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不许流光入梦来
内容
编辑推荐

最清淡优美的京都风物小说:饮酒。待月。看花。听雪。品茶。拾梅。祈愿。四季轮转,只有她懂得她的流金岁月。来感受苏枕书的《不许流光入梦来》中最美好的女子情谊。爱情与命运,甘苦自知,百转千回;女子与女子,四季相望,不离不弃。世间女子,临水相照,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内容推荐

苏枕书的《不许流光入梦来》与《岁时记》一脉相承,以京都、京城为经,《不许流光入梦来》编织程松隐、陈青惠、冯云枝、钱静玉四位女子的命运脉络。爱情甘苦自知,命运百转千回,唯有友情在岁月中淬炼如金,四季相望,不离不弃。故事中的每个人都在迷雾中探寻人生长途,如何珍惜亲友爱侣,如何抚慰过客归人,如何使眼前道路明晰,并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一切道理都是已知,然而必须经历,才能了悟。

目录

失乐园

无声戏

缓缓归

十二时

金缕曲

看花人

后记 有信岂独是凉风

试读章节

从小城机场离开的黄昏,云气沉落于穹隆四围。机场延伸的边缘是郊野零星的屋舍与农田。暮霭如潮涌。十四夜的月亮起来了,已经很圆满,薄薄一枚,颜色淡得快要化开在浅青的天幕中。外围云层颜色堆积渐深,浅金,橘色,薄紫,黯蓝。无论从哪一个地方离开,“离开”,总是一个让我无所适从的姿态,留恋多过期待。人流稀疏,停机坪上只有一架飞机,场面有些不可思议,荒城末世般萧索。大风袭面,近于举步维艰。而旁人走得都很快。有中年男人举着电话对那边说明天如何过中秋,有年轻姑娘拎着许多盒包装过度的月饼挤上狭窄的登机通道。

落座后等待起飞的短暂时间被茫然与紧张攫住,仿佛置身异度空间,无计可施,所有的人保持同一姿态,看报,看杂志,确认手机关闭,望舷窗外深浓暮色,月轮旁一粒星,也许是金星,那么亮。

这样的感觉很多时候都会有。譬如进入考场,书本资料上交后,等待老师发放试卷。难以抑制的恐惧感,心跳明晰,近乎激动。命运不可自控的无力,莫可名状的期待与兴奋,渴望时间过得快一些以及希望时间永远停滞在此的矛盾。试卷入手的一刻好比大幕拉开,情绪很快平复。

大幕拉开,飞机缓缓移动,腾空而起,迅速拔高。我结束在南方家中居住的短暂辰光,又被抛入客途。

项上有一枚赤金水滴坠,十二岁生日父亲所赠。本命年要戴金器。下一个本命年就在眼前。而在此漫长时光中,金属依然没有与肌肤厮磨出应有的情分。微冷,坚硬——少年时读小说,姑娘试图自杀,用剪刀将金戒绞成金丝。金器独特的禀性曾深深引诱我,我几乎也要拿剪刀去试一试。当然没有。水滴坠子静静的,蒙着一层因经年油脂、微尘而生的黯淡光泽。我以掌心覆住它,用体温消磨它对我的抵触。

渐渐我无法感觉这粒金属的存在,它温暖起来,趋同我的体温。身边的陌生男人转身时碰到我的肘。他没有察觉,裹住毛毯,向路过的空乘人员索要一杯温开水。对外界事物的敏感与本能的抗拒使我一震,努力将自己的身体尽可能缩小,蜷起来。

不过一个多小时,即将落地的城市是北京。盘旋的机身遭遇气流,颠簸中视线所及处天地移转,夜灯闪烁的流光之城仿佛就在窗外,触手可及。以这样的距离与角度观察此城,有一种陌生且新奇的趣味。中轴线与环线连缀的灯光。中心地带光源最为强烈,涟漪一般荡开去。到外围,光线收敛、减弱,渐至零星,终于成为茫茫漆墨的黑暗。

出机场,抬头看云海汹涌,冰轮皎洁。月亮在鱼鳞一般的云中。云移得极快,月光时时洒落,又时时遮蔽。这是十点钟的天光。我搭机场快轨到东直门,又打车到城市的西北方向。人潮渐散。建筑沉默的轮廓,熄灭的灯火,树木的姿态。

陈青惠在一个路口等待我。我很远看到她,她并不知道面前经过的车内坐着的人是我。在这样一段时间内也许我可以看到她在另一个空间的状态。她头发剪短了些,在脑后抓着一个髻子。北京的气温低得超出我的想象。她穿一件很大的外套,大约是陆迟的。她的手躲在袖子里,将手机拿出来看一看,又抬头看月亮,后来抱紧胳膊,搂了搂身体。我隔窗看她,她像少年,我也仿佛看到少年时的自己。

我搬下行李,向她招手,她跑过来与我拥抱。“冷不冷?”她掠开我颊边乱发,握住我的手,“你的手真冰。”其实她的手也很凉。

我与北京本无过多联系,最初缘由只因周绪。

而我已很难与他相见。

忘记是一件很困难的事。那些藏在波澜不惊的光阴之下的,一支曲子,一种气味,黄昏之天光,物候之更迭,细枝末节的东西,悄悄浮出来。飘忽一缕,不知从哪里入侵,迅速攻城略地,将你击倒。譬如我在阳台看报,无趣的花边新闻,有一条选秀。哦选秀,翻过这一页,连插图上姑娘们的笑脸都没有看清。却有三个字落到她眼中:麋鹿苑。选秀活动在麋鹿苑举行。麋鹿苑在南郊十四里处,旧为皇家猎苑,今为自然保护区。水草丰美,天高地阔。麋鹿不似奈良鹿,堂而皇之招摇过市,安然接收游人手中递来的鹿仙贝。它们敏感,温驯,腼腆,离人群很远,只会隔着草场与篱笆悄悄望一眼。残暑天,日光亮白。

我忘记合上报纸。麋鹿苑,尘灰扑扑的道路没有尽头。我以为我们走到荒原,远离街区闹市。好饿,那么长一条路,走出多少里才瞧见一家山西面馆。毒日之下张着褪色的招牌。我兴冲冲杀进去,要吃肉!想到这里她连当日面馆老板娘绾发的样子都记起来,还有那盘油汪汪的五花肉,底下垫着的莱叶都被她吃光。喝了好多水。店里只有我们二位食客。

在路上。周绪说,得空要把郊区外围整个儿的转下来。可以去找化石,这一带化石很多。小时候来拣到过石燕。

这些话是他说过许多次的。总是在道中,他平视前方,山道或无尽延伸或无休止盘旋而上。尘嚣远去,我恍惚以为是在洪荒之中,没有世界,没有余人,我所托赖的,目光所能及的,所能爱的,只有他。

许多个日子我对周绪都在等待的状态中。他从北欧回来,从德国回来,从南洋诸岛中某个我无法记清名字的地方回来。他家中祖母尚在,传统家庭模式之遗存,一家老少都在等待他。老人要他承欢膝下,兄姊弟妹要他分享礼物。母亲要他喝汤,煲了一个上午的汤,周绪你快尝一尝。父亲在书房等他。从此番工作之过程到近期安排到未来规划,他要与父亲商议,禀告。他退出父亲房间,这一日已过去。

我准备的肴馔,浴缸内微烫的香汤,我解开髻子垂下头发,我用书籍打发长夜。似乎所能做的只有读书。他声音听来又倦又软,松隐啊,今天很忙,明天我来看你。

P3-5

后记

有信岂独是凉风

文/吴久久

广东南音里有一句,“凉风有信,秋月无边”,出自《客途秋恨》,讲的是书生缪莲仙江湖流离,在孤舟上想念青楼邂逅的女子麦秋娟。

书生和歌女的故事后来湮灭漫漶,然而一曲开篇的八个字,轻轻巧巧就拉开浩渺江湖,明月清风,以及书生那让人同情又想嘲笑的忧愁,让人过目难忘。

南方的秋风是温凉的,各样花也不谢,书生在水上,隔岸风送香来,正宜于薄衫暖酒,徘徊思往事。而如今北国秋深,郊外平添一阵苍莽肃杀之气,胸怀悲慨,与南方又大是不同。

从初秋到深秋,仿佛不到短短一月。这二十来天里,有幸做了小说的第一个读者。

写作是一件辛苦的事,尤其是小说,凭空造出一个人物,慢慢赋予她秉性脾气,慢慢看她在眼前清晰起来,以至于有自己的悲喜情爱,甚至将作者、阅者卷入其中。在这写手纷纷,出版泛滥之世,为一篇小说做福楼拜之哭,大概显得矫情。然而书中人物,仿佛又代作者去经历别样的人生,于是各种困顿苦厄,不免投射于身,也领略那一份生之滋味。

作者毕竟是一个善良的人,她写到四个女性的命运,写到自弃、背叛与死亡,然而并没有一个坏人出来策划制造阴谋。也许正是在这一点上,她更加洞察我们时代的悲剧命运。在普遍的庸常里,没有人存心作恶,但是却不断为彼此制造痛苦。

作为女性,无论作者还是她笔下的人物,都无法像男性那样直来直去挥霍运气,事来了就扛,饭来了就吃。一条犟命,百毒不侵。她们小心谨慎,盯着这个世界的每一次风吹草动,眼里都有惊惶。然而她们心里有信,比男性更坚忍更执着,所以当世界与这些善良美好的愿望背道而驰时,她们迷惑而且痛苦。有力者奋力夺门而出,无力者,以死亡做最后的反抗。

幸好最终的结尾让人安慰。

我愿意把这篇小说理解为一个有关成长与祝福的故事。年初时走过北川,在迁居的县城里,人们在公园打麻将,在花树下的躺椅里晒太阳,邮局里的小姑娘笑盈盈接过投递的信,开着快活的玩笑。那一场巨大的灾难在人间烟火中无迹可寻。日常的力量足以抚慰一切伤痕,人世总有清欢,并非因为麻木,而是爱惜。

那时是春天,江南江北桃花甫开。现在这一秋又将过去,草木摇落,下雪的日子不远了。霜降之后,天气阴冷,雨雾连绵。忽然一天夜里出门,院中一片月光如水,抬头望见稀星朗月。这一夜风更冷,然而第二天醒来,就是很好的响晴天,久违的阳光照着阳台上的植物,叶子绿得透明。在窗前坐读书,猫儿时时凑过来查看,终于小心翼翼蹿上膝头,盘起身子卧下,打起呼噜。

这样的信赖与安稳,大约正是我们漫长跋涉寻找的一种生之况味。

人人都在探寻自己成长的路途,如何珍惜亲友爱侣,如何抚慰过客归人,如何使眼前道路明晰,并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一切道理都是已知,然而必须经历,才能了悟,并一层层夯入自己的生命,使之更加坚实完满。

无常世事之中,唯有裹紧衣衫,抱住温暖的乐观态度。我们希望更有尊严的生活,希望有情人终成眷属,希望一切颠沛都必有报偿。有信的岂止是凉风,亦有思娇情绪,并这流年飞度的人间。

但愿得,河清人寿。

书评(媒体评论)

月光下无可捉摸的气息。香樟碧青的叶子在风里飘摇,背后是玉盘的月,清辉镶满叶缘。钟楼前孩子们跳长绳。清瘦的姑娘执舞扇,歌之踊之,像平安朝的踏歌舞,又像艺伎的扇舞,巫女的白拍子。

——《十二时》

在薄淡秋光中吃糖水芋头。好吃得让人忘记时间在行走啊。当时她眯着眼睛这样说。留恋粽子糖与话梅。折下荷叶盛梅酒。酒液不小心倾了满脸,伸出舌头去舔。桂花开了,满城都是浓郁的,有重量的,令人喜悦的香气。

——《缓缓归》

大雪天,白襦朱裙的巫女执大伞,青惠严妆缓行。我远远望去,心有喜悦,因巫女眉眼贞静,大雪茫茫无瑕,神社石阶堆叠而上,浮世之中的神圣感的仪式,万物皆有定的隐喻。我很喜欢。

——《金缕曲》

从上午到黄昏,二楼阅览室,陈旧的木地板踩上去,咯吱咯吱的微响。急雨的黄昏,阅览室已闭门。立在廊下等待雨停。看那一架紫藤在雨中濯洗得碧绿。松柏浸出清润的香气。

——《看花人》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不许流光入梦来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苏枕书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江苏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9946214
开本 16开
页数 18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70
出版时间 2011-10-01
首版时间 2011-10-01
印刷时间 2011-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3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11.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31
151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2:4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