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边过日子边教育(父母教育孩子的37个生活细节)
内容
编辑推荐

有一种教育叫做生活。

作者通过这本书,提示父母去捕捉、去关注并认真对待生活中的细枝末节;提示父母通过日常小事,从容淡定地教育孩子;帮助父母开心地、认真地、勇敢地、稳健地和孩子一起生活,一起成长。作者试图以己之力,帮助父母拨开遮蔽于眼前的种种虚浮表象,拂去父母心中的急躁和功利,消解父母因无法适应现行教育体制和文化而产生的困惑、焦虑、不安、无助等消极情绪,提醒父母要有客观、冷静、清醒、坚定和自信的态度,做好生活中的教育。

内容推荐

请跟随她,开始一段朴素的生活旅程,体验一次有趣的教育历程!透过她的细腻和敏锐,获得实用的教育方法;获得内心的宁静和坚定。

这本书似清爽的风,舒缓父母内心的焦虑,让父母对孩子满满的爱,有一个恰当的去处。

教育融于生活,如行云流水即兴而流畅,如春风化雨无痕而浑然天成!教育是生活中无数次大大小小的选择,每一次正确的选择,是对孩子的了解,是对未来的打算,是生活赋予父母的深厚功力。

目录

翻开生活这本教科书/2

 家庭生活头等重要/4

 接送途中学问多/6

 下班回家巧提问/10

 迷上偶像成好事/16

 不露声色性教育/21

 浓郁书香来不易/26

 电视手机互联网/33

 兴趣爱好玩出来/38

 彼此分享添体验/43

 家有老人要当宝/48

 家庭会议轻松开/55

 立下家规学做人/60

 不要轻视家务活/65

 理解生命爱家庭/71

学校生活不容小觑/78

 理解包容敬老师/80

 双向沟通重细节/85

 面对告状要冷静/88

 作业签字促进步/91

 奖状证书非万能/96

 测验考试也快乐/99

 选没选上都进步/104

 团结友爱不过时/109

 额外作业要适度/113

 作文日记是助手/117

 别被分数总困扰/122

社会生活充分挖掘,126

 公民道德讲教养/128

 艰苦朴素不能丢/132

 社区邻里会相处/137

 “三教九流”全接触/141

 会用地图说明书/145

 上当受骗得教训/150

 物质攀比善引导/154

 极端行为须警惕/158

 结交各式好朋友/162

 问题矛盾能应对/166

 学做计划巧安排/172

 灾难过后有希望/178

 人生规划有理想/182

期待生命之花绽放/186

 和孩子一生保持亦师亦友的关系/188

 努力做让孩子引以为荣的父母/193

 保持内心的宁静、清醒和坚定/198

 没有问题儿童,只有儿童问题/203

 让教育通过生活成为常态/206

后记/212

试读章节

接送途中学问多

每天清晨送孩子上学,傍晚时分把孩子接回家。接送孩子这件事,虽然看来每天都在重复,里面却有不少细节值得关注。一旦做好了。抓住了教育的机会,那么每天的重复也就会变得丰富多彩,不再单调。

我的建议是:父母要尽可能地亲自承担接送的任务,不要错过这个了解孩子、和孩子交流沟通的好时机。

很多父母对于不能亲自接送孩子会做出很多解释:我上班的时间和孩子上学的时间碰不上;我的工作单位和孩子就读的学校在两个截然不同的方向,不顺路。其实,若是父母真正重视孩子的教育,就会珍惜每天接送孩子的这段时间,就能挤出时间来做这件事。因为接送途中是生活富有意义的一个重要环节。

父母应该克服困难,亲自接送,而不是找理由来推托。比如可以设法调整到达办公室的时间;适当牺牲一些自己的睡眠时间,早点起床;给孩子选择就读的学校时,不要折腾,使劲往“名校”里挤,把孩子安排到离家很远、交通不便的学校而增加接送困难。父母不要把接送孩子的机会拱手相让给家里的老人甚至保姆,从此不闻不问。要知道,即使不能每天接送,只要时不时抽出时间来接送孩子,也会是很有用的。

无论父母接送孩子的方式是开车、坐公交、骑车,还是步行,在接送途中总会有一段时间可以同孩子交流。在这段时间里,交流的内容可以很多:前一天晚上孩子背不出来的英语单词或者古文。可以趁此时机口头温习一遍,以巩固所学;当天在学校要特别关照的注意事项,此时再“友情提示”一下,比如饭后半小时不要忘记服药,今天放学妈妈4点到学校接你;还可以和孩子商量当天放学回家后的安排;等等。

有的父母开车接送孩子,路上不妨打开收音机收听新闻。父母和孩子一起收听,一起评论国内外大事,聊一聊民生话题和明星轶事,了解天气预报和演出预告,知道身边正在发生或将要发生的事情。心情不错的时候,可以把广播调到立体声频道,听听动感劲歌或者柔美老歌。一起随着音乐哼唱,在轻快中开始一整天的学习和工作,真是“不亦乐乎”!

有的父母乘公交车或者地铁接送孩子,这使父母常有机会给老人家让座,给大腹便便的孕妇让座,那会让孩子更加尊重你,身教重于言传。父母可以教孩子如何在行驶的公交车上和地铁里注意安全,怎样抓牢站稳,如何提防小偷。引导孩子观察车上各种各样的乘客,适时进行正面引导:后面的乘客接听手机的声音太大了,周围好多人都在皱眉头,咱们可不能这么做。由此可以和孩子好好聊聊“在公共场合一个好公民应有的言行举止”这个话题,以及“做人做事要顾及别人感受”的道理。在途经某些具有特别意义的地方时,父母可以告诉孩子那些往事:看,这里就是你出生的医院。那时候,你只有50厘米身长,现在都这么大了。街对面那个门里面有栋灰白色的房子,妈妈结婚前和外公外婆住在这里。住了很长一段时间。弄堂口的饮食店,我们常在那里买早餐,老板娘很喜欢你,每次路过她的店,她总会拿好吃的给你,生煎啊、馒头啊、刨冰啊,什么都有。

有的孩子家距离学校比较近,父母和孩子是步行上学和放学的。一路上大手牵着小手,一边走,一边有一句没一句地说话。我比较喜欢和孩子说说我今天的工作计划和打算,告诉孩子哪些是今天必须完成的。哪些还有不确定的因素不一定能够完成,但我会争取尽快办完。我还会和孩子说今天有哪一件事情很棘手,我没有把握办好,但是我勇敢面对。今天谁会来我的办公室拜访,会带来哪些可能的机会。孩子在每天的耳濡目染中,逐渐形成做事有计划的习惯,善于安排一天的日程,还因此了解了父母的工作状态和内心世界。

有一次,我在送孩子上学的路上,遇到一个面熟的老人家送小孙子上学。快到校门口时,男孩发现忘带红领巾了,于是祖孙两人急匆匆打算折返回家。我叫住他俩,将备用红领巾借给了他。从此,双方家长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发展成为见面点头微笑打招呼的级别。交情自然深厚了不少。孩子体会到了帮助别人的快乐,更加深刻地意识到备用和备份一些学习和生活用品是很有必要的。

还有一次,我们在放学途中遇见园林工人在修剪梧桐树,修剪下来的大小枝权纷纷落下,铺满路面。我和孩子在街边观察了许久,看工人怎样用电锯修剪枝权。我们讨论为什么要修剪大树。为什么要锯掉这些枝丫而不是那些。我们观察大大小小的枝权掉下来之前其他的工人会做哪些配合工作,大树修剪结束后工人们是怎样打扫的。真是很有意思!

家庭生活中的接送环节,对于孩子每天的教育,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接送孩子的途中,蕴藏着生活的乐趣和教育的机会。只要父母留意,就能找到可以用来作教育素材的细节。只要父母在意这些生活细节,就不会错过生活为父母安排好的教育机会,哪怕仅仅是在接送途中。P6-9

序言

对于父母,从孕育孩子的那一刻起,一种崭新的生活随之开始。

孩子教育的问题,也紧跟着来了。

年轻父母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尚未完全清晰和稳定下来。尚未弄清楚生活的种种状况,一切在探索中前行,却不得不马上面对并着手处理孩子出生后的许多事情。有了孩子以后的生活究竟应该成为什么样子;孩子的养育和教育,该何去何从?

每一个家庭,每一对父母,对新生命都有很多期望,这些期望日后就成为父母教育孩子的目标,引导着父母的一言一行。那么。所有美好的期望,怎样才能转化为孩子卓有成效的发展和成长呢?当前,各种教育理念和方法层出不穷:传统的、西方的、专家的、时髦的……让父母无所适从。我的观点是:教育不应该是高深莫测和生涩难懂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是为父母服务的,要让父母听得懂、做得来。

所以,我在这本书里提出的建议是:在生活中做好教育。

我的出发点很朴素:和父母说一些别的读物里没有的东西,为儿童成长做点事。所以,书里没有面面俱到,没有指手画脚。我只想通过这本书,给父母提个醒:牢记当初对孩子的期望,在日复一日、平凡普通却精彩纷呈的生活中,踏实地、用心地教育孩子。“在生活中做好教育”看似简单,要做好可不简单。

生活中的每一天,汇聚成父母教育孩子的“教科书”。

在这本厚重的教科书里,有着无穷无尽可以为父母所用的教育素材和资源。有智慧的父母,能抓住这些机会对孩子实施“全人教育”。

生活中的教育,是自然的、免费的,不需要父母为此支付额外的昂贵学费,花费无意义的时间和精力。生活中的教育,有时是可以预见的。有时却无法预测。能否抓住时机,能否拿捏得好,就要看父母有没有冷静的头脑和沉着的心了。

教育孩子的分寸,犹如做精密的实验,可以精细到只有“熟手”、“高手”才可能做得恰到好处,但又不同于实验。因为生活中的教育是教育时机的捕捉,那时机往往稍纵即逝,无法预先做好充分准备。经过某一次教育后,究竟能对孩子产生多少影响,获得多少效果,是无法精准量化的。对于绝大多数父母来说,只能顺着生活的每一天,用心揣摩,然后做出取舍。

生活的教育,难就难在此,妙也妙在此。

每一天,父母都要面对孩子成长的种种问题。所有的问题若是得不到疏导和解决,纠结在一起,很容易形成焦虑和怨恨的情绪。这些情绪使父母很容易忘记和背离最初的教育目标,甚至失去理智。有的父母或出于无奈,或迫于压力,或因为简单,或因为懒惰,选择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从众”随大流。殊不知,教育孩子的“从众”做法是多么可怕。父母一旦失去独立的思考和判断能力,孩子的童年可能就被毁了,发展的最好时间点就可能被父母耽搁了。任何时候,父母都不要人云亦云、随波逐流。

父母和孩子,都能在生活中接受教育。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每一个细节,每一次交谈,都是教育孩子和父母自我教育的生动教材。不要对生活中的教育熟视无睹或不屑一顾,甚至把生活和教育人为地割裂开来。我看到一些父母放弃了生活中该有的教育,花费很多精力和财力,到处打听和购买教育。这样做是舍本逐末啊!我无法想象,一个生活不能自理、不会为别人着想的孩子,即便拥有无数证书,今后能拥有美好的人生吗?

禅宗有一个著名的故事:弟子问师傅什么是真正参禅的方法,师傅只说了四个字——吃饭睡觉。于丹说:“咱们往高处走的时候,别让自己接不着地气。”生命的意义是什么?生活的目的是什么?教育孩子的目标是什么?答案其实很简单,也很朴素,就是好好过日子,过过好日子。

边过日子,边做教育。若是做好了,对于孩子的成长,足矣。  千万不能把生活中的教育不当回事。脱离生活的教育,后果很严重。

后记

对于对孩子深切的爱,对周围父母们在孩子教育问题上深深的困惑和焦虑的感同身受,我打算写这本书。在写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和我的一位同行有过很多次沟通。有时是面谈,有时是通电话,有时是MSN上文字的来往。这位聪慧而沉静的同行,同样身为人母,同样为孩子的教育问题而困惑,但在她纤弱的外表下是理性和坚定,是出版人的使命和社会责任。她一直以来非常支持我的写作。她信任我,经常给我鼓励,帮我出主意。没有她给予我的力量,我不可能在很短的时间里,在繁忙的本职工作之余完成这部书稿和所有插画。

我们俩想通过这本书,提示父母去捕捉、去关注并认真对待生活中的细枝末节;提示父母通过日常小事,从容淡定地教育孩子;帮助父母开心地、认真地、勇敢地、稳健地和孩子一起生活,一起成长。我们试图以己之力,帮助父母拨开遮蔽于眼前的种种虚浮表象,拂去父母心中的急躁和功利,消解父母因无法适应现行教育体制和文化而产生的困惑、焦虑、不安、无助等消极情绪,提醒父母要有客观、冷静、清醒、坚定和自信的态度,做好生活中的教育。

任何个人的努力和能力是有限的,一本书的影响力也是有限的。难得的是出版社的编辑将这本书纳入出版计划时,表现出来的责任。可贵的是做图书推广活动的同事,表现出来的决心。是他们,和我在一起,经过很多次的讨论碰撞,经过反复的掂量思考,在图书出版的同时,以进入社区开展讲座的形式进行宣传。为在教育子女的路途中迷失方向、痛苦跋涉的父母,理思路、出主意、想办法。我们深知,拥有教育实力的父母才能够教育出有生活实力的孩子。而有生活实力的孩子将来可以承担个人、民族、国家以至世界未来的责任。

在写作过程中,曾经发生过一件让我直冒冷汗的事。

我用来存放书稿的U盘丢失了。我清楚地记得那天是2009年9月18日。当时书稿已经完成大半,U盘里还存有很多资料。家人和朋友都来安慰我,他们引导我回忆之前曾去过哪些地方,做过哪些事情,希望找到一些线索。他们帮助我在每一处可能的地方寻找,尝试在手提电脑里恢复原有的文字。在最后放弃寻找的努力后,他们为我惋惜,感同身受一般。他们鼓励我,使我有力量和勇气,去面对这个残酷的事实。

于是我继续写了下去,才有了现在大家看到的这本书。

我把这个小故事告诉了我的孩子,因为生活就是这样,处处富有教育的意义。

2010年元旦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边过日子边教育(父母教育孩子的37个生活细节)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吴斌荣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2849892
开本 16开
页数 21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72
出版时间 2010-07-01
首版时间 2010-07-01
印刷时间 2010-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3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78
丛书名
印张 14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39
168
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3:3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