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和平之愿--20世纪冲突与化解/和平档案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是《和平档案》丛书中的一册,《和平档案》丛书一套四本,和平,在本质上与暴力、冲突和战争都是完全对立的,是消除了暴力、冲突和战争后的结果,所以谈论和平就必然会涉及到暴力、冲突和战争。本丛书以档案命题,显然是要说明这几本书重点在披露史料。作为“档案”,一则内容多叙述,少议论,注意叙事的周全;二则每本配有100多张图,绘画、照片兼顾,既有史料价值,又有艺术价值,图文并茂,这样就更像“档案”。

内容推荐

关于战争的书籍浩瀚如海多如牛毛,但是关于和平,不管是书籍、还是文章都非常少,甚至查阅所有的大百科全书,英国的、美国的……发现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人类对于“什么是和平”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本书是《和平档案》丛书中的一册,本丛书一套四本,和平,在本质上与暴力、冲突和战争都是完全对立的,是消除了暴力、冲突和战争后的结果,所以谈论和平就必然会涉及到暴力、冲突和战争。本丛书以档案命题,显然是要说明这几本书重点在披露史料。作为“档案”,一则内容多叙述,少议论,注意叙事的周全;二则每本配有100多张图,绘画、照片兼顾,既有史料价值,又有艺术价值,图文并茂,这样就更像“档案”。

目录

领土纠纷

冰峰对峙——中苏珍宝岛之争/2

高山作证——中印边界反击战/10

兵戎相见——英阿马岛之争/17

自食其果——伊拉克入侵科威特/24

同根之煎——印巴克什米尔问题/31

悬而未决——西撒哈拉问题/37

民族恩怨

兄弟阋墙——旷日持久的塞浦路斯问题,46

和平如梦——理不清恩怨的阿以冲突/52

旧怨新恨——北爱尔兰问题/61

痼疾难消——俄罗斯车臣危机/68

母语情结——加拿大魁北克独立运动/76

与虎谋皮——斯里兰卡曲折的和平之路/84

理念之争

见证冷战——柏林墙危机/92

高空谍影——U-2飞机事件/99

千钧一发——古巴导弹危机/107

冷战续话——北约东扩/115

强权逻辑——北约发动科索沃战争/123

以暴易暴——美国与利比亚的冲突/130

蓝盔行动

强制行动——刚果冲突/138

一波三折——海地危机/145

希望破灭——索马里维和行动/152

居间调停——战火中的萨尔瓦多/159

建立和平——独立前后的东帝汶/167

缔造和平——纳米比亚的独立/174

和解与正义

反思屠杀——种族屠杀之后的卢旺达/184

宽大为怀——南非种族隔离制度的消亡/191

握手言和——历尽劫难之后的柬埔寨/199

寻找真相——皮诺切特之后的智利/206

追求正义——追寻真相与正义的阿根廷/213

以和为贵——政教冲突中的阿尔及利亚/220

试读章节

中苏珍宝岛冲突是当时中苏冲突的一个缩影。它既是两国间的领土之争,也是在特殊历史条件下两党意识形态之争导致国家关系恶化的表现。但这种冲突并没有导致国家间的全面战争,领土问题最终是两国在尊重历史、平等互惠的条件下解决的,为国家间领土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个范例。

珍宝岛,位于黑龙江省虎林县境内,在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中国一侧,面积仅有0.74平方公里。该岛原来不是一个岛,而是乌苏里江中国一侧江岸的一部分,因江水的长期冲刷,1915年才形成小岛。至今在枯水期仍与中国江岸相连,人们还可以徒步上岛。因为它两头尖,中间宽,形似中国古代的元宝,故得名为“珍宝岛”,前苏联称之为达曼斯基岛。珍宝岛东侧与前苏联(今俄罗斯)相距400余米。珍宝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中国当地居民祖祖辈辈都在此进行农业和捕鱼等生产活动。20世纪以来,由于中国渔民张盖和臧盖年等几位老人相继上岛建房、种菜、捕鱼,因此,珍宝岛又被当地人先后称为“张盖岛”和“翁岛”。

1860年以前,珍宝岛所在的乌苏里江还是中国的内河。1860年的《中俄北京条约》规定中俄两国以乌苏里江为界河。根据国际法标准,凡是通航界河均以主航道中心线为界,并依此划分岛屿归属。珍宝岛位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中国一侧,理所应当是中国的领土,并且一直属中国管辖。新中国建立以后,由于中国采取对苏联一边倒的友好外交政策,两国边界问题并没有凸现出来。但随着苏联大国沙文主义的扩张和中国外交独立自主意识的增强,中苏两国开始出现分歧,这种分歧由最初两党的分歧迅速变为国家关系的恶化。当原则性的纷争蔓延到国家关系层面时,边界争端也就成为表达不满的一个新的渠道。

长期以来,中国政府一贯主张并努力通过谈判解决与邻国的边界问题。1960年8月22日和9月21日,中国政府先后两次主动向苏联政府建议举行谈判。中国外交部还成立了“中苏边界问题办公室”,着手准备与苏联的边界谈判。当时,周恩来为中方确定的谈判口径是:不承认一切不平等条约,但“为照顾现实情况,同意以条约为基础谈判解决边界问题”。1963年8月23日,中国政府还向苏联提出了关于维持边界现状,避免冲突的六项建议。1964年,在中国的努力下,中苏边界谈判终于在北京举行。中国再次向苏联提出以当时中苏边界的条约为基础解决边界问题这一合情合理的主张,但没有得到苏联的响应,苏联也没有诚意来解决中苏边界问题。在谈判时,苏方出示的地图上竟将珍宝岛划归苏联所有。

此后,两国开始在珍宝岛出现摩擦。从1967年1月到1969年2月的两年多时间里,苏联边防部队入侵珍宝岛达16次之多。P2-3

序言

《和平档案》丛书一套四本已经编校完毕,付印在即,该给这套书写篇序言,对有关的事做个交代。这就如同工厂生产汽车,在车出厂前要给它装上标志,喷上图标,作为生产者尽的最后一点心意。我有幸来写这篇序言,就像给一条要完工的铁路钉最后一颗道钉,真是与有荣焉。

学过去士子做八股文的程式,做文章先要破题,作序我也就先从丛书的名说起。对“和平档案”一分为二,先说“和平”。记得以前在英国访学时,我也听过一些和平学的课。授课的教授曾列举“和平”一词在世界各种语言中的说法,现在想来还有些印象,比如在希伯来语中“和平”称“shalom”。在各种语言中“和平”的意思均有细微的差别,有的强调和谐,有的注重合作,而“shalom”的意思则是平安。这就带来了一个给“和平”下定义的问题。好在对此自有名师可以求教。今年三月,我们在南京召开了国内首次有关和平学的国际学术会议,邀请了被誉为“和平学之父”的挪威著名学者加尔通教授来参加会议。他在会上做了题为《和谐致平之道——关于和平学的几点阐释》的学术报告。在报告中他谈到了“和平”的定义。据加尔通介绍,西方学界对“和平”传统的定义是“暴力的不在场”(abserice of vlolence),也就是对暴力的消除。他认为这一定义不够精确,在他看来,真正的和平应该是“以非暴力的方式来应对冲突”。加尔通1996年写过一本书,书名就是《用和平的方式实现和平》,正好也体现这一定义的主旨。与此相关,加尔通教授还提出过“消极和平”与“积极和平”的概念,其中“消极和平”是传统意义上的和平,而“积极和平”则是不诉诸暴力手段实现的和平。

不过,不管哪种和平,在本质上与暴力、冲突和战争都是完全对立的,是消除了暴力、冲突和战争后的结果,所以谈论和平就必然会涉及到暴力、冲突和战争。人们往往是越知道暴力之恶、冲突之烈、战争之危,也就越能感受到安定、和平的可贵。在历史上,战争与和平就是这样一对双切互依的正反命题。比如,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当时一场空前惨烈的血腥战争,在战后很快就出现了规模空前的反战和平运动。因此,要想讨论和平问题就不能脱离与其对立的暴力、冲突和战争。本丛书此次出版的四本中有三本就与和平的对立物有关,分别记述历史上的战争灾难、20世纪的战争与谈判以及冲突与化解,表面看起来似乎有些内容不是直接在和平议题上着力,但只要细细探究就可发现它们都与和平主题密不可分。丛书中还有一本探讨的是和平运动,这当然更明确地属于和平学(又称和平研究)范畴。和平运动包括反战和反核两大内容,是典型地使用非暴力方式期望和平实现的行为,照加尔通的分类法可以归之为“积极的和平”。

和平学在国际上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产生于1959年加尔通教授在挪威奥斯陆创建“国际和平研究所”之时,至今它的历史还不足半个世纪。而把这门新学科介绍到国内来还是最近几年的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现在出版的这四本书就是想为在国内系统介绍以至研究和平学做点准备工作。这次在内容的选择上较多着眼于阻碍和平的暴力、冲突和战争,当然同时也在展现人们为实现和平所做的不懈努力。将正反两个方面都充分展现出来,以后就可以自然地将研究重点引导到更积极的方面去。

加尔通对和平学的理论建构还有个贡献是他提出了结构暴力的概念。他认为,除了对人身体造成伤害的直接暴力外,还有一种由社会结构造成的没有具体犯罪者的暴力,比如疾病、饥饿、贫穷这些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灾难,它们在本质上也是对和平的威胁。加尔通还认为,只有消除了社会的不平等关系,排除了结构暴力,才能实现真正的和平,而这种和平是以平等、协调、合作、一体化为基础的。实际上,他在这里讲的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发展问题,以求通过发展缓解甚而消除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最近我们国家的决策层在倡导建立和谐社会,其用意与加尔通消除结构暴力的观点就颇有相通之处。而本丛书计划中的第二辑也会将重点转到这一方面,探讨发展与和平的关系,以使本丛书对和平主题的探讨更为全面。

对丛书名中的“和平”做了这些说明后,我再来解说“档案”二字。本丛书以档案命题,显然是要说明这几本书重点在披露史料。古人对编书曾有“发事隐”和“发理隐”的说法,前者重在记述,后者重在说理。南京出版社对和平研究有个庞大的出版计划,名为“和平学系列”,而本丛书只是这一系列的组成部分,偏重于“发事隐”。在“和平学系列”中还有学理性强的专著、译著,则属于“发理隐”,比如前面提到的加尔通的那本代表作也被译出归入这一系列。记述、说理,各有偏重,既显出了和平学内容之丰、之广,又可以满足不同类型读者的需要。本丛书作为“档案”,一则内容多叙述,少议论,注意叙事的周全;二则每本配有100多张图,绘画、照片兼顾,既有史料价值,又有艺术价值,图文并茂,这样就更像“档案”。

参加本丛书编撰的几位作者都是学有专长、在国内最早接触和平学的学者。写作和平运动一书的熊伟民教授是国内唯一研究这一问题的学人,他的这本书当然也是国内有关和平运动的第一本专著。这本书文字写得生动活泼,将20世纪世界范围的和平运动叙述得全面而清晰。马约生教授是国内第一位攻读和平学专业的博士研究生,专事冲突理论与个案研究,由他来写冲突与化解一书正是用其所长。此外,刘成博士曾去英国考文垂大学研读和平学,王宇博教授长于世界现代史的研究,两人都是写书作文的行家里手,故而就请他们来写与战争有关的两本。这些作者都在高校工作,有较好的专业素养,且都以做学问的严谨倾力来写这套“档案”书,本本写得材料丰厚充盈,文笔委婉传神,总合起来又能较好地体现丛书要为和平事业立档的美意。当然我作为主编也有微劳,除确定丛书内容、体例、作者,审读书稿外,还做了为各本书插图的工作,算是为红花添了衬托的绿叶。

另外,这套书由南京出版社组织出版也不是偶然的。南京曾在日本侵华战争中遭受屠城之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有名的“殉难城”(MartyrdomCity)。经受过寒冬之苦的人更知春日之丽,遭遇过战争灾难的城市更知和平的可贵,所以生活在这座“博爱之城”的南京人特别注重对和平事业的维护和贡献,南京大学和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都已建立了专门的和平研究机构。而南京出版社更是得风气之先,率先提出了出版“和平学系列”的庞大计划。这既有助于整合国内学术队伍,繁荣出版事业,同时也是给南京打造了一张面向世界的精美名片。

几年前我曾申请过一个江苏省的社科项目,名为“20世纪后期的国际冲突与化解”,顺利地得到批准,这说明省里的社科管理部门早就重视和平学研究。此次这套丛书的出版也算是对这一重视的一点回应。谨希望作为经济大省和文化大省的江苏不久也将成为倡导和平事业和从事和平研究的大省。

书于南京

2005年9月

(作者系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导)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和平之愿--20世纪冲突与化解/和平档案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马约生//钱澄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南京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181118
开本 16开
页数 22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39
出版时间 2006-01-01
首版时间 2006-01-01
印刷时间 2006-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世界政治
图书小类
重量 0.40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D51
丛书名
印张 14.7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30
170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2:5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