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新闻的价值(媒介技术与新闻专业主义)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系列丛书选择了10个人们日常中关注并参与的话题,力图通过揭示媒介文化的形成机制来引导读者认识复杂的文化现象,培养理论洞察力和批判能力。作为本系列中的一本,本书将分9个章节探讨当前的新闻技术与新闻专业主义问题,试图描述当前技术条件下的新闻业态,回答新闻是否依旧重要,如何才能专业的问题。本书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讲述了技术革新、平台发展对新闻业的影响,点明“在网”向“在场”的转变对新闻专业主义推出了挑战;第二部分从行业回归人,讲述媒体人把关权力、职业荣誉感和经济获得方面的变化。作者经过分析得出结论,肯定了专业主义的价值、人的作用,同时也强调对作为非解药的技术的重视。 作者简介 刘亚娟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讲师,国际新闻学博士。现任传媒与法学院院长助理,2022年入选甬江社会科学青年人才。曾任传统媒体记者,门户网站高级编辑,互联网企业市场营销经理。 近年来主要研究领域为数字新闻生产、传播伦理、互联网治理。主持浙江省项目2项,近5年发表论文十余篇。 目录 序章 第一章 新闻的新闻:当我们谈论新闻专业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第一节 什么是新闻 第二节 呼之欲出的专业主义 第二章 颠倒众生:媒介技术与媒介感知的时空 第一节 技术与新闻事业 第二节 技术与时空观 第三节 新闻业的时空观 第三章 粉碎边界:媒介技术与新闻职业 第一节 新闻,作为一门职业 第二节 当记者职业遇到数字时代 第四章 打破规则:媒介技术与新闻生产常规 第一节 在线新闻生产常规 第二节 在线新闻的信息来源 第三节 在线新闻对事实的遴选 第四节 网络新闻内容生产的“框架” 第五章 重塑场域:媒介场中的新兴主体 第一节 中国在线新闻发展短史 第二节 平台来了 第三节 后真相时代:诉诸情感动员 第六章 解构权力:第四权力与第五权力的排位竞逐 第一节 传播的权力观 第二节 数字劳动vs传播权力滥用 第七章 人的消失:新闻泡沫中的媒体“人” 第一节 在新闻中游泳的人 第二节 新闻泡沫还是浪潮 第三节 当专业碰撞现实 第八章 人的电子再现:赛博人的新闻具身 第一节 虚拟、现实与具身 第二节 新闻创新 第三节 情感、道德行为与具身感知 第九章 克服限度:消失、复兴与新生 参考文献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新闻的价值(媒介技术与新闻专业主义)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刘亚娟 |
译者 | |
编者 | 吴飞 |
绘者 | |
出版社 | 浙江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8242790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08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00 |
出版时间 | 2023-11-01 |
首版时间 | 2023-11-01 |
印刷时间 | 2023-1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计算机-操作系统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350 |
CIP核字 | 2023191786 |
中图分类号 | G206.2 |
丛书名 | |
印张 | 13.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浙江 |
长 | 230 |
宽 | 170 |
高 | 11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