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诗人与诗的故事--古诗中的百科/小夫子品文学识百科
内容
编辑推荐

小夫子是一个有内涵有智慧的孩子。他永远也不会为写作文发愁。“小夫子品文学识百科”丛书是我少儿国学推广作品中的一个小分枝,这套丛书比较特别,它在解读经典文学作品,但又不是传统的古典的解读,而是以一个儿童的视角去品味作品,使文学品味又有新风吹进。而且,这套丛书还依据儿童的好奇和喜欢刨根问底的性格特点,对作品中提出的相关百科知识进行了讲解,使“古味”十足的作品一下子立体起来。

本书为其中一册《诗人与诗的故事--古诗中的百科》,由贾月珍编著。

内容推荐

你有没有这样的体会:从三岁起就开始背唐诗,可是长到很大还是不知道诗句到底是什么意思。贾月珍编著的《诗人与诗的故事--古诗中的百科》会让你彻底了解古诗:诗词的来历;诗人为什么要写这首诗;诗人写诗时的心情和遭遇,诗人想要表达什么样的情绪。啊,每一句诗词甚至每个字都饱含着诗人的情感。读完《诗人与诗的故事--古诗中的百科》你也会像大诗人们一样,看见一草一木自然就会吟诵啦。

目录

1.哭鼻子的诗人/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6

2.春季风筝大赛/村居 9

3.驱赶客人的主人/卜算子?送鲍浩之浙东 11

4.寻找可爱的秋天/山行 14

5.日月星辰的家在哪里/观沧海 18

6.春天里的争吵/钱塘湖春行 22

7.起死回生的春风/赋得古原草送别 27

8.天上的银河决堤了/望庐山瀑布 30

9.小小门窗大景观/绝句 33

10.家乡的登山比赛/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6

11.和土地爷有缘分的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38

12.会变化的庐山/题西林壁 42

13.夸江南/忆江南 45

14.子规求雨/乡村四月 47

15.不公平的大自然/望岳 50

16.诗人和月亮的对话/泊船瓜洲 54

17.一场别开生面的歌舞大赛/江畔独步寻花 57

18.永不屈服的石灰石/石灰吟 60

19.老神仙回家了/黄鹤楼 62

20.壮士哪里去了/易水歌 65

21.为什么诗人不回家/天净沙?秋思 69

22.诗人和眼睛的辩论/登颧雀楼 71

23.优美歌声中的悲伤/泊秦淮 74

24.找春风/凉州词 76

25.叫敌人害怕的“龙城飞将”/出塞二首(其一) 79

26.将军打醉拳/凉州词 83

27.梦中杀敌/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87

28.比鬼哭还可怕的喇叭唢呐/朝天子?咏喇叭 90

参考文献

写给“珍珠”的话

试读章节

和土地爷有缘分的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是一个非常爱国的诗人,所以遭到了奸臣的诽谤,于是被罢官了。

但是罢官之后的辛弃疾不免还是为祖国的前途担忧,他每天忧心忡忡,心情很郁闷。

一天晚上,辛弃疾为了调整一下心情,信步从家走了出来,由于边走边思考问题,他竟然迷了路。这时他抬头看天,只见夜空晴朗,月亮悄悄升起,投下的月光就像水一样,由于月光太过明亮了,惊起了枝头正要睡觉的乌鹊,乌鹊一边飞,一边埋怨月亮。这时已经是夜半时分了,又恰巧来了一阵微风,把正在睡觉的蝉也惊醒了,舒服舒服,惊醒的蝉不但不生气,还高兴地叫了起来。此情此景,让辛弃疾高兴得不得了,作为一个诗人,他怎能放过这次机会呢?“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就吟出了这句诗。

既然迷路了,我就随便走吧,走到哪里算哪里,回不去,我就天当被地当床,睡在野外了,这种生活好自在啊,真比在朝廷做官舒服多了。想到这里,辛弃疾的脚步更加轻盈了。

心情好起来,空气怎么也变得这么清香啊,放眼望去,原来是路旁稻田里的稻花飘来的香气。

“看来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呵呵,看来勤劳的老百姓可以过好日子了。”辛弃疾自言自语。

诗人自言自语的声音不知怎么被稻田里的青蛙们听见了,它们不满意了,纷纷叫起来:“我们是益虫,我们是益虫!我们专吃害虫,我们专吃害虫!我们也很勤劳,我们也很勤劳!呱呱呱,呱呱呱!”

听到这些可爱的青蛙在抗议,辛弃疾又来了灵感,他对青蛙们说:  ‘‘好好好,我知道这丰收的果实里也有你们的汗水,你们听听我这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吟得怎么样?”

“好,呱呱呱,太棒了,呱呱呱!”青蛙们叫得更欢了。

在银色月光下,嗅着稻花清香的味道,听着蝉鸣蛙叫,辛弃疾继续信步前行。再一抬头看天,突然发现月亮不见了,刚才满天的星星此时变得稀稀疏疏,它们还在调皮地向诗人眨着眼睛。

那么多的星星都到哪里去了呢?诗人正在纳闷,突然觉得身上凉凉的,有两三滴水点落在了身上,这又是哪来的水点呢?略一思索,辛弃疾明白了,原来星星们都被乌云遮挡了,这两三滴水点就是雨点呀。

想到这里,词人又吟了一句: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突然下起了小雨,刚才还闲情逸致的辛弃疾此时不免有些着急了。夏日的天,孩子的脸,说变就变,不行,我得赶快找个避雨的地方。想到这,他加快了脚步,赶忙向前走。刚刚从山岭小路转过弯,看见一座溪桥,这个溪桥就在一个小树林外。路过溪桥,一座茅屋突然出现在词人眼前。

“咦?这座茅屋怎么这么熟悉呢?好像在哪里见过?”辛弃疾自言自语。他四周观看,突然发现一个土地庙,他走进去一看,不禁哈哈大笑起来,小朋友,你知道诗人为什么笑吗?

原来呀,以前,辛弃疾和朋友们来过这个土地庙呢,供奉在土地庙里的土地爷还和以前一样,乐呵呵地看着过路人呢。诗人觉得很有意思,他指着土地爷说:“呵呵,土地爷呀土地爷,咱们还真是有缘分,这不,我又来看你了,这真是‘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啊。”P63-65

序言

小夫子是一个有内涵有智慧的孩子。他永远也不会为写作文发愁。

经常有小读者来信,说为写作文苦恼,希望我告诉他们一些写作窍门。我说,多读多看多练。可是,小读者更迷茫了:多读,读什么?我平时也读很多书啊,一本二百页左右的小说,三天就看完了,可到了写作文的时候还是不会啊;多看,看什么呢?我走在路上也到处看,可不知道大街上的人、车,还有广告牌有什么特别,跟作文也没什么关系呀;多练,练什么呢?我每天都写日记,可是还不见作文水平提高到哪里去。

多读。读书当然要有所选择,如何在短时间内让自己积累大量的素材,充实自己的写作资料库?只读一些小说是远远不够的,可以考虑选择一些经典文学作品。可是,许多人都觉得经典文学作品太晦涩,缺乏趣味性,更不知道里面的东西对于写作文有什么用处。

所以嘛,读的同时还要多看。多看也可以说是多观察多思考。如果用小夫子的方法,饶有兴趣地读晦涩的经典文学作品,然后,通过思考找出其中的哲理和知识点,让这些东西不知不觉储存在自己的大脑中。打个比方,如果你能从一篇古诗里找到科学知识,还能体会到诗人当时的心情,那么,就说明你的思考是有效的。

多练。多练就是指多写多用。看到什么写什么,把你从小夫子那里得到的知识点用到生活中。当这些知识融入了你的生活,你能够不由自由地就想到去应用,那么,再把这些事记在作文里,不就言之有物了吗?

这就像我们平时吃东西,吃完肉不是立刻就长出肉来,因为这肉里含有铁、脂肪等多种营养。吃进去后,在胃里被磨碎,送到肠道,肠壁选择对身体成长有用的物质吸收,进入血液中,渗入细胞中。这些营养促使我们的身体生长。吃肉,是积累的过程,消化,是吸收的过程,变成营养使我们身体强壮,这是应用的过程。

那么,我今天给大家呈上了一顿丰盛的写作大餐。大家可以全部拿去作为食物积累,然后,慢慢消化,让这些“营养”融于身体中,再试一试:

当你要描述一件事时是不是还说不清?

当你要处理一件麻烦的事情时是不是还慌手慌脚,会不会平静地理清头绪?

当你在考场上面对作文题目时,会不会还是大脑空空?

积累是你在收集智慧,吸收是你在储存智慧,应用是你在展示智慧。总之,希望你能通过读这套书成为像小夫子一样有内涵有智慧的人。

后记

我爷爷和比他出生更早的人,小时候连书都很难见到。家里条件好的可以上私塾读几天书,学学写字。在那个时候能写自己名字就已经是很了不起的事了。要是会背几首古诗,会被街坊邻居竖大拇指称赞的。他们接受的文化知识全是从街头卖艺、说书唱戏的人那里得到的,是七零八碎的。要是听得糊涂点,杜甫和杜迁是兄弟的笑话也常常出现。而读书多的人大多能把《四书》、《五经》背得滚瓜烂熟。那个时候,孩子一上学,就必须要把《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等背下来,这些书就是那时候的儿童启蒙书。

到了我爸爸那会儿,私塾渐渐消失了,国家建了好多学校,穷人的孩子也能坐在课堂里读书了。这时候孩子的课本里除了古诗词,大多是现在名家写的文章。孩子一入学,先学汉语拼音,然后是汉字的笔画、写法,学校还增加了数学、科学等科目。孩子们再也不用摇头晃脑地天天背课文了,可是,接触古代文化的机会也大大减少了。他们获取古代文化的来源有听评书、看戏和极少极少的课外书,主要是四大名著、《三侠五义》、《聊斋志异》这些。而专门讲古代文化,比如礼仪、诗词的书则很少见了。

在我小的时候,这些古典著作都不太流行了,大家都抢着看言情小说、武侠小说、青春杂志,更多的是考试辅导书。虽然学校有文学社,可也多是为了提高作文水平而设的,几乎等同于“作文提高班”,内容也多是练习日记、作文的写法等。古典文学被认为是对作文毫无用处的悠闲品,只有那些酷爱古诗词的同学才会看。

离开了国学著作,对古代人的了解也就越来越少了。特别是现在,我们生活在数字创造的社会里,每天沉浸在动画、枪战、都市搞笑、戏说历史这一类的文化氛围中,对古典文学知道的连冰山一角都算不上,更别说从中了解古代的一些文化、礼仪和生活习惯了。尤其是现在的孩子,身边玩具一大堆,不是游戏就是怪兽,大话这个大话那个,传统文化作品被改得面目全非。这种创意并不是坏事,它们的目的在于娱乐,可是,要真正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最好的途径还是国学。

如果一千年以后的人有幸得到你的日记本,他们从你的日记中知道的不仅仅是你叙述的那件事,而是事情以外的更多东西——我们现在的生活状况、我们的穿着、我们的发泄方式等。同样,一首古诗,我们除了欣赏古人的行文方式,还会得到诗以外的东西,比如《木兰诗》,它讲了一个女孩替父从军的故事,此外,我们还至少获得四个信息:古代没有女兵,那个时候发生过战争,古代女人的发型有一种叫做“倭堕髻”,古人的布是用织布机织出来的。

越来越多的人对历史剧不感兴趣了,因为里面许多细节他们看不懂,比如送客前为什么要端茶,来了客人为什么女孩子要“藏”起来,为什么古人不肯剪发?

中国国学,捧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文学果实,还有文字里藏着的那无法想象的深远的文化内涵。也许在学习的时候并没觉得有什么,可是在一个人的成长中,这些深藏着的营养,却一点一点地影响着我们。在中国国学的海洋里,全是看不见的营养元素。

“小夫子品文学识百科”丛书是我少儿国学推广作品中的一个小分枝,这套丛书比较特别,它在解读经典文学作品,但又不是传统的古典的解读,而是以一个儿童的视角去品味作品,使文学品味又有新风吹进。而且,这套丛书还依据儿童的好奇和喜欢刨根问底的性格特点,对作品中提出的相关百科知识进行了讲解,使“古味”十足的作品一下子立体起来。其中:

成语、童话、寓言、神话四册,因为改写后语言比较通俗易懂,每篇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原故事,第二部分是知识品说。包含主人公小夫子和面包达对于作品的理解、阅读收获和相关知识解答。在童话和寓言分册中除了有经典作品,还特意选取了一部分当代作家创作的新童话和新寓言。读完经典读新作,读者可以从中体会创作的方法和窍门。而且,会觉得“原来童话和寓言就在我们生活中,离我们一点儿也不遥远啊”,让那“在很久很久以前”,“在很远很远的地方”与我们之间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变成了“就在我身边”、“就是现在”啦。

古诗词、古文两册涉及原文,而古文对于很多人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这两册中,除了根据原作者创作作品背景设计了小故事外,还以小夫子的视角进行了有趣生动的赏析,并附有百科知识链接。

总之,尽我所能呈给读者们一本文学咀嚼盛宴吧!有味道不合口的地方尽请提出,或者觉得很可口、营养、很实用都可以将意见发送到fxcf009@163.com。在下次的修订或后续系列创作中,我会及时更换“食材”,调整“烹饪手法及方法”!

书评(媒体评论)

儿子作文一直是弱项,平时也不爱看书,这套书帮了我一个大忙!那么多的写作素材,而且特别有意思!孩子爱看,现在写作文拈手就来,真是及时雨!

——作者的一位好友

我和爸爸都是文学爱好者,可惜孩子没有遗传我们。让他看点儿文学作品,培养点文学素养太难了!这套书有个好处,就是用故事吸引孩子,然后把知识潜移默化地就传递给了孩子,理解起来并不难。

——一位10岁孩子的妈妈董琴

现在看孩子学习,觉得就那点儿知识,真不明白为什么掌握起来那么费劲。后来仔细一琢磨,我自己小时候不也是老不开窍吗?一个成语、一篇古诗什么的背来背去也记不住。现在好了,有小夫子带着孩子一起学,孩子学得高兴,学得也快,我自己也解脱了!真是太棒了!

——一位13岁孩子的妈妈顾同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诗人与诗的故事--古诗中的百科/小夫子品文学识百科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贾月珍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纺织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6494878
开本 16开
页数 17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92
出版时间 2013-01-01
首版时间 2013-01-01
印刷时间 2013-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图书小类
重量 0.23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07.22
丛书名
印张 11.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0
155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0 7:2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