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当代中国的乡村治理与水利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文库 | 
| 内容 | 作者简介 王瑞芳,法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河南大学“杰出人才特区支持计划”特聘教授,主要从事当代中国经济史、水利史和“三农”问题研究,主持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新中国治水史”在内的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出版《土地制度变动与中国乡村社会变革》《当代中国水利史》等多部专著,在《当代中国史研究》《党史研究》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多次荣获省部级很好科研成果奖。 目录 导论 土地变动与社会结构 没收族田与封建宗族制度的解体 ——以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苏南土改为中心的考察 新中农的崛起:土改后农村社会结构的新变动 新中农崛起后阶级政策的调整 土改后的中国富农:从保存、限制到消灭 教育农民与移风易俗 “新三反”运动述评 “李四喜思想”讨论:新中国成立初期教育农民的尝试 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 ——新中国成立初期克服“李四喜思想”的成功经验 农村土改后恶风陋俗的革除与新民俗的形成 农村政策与扶贫工作 与粮食统购统销 统购统销政策的取消与中国农村改革的深化 告别贫困: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扶贫工作 精准扶贫:中国扶贫脱贫的新模式、新战略与新举措 农业发展与农田水利 对中国农业增产之路的探索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农田水利建设 “”时期农田水利建设得失问题研究评述 成就与教训:学大寨运动中的农田水利建设高潮 江河治理与生态建设 从点到面: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淮河治理 “”运动前后“三主”治水方针的形成与调整 从重建设到重效益: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水利工作重心的转变 从“三废”利用到污染治理:新中国环保事业的起步 后记 内容推荐 全书由5章,共20篇论文组成。本书是作者为纪念当代中国研究所成立30周年,以当代中国的“三农”问题为主题,遴选了20篇公开发表的论文,编著成这本个人文集,作为作者探讨“三农”问题的阶段性总结。内容涉及当代中国(自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始)的土地政策、农业政策、粮食政策、农田水利政策,以及水利建设和生态建设等方面等政策演变和历史。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当代中国的乡村治理与水利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文库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王瑞芳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当代中国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5410425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326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316000 | 
| 出版时间 | 2020-08-01 | 
| 首版时间 | 2020-08-01 | 
| 印刷时间 | 2020-08-01 | 
| 正文语种 | |
| 读者对象 |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科学总论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D638-53 | 
| 丛书名 | |
| 印张 |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
| 宽 | |
| 高 | 24cm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