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进解读
顺其自然。万事不难
庖丁为梁惠王宰牛,手到的时候,肩倚的时候,脚踩的时候,膝顶的时候,那声音十分和谐,就跟美妙的音乐一样,合于尧时的《经首》旋律;那动作也很有节奏,就像优美的《桑林》舞蹈。
梁惠王看得出了神,称赞说:“哈,好啊!你的技术是怎么达到这样高超的地步的呢?”
庖丁放下刀对梁惠王说:“我喜欢探求,因此比一般的技术又进了一步。我开始解剖牛的时候,看到的无非是一头整牛,不知道牛身体的内部结构,不知道从什么地方下手。三年以后,我眼前出现的是牛的骨缝空隙,而不再是一头整牛。到了今天,我宰牛就全凭感觉了,不需要再用眼睛看来看去,就能知道刀应该怎么运作。技术高明的厨师,一年换一把刀,因为他是用刀割。一般的厨师,一个月就更换一把刀,因为他是用刀砍。而我宰牛的这把刀,已经用了十九年,所宰的牛已经有几千头,然而刀口锋利得仍然像刚在磨石上磨过的一样。这是为什么呢?就因为牛的肌体组织结构之间有空隙,而刀口与这些空隙比起来,薄得好像一点厚度也没有。用没有厚度的刀在有空隙的肌体组织间运行,当然绰绰有余!所以十九年过去了,我的刀还跟新的一样。虽然我的技术已达到了这种程度,但我在解剖牛的时候,还是丝毫不敢马虎,总是小心翼翼,心神专注,进刀时不匆忙,用力时不过猛,牛体迎刃而解,牛肉就像一摊泥土一样从骨架上滑落到地上。这时,我才松下一口气来,提刀站立,顾视一下四周,心满意足地把刀擦拭干净,收藏起来。”
由庖丁娴熟的解牛手法可以得知,世间一切事物,都有它自身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只有掌握了事物的规律,并“顺之而行”,办事才能得心应手。
正如《易经》所云:“在天成事,在地成形,变化足矣。”自然世界,人类社会,天地间没有不变的事情,万事万物,时刻在变,变是自然的法则,是事物发展的规律。一个人要想有所成就,个人的努力固然非常重要,但顺守天道,顺其自然,以变应变更是关键。顺势而昌,逆势而亡
夏朝末年,夏桀统治无道。商汤欲讨伐之,在征伐夏桀之前,他曾做了一篇“汤誓”,以鼓舞军队的士气。这篇短文后来收录在《尚书》一书中。在文中,商汤对将士们说:“来吧,你们各位!都来听我说。不是我贸然进攻夏朝!实在是因为夏王犯下大罪,上天命令我去讨伐他。现在你们大家会说:‘我们的国君不体贴我们,不让我们种庄稼,却去攻打夏王。’这样的话我早就听过。夏王剥削他的人民,大家都说:‘这个太阳什么时候才能落下?我们宁可和你一起灭亡。’夏桀的德行败坏到这种程度,现在我一定要去讨伐他。”果然,商汤最终打败了人民痛恨的夏桀,建立了商朝。 商朝末年,王位落到了纣王的手中,政治黑暗,民不聊生,而西边的周族逐渐兴起,在周文王的领导下,实力已足以与商相抗衡。然而,深通易理的文王没有贸然兴兵东进,而是对内施以仁政,对外铲除商纣的帮凶,同时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武王即位后,认为伐商的准备工作尚未完成,仍然韬光养晦,耐心地等待时机。据司马迁在《史记·周本纪》中所说,武王曾率兵东进至孟津,天下诸侯纷纷响应,但武王认为商朝气数未尽,于是果断退兵。在吕尚等一班贤臣良将的辅佐之下,周族的实力得以迅速增长。与此同时,商朝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却在激化,商纣王饰过拒谏,肆意胡为,残杀王族重臣比干,囚禁箕子,逼走微子。武王、吕尚等人遂把握这一有利战机,决定大举伐纣,经过牧野之战,一役而胜,结束了商朝的统治。
商汤伐桀和武王伐纣都充分展现了知势顺势之道,在中国古代政治、军事史上,具有开创性的意义。所谓:顺势而昌,逆势而亡。从上述例子可以看出,所谓势就是历史的大势,“顺势而为”的顺就是民心的向背,这里的“势”和“顺”再加上领导的贤德,直接决定着战争以及一切事业的成败。(P003-004)
前言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数千年来,历史不仅给予了我们一个个绚烂而华美的故事,更给我们留下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深刻的思想。重温经典,融身于历史之中,你会发现古人的睿智光彩依旧,那用古文言记录下来的文化典籍,其辞藻洗练,意蕴隽永,而《鬼谷子》无异是其中承载数千年中国谋略之精髓的一朵奇葩。
如果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孙子兵法》侧重总体战略,那“一张嘴能顶百万兵”的《鬼谷子》则专于具体技巧。“智用于众人之所不能用,用于众人之所不能见”,这正是鬼谷子思想的精髓所在。
鬼谷子,姓王名诩,又名王禅,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军事家、教育家,因隐居清溪之鬼谷,故自号鬼谷先生。
在中国文化史上,鬼谷子是一个充满了神秘色彩的人物。他无心为官,足不出谷,却被尊为纵横家之鼻祖;他是先秦诸子之一,被后人称为“王禅老祖”,又兼有阴阳家的祖宗衣钵,预言家的江湖神算,被世人传说为命理师的祖师爷;他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成功的老师,据史料记载,战国时期的军事家孙膑、庞涓,外交家苏秦,为秦打下基础的张仪以及危难之际自荐出使楚国的毛遂都出自鬼谷子门下,作为他们的老师,鬼谷子的学问、谋略实在高深莫测,令人神往,不愧世人称其是一位奇才、全才。
《鬼谷子》一书,是鬼谷子毕生所学的结晶,从主要内容来看,是针对谈判游说活动而言的,重点论述游说诸侯的纵横之术。对《鬼谷子》一书的评价,自古异说并存,褒贬不一。有人认为“其智谋,其数术,其变谲,其辞谈,盖出于战国诸人之表。夫一辟一阖,易之神也。一翕一张,老氏之几也”,赞誉该书为经世之作;有人则认为此书过于功利,“捭阖、钩箝、揣摩等术,皆小夫蛇鼠之智,家用之则家亡,国用之则国偾,天下用之则失天下”,因其主旨与儒家推崇的仁义道德大相径庭,在儒家思想一统天下的时代里,《鬼谷子》颇受冷遇。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谋略的大众化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鬼谷子》的价值,也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
《鬼谷子》原文共有十四篇,其中第十三、十四篇已经失传,前十二篇则完整地保留了下来。这本传世之书是一座谋略的宝库,其中阐述的关于反应、内楗、抵巇、飞箝、揣情、摩意、权量等一系列谋略,对现实有很高的借鉴价值和广泛的实用性。它系统地总结了游说之术,从确定游说的基本方针、基本策略,到游说过程中揣摩对象的心理动态,再到抓住对象的心理活动,最后完成游说主张的实施,构成了一个游说之术的理论系统。《鬼谷子》中那些充满智慧的谋略术和诡辩术,在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也具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为此,我们将《鬼谷子》这部奇书隆重地推荐给广大的读者朋友。《鬼谷子》一书,文字玄奥,思想深邃,内容十分丰富和渊博。为了便于读者阅读和理解,本书在对鬼谷子原典进行细致分析的基础上,提炼出一个个具有时代感、实用性的主题。同时,辅以精确的文字解析,内含大量耐人寻味的寓言、故事,增强了本书的可读性和趣味性,使读者在阅读的时候可以更加容易地理解其中的内涵,从而为自己如何为人处世提供借鉴和帮助。
编者
2015年2月
由道纪居士主编的《鬼谷子全编/读书人典藏书系》是一部谋略学巨著,是国学文库中的一朵奇葩,在中国传统文化典籍中历来享有“智慧禁果、旷世奇书”之称。它集中了心理揣摩、演说技巧、政治谋略的精华。该书虽穿越了千年的时空,但在当代仍具有广泛的实用价值和借鉴意义。
本书是春秋时期纵横家鼻祖王诩所著,通篇立论高深幽玄,是一部不朽的经典,一座无穷的智慧宝藏。其思想、智慧和奇谋韬略,对于我们现代人增长智慧、为人处世、纵横职场、搏击商海、构建人生仍具有广泛的指导意义。
《鬼谷子》是战国时期纵横家鼻祖王诩毕生所学的结晶,通篇所论皆为权谋策略和口才技巧,不仅是运筹帷幄的智慧宝典,也是决胜千里的实用指南。由道纪居士主编的《鬼谷子全编/读书人典藏书系》一书,对鬼谷子的思想精髓进行了精准的解读。
本书集中了心理揣测、演说技巧、政治谋略的精华,穿越了千年时空。编者对原典细致分析,提炼出一个个具有时代感、实用性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