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蜜蜂的寓言(精) |
| 内容 | 内容推荐 《蜜蜂的寓言》副标题为“或私人的恶德,公共的利益”。这一说法后来被人们简便地解说为“私恶即公德”。其中“蜜蜂的寓言”描述了一个“蜜蜂的国度”,在那里,每只蜜蜂都在近乎疯狂地追求自己的利益,虚荣、伪善、欺诈、享乐、嫉妒、好色等恶德在每只蜜蜂身上表露无遗。令人惊异的是,当每只蜜蜂在疯狂追逐自己的利益时,整个蜂巢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后来,邪恶的蜜蜂突然觉悟了,向天神要求让他们变得善良、正直、诚实起来。然而整个蜜蜂的王国却由此一磅贬值为一文,昔日繁忙的酒店渺无人迹,不再有人订货,全国呈现出一片萧条景象。曼德维尔借助“蜜蜂的寓言”想要说明:私欲的“恶之花”结出的是公共利益的善果。这就是著名的“曼德维尔悖论”。从道德的角度看,以自利驱动的行为是应该受到谴责的,但如果想以“公共精神”的道德情怀来建立一种充满美德的繁荣社会,那只是一种“浪漫的奇想”,因为私欲和私欲支配的个人恶行恰恰是社会繁荣的能源,离开了这个能源,公共利益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公益心和道德感这样的善之花,都将结出贫困和伪善的恶之果。曼德维尔的《蜜蜂的寓言》所表达的“私恶即公德”的主张启发了后来的休谟、斯密和二十世纪的哈耶克等思想家。可以说,曼德维尔的这一主张为后来斯密市场机制的思想奠定了基础,并且成为现代自由主义经济学和经济伦理的基本隐喻。在人类思想史方面,基督教等众多宗教长期宣扬人要一心向善,并认为这是整个社会最终走向至善与幸福的基础。而曼德维尔的《蜜蜂的寓言》则明显是对这样一种“善良意志论”的反动。 目录 第一卷 前言 抱怨的蜂巢,或骗子变作老实人 寓意 导言 道德美德探源 《抱怨的蜂巢》评论(A—Y) 论慈善与慈善学校 社会本质之探究 为本书辩护 索引 第二卷 前言 一 霍拉修、克列奥门尼斯与芙尔薇娅的第一篇对话 二 霍拉修与克列奥门尼斯的第二篇对话 三 霍拉修与克列奥门尼斯的第三篇对话 四 霍拉修与克列奥门尼斯的第四篇对话 五 霍拉修与克列奥门尼斯的第五篇对话 六 霍拉修与克列奥门尼斯的第六篇对话 索引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蜜蜂的寓言(精)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作者:(荷)B.曼德维尔 |
| 译者 | 译者:肖聿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商务印书馆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0158817 |
| 开本 | 32开 |
| 页数 | 713 |
| 版次 | 1 |
| 装订 | 精装 |
| 字数 | |
| 出版时间 | 2019-04-01 |
| 首版时间 | 2019-04-01 |
| 印刷时间 | 2019-04-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法律-法律法规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832 |
| CIP核字 | 2018036332 |
| 中图分类号 | F091.33 |
| 丛书名 | |
| 印张 | 23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10 |
| 宽 | 143 |
| 高 | 38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