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科学发展观的人学审视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人学为切入点,把科学发展观放在人类社会发展观演进的历史过程中来考察,更好地凸现了科学发展观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的的价值追求。全书以人的发展为主线,考察了人类发展观演进的历史与逻辑,指出人类发展观经过了古代主体缺失、主客体混沌统一的发展观;近代主体凸现、误读和错位的发展观;现代重塑主体、注重人的发展的发展观;直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突出了科学发展观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和合理性。在此基础上,本书分析了科学发展观对人的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从建设物质文明、生态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角度探讨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具体举措,提出了和谐发展是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重要评判标准。

内容推荐

社会发展问题是人类经久不息、永恒探讨的话题。随着社会的曲折演变和不断进步,社会发展观也经历了一个曲折的演进过程。这一过程从马克思主义人学视角来看,经历了古代主体缺失到近代主体的凸显与误读,再到现代重塑主体的尝试与努力,直到中国共产党提出以“以人为本”为实质和核心、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内容、以“五个统筹”为保障的科学发展观。与之对应,人们对社会发展主体的认识也经历了由缺失一显现一误读一重塑及其完成的艰难历程。

科学发展观高举以人为本之旗,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基础上,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互为前提的基本原理,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社会发展的目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丰富与完善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实现了社会发展观的人学转向。此乃社会发展观上的革命性跨越,是指导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思想。

在科学发展观的视野里,要保证人的全面发展,首先,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根据人的需要、人的解放、人的发展来选择生产力发展模式,通过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为人的全面发展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同时,这一过程应充分考虑生产力发展与人口增长及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在人与自然的和谐互动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此外,政治文明及其建设对人的全面发展起着政治引导、政治保障、政治带动和塑造的作用,因此,现阶段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健全和完善,在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中提高人的全面发展的丰富性和全面性。再者,丰富健康的文化生活能够有效地克服经济理性、技术理性对人的片面规定和要求,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提高人们的思想水平、文化品位、精神追求和道德修养等综合素质,因此也应着力发展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总之,发展先进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重视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利用,建设现代生态文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把人的全面发展同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全面发展以及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利用有机地协调统一起来,努力实现人、自然、社会的和谐共生,最终于社会的全面发展中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此乃科学发展观对人的终极关怀,也是科学发展观的实质、目的与核心之所在。

目录

导论 

一 本选题的背景

二 国内外科学发展观研究述评

三 本书的可行性、意义、创新和重点

四 本书的基本思路与主要内容

五 本书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 主体缺失:古代主客体混沌统一的社会

发展观

 第一节 人的主体地位尚未显现的远古时代的

发展观

一 生产力水平极端落后,人完全依附于自然

二 在社会组织形式方面,人缺乏个体的独立性

三 原始图腾和自然神崇拜中体现的原始社会

发展观

 第二节 主体意识萌动的农业社会的发展观

一 农业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人的主体地位的

提升创造了物质前提

二 社会关系上的进步为人的主体地位的提升

提供了社会条件

三 主体地位和作用尚未充分显现的农业社会

发展观

 第三节 主体错位、排斥自然的中世纪封建神学

发展观

一 古希腊后期的神秘主义宿命论为神学社会

发展观做了理论准备

二 围绕“上帝——人——自然”所构建的神学

社会发展观

三 人类中心主义的萌芽

 简短的结论

第二章 主体凸显及其误读:近代天人对立的机械

发展观

 第一节 近代社会的发展及其对人的主体地位和

作用的发掘

一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及其成就

二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对人的主体作用的发掘

三 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对人与人、人与社会

关系的重新审视

 第二节 人类中心主义发展观的确立

——对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

重新审视

一 重估人的价值——文艺复兴运动对人性的弘扬

二 对自然的考问——主客二分的哲学观念

三 把自然押上理性主义的“审判台”——理性主

义的复兴与高扬

四 “自由、平等、博爱”——调整人与人、人与

社会关系的基本准则

 第三节 误读主体的极端人类中心主义发展观

一 科学技术的无限制发展及其负面影响

二 人对自然的无情征服与索取及其后果

三 资本主义制度对社会发展的负面影响

四 资本主义经济体制对人与自然关系恶化的

推波助澜

 简短的结论

第三章 重塑主体的尝试:现代发展观的人学转向

 第一节 重新审视工业文明发展观

一 价值追求的偏颇:忽视和漠视生态环境的

价值

二 消费的异化:对自然资源的挥霍与浪费

三 背离和忽视自然规律:现代工业文明发展观的

根本局限

 第二节 社会发展观的第一次转向:注重生态环境价

值的新发展观

一 生态学和生态伦理学的兴起

二 罗马俱乐部的《增长的极限》

 第三节 社会发展观的第二次转向:关注人的发展的

综合发展观

一 从经济增长论到基本需求发展战略

二 强调以人为中心的综合发展观

 第四节 社会发展观的第三次转向:可持续发展观

一 可持续发展观的主要观点

二 可持续发展观的主要贡献

三 可持续发展观的局限性

 简短的结论

第四章 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革命变革

 第一节 科学发展观提出的背景

一 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二 党的三代领导集体社会发展思想的升华

三 对西方社会发展理论的扬弃

四 对中国社会发展现实的重新审视

 第二节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一 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

二 发展:科学发展观的主题和实质

三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科学发展观的基础

四 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科学发展观

的根本要求

 第三节 对传统社会发展观的超越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特征

一 全面协调的社会发展观

二 可持续的发展观

三 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的的发展观

 简短的结论

第五章 人的全面发展:走向未来之路

 第一节 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的终极目标

一 人是社会发展的目的

二 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

三 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

四 人的现代化:科学发展观的当下目标

 第二节 人的全面发展的经济和生态条件

一 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二 大力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为人的全面发展奠

定基础

三 推进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为人的全面发

展创造良好的生态条件

 第三节 人的全面发展的政治条件

一 政治文明对人的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

二 加快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步伐,促进入的

全面发展

 第四节 人的全面发展的文化条件

一 先进文化对人的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

二 建设先进文化,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第五节 和谐发展是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重要

评判标准

一 人、自然、社会的和谐共生与发展

二 三个文明一起抓,实现三个文明的有机统一

三 社会发展是人的尺度与物的尺度的统

四 坚持改革、发展、稳定的统一,促进社会

的健康发展

 简短的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科学发展观的人学审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蔡普民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0462453
开本 32开
页数 31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8
出版时间 2007-06-01
首版时间 2007-06-01
印刷时间 2007-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图书小类
重量 0.33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D668
丛书名
印张 10.3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6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13: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