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儒佛之道与现代社会(以马一浮和太虚法师为中心探讨)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以近代著名的儒学大师马一浮先生和佛教高僧太虚法师为中心,整理本人近十年研究所得的基础上,探究如何实现儒佛之道的现代转化,挖掘其中与现代社会和主流价值观相和谐的部分。书稿分上下两篇,上篇为:儒学与现代社会,分三个章节,从儒学要义、由艺臻道、现代儒学的开展之途;下篇为:佛教与现代社会,分五个章节,从佛教人才的培育、现代佛教制度的构建、现代佛学的开展之途、当今中国的佛教发展等加以剖析与论述。 作者简介 李虎群,山东临清人,字恒一,号乐中居士、喜见斋主人。北京大学哲学博士,清华大学哲学系博士后,中国政法大学哲学系副教授。比利时根特大学和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者。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暨艺术之核心价值的体认与学理研究及应用传承。 目录 归根复命(代序) 上篇:儒学与现代社会 儒学要义 中国思想的现代呈现 马一浮的儒家诗教思想发微 马一浮论儒家礼乐教大义 马一浮撰灵隐寺大殿楹联衍释 “礼”字的文化意蕴 由艺臻道 中国文化的二元结构及其现代传承 为学、做人和艺术的一贯之道 禅心书画,本立道生 佛道书法,一以贯之 以书法滋养生命 道艺相生谈古琴 现代儒学的开展之途 百年回眸:从新文化运动到国学热 从儒家“德”义看中国哲学的现代转化 从荀子思想的评判看儒学的未来 礼乐教化与宗教学教育 “以财发身”:儒商的基本性格 下篇:佛教与现代社会 佛教人才的培育 佛教的教育观 太虚法师的僧教育思想 现代僧团建设的两大原则:缁素明于分宜、中国佛教本位 现代佛教的构建 现代佛教建设的理论基石:人生佛教 现代佛教的僧寺经济模式 现代佛教制度的构建 现代佛教构建的中道路向 现代佛教的宗趣:人间净土 太虚法师建设现代佛教的启示 现代佛学的开展之途 缘成史观与进化主义 佛学与世界新文化的创建 当今中国的佛教发展 从太虚法师论禅到净慧法师的“生活禅” 试析真禅法师对太虚法师佛教革新路向的践行 星云法师的人间佛教思想 以愿力成就僧宝 中国流行音乐中佛教歌曲的文化反思 后记:寸草文心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儒佛之道与现代社会(以马一浮和太虚法师为中心探讨)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李虎群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宗教文化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8807512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349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50 |
出版时间 | 2019-08-01 |
首版时间 | 2019-08-01 |
印刷时间 | 2019-08-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416 |
CIP核字 | 2019186028 |
中图分类号 | B222.05 |
丛书名 | |
印张 | 11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09 |
宽 | 147 |
高 | 18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