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中华经典古诗词三百首:德语译注本 |
内容 | 编辑推荐 中国诗词在德国的译介肇始于19世纪上半叶,一直到世纪之交,在世界文学选集中只有《诗经》入选,而其他则基本是欧洲诗歌。进入20世纪之后,越来越多经典诗人作品被翻译成德语并出版,唐朝的诗人最受青睐。相较于唐朝诗歌的高频译介,宋朝的“词”、元朝的“曲”被译介甚少,并且各诗词都分散于不同译者的诗选里。而且,很多诗词是基于英语或者法语译本进行的二次翻译,原诗不是被扭曲了,就是被译得不着边际。译注者九旬老党员有着强烈的历史使命感,为中国经典“走出去”让更多人认同喜爱,为弥补中国对外译介在这一领域的缺憾,他以自身的专业素质,笔耕了十年,精选唐诗、宋词、元曲三百余首,翻译成德语,尽可能系统地展现中国古代诗歌历经唐宋元三个朝代的演变,创造出三种不同体裁的优美诗篇,它们一脉相承而又风格迥异、鼎足并举,要把我国文学宝库的璀璨明珠输出到国外,这一著作耗时费力,创作难度大,在德语界尚无人为之,填补中国古诗词德文翻译目前的空白,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知名度,为中国诗词在国外普及做出贡献。 内容推荐 全书共分《唐诗百首》(113首)、《宋词百首》(103首)、《元曲百首》(101首)三册,皆为德译名家谭余志精心挑选和译注。译文忠实于原文,重内容,重达意,重传神;用德语介绍人物生平,简略精辟;注释精当,化解字句难点。一首诗词,一篇译文,汉德双语对照,由于中德两种语言的差异很难亦步亦趋,作者语言上谨遵原文,偏重神似,不以形似伤神似,不追求格律的吻合,不削足适履而画蛇添足。书中收录了像李白、杜甫、苏轼、辛弃疾、关汉卿、马致远等在中国声名显赫的诗人的大作,诗词翻译难,这是译界的“共识”;译者知难而上,在翻译中深谙变通之道,为传达原诗的音形意之美,采用了大量的变通手段,通过对译诗的音节进行调整,利用加词、换词和减词等方法,大量使用头韵、叠韵、脚韵等手段,努力传递韵律、节奏、音节修辞手法等语言本身固有的特点,使诗歌译文读起来朗朗上口。不仅使读者在双语阅读中提升德语阅读能力,有益于德语的学习,同时在汉德语境中领略中华诗词的文脉,体会到中华古典文学的优美与魅力,坚定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说德语的国家主要有德国、瑞士、奥地利、比利时、意大利等等,是欧盟国家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通过本系列图书,使中国诗词向德语国家辐射传播,激发更多的外国人喜欢上中华文化,成为中国古典诗词进入世界的重要媒介手段,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化。 目录 《唐诗百首》 《宋词百首》 《元曲百首》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中华经典古诗词三百首:德语译注本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吴声白虞龙发庄雯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上海三联书店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2686992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
版次 | 1 |
装订 | |
字数 | |
出版时间 | 2024-11-01 |
首版时间 | |
印刷时间 | |
正文语种 | |
读者对象 |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222 |
丛书名 | |
印张 | |
印次 | |
出版地 | |
长 | |
宽 | |
高 |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