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基督教与中国社会文化/何世明博士文化讲座系列 |
| 内容 | 内容推荐 自2014年开始,香港基督教文化学会与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合作,每年在南开大学赞助举办以香港爱国进步人士何世明牧师命名的“何世明博士文化讲座”,邀请海内外专家学者就“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的不同议题发表演讲,分享学术研究成果,介绍最新学术研究动态,交流学术研究心得。每一位讲演者都从自己的专业角度提出探索性的见解,进行创新性学术实践。《基督教与中国社会文化》第1辑就是何世明博士文化讲座系列的结晶,为海内外学术交流搭建起一个新的平台。 作者简介 侯杰,南开大学城市文化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教授,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妇女研究会副秘书长,张伯苓研究会副理事长,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宗教与中国社会研究中心学术委员,韩国中国史学会理事、韩国《中国史研究》编委,英国《性别与历史》编委等。 从事中国近代史、性别史、宗教史研究,发表论文近百篇,专著《〈大公报〉与近代中国社会》等,主编《台湾硕士博士历史学术文库》等。为专题片《思变——1896》、《一份报纸的抗战》顾问,《辛亥革命》撰稿人、《英敛之》、《长城抗战》、《范长江》主讲。多次到美国、加拿大、法国、芬兰、韩国、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及港澳台等地区高校、研究机构学术访问、合作研究、任教。 目录 何世明博士与中国思想文化新论(代序) 一、基督教与中国社会 基督教与近代中国的现代化 基督教和中国公益事业 弃婴、妹仔与贫儿:基督教与香港的儿童概念(1848—1941) 20世纪上半叶中国反教声歇与国内外大环境丕变 二、经典、文本及其解读 《圣经》研究与中国 白话字报与现代性 ——英国长老教会《台湾府城教会报》(1885—1969)之研究 美国传教士明恩溥《中国人特性》新解读 社会福音神学与基督新教在华传教活动 三、基督教团体研究 1920年代上海中华基督教会的创立与非基督教运动 天津基督教青年会与近代中国社会文化 基督教与性别双重视域中的天津天足会 从何世明牧师“融贯神学”观及中日教会现状论“基督友爱共同体”之构建 四、基督徒研究 解析中国教友挟洋自重与反教运动(1860—1900) 孙中山的革命建国与基督教 中国基督徒与近代教育转型 ——以南开学校创办人张伯苓为例 “九一八”之后中国基督徒对战争与和平问题的思考与讨论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基督教与中国社会文化/何世明博士文化讲座系列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
| 译者 | |
| 编者 | 侯杰 |
| 绘者 | |
| 出版社 | 宗教文化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8805495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292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250 |
| 出版时间 | 2018-06-01 |
| 首版时间 | 2018-06-01 |
| 印刷时间 | 2018-06-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488 |
| CIP核字 | 2018094344 |
| 中图分类号 | B978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9.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40 |
| 宽 | 171 |
| 高 | 14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