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纸牌
内容
编辑推荐

《纸牌》收入七个让你又爱又疼的故事。《纸牌》中别样红被自己的情人所害,《干瞪眼》中朱沙沙受困于新旧事物交替之难,《麻将》中蓝晓儿死于自己的慈善,《与天堂语》中九姨漂亮单纯却红颜薄命,《波士顿的邂逅》中苏子民在故乡异国悲情穿梭,《朋友圈同学群》中吴绪在物是人非的社会关系里心无所依,《村上椿树》中骆霞的人生理想和现实之殇。每一篇都干净优雅,每一篇也唏嘘疼痛。

万宁的小说生活气息足,故事叙述有趣,内容丰富多彩,终于明清小说有了传承。

《纸牌》既写丰富而广泛的形而下日常生活,又对日常生活之外进行形而上的隐疾透视,像横亘摇曳在蓝天的风筝,一头在地上,一头在天上,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内容推荐

《纸牌》是著名作家、湖南省作协副主席万宁近年小说创作的精选作品集,包含七个中篇小说,全部在《当代》《十月》等著名刊物发表。这些小说来自生活,以生动、敏锐的语言,独特的视角,真实疼痛的触觉记录现时现刻中国某地某场某景里正在发生的事情,记录我们抬头便能见到的各个层面里的各式人物,记录当前时代和社会存在的两性情感、传统与新媒体冲突、贫富差距、人性孤独、城乡变化、都市欲望、朋友圈人情圈等现实问题。作者用细腻、清丽、温婉和精准的文字将底层小人物的喜怒哀乐,人生命运的生死无常,嘈杂世事中的光怪陆离,生命深处的幽微之象表现的淋漓尽致。

目录

纸牌

干瞪眼

麻将

与天堂语

波士顿的邂逅

朋友圈同学群

村上椿树

后记

试读章节

纸牌

1

牌桌上,巫紫花枝乱颤,几盘下来,尽是她洗牌发牌。她洗牌动作娴熟麻利,两垛牌,端在手心,轻轻一搭,就完美切入,切人时不但发出嗞嗞的脆响,还窝出两道弧线。这样子重复两次,便是上家幺牌。就听见边上的人喊:“好点幺,幺死她。”巫紫拿起幺过的牌,在桌面上天女撒花样飞速发牌。四份,每人发十四张,庄家十五张。在这个过程中,巫紫一得空,就摇着手腕,嗔言“累死啦,总是我发牌”。

她们玩的纸牌,是字牌的一种。规矩是和了牌的人也就是庄家发牌。打牌谁不想和牌?上家数牌的翁小凡横了她一眼,想自己还没埋怨总是自己幺牌数牌。另两个闲着的人看着巫紫得了便宜还卖乖,只是撇了撇嘴,眼睛里游移着不屑,甚至还有幸灾乐祸。从桌面上看,幸灾乐祸是不存在的,巫紫是赢家,而且还不少,三大、四清、提龙、跑喜、地和、天和、三碰连和、四清连和,甚至还打出了五福,所有纸牌的大方子她都耍尽。

“哎,总是这样,就不叫打牌啦,是抢钱哩,怎么总是一个人和牌呢。”林子香嘟囔着。

林子香的下家姜蓝低着头,扯着手指上的倒刺,一张嘴就扑来阵阵阴气,她说:“我是越来越相信老天爷了,有因就有果。”说完便抬起头,做巫婆状,那眼神立马就空蒙起来。

“都是些什么人,打个牌还要装神弄鬼。”翁小凡把她眼睛里的白恶狠狠地甩了出来。

巫紫理着手上的牌,前面煨了两坎。别人的钱立马往她面前飞来。她丢下一张小一,附和道:“小凡说得对,我今天手气好一点,干吗就要这么多怪话?平常你们手气好的时候,我说什么了?”

两片厚嘴唇叭叭地翻动着,就在她刚说出做人要厚道时,就碰了林子香的一个大玖。喜癫癫地,嚷起来:“三碰。”林子香灰着一张脸,边丢钱给巫紫,边抽自己一个耳光,啧、啧地恨自己打得臭。刚刚安静了一会,巫紫摸到一张大壹,嘴里念着:“蛇仔。”其实就是一条龙。接着把煨在面前的这坎掀开,四个黑色的大壹赫然呈现。边上三人,哎哎地叹气,把钱极不情愿地抛给她,连喊受不了,手气怎么能这样一边倒。

接下来的一盘,更是奇,巫紫打开刚刚发的牌,一声尖叫,里边居然有两条龙,也就是有两个四个一样的牌。这是天和。

结果,这晚刚刚十点多一点,她们中就有一人断了腿,牌就无法玩下去了。

巫紫在桌前点钱,姜蓝从卫生间出来,扯起自己的包挎上,佯装轻描淡写地说:“你们知道今天别样红在县里结婚不?”

“新郎是哪个?”林子香问。

“关你卵事。”翁小凡丢来一句痞话。  林子香突然就来气了:“你怎么说粗话!她也是我们同学,结婚没请我们就算了,新郎是谁总要搞清吧。”

翁小凡笑起来:“梅县都只点点大,我们梅溪镇呢,就更小,谁都是抬头不见低头见。”

巫紫把一沓钱放进包里,目光刮了翁小凡一眼,说:“有什么好隐瞒的,新郎是我屋里过去的死鬼。”

林子香一口气哽住了样,鼓着眼睛,半天吐不出话来。等她把虫虫的爸爸的事情完整讲完时,巫紫早已出门,留下她们三个放肆嘀咕。

巫紫知道她们不八卦一下,就憋得慌。有时候,朋友只是玩伴,并不能依赖,因为人性的弱点与缺陷在哪里都无法回避。

巫紫一个人走进黑夜。镇上微弱的街灯若有若无,很多人家的堂屋还敞开着,有几家的饭桌上,纸叶子正飞得酣畅,打纸牌是此地乡民的爱好。有人说这是“乡粹”。此时,镇上小街无车无人,只有巫紫的高跟鞋叩在青石板上,哒、哒地随着夜色婉转清亮。巫紫进了临江的一个院子,这是她上班与住宿的地方。梅溪镇农村信用社。

P1-3

序言

当年君山看牌人

王跃文

世间有同袍同窗之情,未听闻有同刊之谊。20世纪90年代末,我在《湖南文学》上发表小说,亦常在这本刊物上读到万宁的小说。我与万宁女士,岂非有同刊之谊乎?那时候文学杂志流行刊载作者简介,我便知万宁小我几岁,湖南株洲人氏。

1991年秋,我因公出差到了长沙,去湖南文学杂志社,拜访编辑黄斌先生。我的第一个短篇小说《无头无尾的故事》,就是黄斌先生编发的。他在自然来稿里翻出我的稿子,居然把这篇小说发表了。此后他又连续编发了我两篇小说,我俩却从未见过面。那天,我大老远地上门拜访,也只匆匆交谈几句,他就出门忙别的事去了。真可谓君子之交淡如水。这时,一位儒雅的长者过来,站在黄斌那张已经空了的办公桌前,手轻轻敲着桌子说:“60年代出生的湖南青年作家,我只关注两个人,男看跃文,女看万宁。”一位编辑见我脸色茫然,忙告诉我这位长者是王以平老师,刚刚退休的《湖南文学》前任主编。一个未及三十岁的年轻人,受到文学杂志老主编这般鼓舞,我内心说不出的欣喜。可是我年轻口讷,且有眼不识泰山。王以平老师一直站着,望着窗外,目光很是遥远。

从此,我记住万宁了,留意遇见到的她的每篇作品。读她的小说,我颇为钦羡,而又自卑。她小说里那种细腻、清丽和温婉,我是缺乏且学不到的。作家各有其阅历和气质,其文学风景也是造化随缘吧。比如,她在作品里对各种人物细致幽微的深度体察,不是我这粗枝大叶的人所能及的;她能摹写各种职业的人物并道出他们的喜怒哀乐,也是由她媒体人广泛的阅世阅人方能做到的。而我的小说景象,却只能以我的目光为半径画着有限的圆。

初次见到万宁,已是1996年的秋天。中国作家杂志社来湘办笔会,地点选在岳阳君山。那天,一间屋子有人打麻将。我进去观战,万宁也在看牌。我朝万宁打招呼,彼此致意,并不多话。我棋牌都略懂,却通常只是看客。万宁是否也只看人打麻将?我想起王以平老师的话了。这话除了我,恐怕没有谁听到过。我也从不提及,怕这话传出去,显得我狂傲。借他人之口自吹,招数并不高明。我同万宁都安静地坐着,只看别人的输赢。

万宁是极娴雅沉静的,这是她在君山留给我的印象。后来,我们隔上几年也会见面,都是极偶然的文学聚会。她十分安静,见人只微微一笑。朋友们围坐聊天,她多半也是听着,极少插话掺言。人与其名,果真暗连神秘信息吗?“宁”是让人安心的字眼,万宁是名如其人的。多年后,突然读到她的中篇小说《麻将》,那里面的纷繁熙攘叫我很难想象这是万宁的作品。万宁的小说开始别开格局,已有大观气象。那时候开始,万宁不断有新作面世,如《纸牌》,如《干瞪眼》,如《与天堂语》,如《波士顿的邂逅》,如《朋友圈 同学群》,如《村上椿树》。读这些小说,但见世事嘈杂,光怪陆离;市声鼎沸,往来翕忽;欲望奔突,生死无常;岁月流淌,人物喧嚣。作家写小说自有其神思妙想,读者是不必悬揣的。我若强为万宁作解人,便觉着她在质疑或颠覆某种秩序。《麻将》中的蓝晓儿死于自己的慈善,《纸牌》中的别样红被自己情人所害,《干瞪眼》中的朱沙沙酷爱纸媒却不得不下水干新媒体,《朋友圈·同学群》中的朋友和同学们远不是过去的情谊了,《村上椿树》中的骆霞并不因她的勤奋诚朴而收获爱情,《与天堂语》中的九姨漂亮单纯却是红颜薄命。生活是一条泥沙俱下的泛滥的河,将理性、道义、逻辑等等符合秩序的元素冲得七零八落。当然,一句话即可道完的小说必定不是好小说,万宁小说的意蕴是丰富而深沉的。

人需安身,尤需立命;安身不易,立命更难。万宁是媒体人,一直是报社的记者和编辑。她凭此职业安身,这即是她的衣食所寄,也是她瞭望生活的窗口。她却凭文学立命,这是她的灵魂所依,她说自己除去文学将皮囊空空。同为文学中人,我亦心有戚戚焉。如今的万宁仍是当年君山看牌人,只不过她看的不再是牌局的输赢了。

后记

《纸牌》排版了,一口长气陡然冲出,知道王婆卖瓜的时候又到了,其实内心是羞涩的,眼前仿佛总躲不过一种神情,那就是别人翻阅此书时,落下的鄙夷。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从一开始,就学会了接受。只有接受,才能继续前行。我必须接受各种眼神,并在心里的某个地方把它们留存,慢慢体会,或者封存起来,不去碰触。我只想那些接受我的读者,譬如我的《麻将》出版五六年了,各大网站一直保持着近二十个卖家在出售,甚至电子版的售价也不菲,这足以证明太过自卑是庸人自扰。一直相信,写小说的人就是一个厨师,厨师的风格,与读者的口味是要对上路的,否则,两者不会交集。读者如同食客,有喜凤髓龙肝,有喜萝卜白菜,有的口味偏重,有的只能清淡。而且喜好随时在变,就像餐桌上一盘辣椒炒肉,肉经常会被吃光,而一碗白豆角炒肉,很多人又只吃白豆角,余下肉来。厨师选的食材,搭配的作料,会根深蒂固地带着地域性,极像小说中的素材,情节里特定的场景,以及叙述的方式,带着地域给予的气息暗藏在文字里,这些重要元素下到锅里,火候的捏拿与菜的入味,决定着是否成龙成凰,是否唇齿留香。

没有人告诉我,什么是小说。在某个寒夜的餐桌上,株洲文友聚在一起,烟酒之间骤然提及。“小说只有十二个字,春夏秋冬,衣食住行,生老病死。”聂鑫森老师喝下一杯酒说。曾海眯起眼,嘴没动,像是在咂巴,回味着这句话。“小说有三个境界,第一类,故事的叙说;第二类,有关宗教与哲学的;第三类,写生命的自然状态,像万宁的《与天堂语》,是我喜欢的。”叶之蓁老师嘴里吧着三五牌香烟,在灯光下亮起他的观点。不喝酒的我,端起酒杯不自觉地抿下一口,像要喝下这些金玉良言。

有关小说的知识,在不经意间,来自觥筹交错举杯碰盏中。其实,对小说的评判及写法,至今都没有一个确切的定论。我的小说一直跟随我心,用心写作是我唯一的方式。我不着急写,没想过用写作来养活自己。一般的故事,我们会听到脚步声,而我希望我小说里的故事存有心跳声。所以,我只有受到刺激,某些人与事冲击到我的内心,一些表达如鲠在喉不吐不快时,我才坐到电脑前。平常的日子,多是恍恍惚惚,走走停停。我潜伏在各类人群中,与他们为伍,喜他们所喜,叹他们所叹,匪夷所思的事一次次发生了,总有人愿意对我讲述自己或是他们家族里的故事,如果场景允许,我会看着讲述者的眼睛,娓娓道来中很多画面、人物都已定格。这是个神奇的过程,某类人的生存状态以及生活态度,甚至最隐蔽的内心,在那一刻我能真实地触摸到。日子过去很久,如果此人依然幽灵般在眼前游荡,我便决定把他种植到我的小说里,让他枝繁叶茂,让他生动、敏锐地存活在文字里,散发出时代的气息。

此刻正是三伏天,那漫天雨水山中湿漉漉的寒冷依然记得清清楚楚。已是腊月的末尾,阴雨从瓦檐上呈线状飞落,耕食记山谷最高处的圆顶会议室里,几盆炭火表情弱弱,这天是作协的年会,空调被低温冻住,山风呜呜地摇摆树枝从门窗缝隙里硬闯进来,一遍又一遍地掠夺我们身上不多的热气。好多人的鼻头冻得通红,鼻涕清水般一滴一滴的不听使唤地掉下来。三十多个人,在这个屋子里,笑盈盈地说着这一年的种字耕章,因为有聂鑫森、叶之蓁等株洲文学界的大佬坐镇,有关文学的话语热气腾腾。同一时刻,某协会也在年会,微信上的直播场面盛大奢华,各类达官贵人会聚一堂。叶老师手指一划,说文学就是这个样子,清寒。我们不要羡慕,从前他们都是给我们配图写标题的。我记得那个年代,只是一切都被颠覆了。这种颠覆是时代的诟病也是时代的发展,我们无须言语。文学本该清冷,阅读与创作就不能热闹,只能静下心来,匍匐在文字里,独自前行。文学不像别的门类,可在众星捧月中创作,并现场拍卖。面对一件作品,很多人会条件反射,立马打探这是多少钱一平尺一个字。金钱是魔鬼,打着艺术的幌子,引来众多追随者,貌似繁华盛世的样子。

小说是小众的。能捧着此书阅读的,一定与我有着某种关联,隔着文字,我的气息我的喜好我的性情以及对这个世界的所有想法,都会透过纸背漫散出来。那些平常不能说的真话,都在小说里肆无忌惮地发声。这是小说独一无二的魅力。

我知道好多人的阅读是从后面开始的,如果您碰巧翻到此页,那就继续向前,我小说中的人物正在那等您。

书评(媒体评论)

万宁的文字近乎沈从文,干净犀利,精准细腻,素面朝天之下透着绝望的震撼。

毫无疑问,她是那种能给你无穷想象和极具爆发力的作家。

——贺绍俊

万宁的小说别开格局,已有大观气象。

读她的小说,我颇为钦羡,而又自卑。

小说里那种细腻、清丽和温婉,我是缺乏且学不到的。

——王跃文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纸牌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万宁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湖南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0482220
开本 32开
页数 34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36
出版时间 2017-08-01
首版时间 2017-08-01
印刷时间 2017-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12
CIP核字 2017167258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11
印次 1
出版地 湖南
209
149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3:5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