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所收文字,为新时期以来笔者在中国当代文学暨海外华文文学教学与研究中的部分收获,属于个人的一孔之见,故谓这“当代文学观察”。春秋代序,时移世易,“观察”所得离不开特定时空的制约,失察之处,尚祈海内外朋友不吝赐教。
图书 | 当代文学观察/海棠文丛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所收文字,为新时期以来笔者在中国当代文学暨海外华文文学教学与研究中的部分收获,属于个人的一孔之见,故谓这“当代文学观察”。春秋代序,时移世易,“观察”所得离不开特定时空的制约,失察之处,尚祈海内外朋友不吝赐教。 目录 引言 第一编 综论 关于当代文学的估价问题 干预生活的作品与王蒙的沉浮 风格多样化与茹志鹃的崛起 中篇小说的勃兴与《人到中年》的成就 短篇贵短——1979年《安徽文学》短篇小说漫评 与时代共舞——“安徽文学奖”获奖小说漫评 当代散文走向和余秋雨的意义 评王蒙的《来劲》及其它 不仅仅是文学走向的抉择——谈1948年前后《桥》的文学论争 台湾文学创作的中外文化渊源 网络文学的走向 谈当代台湾文学中的乡愁诗——兼评焦桐的《大陆的台湾现代诗评论》 第二编 作品论 【之一:小说篇】 十年浩劫的一面镜子——读《破壁记》 灵魂世界的新开拓——读《乌兰察布眷情》 农村改革的新动向——读《采虹坪》 一个逼上梁山的改革者——读《花园街五号》 可贵的艺术追求——读《马兰集》 对革命历史的深刻反思——读《暮巴拉·雾山》 万金难买此“家书”——读《信》 越过炮火硝烟——读《西线轶事》 惊世骇俗谱新曲——读《金鹿儿》 伞底长留鸳鸯情——读《高女人与她的矮丈夫》 一点可喜的发现——读《那一点儿绿》 灵魂的探险——读《活罪难逃》 历史的真相——读《归乡》 【之二:诗文篇】 【之三:影视篇】 第三篇 作家剪影 附录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当代文学观察/海棠文丛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王宗法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安徽教育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3634155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393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00 |
出版时间 | 2004-01-01 |
首版时间 | 2004-01-01 |
印刷时间 | 2004-03-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9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206.7-53 |
丛书名 | |
印张 | 12.5 |
印次 | 2 |
出版地 | 安徽 |
长 | 210 |
宽 | 147 |
高 | 13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3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