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落脚之城(我们的明天在哪里)
内容
编辑推荐

广州、深圳、香港、东莞、佛山、中山、珠海、惠州……身处珠三角城市圈,我们的未来在哪里?城市这艘大船要驶往何处?十七进制编著的《落脚之城:我们的明天在哪里》从城市之间的PK入手,将各个城市之间的文化、经济、环境、人才、传媒等等因素纷纷摆上台面,作一番有趣的比较,生动呈现了各大城市的真实面貌和潜在空间,揭示了城市发展的去路,让我们得以看清我们生活在什么环境中,我们的未来又往何处去。

内容推荐

我们进入一座城,我们离开一座城;我们路过一个都市,我们走向另一个都市……

当城市化的号角吹响,我们上路,我们停下;我们选择,我们放弃;我们逃离,我们进驻……

我们为城市带来了光荣还是混乱?城市为我们提供了大道还是困境?

十七进制编著的《落脚之城:我们的明天在哪里》将人潮争相涌入的中国各大主要城市纷纷请上“发展”的大擂台,文化、经济、环境、人才情况、传媒发展等指标统统变成了城市的“十八般武艺”,一番擂台赛过后,我们将看到谁胜又谁败?我们要选择“黑猫”还是“白猫”?……

浪花淘尽英雄,烈火始见真金。《落脚之城:我们的明天在哪里》恍如一个城市解剖台,为我们详尽剖析城市发展的背后动力和阻力,全面展现了各大城市的明暗面貌,揭示了城市的去路,让我们得以更好地设计未来,找到属于我们的那座城。

目录

第一章 城市大背景——太平洋西岸的钟声

 第一节 华尔街一刀杀死东莞?

 第二节 “哈德逊河畔”展翅的蝴蝶

 第三节 城市的镜鉴:底特律城的废墟

 第四节 广州广交会:世界经济的“脸谱”

 第五节 中国城市的“阴阳两界”

 第六节 城市,金融危机中的H1N1患者

 第七节 TOP迷局,谁是中国城市的“奇点”

第二章 城市样本——深圳“青蛙”DNA解析

 第一节 特区·深圳——中国MODERN城市的样本

 第二节 思想篇:春潮已逝,娱乐至死

 第三节 文化篇:黄金满地,难溢墨香

 第四节 社会篇:“先疯”城市PK先锋城市

 第五节 经济篇:“科技之都”与“山寨精神”的悖论

 第六节 人才篇:万恶的定理,劣币驱逐良币

 第七节 金融篇:回光返照式的最后一丝怜悯

 第八节 传媒篇:万马齐喑究可哀

 第九节 总结篇:深圳,深圳,魂兮归来

第三章 城市进入战国期——永不落幕的豪门恩怨

 第一节 中国的名片:城市竞争的2.0时代

 第二节 深圳VS上海:“黑猫”与“白猫”的终极博弈

 第三节 深圳VS香港:“城”梦了无痕,有情人难成眷属

 第四节 深圳VS广州:深圳向左,广州向右

 第五节 北京VS上海:合谋的双寡头时代

 第六节 北京VS深圳:谁是社会主义的嫡系传人

 第七节 香港VS上海:中国德比战,谁是“经济魁首

 第八节 香港VS广州:魔幻现实主义,到底谁是乡巴佬

 第九节 苏州VS东莞:COSPLAY,致命的模仿

 第十节 终极较量,寻找中国城市的经济坐标原点

 第十一节 豪门恩怨:中国城市之间的“永恒冷战”

 第十二节 浮躁时代:城市之争隐藏的深层背景

第四章 城市向何处去——寻找最后救世主

 第一节 黑客帝国预言:城市进入Zion时代

 第二节 交通:城市无法求解的“悖论”

 第三节 房价:“日不落”背后的七把暗器

 第四节 环境:路易十六的惊世之语

 第五节 社会:从不娶“城市女”的“80后”说起

 第六节 文化:湮没在风尘中的“救世主”

 第七节 金融:仍是一种城市病

 第八节 宿命:终极答案——NOCITY

 第九节 城市的挽歌:世纪末的最后一声尖叫

 第十节 城市圈:绝望抉择,上帝的左眼

第五章 典型性城市与城市圈——金融风暴下的“珠三角

 第一节 中国“野麦岭”,“珠三角”的原罪

 第二节 广州:越王的心结,在辩证论中游走

 第三节 肇庆:铅华褪尽,打造华南“北大仓

 第四节 佛山:“珠三角”打群架,佛山苦练“无影脚”

 第五节 东莞:原罪的报应,无解的5次方程

 第六节 深圳:退化的”先锋“与生锈的”刀锋”

 第七节 珠海:“珠三角”悖论,一个被误读的异数

 第八节 香港:“珠三角”的无冕之王

 第九节 “珠三角”未来:打造世界城市圈新一极

第六章 打造世界级城市圈——解开珍珑棋局的密钞

 第一节 “第三次世界大战”:“城市圈”在战斗

 第二节 珍珑棋局,阻碍城市一体化的七种力量

 第三节 硬件先行论:打造城市间的“黄金走廊”

 第四节 解铃还须系铃人,集权的必要性

 第五节 虚伪的命题:“双子星”还是“单核心

 第六节 错位竞争:破除“丑陋的中国人”心态

 第七节 终极一体化,寻找共同的文化归属

 第八节 世界是圆的,城市是平的

第七章 世界级城市圈——隐藏的国之利器

 第一节 1957,城市托拉斯的伟大预言

 第二节 世界五大城市圈,隐藏的国之利器

 第三节 城市超级进化:国家战略的组合拳

 第四节 区域经济时代,21世纪的经济引擎

 第五节 中国MegaIopolis,非理性排列组合

 第六节 是“城市季风”还是“城市跟风”

 第七节 既生瑜,何生亮:“珠三角”硬撼“长三角”

 第八节 未来命脉:超级城市圈的“三国演义”

 第九节 巨人的“肾”:“大武汉”与长株潭城市圈

 第十节 世界级城市圈:天残地缺的梦魇

第八章 21世纪的田园城市——甜蜜的隐喻

 第一节 城市圈呓语:田园双栖的梦幻抉择

 第二节 诗情画意的冰冷传说:21世纪的田园城市

 第三节 自然的回归:寻找瓦尔登湖

试读章节

第三节 城市的镜鉴:底特律城的废墟

美国有一个城市与东莞有着相似的命运,而且它的命运更加离奇曲折,它的历史更加绵长悠久,它的成长与衰落是世界所有城市的镜鉴,它就是美国的底特律。

2009,欢迎来到底特律,欢迎来到第三世界!

底特律,曾经名扬全球的汽车城,世界现代工业的典范,美国制造的象

伟大的福特只怕不会想到,这个风光一时的城市,竟然沦落为21世纪城市悲情的象征。

一部名叫《生死谍变》的小说曾经这样描述底特律:底特律伍德沃得大街位于底特律中心地带,_在街区附近相邻的六个街区是大量的空置房屋,那里是底特律特有的风景,是近几十年来废弃的房屋,它们是底特律近代繁荣和衰落的见证,更是城市探险家的乐园。黄昏的太阳照在底特律伍德沃得大街的建筑上,现代和古典交织成的光和影在上面书写着一个个过往的传说……

小说描述的好像是对今日底特律的预言,一语成谶。一个戴墨镜的东方记者走在底特律的街头,他是这样描述这座城市的:从通用汽车全球总部的大楼望出去,冬日的底特律河无声、静寂。封冻的宽阔河面闪烁着寒冷的银色。寒风过处,冰面上扬起一片小小的暴风雪。楼下不远处的科博中心,2009年底特律国际车展正在热闹进行。看上去,这个汽车之都有着现代文明的一切——漂亮干净的公路、摩天大楼,当中有典雅尊贵的欧洲古典主义建筑,以及星巴克。但这些只局限于市中心区,只要转过一个街角,一条肮脏的大街就横在面前,上面的积雪已被太多的车辆扬尘染成黑色。

多么唯美而伤感的描述:黄昏的太阳、寒冷的银色、瑟缩的寒风……钢铁底特律竟然如此具有诗意!中国所有城市的悲情加起来,都抵不上人家眼角的一滴泪,当然,中国的城市是不允许有悲情的。东莞人不是说外面唱衰东莞的都是谣言吗7东莞永远是蒸蒸日上的,深圳永远是信心满满的,苏州永远是“日不落”的,而上海,一定会成为世界级大都市。

这个时代,不允许有悲剧,再大的悲剧也要像“百鸟朝凤”一样装饰成喜剧。只是,我们不知道,将悲剧改编成喜剧,是不是最大的悲剧?  底特律的衰落并非始自今日,底特律在1962年达到繁荣顶峰后就开始走下坡路。1967年,社会底层的底特律黑人因种族歧视等原因与白人发生流血冲突。政府动用5000人的军队入城镇压,冲突中40人死亡,数千人受伤,7200人被捕,数百幢建筑被烧或受损。三大汽车业巨头全部停工停产。这场暴乱使底特律从巅峰跌落。白人开始大规模撤出,人口大量流失。

有分析说,底特律衰落有两个根本原因:第一,人口数量大幅度减少;第二,人口素质大幅度下降。底特律在最繁荣时期的人口高峰达到180多万,现在底特律人口为80多万(有的甚至说只有5075),不足原有的一半。而在这40多年内,美国人口数量却增加了50%以上。底特律显示了人口数量减少的巨大危害。对比中国,未来20年中国人口也会迅速减少,每年约减少1000万人口,减少速度约0.7%,与底特律人口减少速度类似。这会不会对中国经济产生致命影响,会不会出现类似底特律现在的经济形势?这一切留待历史来回答。只是有一点必须澄清:“中国贫困之人口决定论”是一个巨大的谎言,是一种转移社会矛盾的策略。人口也许是决定财富的因素之一,但也仅仅是因素之一而已,纵观中国数年来的发展,人口红利带来的好处却是显而易见的。

从人口数量这个因素来讲,如果说底特律的衰落用了45年,那东莞的衰落可能不用2年。底特律的住房自有率很高,美国汽车工人都是中产阶级,所以白人要迁出底特律首先要处理掉自己的房子,这是个难题。而最重要的原因是美国没有户籍限制,可以自由迁徙。而东莞呢,深圳呢,珠海呢,苏州呢?有几个打工仔拥有房产,又有几个老板有东莞户籍?对于他们来说,东莞永远是一个无根的城市,一旦风吹草动,两个月之内,1000万农民工就会撤回”江东”,那时的东莞就是一座“空城”。其时,东莞一定比底特律更具有”废墟”般的诗意。

户籍是最具特色的中国制度之一,也是许多东莞本地人内心潜在的骄傲。只是迟早有一天,这户籍制度所犯下的天大罪孽,必将一一报应在东莞、报应在更多中国城市的头上。  最可怕的是,20年后的中国,人口数量减少的范围是整个大陆,而不仅仅是某一个城市,是比底特律人口规模大700倍的一个“超级帝国”。底特律衰落,美国尚可以想方设法提供其他能量补充。但20年后的中国,只怕连上帝+玉皇大帝也没有办法。

底特律在20世纪60年代有个转折,黑人大量到来,白人背并离乡。而白人是底特律的中流砥柱,是底特律的中产阶级,黑人的大量到来导致底特律人口素质整体下降,紧接着底特律社会安全形势变得严峻。现在,底特律人口90%左右是黑人,该城成为许多”黑社会”小说的背景地点。这并非是对某一个种族的歧视,因为历史的原因,白人所受到的各方面教育的确优于黑人。

底特律这座城市的衰落只是“美国制造”进一步转型的节点之一,它对美国造成的伤害主要是精神方面的,而作为”中国制造”的模板,东莞一旦衰落,那绝对不仅仅是诗人笔下的钢铁悲情,而是众多城市随之多米诺骨牌般地倒掉,因此关乎整个民族的兴衰存亡。

底特律的衰落给“中国制造”一个怎样的参照,又给中国这些以制造业为主的城市一个怎样的借鉴?

P11-13

序言

中国的城市与城市圈

人类总是为悖论而苦恼,有关城市的命题也不例外。

当起于青萍之末的城市化之风刮成势不可挡的飓风时,“梦想成真”却让我们感受到了失重和迷茫:“城市化”真的是我们的终极目标、是解决中国问题无可替代的良方吗?如果是,那孪生而来的生态恶化、人居龃龉又该如何面对?

对于生于斯长于斯的“城市宿命者”而言,倾尽血汗建设自己的家园,拆除古老街巷,兴建畸形建筑。最后发现这个不东不西的城市却在抹去自己童年的记忆,这还是那个生存的落脚点和精神依托的故乡么?回首处满眼陌生的整洁与热络的空虚……这,到底是属于谁的城市?

漂泊一族从来只把自己当成城市过客,中国“春运”创造世界交通迁徙史的奇迹正说明这一点。由于某种特殊的原因或者奇巧的机缘,有些漂泊者和城市建立了难以割舍的心灵关系,但最终定居下来时,却发现在这里生存远比故土艰难。那,到这个陌生而遥远的城市来又是为了什么?

城市圈以雷霆万钧之势雄起,左右着中国的经济走向,本以为这些处于同一命运的城市将会精诚合作,却发现其实每个城市心中都有自己的小九九!类似广深之争、京津对抗的“双城记”此起彼伏,城市德比战不再是北京与上海这两个南北大都会的专利,表面和谐生存,而实际上却是永恒不灭的“战争”。

悖论一个接着一个,“城市化”是民族崛起的必然之路,而这条“必然道路”的终点又是如此险恶和不可捉摸……

“城市化进程”在中国方兴未艾,更为强势的“城市圈”又横空出世,特别是近十年来,城市研究离不开“城市圈”这个地理概念,否则观点就显得陈旧与老套。21世纪城市的竞争不再是单个城市的战斗,而是城市圈的角力,无论是美国的纽约、费城,英国的伦敦,法国的巴黎,德国的法兰克福,日本的东京,都是如此。谈城市不说到城市圈,就缺乏一个背景描述,一切都显得虚幻无力。在中国,神话的深圳与传奇的东莞位于“珠三角”要冲,风光无限的北京则背靠“京津唐”,资本堆积的上海则是“长三角”的龙头¨包括近些年来的“苏杭”、“广佛”,这些城市无一例外背后都有城市圈这个巨大的影子,而那些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圈的个体城市,例如武汉、郑州、西安、成都,尽管也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历史底蕴和地理优势,但在纵横捭阖的城市圈时代总显得孤独与单薄。城市圈,构成了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第二个思想梯度。

在风云变幻的21世纪,城市个体与城市圈母体、城市圈与城市圈间,演绎出无数分合聚散的故事。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城市的地方同样也有恩怨。而这些复杂故事之间,除了上面提到的悖论之外,又衍生出两个维度上的对立统一的概念。

一个维度是城市个体的离散与文化的趋同。“中国的城市时代”造就了无数的新型城市,中国现在的城市人口已达6亿7000万,预计2030年城市数量达到1000座左右,这些新型城市在神州大地遍地开花,有的在数年之间崛起,城市标本变得更加多样复杂。然而这些城市在发展中铲平曾经的历史,在蜂拥而起的竞赛中展现出的是“千城一面”。新型的超级城市成为所有城市的范本,再小的城市也搞出了CBD,再偏僻的城市也要打造“国际大都会”,一时之间,玻璃墙的反光亮度成了城市现代的标志,煽情的“世纪大道”成了最大的民生工程,而整齐划一的“权力美学”成了媒体竟相追捧的建筑精品——尽管剥夺了老市民在胡同里闲逛、在百年的小餐馆里吃饺子的快乐,甚至将那些以此为生的小贩强行赶出了这个城市。现在的城市,无论是北国冰城还是江南水乡,无论是西安古城还是东方都会,都一律的哥特式建筑和爱奥立克立柱、一律的大穹顶与基督教堂,甚至连现在看起来有点畸形的“巴洛克建筑”都莫名其妙地在东方发扬光大,而独具东方特色的古老作品却被强行拆除,祖传的文化图腾被“时代特色”无情吞噬。更多的城市完全沉迷在“经济中心”的意淫之中,忽略了自己身处的那片土地,将自己与郊区、农村彻底地分隔开来,成为“沙漠上美轮美奂的盆景”,根本不知道自己已毫无生命力。这种趋同甚至还称不上文化,顶多只是形式上的“盗版”。

另一个维度就是城市圈中心的聚散与离合。近年来中国城市的发展用“疯狂”来形容也不为过,“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唐”这三个成型的中国城市圈,它们不再仅仅是一个传承下来的地理概念,而已经成为雄心勃勃的地缘经济政治中心。“长三角”城市圈是我国第一、世界第六的大城市圈,“珠三角”城市圈则是经济发达、最具活力的城市群,而“京津唐”因其人才资源、地理优势,其前途同样不可限量。这三大城市圈,其GDP已经占到整个中国的40%,执中国经济之牛耳。在城市圈的发展中,新兴城市的出现既让城市圈倍增战略砝码,同时又分解了曾经作为中心城市的聚合力,使得城市圈内部的斗争更为激烈。这个斗争又让市民变得浮躁、浅薄,对于城市的终极定位,对于市民的“寻根情结”毫无帮助,愈发的离散就越发地孤寂,越发的聚合又导致更多的拥挤与生存压力。城市圈带来的不是田园牧歌式的新生活,而是阴霾密布无可逃避的天空。

对于所有这些悖论,每个飘浮其中的城市人,作为个体深感无力。虽然有经济上的收获能麻醉部分人的思考,但人归根结底还是要沉淀到人文中去。我们来到城市,究竟是为了什么而存在?城市究竟要向何处去?这个城市,它到底属于谁?如果一切终归虚幻,那该用什么哲学观点来支撑城市与城市人的劣迹?是放浪形骸的纵欲主义,清静无为的道家思想,伪善麻木的犬儒学说,还是缥缈高远的禅家境界?

也许,悖论与矛盾一样,是与人类一起并存的共同体,它与流感病毒、蟑螂、劣根性,以及爱与恨一样,是人类不可能彻底摆脱的阴影。在矛盾中发展,克服一个个悖论,以“西西弗斯”的态度来不断迎接这些哲学拷问,也许才是我们面对“城市”这个巨大命题的正确态度。这一切或许显得有点悲观,但这就是城市与人类的命运。

书评(媒体评论)

中国城市向何处去?这是一个很多人在思考的问题。作者十七进制是天涯资深网友,自2008年以来,在天涯发表多篇关于城市发展的文章,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和犀利的文风,深爱网友的追捧以,在网络上引起极大反响。今天,《落脚之城:我们的明天在哪里》的出版,让我们获得一个系统观察中国城市发展走向的机会,得以重新梳理我们所居住的城市。

——天涯社区执行主编 华子

世界最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正发生在中国,一个古老的农业大国。当她告别被视为落后而芜秽的田园时,表现出的是对都市文明极大的热情,繁华和富足被当成诠释都市文明的唯一的标杆,然而,许多人在拥抱繁华都市的时候,却发现城市是吞噬人个性、情感与自由思想的猛兽,这一代中国人已经逐渐地被时代大潮卷进都市,于是他们哀叹:每一个人的故乡都在沦陷。故园芜已平,那么我们不得不栖身的都市呢?她将拥有何种生态,她能否有资格成为我们下一代人精神上的故园?本书表达了忧虑与希冀,是记录中国城市的一份经典文本。

——专栏作家 十年砍柴

30年中国城市化的狂飙突进,是30年中国改革开放最眩目的财富。从农民到市民,从农村到城市,中国的社会结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发生了颠覆再造。其间,个体命运与时代潮流交织;田园记忆与都市喧嚣混合。作为中国的经济引擎和文化符号,城市承载了一代中国人的荣光梦想,也构建了中国人的生活范例。如何理解中国城市,如何识别我们自己,如何设汁我们的未来,”南方·民间智库”主编以宏大叙事手法和独特思考,梳理了30年中国城市经济、社会、人文发展脉络,同时也以草根网络语言的快意和恣睢,提供了一个普通中国市民的生活读本。

——《南方都市报》常务副总编辑任 天阳

在某种程度上本书是在以全球的视野讲述中国城市的生与死。对那些仍然沉浸在中国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梦想,但却从不曾明白城市的本质和终极价值的官员和精英来说,本书无疑是一本生动的教科书。这不是一本有关城市的专业书籍,却比专业书籍更能显现出知识和解释的力量:无论是政客、企业家、公共知识分子,还是市民,都能在书中找到自己在城市里沉浮的影子,从而知道自己的命运究竟一直是在怎样的幕布上“表演”。《落脚之城:我们的明天在哪里》与城市前途有关,与每个人的命运有关。这是一本充满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的著作。

——全国知名城市营运专家、深圳社科院城市营运研究中心主任 高海燕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落脚之城(我们的明天在哪里)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十七进制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广东旅游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665571
开本 16开
页数 23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70
出版时间 2013-11-01
首版时间 2013-11-01
印刷时间 2013-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406
CIP核字 2013162406
中图分类号 F299.21
丛书名
印张 15.25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247
174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7:3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