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国宝中的历史密码(隋唐-辽金卷)/CCTV国宝档案特别节目
内容
编辑推荐

《国宝档案》是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一档文物历史纪录片栏目。该栏目秉承“传承中华文明,服务全球华人”的定位宗旨,集权威性、故事性、观赏性为一体,以代表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国宝级文物精品为主线,挖掘国宝背后的故事。《国宝档案》让观众对遥不可及的国之瑰宝不再陌生,受到海内外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这本《国宝中的历史密码(隋唐-辽金卷)》从栏目中选编了隋唐-辽金时期的国宝,并介绍了它们各自背后的动人故事。是海内外华人深入了解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必备读物。

内容推荐

每—件国宝背后都有着动人的故事,每一件文物都凝聚着璀璨的历史瞬间,一幅幅国之瑰宝的画面融汇在—起,编织出一幅中华文明的壮美画卷。

本套图书根据CCTV-4《国宝档案》60集特别节目汇编而成,全书以中国历史朝代顺序为主线,以有代表性的历代国宝为切入点,通过来自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国人民大学等权威专家学者的精彩解读,为读者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了解中国历史、感受中华文明的无穷魅力。

本套图书一共4卷,分别为夏商-南北朝卷、隋唐-辽金卷、元明卷、清代&两岸故宫卷,可谓通俗易懂、雅俗共赏,是海内外读者不可多得的历史文化赏鉴读物。

本书为其中的隋唐-辽金卷,书名为《国宝中的历史密码(隋唐-辽金卷)》。

《国宝中的历史密码(隋唐-辽金卷)》由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编著。

目录

第一篇 隋朝37年的深厚积淀

 伎乐俑:古代的小型乐队/012

 白瓷围棋盘模型:最古老的19道围棋盘/014

 僧俑:见证隋朝门僧制度/016

 镶金边白玉杯:金玉满堂,福寿齐全/018

 隋唐大运河:贯通神州,控制地方/021

 赵州桥:国际土木工程历史古迹之一/023

第二篇 唐王的文治武功

 昭陵六骏:见证大唐伟业的太宗战马/028

 《步辇图》:宫廷画师的纪实画/031

 唐武则天除罪金简:一代女皇的晚年忏悔录/034

第三篇 唐代书画的永恒经典

 《兰亭序》摹本:王羲之与天下第一行书/038

 《五牛图》:文人的精神家园/044

 《伏羲女娲图》:唐代民间画师的妙作/048

第四篇 唐朝大气的造型艺术

 驼山石窟:源于西行取经第一人法显和尚/052

 《双束碑》:武则天的女皇之路/055

 唐碑《晋祠之铭并序》:唐太宗首创用行书写碑文/058

 驸马坟随葬俑:唐人的浪漫想象/062

第五篇 盛唐璀璨的科技文化

 黄河铁牛:铁牛镇水与民族融合/066

 唐三彩:只流行于唐的随葬品/069

 邛窑瓷器:稚拙而灵秀/073

第六篇 唐朝绚丽的生活习俗

 《簪花仕女图》:贵族仕女的宫廷生活/078

 昭陵镇墓兽:透视唐朝森严的等级制度/082

 蓝釉灯:唐三彩的巅峰之作/085

 唐仕女马球俑:马球在唐朝的盛行/087

第七篇 教育兴唐

 《开成石经》:一整套儒家经典/092

 《论语郑氏注》手抄本:十二岁孩童的手迹/096

第八篇 五代承袭李唐遗风

 《韩熙载夜宴图》:南唐贵族的颓靡生活/104

 《重屏会棋图》:南唐后主劝父戒棋/108

 彩绘汉白玉武士大浮雕:五代中的晚唐遗风/111

 玉大带:君王的荣耀/114

第九篇 大宋推动世界前行

 开宝寺琉璃塔:中国最早最高的琉璃砖塔/118

 《清明上河图》:此“清明”非彼“清明”/121

 南海一号沉船:宋朝远洋外贸商船的代表/127

第十篇 浩瀚古籍中的宋代文化

 《楚辞集注》:中国现存最早的版本/132

 《资治通鉴》手稿:“三绝”奠定其绝无仅有的历史地位/134

 《忘忧清乐集》:中国现有最早的刻本围棋著作/137

 雕版印刷术:宋代的伟大发明/139

 《范文正公文集》:现存最早的范集传本/142

 《梦溪笔谈》:记载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144

 《白氏长庆集》:现存最早的白居易文集中的活字印本/146

 《攻媿先生文集》:“集字”的魅力/148

第十一篇 宋王朝的佛教文化

 大足石刻:宋代官方与民间合力发展的产物/152

 释迦牟尼涅槃像:大足石刻最大的雕像/154

 《牧牛图》石刻:三教在这里合一/157

 水月观音、数珠手观音像:“媚态观音”源于宋代安逸生活的写实/160

 彩塑观音像:佛像造型完全女性化/162

 木雕菩萨造像:无法企及的艺术高峰/164

 地藏王菩萨造像: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166

第十二篇 首屈一指的宋代经济

 朱漆戗金莲瓣式人物花卉纹漆奁:南宋女子的化妆盒/170

 宋代酒器:宋朝发达的酒文化/172

 瓷枕:宋人的生活品味世界第一/174

 《捶丸图》:宋人玩的“高尔夫”/177

 《端阳婴戏图》:宋人多子多福的情结/180

第十三篇 官窑发展与宋瓷鼎盛

 天蓝釉刻花鹅颈瓶:全世界仅此一件/184

 青瓷贯耳瓶:宋代青瓷烧制的最高水平/187

 哥窑海棠式笔洗:哥窑与龙泉窑的来历/190

 定窑孩儿枕:折射出健康的民风/192

 玫瑰紫釉葵花花盆:北宋钧瓷中的极品/195

第十四篇 书画艺术的极致巅峰

 《新岁展庆帖》、《人来得书帖》:苏东坡的尚意书风/200

 《松风阁诗帖》:豪放的黄庭坚书法/203

 《研山铭》:怪才米芾书法精品/205

 《溪山行旅图》:中国山水画史上的巅峰之作/207

 《腊梅山禽图》、《瑞鹤图》、《祥龙石图》:瘦金书和工笔画/209

 《踏歌图》:一角中的天地/212

 《千里江山图》:王希孟唯一传世之作/214

第十五篇 马背上的辽代文明

 五重宝塔:辽代对佛教信仰的体现/220

 绿釉马镫壶:中原文化与辽文化的融合/224

 鎏金铜面具:辽代高超的冶金铸造业/227

 奉国寺:中国土木建筑的代表/230

 华严寺:坐西朝东的奇怪朝向/233

第十六篇 金朝的历史贡献

 瓠种器:古代的的点种工具/238

 连身四婴戏饰件:发达的金朝手工业/241

 社火表演砖雕、竹马戏砖雕:尚武的民间风俗/243

 八仙人物砖雕:为什么没有何仙姑/245

 双鲤鱼纹铜镜:寓意圆满幸福/247

 《赵城金藏》:中国第一部官版汉文大藏经/249

后记/253

试读章节

白瓷围棋盘模型:最古老的19道围棋盘

除了“坐部伎”,张盛墓中还有其他反映文化生活的器物,这个小小的白瓷围棋盘模型,就反映出了墓主人张盛的另一种娱乐兴趣。

棋盘平面呈正方形,盘上纵横刻着17道直线,加上边线,总共19道线。这些直线交织成许多小方格和交叉点,为了便于识别棋子的位置,四角和中央各刻一小孔,形成了“五星”。棋盘四侧,有类似孔门的装饰。这些装饰让小巧玲珑的棋盘,看上去更加雅致。

这个小棋盘虽然只是模型,边长只有10厘米,却是世界上极为罕见的、迄今所知最古老的19道围棋盘,不仅在围棋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更反映出中国隋代围棋艺术的兴盛,以及墓主人生前对围棋的喜爱。

这个白瓷围棋盘是专门随葬用的冥器。它的体积很小,不是真正下棋用的大棋盘。因为古人事死如事生,认为在阴间也要过这样的生活,所以要随葬一些器物,其中就有这个棋盘。

根据考古发现,中国围棋在西汉时就有了。陕西西安曾经发现了一座罕见的墓,里面出现了一个算上边线在内,横竖都是15条线的围棋盘;后来在河南发现的一座东汉的墓里面,出土了一个东汉时期17条线的棋盘。而张盛墓里出土的这个棋盘,就和人们现在下棋用的围棋盘是一模一样,横竖都是19条线,这说明中国围棋在隋朝的时候就已经成熟了,跟人们现在下的围棋从规则和其他各方面来讲都基本无异,所以这也反映了隋朝当时在文化娱乐方面的发展状况。

P14-15

镶金边白玉杯:金玉满堂,福寿齐全

玉杯为直口平唇,深腹大口。玉杯通体高4.1厘米、口径5.6厘米、底径2.9厘米,外形大小很像现代人品茶用的小茶杯,应该是墓葬主人生前的一件日用玉器。最令人关注的是玉杯的工艺,它是罕见精美的金镶玉。

金与玉相配,金玉相扣,这在中国的工艺里面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金包玉,还有一种是在玉器上镶嵌金丝。所以在这个玉杯上镶嵌了一条金丝,既有玉的圣洁,又有金所代表的富贵,金玉相配,称之为“金玉满堂”。

1957年,陕西省西安市正在进行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在施工中,人们意外发现了一座隋代的石制棺椁墓葬。石棺形制规整,但是在外层的石椁盖上竟赫然刻着四个大字:“开者即死” ,让人看了不禁心惊胆寒。据专家研究,这座墓竟是被设在皇家的一座尼姑庵内。

打开存放尸骨的石棺,人们被眼前的情形惊呆了——石棺内竟是一个小女孩的尸骨。据专家分析,小女孩死时只有9岁,而她身上及周边安放的随葬物品却有数百件,从日常用品到冥器仪仗物,应有尽有。石棺内的众多珍宝,虽经历一千多年仍旧光彩夺目。

墓志铭记载了这个小女孩的身份,她名叫李静训,字小孩,所以有人称它为李小孩墓。她的墓葬是一个类似于石建筑物的石棺,这在当时是很独特的,根据隋朝的定制,只有一品以上的官员,或者建立功勋的一些武官,才能享用这种建筑物似的石棺。这个小女孩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殊荣,是因为她是皇族。因为家人太疼爱她,所以可能请示杨坚,用了这个石棺石椁。

这个小女孩没有葬入自家的坟地,因为那个时候,孩子夭折是不能进入自家的坟地的,需要单独埋葬。隋朝、唐朝皇家都有自己的寺庙或者尼姑庵,尼姑庵是供皇后、嫔妃和一些宫女去烧香的地方,把这个小女孩葬到尼姑庵里,也是以示恩宠,寓意能够离生者更近一些,这样生者去修行的时候可以经常到她的墓地上看看,就像见到她本人一样。

这个墓里出土了大量精美的器物,有金器、银器、玻璃器、瓷器、陶器,还有一些其他的器物,加起来有两百多件。一个小孩的墓里就有这么多东西陪葬,可见当时皇族的生活非常奢华。

在陪葬的众多金银珠宝中,有一个就是镶金玉杯。中国人喜欢玉,孔子讲:“夫玉者,君子彼德也。”即指玉有君子的品德,人常说“亲君子,远小人”,玉也就更被人们亲近和喜欢了。

两汉时期是中国玉器制造的繁盛时期,而到魏晋、隋唐时期,中国古代玉器的发展已走向低谷,为此,中国出土的隋唐时期玉器为数甚微。这件镶金边白玉杯,可以作为中国隋代玉器制造的一个代表,即玉器生产已从两汉时期的礼器开始向日用器皿逐渐过渡。

李静训生前的所用之物,从金项链、金手镯、玉兽等首饰、佩件,到金高足杯、银碗等生活用具,都一件不漏地殉葬了。而这件由上等和田白玉雕琢而成、通体光洁无纹、造型小巧、玲珑剔透的镶金边白玉杯,更是小中见大,反映了隋朝高度发达的工艺水平。它体现了隋唐时期人们重金银显富贵的一面,同时也寄予了家人对那个早夭的孩子李静训能够“金玉满堂”、福寿齐全的希望。

P18-20

序言

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 热地

我们伟大的祖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在上下五千年绵延不断、有文字记载的悠久文明史中,先人们为我们留下了无数的历史遗存,它们都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永续发展的巨大财富和宝贵遗产。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形成热潮,取得了丰硕成果。胡锦涛同志指出:“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要加强对各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护,重视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习近平同志要求:“要学习中国历史,了解和懂得自古以来中国人民创造的灿烂历史文化,继承中华民族在漫长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的优良传统,从中汲取思想精华”。

弘扬中华文明、加强文化建设,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是作为国家电视台的中央电视台的重要任务之一。作为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一个特色鲜明的栏目,《国宝档案》立足国情、服务大众,认真贯彻中央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把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中华文明历经数千年传承的结晶——国宝文物展示给全世界,让海内外观众进一步了解、认识历史悠久、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从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中汲取精神养分,为激发爱国情怀、增进友好情谊、促进世界和谐做出了积极贡献。

《国宝档案》的节目内容很吸引人,我一直很关注,可以说我是它的忠实观众。这个栏目通过讲述国宝文物背后传奇故事的方式,来发掘、介绍、传播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每期内容时间不长,但都精挑细选、画龙点睛,对各时期、各民族的国宝重器进行梳理介绍、研读内涵,然后以具有代表性的精益求精的画面,配以简单精炼、通俗易懂的解说词,介绍给海内外的观众朋友,在普及历史文化知识的同时,给人以美的享受。特别是主持人任志宏,形象庄重亲和,声音醇厚稳重,风格自然大气,展示了一名优秀主持人的良好风貌,看了他的节目,让人赏心悦目、扣人心弦,可以说是代表了中央电视台优秀主持人超凡脱俗的水平,确实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2011年暑期,《国宝档案》连续两个月推出“特别节目”,每集节目的时间延长了,讲述更为生动和深刻,更具有通俗性、知识性和趣味性,在观众朋友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希望《国宝档案》栏目组,继续坚持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指导和目标,继续以展示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国宝级文物精品为主线,继续挖掘国宝背后的生动故事,坚持高档次选题,高品位格调,内容权威客观;同时,继续努力做到贴近基层、贴近群众、贴近生活,从广大人民群众文化需求出发,不断提高栏目的质量和品位,更好地展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更好地为国内外观众服务。

祝愿《国宝档案》栏目越办越好,祝愿栏目组全体同志和国内外观众扎西德勒、吉祥如意。

热地

2012年10月23日

后记

《国宝档案》编织出一幅中华文明的壮丽画卷

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总监 杨刚毅

对于《国宝档案》栏目,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的忠实观众想必并不陌生,从2004年创办至今,正如它的名字,默默地为海内外观众解密了大量的国宝档案,从过去一档10分钟的节目扩展为现在15分钟的日播栏目,而且还在节假日为观众提供了很多特别节目。

2011年暑期,《国宝档案》制片人提出要为频道制作暑假60集特别节目,每集45分钟,连续播出两个月。我认为这个建议很好,把过去八年来陆续播出过的节目素材重新组合与编排,让尘封已久的史实文物再次走到观众面前,不仅帮暑期休假的青少年朋友按年代由远及近鲜活地学习和梳理历史知识,而且栏目本身也实现了效益最大化,这是一件事半功倍、两全其美的事情,也为我们的常规栏目盘活节目资源做了一个很好的典范。

《国宝档案》暑期特别节目与其常规节目有所不同,栏目请来了各路文物权威专家,通过与主持人对话。旁征博引地从每个文物中不仅分析出了它的文物价值,还挖掘出它的历史价值、人文价值、艺术价值乃至丰富的文化内涵,编织出一幅幅令国人骄傲的中华文明的壮丽画卷。比如其中有一集《青铜之光》,它带领观众一起进入青铜时代。青铜器是立国的重器,是王权的象征,也是一个时代的标志。它首先展示的第一件国’宝,就是被称为“中国青铜器之王”的后母戊大方鼎。后母戊鼎不仅是世界上最大、最重的青铜器,同时也是中国青铜文化顶峰时期的艺术瑰宝。节目首先从它在1939年如何被一位农民无意发现,到出土以来,后人不断地推测它的名字和考究它的身世入手,引人入胜。专家通过生动讲述一个个故事,解密了它为什么叫司母戊,为什么是那样的铸造、为什么是那样的图案,并还原出古人赋予它很多的思想以及对当今社会的深刻影响。整个节目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环环相扣,给观众以知识、乐趣乃至思考和启迪。所谓藏礼于器,礼对中国的影响非常大,一直延续至今,以礼治国一直是我们中国人的一种治国理念,所以被称为“礼仪之邦”,这种文化传统一直影响着我们和后代。

八年默默耕耘,如今结出了丰硕果实,《国宝档案》依据其良好的引导力、影响力、传播力和专业性,保持了稳定的收视率和逐渐增多的忠实观众,2011年《国宝档案》跻身于中央电视台栏目综合评价的前30位,被评选为央视年度品牌栏目。整体来看,除了《国宝档案》常规节目的稳定质量受到观众、专家和领导认可外,《国宝档案》特别节目在扩大栏目影响力,吸引更多观众关注方面也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功不可没。

《国宝档案》的成长和成熟可喜可贺,它凝聚了所有编辑、记者、主持人、制片人以及领导的辛勤、智慧和汗水,希望《国宝档案》永葆活力、追求品质!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国宝中的历史密码(隋唐-辽金卷)/CCTV国宝档案特别节目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05731073
开本 16开
页数 25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0
出版时间 2013-01-01
首版时间 2013-01-01
印刷时间 2013-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考古文物
图书小类
重量 0.40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7
丛书名
印张 16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68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2:5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