然崛起的首都体育馆。他要让某某、某某某以及全世界都看看什么叫坚持的力量,什么叫艺术家的尊严,什么叫站着还把钱赚了。演唱会消息一放出,各路媒体纷至沓来,采访要求无数。齐迹挑了常时在黄金时段主持的著名谈话节目,在上面放出话来,说:“两个月后的个人演唱会,我会拿出一批新作品给大家,这批作品将是全新的我,现在的听众还知道什么叫摇滚乐吗?我要纠正一下现在音乐界的犬儒主义。”

常时谈话节目家喻户晓,看的人多,所以犬儒主义这个词亮了。各大媒体争相贴出大标题,说齐迹要用新歌给当今乐坛一个嘴巴,并采访了音乐界正当红的几个歌手、制作人、音乐公司老板,请他们谈谈对齐老师的批评怎么看。这些人都非常犬儒,纷纷承认自己跟齐老师比太辰了,怎么敢跟前辈叫板,并表示一定会买票去看齐老师的演唱会,认真学习他的新作品如何给自己一记耳光。

于是齐老师发现他自己给自己挖了个坑,他新歌还一首没有呢。

这天经纪人溜溜来齐迹家里汇报演唱会的筹备工作,讲到最后问齐迹:“昨儿爱迪生他们都来问新歌什么时候排练,怎么样,写得顺利吗?”

齐老师有点儿心不在焉,盯着自己的吉他发愣。

溜溜:“老齐,问你呢,新歌什么时候开始排练?”

齐老师眼神愣愣的,半天元神才拢回来,盯着溜溜,眼袋都快掉地上了,说:“没新歌了,演唱会能延期不能,不能就取消了吧。”

溜溜摇了摇头,说:“老齐你别这样,你是天才,你是全中国音乐人的偶像,你怎么可能写不出来歌呢?不行让爱迪生他们帮帮你。”

齐迹:“我感觉不对,什么也写不出来。”

溜溜:“你做音乐这么多年了,你是职业音乐人,你要对自己有信心!”

“这世界上有职业牧师、职业农民、职业钣金工,没有职业音乐人,音乐那东西压根就不是个具体存在,更不是什么机器零件说生产就能生产出一个来,至少我办不到……”齐迹说:“你先回去吧,我最近太累了。”

溜溜:“那你把车钥匙给我,我开你车去接孩子,最近你那车就借我使吧,你哪儿也别去了就好好跟家写歌。”

齐迹:“不成,下午我要去趟机场。”

溜溜:“干吗去?”

齐迹:“赵小鹿回来了,我去接她一趟。”

溜溜:“赵小鹿!不行,你绝对不能再见她了!”

齐迹一边儿把溜溜往外推一边儿说:“你还是对她有成见。”

溜溜:“再让记者看见了怎么办!”

齐迹家门关上了。

2

那几天刚刮过大风,整个北京蓝瓦瓦的天来白悠悠的云,首都机场三号航站楼像一个晒太阳的大乌龟。

齐迹在T3航站楼外面抽烟,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从远处的入口走了进去,那人不是赵小鹿,是他以前的鼓手宋冬夜。齐迹在机场看见宋冬夜才想起来,自己最早好像是通过宋冬夜才认识赵小鹿的,而且,好像赵小鹿当时是宋冬夜的果儿吧?如果没记错,赵小鹿应该是跟着宋冬夜来看排练的,那天她一进门,怯生生地说齐老师好,齐迹的心就像被什么东西猛击了一下,有那么一会儿,他真心不希望自己是齐老师而被人高山仰止,他真心希望自己还是个二十啷当岁的小伙子,跟眼前这个不知道从哪儿冒出来的女孩儿开些同龄人之间的玩笑。

齐迹捻灭了烟头跟进去,说:“冬夜,你也在呢?”

宋冬夜见到齐迹大吃一惊道:“齐老师!”说完不由自主地左右望了望。P2-4

序言

从2000年我正式决定成为一名职业作家,到现在已经14年了。如果按我高中时顶着舆论压力写小说开始算时间还要长。这么长时间写下来,我基本算个很失败的职业作家,十几年的稿费还不如我上一年班多,写出来的书连周围最近的朋友都懒得看,先不说买,送他们丫的都未必赏脸看完。

虽然我不认为自己是个失败的作家,但是每次出去跟不熟的人吃饭,一介绍说我是乐评人、编剧、青年导演甚至播客节目主持人,同学们都可以理解;但说我是作家、写小说的,他们就露出一副很为我发愁的表情。言下之意.你丫没毛病吧?最可恨的是那帮劝我写网络小说的,据传说写修仙、玄幻、穿越、“帅老板你好坏”这类的言情可以赚钱,可以成为职业作家。作协开会的时候你能明显感觉到那些在网络中文网做的就是比在文学期刊做的中气足,传统文学这边总是稍显弱点儿。

我一直拒绝写网上流行的那类东西的原因有好多呢。核心的一条是懒:我当初选择成为一个小说家。是因为我娇惯自己,想由着性子过日子,天天跟上班似的每天1万字跟IT民工有什么区别啊?我要真下得了狠心这么干,当初大学毕业的时候就应该报考公务员,既有三险一金,又显得体面。

故事和文学是两种东西,或者说,每天1万字写完自己都不看第二遍的作品和我所认为的小说是两种东西。这事情很多人都会误会.今天我一次性说完。

曾几何时,文学或日其中的大头儿子小说这个东西和音乐、电影、戏剧、绘画一样被当作一门独立的艺术。我们都知道,比如——音乐的审美是独立的,什么听着舒服就听什么这东西只是最初级的审美,一个人保持这个审美就会一直听不死鸟传奇、看修仙小说、玩手机游戏。并不是说不死鸟传奇不好,但如果人人都这样,古典音乐、爵士乐、摇滚乐、电子音乐等等门类的生存空间何在?一个人真心喜欢一样东西,听得见得多了,慢慢就会不满足,就会寻根溯源去试图把握这门艺术的脉络。横向的是听听《董小姐》,纵向的是查查《董小姐》都借鉴了之前哪些作品。我这么受用的一首歌,它是怎么来的?按这个顺序摸索下去,慢慢你就会知道古典音乐好在哪儿爵士乐好在哪儿。比如你起码会知道不死鸟传奇来源于20世纪80年代香港黄金时代的流行音乐、林肯公园、周杰伦,偶尔加一点儿中国蒙藏等地区少数民族的音乐在里面。

文学的审美也是独立的,自成一体的。很多人说诗歌的时代早已过去。为什么呢?因为百年来越来越少人会专门上书店去买本诗集回家学习。这话没错,但人们终归是需要消费诗歌的,只是这种消费从很久以前就让渡给小说和散文了——我们对诗歌的消费需求是什么?通灵的语感和瑰丽的意象,但是如果,一本小说同样具有通灵的语感和瑰丽的意象。人们为什么还要专门消费诗歌呢?王小波的文论曾经也讲过这个意思,他说当代小说写起来太难了,因为真正优秀的那部分作品,每个句子读起来都像在读诗。就是这个节奏。这大概也是很多小说家在心里暗暗瞧不起其他文学工作者的原因。还有人说小说这种文体本身已经死了,这话也没错,因为小说的功能后来让渡给了电影电视。在托尔斯泰和巴尔扎克的时代,小说要求写得很长,能有多长就多长,《安娜·卡列尼娜》写了一百多页了女主人公还没出场呢.为什么?因为那个时代的小说是写给贵族阶层看的。一帮阔小姐在后花园百无聊赖无所事事,春寒秋雨来煎我寿,人家需要大东西来消磨时间。因此那种像梵蒂冈天庭圣像规模的写实主义巨作得以诞生。那种可以用伟大形容的、自成一体的纸面世界像其他艺术品一样,是时代的产物。后来者站在《战争与和平》面前全颓了。觉得自己没戏。就像毕加索站在巴黎随便哪个面有菜色的写实主义大师面前一样知道自己必须求新求变,文学和同时代的绘画一样。跟着乔伊斯他们走向试验和风格上的探索。

直到电影出现。电影这东西让文学重新辉煌了一把,我们现在能看到的,至少我个人最喜欢的那种精致的、字斟句酌的、完成度极高的中篇小说经典之作。都是在这个时代诞生的。比如菲斯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比如杜鲁门·卡波特的《蒂凡尼早餐》,横向比较一下,你就知道那个时代的人已经开始加快了审美的速度,最好的小说都变成了像电影一样的长度,电影的故事容量100分钟,转换到文学上就是3万~6万字的中篇小说。而这两位天才后来到底扛不住寂寞,都去好莱坞写电影剧本了。再后来.是电视机入户这事儿彻底击溃了文学传统。大家伙儿下班以后再也不会因为无所事事看本小说、写封信、一家人坐在一块儿闲聊天直到上床睡觉了。有了电视机,人们晚上改看电视,连去电影院都变成高大上的活动。我们中国这边20世纪80年代的时候文学蓬勃发展,情况其实差不多,那会儿电视也不普及。只不过我们当时有个西学东渐睁开眼睛看世界的意思在里面,所以小说这东西一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都还出好东西,摇滚乐在中国也是这样。现在已经是互联网时代了,甚至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现在的人们需要段子和搞笑视频,文学的生存空间基本没有。我所知道的旧时代存活下来的小说家都在写连续剧,少数运气好的在写电影。会画连环画的电影导演们其实没创造出那么多有价值的东西,都是这帮搞文学的撑着呢。有志于文学创作的青年都在考北影戏文系而不是北大中文系。这是事实,没什么好藏着掖着的。

本书中收录的几篇小说我也可以照这个脉络说说。《失踪女》原题叫《CC不要动》,是我2005年底为一个90分钟的电影长片准备的。当时是3万字的小说,片子没拍出来,2007年的时候按照文学传统改成了现在的样子。大家可以感受一下;《嘿!朱迪》那个跟影视剧完全没关系,纯是按照文学传统写的,因为自己喜欢被我改写过,跟以前发表的版本不一样;《大胸脯的精神科女医生》和《赞美赵小鹿》纯纯的是为我未来想拍的微电影准备的,所以在写作的基础上,跟我所认定的那种文学传统有很大区别,当然你现在还是能拿它们当小说读,只是这种小说首要的追求是人物和故事,不是文学传统中诗歌的那一部分。

随着时代的变化,有些手艺一定会慢慢消亡,或者至少被诉诸庙堂供起来。就跟爵士乐、古典音乐、京剧和昆曲一样。艺术这东西一旦脱离市场被供起来,就很难再有进步的可能,你很难想象现在再出个莫扎特或贝多芬吧?现在能被称为大师的是给电影做配乐的人。久石让啊,约翰·威廉姆斯啊什么的。从写作方面讲我肯定不是个值得尊敬的小说家,我这人精力太分散,像所有生活在此时此刻的其他人一样专注度不足。但是我希望至少看到这本书的现代人,能够认同我的说法:文学曾经作为一种独立的审美体系存在过。在图书馆里,藏着很多值得被尊重的、美丽的东西等待着你。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又一本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祁又一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时代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8745948
开本 32开
页数 22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0
出版时间 2014-11-01
首版时间 2014-11-01
印刷时间 2014-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94
CIP核字 2014137033
中图分类号 I247.7
丛书名
印张 7.25
印次 1
出版地 吉林
210
145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21:0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