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茶煮落花泉(精) |
| 内容 | 内容推荐 《茶煮落花泉》文创礼盒通体是郁郁葱葱的绿色,生机勃勃,清新治愈,拿到手中就好像抓住了大自然,内容中包含了中医、文学、美术等诸多门类,并附有当季茶包药材名录、相应功效及配图,十分精美,极富设计感。 目录 陌上花开 春日气候歌 陌上花开·迎春茶 沉金浮翠 夏日气候歌 沉金浮翠·消暑茶 金风玉露 秋日气候歌 金风玉露·秋日茶 雪霁初晴 冬日气候歌 雪霁初晴·冬暖茶 序言 中国人饮茶历史悠久, 起源说法不一,其中以《茶 经》的饮茶起源为人熟知。 《茶经·六之饮》记载:“茶 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 周鲁公。”相传神农氏于茶 树下煮水,树叶飘入锅中, 锅中水竟变得清甜爽口,这 次偶然拉开了中华大地饮茶 、品茶的序幕,后世周鲁公 将茶以文字记录在案,促就 了茶的广泛传播。在坊间茶 不单为饮品,更为一种形象 的代名词。儒客文人多好君 子之德,君子往往淡雅如水 ,而茶清爽不腻,正合君子 品行而常被吟作,有《诗经 》“谁谓茶苦,其甘如荠”的 美好意境,也有《汲江煎茶 》“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 忽作泻时声”的豪爽之情。 药茶取以药代茶之义, 在三国时期初露头角,丰富 了茶的内涵。“药茶”一词首 见于宋朝王怀隐等人编纂的 《太平圣惠方》,书中所载 药茶或以中草药与茶叶相配 ,或单用中草药,其服用方 法多,以沸水冲泡,或加水 煮沸后饮用。 《调疾饮食辩》中言:“ 惟饮宜清,忌多忌浓,或以 它草木之可煎饮者代之尤妙 。”这是古人将草本中药代 茶饮用,以便日常保养身体 。 《类经》云:“一岁之气 ,春夏为阳,秋冬为阴,春 夏主生长,秋冬主收藏。”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天地 人为一体,人亦有阴阳之气 变化,药亦有四气五味,四 季当以不同药茶调节机体, 四季茶由此而生。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茶煮落花泉(精)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
| 译者 | |
| 编者 | 国图创新//义铄堂 |
| 绘者 | |
| 出版社 | 北京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200178395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109 |
| 版次 | 1 |
| 装订 | 精装 |
| 字数 | 40 |
| 出版时间 | 2023-01-01 |
| 首版时间 | 2023-01-01 |
| 印刷时间 | 2023-01-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生活休闲-养生保健-健康百科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846 |
| CIP核字 | 2023018596 |
| 中图分类号 | R212-49 |
| 丛书名 | |
| 印张 | 7.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
| 宽 | |
| 高 |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