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越轨年龄
内容
编辑推荐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生活很好么?你曾觉得过很好么?……这是一部不写故事的小说,在这部小说中情境感觉大于一切,情绪宣泄大于一切。本书从生活视角切入,用十九个篇章,用另类的原生态描写,记录了中国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思想解放后,仍在旧体制下生活的中国城市青年的躁动身心。

内容推荐

二十年过去,又一个轮回。

时代变化,物质生活变化,生活环境变化。

二十年前迷惘,抑郁,困惑;二十年后还是迷惘,抑郁,困惑。

情感的、欲望的、前途的、金钱的、个人生活的,以及与老一代人的价值观念的抵触,

现实的与希望的,选择的与放弃的,从生活视角切入,用十九个篇章,用另类的原生态描写,记录了中国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思想解放后,仍在旧体制下生活的中国城市青年的躁动身心。

他们抵触那个处处不尽人意的生存环境。又不得不在这个环境中生活。

他们无法改变社会环境,也无法按照自己的愿望去生活。

他们和所有的人一样忙碌,在无厘头的工作和有厘头的情感之间挥霍青春。

二十年光阴眨眼过去,书中的人现在生活得怎样?

答案在读者视线触及到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

这部小说是中国新时期八十年代文学中被忽略的异类文本,二十年来,在各个学校图书馆保持着较高的出借率。

试读章节

“最近混得怎么样?”徐贝贝笑吟吟地问叶喧,声音里充满了轻松愉快玩世不恭。

“还能怎样?”叶喧嘴角边掠过一丝怪笑,眨着失魂落魄的眼睛。坐在窗户边的姚素娟用直勾勾的目光阴郁地扫射她们一眼。叶喧觉得办公室里的光线顿时变得沉重,像拉上了一道窗帘。处里的头头已经找叶喧谈过话了。那头头也是一个女的,她对叶喧说:“根据文件精神,借用人员一律退回原单位。”

“不是说过借用两年吗?”

“根据文件精神。”那女人说。不容叶喧分辩。

“好的,明天就走。”叶喧看着自己脚上灰色的旅游鞋做出微笑的样子说。这双白鞋才穿两个月就变得脏兮兮的样子。她满心不想走,在这里总比在原来那个工作的地方自由,不是这里的编制,又没有想要在这里转编的企图,落得一个两不管。

“不过……”那女人做了一个语式转折,随后停顿。

女人的最大敌人是女人,叶喧见到这个老女人第一眼时就有这样的想法。当然自己不是无缘无故到这里来的,来这里的人背后都有这样那样的关系。

“希望你在这里坚持到年底。”

“也好,明年再走。”年底,年底就是十几天以后。叶喧用手指揉了揉鼻头,那会心情说不上是如释重负,还是失落。能混一天是一天,今天不说明天的话,好日子的后面是坏日子,坏日子的后面是更坏的日子。什么是好日子?现在,还是将来?

“发什么愣呀?”徐贝贝推了推她。

“发愣?”叶喧一头雾水。近来她常常处于恍惚状态。她看了一眼徐贝贝白净快活的小脸,更觉得自己忧愁深重。

姚素娟在一旁看报纸。叶喧发现她在对着报纸微笑,她在旁听她们说话。这女人常常仗着更年期歇斯底里,科里科外的人都怕她胡搅蛮缠,总让着她几分。她在争取入党。去年这里的科长是个老男人,对她敷衍,她怄气,经常同他吵,最后总是打成一比一的平局。他是通过局长办公室主任的关系调到公司来的。今年科室的头头换成了一个跟她年龄相仿的女人,这女人是副局长的老婆,姚素娟同她很投缘,处境大大改观,心情也平静了许多,气色也不像从前那么晦暗。

“这阵子,你还好么?”叶喧问徐贝贝,竭力驱赶烦心。

“孤独得要命。”徐贝贝唱歌一样地说,嘴角弯弯像个月牙。

姚素娟抬起头对徐贝贝微笑,因为笑,她的气色变得明亮起来,那些皱纹舒展开来,均匀地布满全脸。

中学时代的同学同叶喧保持联系的只有徐贝贝一人。因为徐贝贝也在这个公司里混,科室与科室之间有些业务上的往来,徐贝贝办公室的人多,这里的人少,最相通的是都是快三十岁的未婚女子,所以她常到这里来聊天。

“你怎么样?”她碰了碰叶喧的手背。

“还是老样子,为所欲为想着点子别出心裁地玩。打发无聊时光。”叶喧故意大声说,她希望姚素娟听到。这会儿,她什么也不介意,她要走了。

徐贝贝朝姚素娟看了一眼,示意叶喧说话小声些。

“我从来不介意谁,只要心情舒畅,怎么着都行。”叶喧还是大声说话。

“你从来都是坏坏的小样子,那时在学校学农,我们班主任绰号叫黑皮的男老师,训话时总是气急败坏地说:个别人目光不要注视,个别人脸皮比城墙拐角的拐角还厚。”  叶喧很高兴徐贝贝提起这件快要被遗忘了的旧事,这个“个别人”就是指她叶喧。“黑皮用目光注视着我,我也用目光注视着他,他以为我会把头低下来,我就是不低,他急了,发火,我不理睬。每天早晨他吹哨子,还把脸贴在玻璃窗上看,后来我用白卫生纸把窗户贴起来了……”

“那时你在草纸上写小说。”

“是吗?”

“《黄板歌声》!你还把手电筒吊起来当追光灯,裹着毛巾跳吴清华独舞,你还对着胶靴唱‘刹那间天昏地又暗……’”

姚素娟把报纸翻得哗哗响,“文革”的时候,她在做小学教师。“小叶,你把那些事情真写成书,钱就赚歹了。”她插嘴道。

“那时候,我们都以为叶喧会成为大文豪的。”徐贝贝的声音里掺和了蜜糖。她总是快乐,在最不快乐的时候,也总是快乐。

“那时候……真开心。”叶喧自言自语想岔开话题,忧愁又涌上了心头,“以为,自以为是的事情太多了……有人往好处以为,有人往坏处以为,往好处以为的落空了,往坏处以为的也落空了,于是乎好不得,坏不得,温吞水。”她把一张纸对折起来,再对折起来,再对折起来,“这辈子一事无成是注定的,希望、愿望都是很脆弱的……”

“人在三十岁以前都是快乐的,至于以后,快活一天是一天。”徐贝贝抖动着卷曲的头发一脸笑吟吟的样子安慰叶喧。

“你还是经常换男朋友?”叶喧冷不丁地问徐贝贝。

“都是我母亲瞎忙乎,天天哕唆,我她被逼的。”徐贝贝一副不以为然的样子。

“有收获没有?”

“筛选不出来有意思的。那回有个小子带我在街上走了三个小时,也不知道找个地方坐一坐。第二天,我哥问我‘感觉’。我说,比走二万五千里长征还苦。”徐贝贝朝姚素娟斜了一眼,脸色微红。

“只要心诚石头也会开出花来的。”

这句话是学生时代的戏谑语。那年月学校配合忆苦思甜活动,组织师生去看朝鲜电影《卖花姑娘》,电影院里哭成了一条声。一个礼拜过去,悲痛欲绝的味就淡了,除了唱电影主题歌,就是这么一句戏谑语。

“美丽的屁话。”徐贝贝笑道。

“谁心诚,谁倒霉。越心诚,越倒霉。”叶喧微微皱起眉头。“老实人办不成大事!”再过几十天,她就要离开这个鬼地方了,连这样还算快乐的谈话也不会有了。那时就同这里的人无关了。同快活,同开心,同烦恼,同这里的一切一刀两断。

“前两天我在路上遇到袁美芬了。她同我打招呼,她带着一个小男孩,四五岁的样子。现在她住在颐和路,对我说:欢迎你到我家去玩。”徐贝贝对叶喧说。叶喧记得她是第二次提起这件事了。徐贝贝语调中的“她说——”后面略微地停顿。叶喧琢磨“我家”两个字。袁美芬有自己的家了,成了一家之妇!“袁美芬住在颐和路?”

“她老公公的官不小。”徐贝贝微微一笑回道。

叶喧的目光停留在徐贝贝脸上。想从眼前徐贝贝的侧面轮廓里看出从前的徐贝贝来。那时候她又白又瘦,两根黄毛辫子细长细长的。从前徐贝贝的家也在颐和路。那时她父亲官也不小。后来因为政治问题倒了霉,她家就离开了颐和路。那时叶喧住在离颐和路不远的北京西路,那时北京西路上的车很少,来往的人也很少。相邻的颐和路更幽静,路两旁的械树茂密而显赫。小时候不知道这些树叫槭树,后来偶然在植物大典上看到这种树叫槭树。国民党时代这条路就是达官显贵的路,可好景不长,很快就被共产党接管了。烈日当头的夏天在这条路上绿荫浓重,几乎所有的院落都栽种花树,四季飘香。那些小楼的式样也是不同的。几十年过去却也不见旧,可那些粗壮的树根却把人行道的路面弄得坑坑洼洼的。叶喧每回从这条布满裂纹的路上走过,心里都会荡漾起一种破坏的快意。并不是每一条路都是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

“过去那些同学你还和谁有联系?”徐贝贝问。

“除了你,谁都不联系。”叶喧淡淡地回应,“过去的事情再有意思到现在也没有意思了。”

“于明艳你也不记得了?”

叶喧转脸朝窗外看,远处是满眼翠色的小树林。于明艳插队和她在一个知青户,有一回于明艳的日记本放在桌上,叶喧随手翻了,上面记录了不少关于别人的坏话。写她叶喧的最多。

“她过得怎么样?”

“前两年听说,她刚结婚就和丈夫关系紧张。”

“有小孩了吗?”叶喧想象于明艳和一个男人住在一间房间里的情形,当年她和于明艳住在一起,于明艳打呼噜的声音像皮球漏气。

“不知道。她在安全厅,提了一个科级。”

“我和她不说话的。”

“当初你们还拉我一道下乡。”

“你们不在一起插队?”姚素娟插嘴问道。

“要是在一起插队的话,现在可能也不说话。”

“那也不见得。”姚素娟不同意徐贝贝的看法。

“只有一个招工名额,谁去,能不争?”叶喧说。

“就让啵。”姚素娟说。

“要是你女儿,你同意她让?你活动得比谁都凶。”

姚素娟腆着脸呵呵一笑,脸上的雀斑也跟着生动起来。从姚素娟的脸叶喧想到一些花。有些花的花瓣上也是有斑点的,如美人蕉啦、杜鹃花啦等等,有雀斑的女人如同有斑点的花瓣生性烧包,叶喧看了一眼姚素娟也跟着笑起来。她想到那些带有斑点的花瓣就大笑起来。姚素娟笑骂道:“二五啊!”

“直到最后下乡的时候我才入团的。”徐贝贝说。她的脸微微泛红,她朝窗外看,食指抚摸着玻璃台板上的反光。

“那时候,有个记者来采访我的事迹。最后他问我,是不是团员,我说不是,他说,这么好的同学怎么还不是团员?他替我呼吁,于是我才得以入团的。”

P1-8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越轨年龄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心丽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凤凰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294573
开本 32开
页数 36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6
出版时间 2009-06-01
首版时间 2009-06-01
印刷时间 2009-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5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11.7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10
147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21:0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