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老南京(旧影秦淮)/老城影像丛书
内容
试读章节

秦淮河是一条文化含金量很高的河,人们提到它,不由自主就会把历史拉出来。有关秦淮河,无非两种声音。一是它的繁华,十里秦淮,六朝金粉,许多人大把地扔银子,醉生梦死,快活一天是一天。一是它的伤感,“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这是醉醒时分的感觉,往事不堪回首,所谓“歌舞樽前,繁华镜里,暗换青春发”。两种声音结合在一起,于是就出现秦淮八艳,出现李香君和柳如是,出现马湘兰和寇白门,艳绝风尘,侠骨芳心,虽然是妓,却比男子汉大丈夫更爱国。人们不愿意忘掉这些倾国倾城的名妓,在诗文中一再提到,温旧梦,寄遐思,借历史的伤疤,抒发自己心头的忧恨。

风流不忘爱国,这是秦淮河桨声灯影中的重要旋律。说起来也可笑,中国的文化人有时候真没出息。明亡于清以后,汉族士大夫没能耐复国,只好到秦淮河去爱国,在妓女中寻觅知音。自宋朝南迁,中国人的柔弱委顿之风,逐渐恶习难改。武不能收复失地,文不敢针砭时弊,结果就只能一头扎进秦淮河的脂粉堆,在美人圈里打滚,在琴棋书画上消磨时间。有了这样的中国人,国家不亡也怪。醉生梦死造成亡国,亡了国,更加醉生梦死。

太平天国一路打到南京,首都便定在了这里。农民起义,想问题总有些简单。洪秀全显然不喜欢妓女,一到南京,就下令禁妓,而且他显然还是一位要干涉别人性生活的天王,在他眼皮底下,男女得分开来住,设男营和女营,即使是夫妻,也不能随随便便。管得这么严,秦淮河的妓女没饭吃,只好往上海的租界跑。这一跑,南京的商业萧条了,民风干净了许多,秦淮河的繁华也不复存在。繁华是人民群众享受物质生活的重要前提之一,妓不是个好东西,可是有时候就这么怪,缺了它,秦淮河不仅不热闹,而且害得许多与妓女配套的行当,都没饭吃。

曾国藩率湘军来到南京,虽然杀了不少“长毛”,可他毕竟是读书人,知道迅速恢复繁华的重要,也知道如何恢复的窍门。要繁荣商业,最立竿见影的办法,就是“效管仲设女间”,允许恢复六家妓院。曾国藩被誉为封建社会的“完人”,立功,立业,还立言,死后被迫谥为曾文正公。他的古文成就很高,大家所熟悉的《曾文正公家书》,一直到今天,仍然可以是畅销书。曾国藩成为清古文桐城派后,湘乡派的杰出代表。名师出高徒,他的学生俞樾和薛福成,也是很好的古文家。俞樾是章太炎的老师,是已故红学家俞平伯的曾祖父,而中学课本中常选的《观巴黎油画记》就出自薛福成之手。

就是这么一位完人曾文正公,繁荣南京的市容,也只能出此下策。据说一开始的那六家妓院,是硬指标,妓院的人数多少不论,妓院数量不许突破。这当然是骗人的鬼话,只要开禁,事情也就明摆,开了禁就别想再拦住,魔瓶的塞子被拉开,魔鬼的节日也就到了。《清稗类钞》第十一册上记载了当时的情形:

一时士女欢声,商贾麇集,河房榛养之区,白舫红帘日益繁盛,寓公土著闻风而来,遂大有丰昌气象矣。

开禁果然立竿见影。谈到近代上海经济史,有一点不该回避,这就是太平天国的革命,把南京的有钱人,都吓到上海租界去了。别以为租界的繁华,是外国人的恩赐,外国人赚的可是中国人的钱,是中国人自己繁华了租界。秦淮河开禁,商人富绅和成群结队的妓女又携手重返,上海租界人口骤减,工商业立刻随之萧条,于是“闽阅遽为减色,掷缠头者非复如前之慷慨矣”。

繁荣“娼盛”是一个令人哭笑不得的现象。娼盛是一个尴尬的场景。罗素在《婚姻革命》中,认定卖淫制度辅助了婚姻制度,而妓女得以存在的真相,就在于社会“另立了一些女人,满足男人的需要,对于这种情形,社会虽然羞于承认,但又不敢使人们得不到满足”。西方的一位神学家托马斯·阿奎那,公然把妓院比喻成一座宫殿中的下水道,没有下水道,整个皇宫便积满污物,如果将妓院从世界上清除掉,那么整个世界会充满兽奸。据说当年德国首相俾斯麦访问英国,在一军港上岸后,发现市面很萧条,一打听,得知是禁娼所致,归国后便宣布英国海军不可怕。英国人听说了,想想很有道理,立刻解除娼禁,市面随之繁荣。

无论是一代完人的曾国藩,还是哲学家罗素,还是神学家托马斯·阿奎那,还是德国首相俾斯麦,共同点都不是以一个嫖客的眼光来看问题,他们自己并不是嫖客。多少年来,禁娼和开禁,始终成为秦淮河的话题。因为有了禁,所以要开禁,而开禁,又意味着新的禁令很快就会颁布。翻开厚厚的历史,找不到公开赞赏妓女的政府。公元前600年,齐国的管仲设女闾,“征其夜合之资,以充国用”。所谓女闾,就是妓院,是世界历史上有案可稽最早的泄欲场所,和它相比,由梭伦创造闻名世界的雅典国家妓院不得不屈居第二。

古代称妓为官婢,亦日官奴。汉武帝时设营妓,营妓的作用,是在军队中“献伎,呈身,侍宿”,妓是帝王犒赏和控制军队的手段之一。在人们的心目中,妓总不是什么好东西,除了唐朝,各朝政府对妓,差不多都是采取了禁的态度,当然这禁,只是不许政府的官员嫖娼宿妓。在封建时代,妓是官方行为,具有国营性质,即一切都由国家管理,官方来保护和收税。官员嫖娼是犯法的,女人私自卖淫,也犯法。逼良为娼是个很大的罪名。

古代的“妓”和“伎”相通,意谓妓不仅卖身,更多的时候是卖艺。官妓和营妓在某种程度上,又是国家剧团,而古人和妓女来往,精神享受绝对多于肉体交易。官妓时代和私妓时代的禁,最大不同就在于,前者禁止政府官员出入风流场所,后者不许私自非法卖淫。简单地说,秦淮河的繁华,和官方允许的妓院设在这里有关。古人要想风流,就可以带着大把的银子到这儿寻欢作乐。古时候,并不是什么地方都可以开设妓院。秦淮自古多情水,这里既然给了特殊的政策,于是经济也就得到了特别的发展。

乾隆年间出版的《续板桥杂记》上写着:

泰淮河房,向为妓者所居,屈指不过几家,开宴延宾,亦不恒有。白十余年来,户户皆花,家家是玉,冶游遂无虚日。

秦淮河从官妓时代步人私娼时代,一切都改变了,从崇尚歌舞技艺,擅长琴棋书画,转化为赤裸裸的人肉交易。“国营的公娼”逐渐敌不过“个体的私娼”,妓女已成为纯粹的泄欲工具和被剥削对象。秦淮河再也出不了李香君和柳如是,出不了马湘兰和寇白门,嫖客中也见不到侯方域和陈卧子。自晚清以后,民风大变,不属于国营而是个体的私娼,野蛮拉客,到处泛滥,秦淮河独步妓坛的风光已一去不返。上海的租界,北京的八大胡同,广州的陈塘和东堤,很快就显露出后来居上的峥嵘。

P17-27

目录

自序

再版序

桨声灯影秦淮

路曼曼其修远兮

中山陵前的仪式

学府梦寻

抗战烽火

家书抵万金

民国官邸

展览馆里的风景

民间的相册

南京大事记

序言

祖父在世时,常和我说一个故事:他有个老朋友,无论走进书店还是到了图书馆,总忍不住摇头叹气,抱怨说根本没有书。他的意恩是没有合适他的书。祖父的老朋友是一位著名的大学者,他的这种固执,成为名人逸事和缺陷的一部分。我也常遇到一些差不多毛病的人,他们不是大学者,甚至连小学者的边都挨不上,但是一样抱怨现在没有好书。他们言辞激烈地嘲笑书店,嘲笑书摊,嘲笑图书馆,嘲笑一切今天正在从事写书或者编书的人。如呆用“不学无术”来形容挖苦他们,稍稍刻薄了一些,有人习惯这样白以为是,有什么办法?

现在的确有很多不好的书,平心而论,好书也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丰富过。对于读书人来说,到处琳琅满目,大书店里,小书摊上,新的和旧的图书馆中,我们总是惊喜地发现,有太多太多的好书,多得都来不及去阅读,感到遗憾的只是自己钱太少,是时间不够。书是人类文明的一部分,源源不断地产生,旧的不去,新的又来。一位搞出版的朋友,有机会去国外考察了一大圈,回来感叹说,中国的书实在太多,尤其是旧书新版。在国外,如果想找一本好的老书,非常困难。不仅仅是版权问题,也不仅仅是市场问题,反正别梦想在书店里,重温过去的老书,无论多好的老书,都已经躺在了坟墓里,非要看,只好去图书馆发掘。

中国的出版界,从一开始就有良好的传统,总是力图推荐人们去读好书。基于这样的心态,好的旧书,不断复活。中国人相信,没有什么此书更能陶冶心灵。除了别有用,心,大多数图书的出版,都是希望把美好奉献给读者。如果说今天某些出版物还不够好,更多的原因可能不是动机不对,而是奉献者的学识还不够。我希望自己能奉献给读者一本有趣的书。作为一个作家,我总是提醒自己应该努力做好,同时,心里也明白,努力做好,并不意味着已经真正地做好了。在过去的岁月里,我曾经有机会见到无数张有关南京历史的老照片。坦白地说,我属于那种容易满足的人,在书店、书摊或者图书馆,我总是一惊一乍地就发现那些爱不释手的书籍。

翻阅那些落满尘埃的老照片,仿佛已经用手触摸到了历史。我体验着历史的心跳,感觉着它的呼吸,情不自禁地想,要是让身边的人都看一看这些照片,多好。我不知道别人会怎么看这本书,有人不满意,有人会喜欢。这本书提供了三百多张老照片,自然挂一漏万。历史可以用不同的方式重现和再生,对干今天的人来说,许多图像只是真实,更多的却是陌生,不管真实或者陌生,都可能成为魅力的一部分。

一九九八年四月,南京高云岭

内容推荐

六朝金粉,秦淮艳影;虎踞龙盘,人文荟萃。

在叶兆言充满感情的笔下,秦淮歌女的命运,文人学者的风貌,紫金山的古树,玄武湖的碧波,抗战烽火,民间生活……南京在沧桑厚重之外,平添了亲切感和真实性。

《老南京(旧影秦淮)》一书中,350幅精挑细选的南京老照片,配以详尽而感性的文字解读,从各个层面对南京进行了直观的呈现,这些永恒的瞬间,使已经逝去的人物、风景、事件,鲜活地再现于眼前。

在叶兆言的文字里,在老照片的画面中,南京的过往,仿佛触手可及。

编辑推荐

叶兆言编著的《老南京(旧影秦淮)》是一本地域文化类读物。南京作为中国著名的六朝古都,有着异常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质感。而叶兆言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可以看成是南京这座城市的文化名片。因此,由他来说老南京,是最恰当不过的。作者就像一个当地的导游,带领这些南京观光客——读者,漫步城垣巷道、街市古楼,将老南京的历史与文化、民情与风俗,尽情诉说,把南京这个历史名城立体地、活脱脱地展示在了大家的面前。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老南京(旧影秦淮)/老城影像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叶兆言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重庆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2482963
开本 16开
页数 27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9
出版时间 2014-08-01
首版时间 2014-08-01
印刷时间 2014-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472
CIP核字 2014138537
中图分类号 K295.31
丛书名
印张 17.5
印次 1
出版地 重庆
231
167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0 7: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