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
| 内容 | 编辑推荐 鲁迅笔下经典作品。影响几代人的中小学教科书范文。 内容推荐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描写鲁迅童年生活的散文。写于1926年9月18日,最早发表于同年10月10日《莽原》半月刊第十九期上,后收入鲁迅散文集《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曲谱写幼年往事的优美乐章。在这一脍炙人口的散文中,作者以如诗的笔触舒卷自如地为人们描绘了一个妙趣横生的童心世界。 目录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无目录 书评(媒体评论)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于1926年9月。当时鲁迅先生正在厦门大学任教。此文是其对儿时生活的一段美好回忆。这一类回忆童年的文章,大部分都收在了散文集《朝花夕拾》中。文中的百草园是鲁迅家屋后的一片大园子。对大园子的回忆,最为出彩: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肥胖的黄蜂以及会冒烟的斑蝥等等。色泽鲜活,动静交替。一片儿时的园子在作者笔下生机勃勃,情趣盎然。景物描写是最精彩的,而意外出现的“美女蛇”更为百草园平添了一份神奇的色彩。“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找回孩子缺乏的“大自然元素”。这是一篇温暖、真挚、恳切、充满童趣和留恋的回忆文。我们读它时,只需愉悦地欣赏、毫无负担地感受文中的童趣和人情味,领会它的妙处。许多人对鲁迅的作品有一种成见,认为他写的都是战斗文章,文中一定充满了讽刺。这是对他极大的误解。就论这篇散文,文中鲁迅自嘲式的幽默并没有讽刺意味,就是好玩而已;鲁迅本人就是一个充满童趣的人,这篇文章所体现的是他作为普通人的童年趣味和旧日情怀,一点不往讽喻那边靠。孩子若能从这篇散文中了解到鲁迅儿时的趣味,对他将来的学习是有利的,至少不会像我们之前那样误读了鲁迅。与百草园的快乐相比,被送入私塾后的鲁迅似乎颇受约束。学着古文,读着逐渐加厚的书本,看着先生手中的戒尺,百草园渐行渐远。对儿时的无限缅怀流露在眉宇间。然而鲁迅对读书却并不抵触。在全城最严厉的私塾先生的教导下,读书、习字、对课,一丝不苟。这其中自然有对先生渊博学识的敬重与佩服。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由调皮贪玩的孩童渐渐成长。《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对儿时生活的一段美好回忆。这段生活经历对鲁迅先生日后的人生道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鲁迅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新世界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0472893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40 |
| 版次 | 1 |
| 装订 | |
| 字数 | 23000 |
| 出版时间 | 2021-09-01 |
| 首版时间 | |
| 印刷时间 | 2021-09-01 |
| 正文语种 | |
| 读者对象 |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少儿童书-动漫绘本-儿童绘本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I210.4 |
| 丛书名 | |
| 印张 |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
| 长 | |
| 宽 | |
| 高 |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