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语言学论丛(第58辑) |
内容 | 内容推荐 《语言学论丛》由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语言学论丛》编委会编。陆俭明主编的《语言学论丛(第58辑)》为早期北京话研究专辑,收录论文21篇。本辑包括“再谈东北方言与北京方言的关系——基于移民史和入派三声的考量”(史皓元著,单秀波译)、“从早期北京话材料看语气词‘呢’和‘哪’的关系”(陈颖、郭锐)、“《等韵图经》果摄和拙摄在清代的演变”(赵彤)、“北京话‘这就’的跨层词汇化及其将行义的浮现”(方梅)、“太田辰夫先生对清代北京话研究的贡献”(佐藤晴彦)、“从文本比较看威妥玛所编汉语教材的北京口语特征”(张美兰)、“日据时期韩国出版的汉语学习书籍及相关研究”(金雅瑛、朴在渊)等论文,涉及北京话的语法、词汇演变、语音演变、域外汉语教材等内容。 目录 早期北京话在汉语史和现代汉语研究中的重要性 再谈东北方言与北京方言的关系——基于移民史和入派三声的考量 从早期北京话材料看语气词“呢”和“哪”的关系 《等韵图经》果摄和拙摄在清代的演变 朝鲜19世纪末期汉语会话书的注音特点 《满文三国志》中所见的汉语北方音 北京话“这就”的跨层词汇化及其将行义的浮现 清代满汉合璧语料中双“了”句的用法研究 北京话多功能标记“让”的历时演变 清中叶以来北京话述趋式带宾语语序的历时变化 北京话反复问格式的历时变化 北京话语气副词“敢情”的语义分析 清末民初北京话中副词“所”的性质和功能 《燕山丛录·长安里语》中的晚明北京话 从文本比较看威妥玛所编汉语教材的北京口语特征 清末民初北京官话中的“学校”类词语及其历时演变 太田辰夫先生对清代北京话研究的贡献 对北京话特点的再思考 从《百条》到《清文指要》 ——以话条排列与内容的对照为中心 清后期北京话集萃——《四声联珠》 日据时期韩国出版的汉语学习书籍及相关研究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语言学论丛(第58辑)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编者:陆俭明 |
译者 | |
编者 | 编者:陆俭明 |
绘者 | |
出版社 | 商务印书馆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0168717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431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
出版时间 | 2018-12-01 |
首版时间 | 2018-12-01 |
印刷时间 | 2018-1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语言文字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488 |
CIP核字 | 2018266119 |
中图分类号 | H0-55 |
丛书名 | |
印张 | 2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0 |
宽 | 153 |
高 | 18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