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多彩之梦--现实的梦幻(西方20世纪后期文学故事)/快乐读中外文学故事
内容
编辑推荐

20世纪下半期的西方文学打上了全球化的时代印记,一批突破传统的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作家与作品先后问世。

范中华编著的《多彩之梦——现实的梦幻(西方20世纪后期文学故事)》以故事的形式介绍了“冲突文学”、“解放文学”、“改革文学”、“魔幻文学”、“幽默文学”等西方文学中的经典人物和代表性作品,以使读者了解这一时期西方文学具有的特殊历史内涵和创新的文学发展过程。

内容推荐

范中华编著的《多彩之梦——现实的梦幻(西方20世纪后期文学故事)》精选世界文学史上最优美、精彩的故事,用优秀的文学故事浸润青少年的心灵,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多彩之梦——现实的梦幻(西方20世纪后期文学故事)》中的这些故事和其中阐释的哲理,让青少年的心灵受到鼓舞和升华,活得更有激情;让青少年在面临挑战,遭受挫折和感到绝望时,从中汲取力量;让青少年在惶惑、烦恼、痛苦和失落时,从中获取慰藉;让青少年在青春的冷淡与叛逆情绪中,被生活的真善美所感动。共赏隽永不朽的文学魅力,领略震撼灵魂的睿智哲思,让青少年站在世界的起跑线上,轻轻松松阅读,快快乐乐进步!

目录

1.辛格和《卢布林的魔术师》

2.乡村小说家约翰·契弗

3.《无形人》:美国黑人文学杰作

4.精神荒原上的探索者:索尔·贝娄

5.索尔·贝娄的婚姻创作二重唱

6.“美国梦”破灭的悲剧

7.古怪的塞林格和《麦田里的守望者》

8.约瑟夫·海勒和《第二十二条军规》

9.黑色幽默中的黑色现实

10.阿尔比创作的戏剧故事

11.出神入化的托尼·莫里森

12.“兔子三部曲”及其他

13.美国疯人院里的悲剧

14.《洛丽塔》:一个理想破灭的悲剧

15.兼采众长的女小说家欧茨

16.黑人妇女代言人:艾丽丝·沃克

17.文坛夫妇悲喜剧:休斯和普拉斯

18.乔治·奥威尔的现代寓言

19.《蝇王》:对“人性善”的彻底颠覆

20.艾米斯与《幸运的吉姆》

21.文坛传奇:玛格丽特·杜拉斯

22.暗夜中绽放的白玫瑰:《情人》

23.荒诞派戏剧之源起与《秃头歌女》

24.塞缪尔·贝克特与《等待戈多》

25.意大利的卡夫卡:迪诺·布扎蒂

26.“未获诺贝尔奖的诺贝尔奖获得者”

27.反法西斯的文化斗士普拉托利尼

28.夏侠:起诉西西里黑手党的作家

29.手法多变的卡尔维诺

30.西班牙战后文学的创新者

31.西班牙当代文坛的猎人作家

32.年轻的文学之星莫利纳

33.大器晚成的托伦特·巴列斯特尔

34.海因里希·伯尔及其《莱尼和他们》

35.《德语课》:挥向法西斯的解剖刀

36.当代德国艺术家君特·格拉斯

37.谱写民族史诗的若泽·萨拉马戈

38.解剖人性者迪伦马特

39.捷克文坛不屈不挠的灵魂

40.玛格丽特·劳伦斯的事业和荣耀

41.艾丽丝·蒙罗和她笔下的女人

42.为女权主义写作的加拿大人

43.现代主义文学先声:怀特

44.用生命歌唱的“荆棘鸟”

45.帕斯捷尔纳克与《日瓦戈医生》

46.俄罗斯当代文学中的红色经典

47.特立独行的索尔仁尼琴

48.特里丰诺夫与他的有争议小说

49.瓦西里耶夫和他的成名作

50.舒克申与他的代表作《红莓》

51.“可与荷马相媲美”的安德里奇

52.米兰·昆德拉《生存不能承受之轻》

53.波兰民族诗人米沃什

54.拉美新小说作家科塔萨尔

55.富恩特斯的文学魔力

56.马尔克斯的魔幻史诗

57.略萨的婚恋及《绿房子》

58.“部落传记”作家多诺索

试读章节

阿尔比创作的戏剧故事

美国荒诞派剧作家阿尔比把现代社会里的人比喻成被关在动物园里的动物,他把他的戏剧命名为:“动物园里的故事”。

人类由动物界进化出来,经由漫长的旅程,走向文明与理性,当自然人性被理性与神性吞没的时候,人们曾经为了自由与权利进行坚决的斗争。文艺复兴时期,莎士比亚赞颂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莎翁却没有料想到,在20世纪的资本主义工业时代,人类重新沦落为奴,机器取代了上帝,成为人性的主宰力量。人类虽然实现了高度的物质文明,却给自己制造了精神囚笼,机械化生产方式和过分的个人化导致了人与人之间的彻底隔膜。

欧洲和美国的作家们,在理解人性异化的问题上,有着惊人的相似:萨特说人生如地狱,卡夫卡把社会比喻成专制的城堡,把人比喻成丢失自我的大甲虫,而美国的众多作家们把社会寓示成为动物园,’人们精神萎缩,只剩下了动物式的生存。

美国荒诞派戏剧家阿尔比再现了美国和美国人的困境,他揭示了人们习以为常的表象背后的真实,以极其荒诞的艺术形式透视日常的虚伪和异化,然而,和特立独行的金斯堡(垮掉派诗人)相比,阿尔比本人却并不是个极端的“另类”。

爱德华·阿尔比1928年出生于美国华盛顿。他出生后即被送到一个剧院老板家做养子,尽管阿尔比自幼享受荣华富贵,深得父母的宠爱,但却经受了心灵的孤独和感情的伤害,他对自己的富贵家庭一直都有一种叛逆情绪。1948年,他二十岁的时候,阿尔比离家出走来到纽约,和一群放荡不羁的文人艺术家为伍。阿尔比离开家庭之后,做过各种工作,丰富的社会经历和本身的艺术修养共同造就了一位戏剧大师。

1959年,阿尔比发表第一部剧作《动物园的故事》并因此而成名,此后,他接连地发表一系列的优秀剧作,曾两次荣获美国普利策戏剧奖。

《动物园的故事》情节单纯,内容深刻,集中地揭示了现代人被“文明”强制地隔绝开,各自承受着生活的不幸和精神的孤独。  全剧只有两个人物,两三件道具,时间是某个星期天下午,地点是纽约中央公园。有一个麻木的、被动的、衣着体面的中年人彼得,他正坐在一条长凳上读书,他习惯了他的生活环境,接受了生活中的一切,没想到过要改变什么要争取什么;另一个角色是失魂落魄的流浪汉杰利,他认为,他在他的周围,找不到一个人可爱,没有人理解他,没有人同情他,他是个十分可怜的人。

杰利想要减轻孤独的压力,他在公园里看到彼得后,主动地和他攀谈起来。在杰利的询问下,我们得知彼得是个比较成功的出版商,他认为他的生活是比较令人满意的,杰利一问再问,终于追问出彼得也有许多的不如意,只不过是他善于忍受,能安心度日。

彼得对他们的交谈方式不满,为什么要自己向对方和盘托出?我们又不是多年的老朋友!于是,杰利毫无保留地倾诉了自己的所有不幸和苦恼:他十岁时母亲私奔,父亲酗酒死去,他先是寄人篱下,后来又独立生活,父母和亲戚对他没有感情,也没有女人让他怀念。他住的那家公寓,有各种邪恶的人们,房东太太本性淫邪,主动向他撒娇卖宠;黑人邻居搞同性恋;还有个女房客整天地在屋子里哭,凡此种种怪事情,确实让杰利苦恼不堪。杰利还讲述了他和一只狗的战斗故事,房东的狗和他过不去,见了他就狂吠不止,杰利恨不得马上弄死这只狗,他天天买牛肉饼喂给它吃,狗一直没死,后来杰利在饼中下了砒霜,狗病了一场又好了起来。

杰利滔滔不绝地向彼得诉苦,他说,他看到那动物园里的动物们被栅栏隔开,他联想到人与人之间也是被栅栏隔开的:好像每个人都很自由,实际上相互之间已无法沟通,就像没有语言的动物一样。

在交谈的开始,彼得坐在凳子上,杰利站着,杰利看着彼得在凳子上稳稳坐着,看着他那样苦恼、不幸和麻木不仁,就故意要惹他动怒。他也在凳子上坐下来,把彼得挤在凳子的一角,后来他竞要求彼得把长凳让出来,逼得彼得同他吵了起来。杰利动手殴打彼得,叫彼得保卫他的地位同自己战斗,他掏出一把尖刀给彼得,彼得拿起刀摆出自卫的架势,杰利忽然向刀尖扑过去,刀刺进了他的身体,他觉得他用这种方式完成了两个人之间的沟通,十分满意,他还催促被吓得六神无主的彼得快点离开。彼得哭叫着走开了,杰利死去了,这就是这场剧的结局。

荒诞的剧情内包含了深刻的真理,在冷漠的社会中,人们随时随处遭受伤害,人们力图回避伤害,渴望与别人交流,可是,在防范伤害的人看来,交流本身就可能构成伤害(比如说杰利抢占彼得的凳子),人与人之间的正常人性人情需要付出生命的代价才能挽回,这是现代美国社会的悲哀。

在创作了《动物园的故事》以后,阿尔比又发表了三部独幕剧:《沙箱》、《贝西·史密斯之死》和《美国之梦》。《贝西·史密斯之死》描写一位黑人女歌星因种族歧视而死的事,作家把故事写成了一个女人心理和精神上的悲剧;《美国之梦》也是一部很重要的剧作,它引起了评论界的极大争议,一般认为这是一部揭露美国恶俗本质、考察美国梦的荒诞派作品,也有一些人认为它不是完全荒诞主义的,其主题也并不是完全失败主义的(代表美国梦的祖母并没有死去)。

1962年,阿尔比发表三幕剧《谁怕弗吉尼亚·伍尔芙》,这部剧作被看做是《美国之梦》的延续,被奉为美国戏剧中的“现代经典”,曾被改编成电影。剧作的名称和英国女权主义理论家弗吉尼亚·伍尔芙并无关系,“伍尔芙”(wolf,狼)是暗示了没有幻想的真实,阿尔比意在说明他要揭去人们外表上的伪装,表现出生存的实际状态。剧情一开始是一对夫妇靠吵架消磨日子,一天夜里,另一对夫妇来访,看到他们照样吵架,这是一场非常具有持久性和感染性的吵架,两个客人也参加了进来,四个人借吵架来发泄苦闷,直到后来,主人夫妇收到儿子(他们假想中的儿子)遇车祸而死的电话,才算休战,全剧结束。阿尔比揭示了一种可怕的真实:浪漫的爱情和美好的家庭是神话、是谎言,生活里的平庸与无奈控制着每一个人,那个假想的儿子的死去似乎也预示着美好的希望和美丽的谎言死去的意思。

阿尔比在60年代中期的一些剧作在荒诞派之路上走得太远,反传统的戏剧技巧运用过多,令观众费解。但1966年的《微妙的平衡》在人物、情节等方面都比较成功,它反映了美国人在核武器威胁下的精神恐慌,该剧于1967年荣获普利策戏剧奖。

在70至80年代,阿尔比又创作了许多作品,1975年的《海景》是通过一对半人半兽的夫妇与人类的对话,揭示社会的腐朽和没落,《海景》具有鲜明的荒诞派的戏剧风格,它使阿尔比再次荣获普利策戏剧奖。

阿尔比受法国存在主义哲学影响很深,他是法国兴起的荒诞派戏剧在美国的主要代表,他自己对人的存在,对社会的本质有独特的体悟。他的剧作集中体现了现代社会里人性的异化和精神沦落的文明危机,有力地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平庸腐朽的反人性的本质。

在艺术形式上,阿尔比并没有完全因袭法国的荒诞派模式,在情节和人物的设置上,更多地采纳了优秀的现实主义传统,生活气氛更浓一些,抽象性较少。阿尔比的戏剧,让人们在对荒诞情节的笑声中体会到各自生活里的或多或少的悲剧性。

P38-41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多彩之梦--现实的梦幻(西方20世纪后期文学故事)/快乐读中外文学故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范中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湖南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3886568
开本 16开
页数 23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0
出版时间 2013-01-01
首版时间 2013-01-01
印刷时间 2013-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68
CIP核字 2012186791
中图分类号 I247.8
丛书名
印张 15
印次 2
出版地 湖南
239
171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17:5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