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彼得堡故事/名著名译插图本
内容
编辑推荐

果戈理,俄国十九世纪最著名的小说家和剧作家。其作品以“极度忠于生活”的现实主义精神,鲜明生动的典型形象和笑中含泪的讽刺手法,奠定了俄罗斯文学批判现实主义的基石。本书收录了果戈理的七篇中短篇小说,小说主题均是描写小人物的命运,多以彼得堡为故事发生的地点,展现了当时俄国被压迫的广大群众的苦闷与不幸遭遇。

内容推荐

本书收录了果戈理的七篇小说:《涅瓦大街》、《鼻子》、《肖像》、《外套》、《马车》、《狂人日记》、《罗马》。表现了作者果戈理的爱憎立场是十分鲜明而彻底的,他对阶级荒淫无耻的生活感到不能忍受的生理的厌恶,而对于一些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小人物却又寄予激动的、血肉相关的爱,为他们所受到的不合理的待遇提出沉痛的抗议!

目录

涅瓦大街

鼻子

肖像

外套

马车

狂人日记

罗马

试读章节

涅瓦大街

至少在彼得堡,没有东西比涅瓦大街更好的了;对于它说来,涅瓦大街包括尽了一切。这条街上还有什么东西不起眼的呢一一可以称得是首都之花!我知道,它那些穷苦的和做官的居民没有一个人肯拿涅瓦大街去调换世上的任何财宝。不但拥有二十五岁青春、美髯和缝得极漂亮的大礼服的人,甚至就是下巴颏长出白毛,脑袋光滑得像银盆一样的人,都对涅瓦大街神魂颠倒。至于淑女们!——啊,淑女们就更是喜爱涅瓦大街了。哪一个人会不喜爱它呢?只要一走进涅瓦大街,你就感觉到完全被一种游荡的气氛包围住。任凭你再有多么重要的急事,可是一踏上这条街,你就准会把一切事情都抛到九霄云外去。这是惟一的一个地方,人们不是因为必要才上这儿来,不是实利和吞没整个彼得堡的商业利欲把他们赶到这儿来的。在涅瓦大街遇到的人,仿佛比在海洋街、豌豆街、打铁街、小市民街和其他的街上遇到的人更不自私些,在那些地方,吝啬、贪欲和实利刻画在步行的以及坐着轿车和弹簧座马车飞驰的人们的脸上。涅瓦大街是彼得堡的一个交通枢纽。彼得堡或维堡区的居民,凡是好几年没有去拜访住在沙滩或莫斯科关卡的朋友的,尽管可以放心,一定会在这儿碰见他们。随便什么人名通讯录和问讯处都不能像涅瓦大街传递这样正确的消息。万能的涅瓦大街!这是绝少散步之处的彼得堡的惟一解闷的地方!人行道打扫得多么干净,天啊,有多少双脚在上面留下了印迹!退伍兵的好像要把花岗石踩烂似的笨重而肮脏的长统靴,脑袋转向商店辉煌的橱窗像向日葵转向太阳似的年轻太太的精致的、轻得像烟一般的鞋子,前途充满希望的准尉的在地上划出鲜明痕迹的铿锵作响的佩刀,——这一切,都在它上面宣泄了强大的力或柔弱的力。仅仅在一天中间,海市蜃楼在这儿变幻得多么迅速!仅仅在一昼夜之间,它经历了多么大的变化!我们先从清晨说起吧,那时整个彼得堡飘荡着热烘烘的刚烤好的面包的香味,穿着破烂衣衫和旧斗篷的老婆婆们奔向教堂,奔向同情的过路人去乞讨施舍。习B时的涅瓦大街是空洞洞的:身体结实的掌柜和他们的大伙计都还穿着荷兰衬衫睡觉,或者用肥皂涂抹他们高贵的脸颊,喝着咖啡;乞丐们聚集在点心铺门口,睡眼惺忪的学徒昨天托着可可茶像苍蝇似的满屋子乱飞,现在不打领结,手里拿着扫帚,踱出来布施给他们发硬的糕饼和剩肴残饭。有事的人在街上走着:有时走过一些千活儿去的俄国庄稼汉,穿着沾满石灰的长统靴,即使以清洁驰名的叶卡捷林娜运河也没法把它们洗干净。照例淑女们是不好意思在这时候出门的,因为俄国人喜欢说些粗野刺耳的话,她们就是在戏园子里也不会听到。有时一个睡眼惺忪的官吏腋下夹着皮包走过,如果他需要经过涅瓦大街上衙门去的话。可以确定地说,在这时候,就是说,在十二点钟以前,涅瓦大街对于任何人都不是目的,却只是手段罢了:它渐渐地挤满了一些人,他们各有自己的职务、自己的关怀、自己的烦闷,但他们压根儿没有想到这条街。俄国庄稼汉谈说着十戈比银币或者七枚半戈比铜币,老大爷和老大娘们挥舞着手,或者自言自语着,有时做出惊人的手势,可是没有一个人去听他们,笑他们,除非只有穿着条纹麻布长袍,手持空酒瓶或者缝好的靴子,像一阵闪电似的奔过涅瓦大街的孩子们。在这时候,不管你再穿得随便些,甚至不戴礼帽而在脑瓜上扣一顶没有边的便帽,硬领高高地耸出在你的蝴蝶领结上面,——谁都不会注意到这些的。

到了十二点钟,各种国籍的家庭教师带领他们扎着细麻布硬领的学生涌进了涅瓦大街。英国的琼斯们和法国的柯克们跟托付在他们亲如父母一样的照顾下的学生挽着手同行,谆谆地教导他们,商店挂着招牌是为了让人知道店里有些什么货色。女教师们,苍白的密斯和玫瑰色的斯拉夫女郎,威严地走在轻快的、活泼的女孩子们后面,叫她们把肩膀抬高一些,挺起胸来;总之,这时候的涅瓦大街是一条教育味道的涅瓦大街。可是在靠近两点钟的时候,家庭教师、老师和孩子们就越来越少了:他们终于被温文优雅的父亲们排挤了出去,这些人跟他们珠光宝气的、花花绿绿的、神经衰弱的女伴们挽着手在这一带徜徉漫步。慢慢地,许多刚做完十分重要的家务的人参加到这一群里来了,有的刚同自己的医生谈过天气和鼻子上长出来的一粒小疙瘩,有的关心着马和自己很有天分的孩子的健康,有的读了广告和报上关于来往人物的重要报导,有的刚喝过了咖啡和茶;此外,还有一些凭着令人钦羡的命运赢得办理特别事务的重要职位的人。混到这一群里来的,还有一些在外交部做官,职务和习惯都显得超群出众的人。老天爷,多么令人惊叹的官职和职位啊!它们是怎样慰娱和升华人的心灵啊!可惜我不做官,没有福气领教上司老爷待人接物的这一份体己劲儿。凡是你在涅瓦大街遇见的一切,都是彬彬有礼的:绅士们穿着长长的大礼服,双手插在口袋里,淑女们穿着粉红色的、白色的和浅蓝色的长裾缎外衣,戴着小巧玲珑的帽子。你在这儿可以遇见以卓然不凡的令人惊奇的技巧从领结下面挤出来的独一无二的络腮胡子,天鹅绒般的、缎子般的、黑得像貂和炭似的,但是可惜,只有外交部的官员才有的络腮胡子。在别的衙门里办事的人,老天爷不肯赏赐他们黑色络腮胡子,最使他们不乐意的是他们必须长着棕黄色的。你在这儿可以遇见笔墨不能形容画笔不能描摹的美丽的短髭;半世精力花费在上面的短髭,——日日夜夜长时期担忧照顾的对象;这是洒满销魂荡魄的香水和香料,涂抹各式各样最名贵最稀有的香油的短髭,夜晚用薄犊皮纸卷起来的短髭,主人无比喜爱,过路人眼红羡慕的短髭。女人们会在两天内爱不忍释的千百种绚烂轻飘的帽子、衣裳、头巾,使涅瓦大街上的行人眼睛发花。好像是一片蝴蝶的海蓦地从花丛中飞起来,在雄性的黑甲虫上面像灿烂的云彩似的骚动着。你在这儿可以遇见从来不曾梦见过的腰身:不比瓶颈粗一些的纤巧而窄细的腰身,你看见了准会远远地躲到一边去,恐怕一不小心,粗鲁的胳膊肘把它碰了;你的心充满着懦怯和恐惧,害怕一口气会吹断了大自然和艺术的美妙的作品。并且,你在涅瓦大街可以遇见什么样的女衣袖子啊!哎呀,别提多么美啦!它们有点儿像两只轻气球,淑女们要是没有绅士们搀扶着的话,就会飞到半空中去;因为把淑女举到半空中,正像把盛满香槟酒的酒杯举到口边是同样容易而愉快的。无论在别的什么地方,两个人相遇时决不会像在涅瓦大街这样大方而从容地寒暄行礼。你在这儿可以遇见举世无双的微笑,精巧绝伦的微笑,一种笑使你迷醉得骨酥肉麻,另一种笑叫你自惭行秽,低下头去,又有一种笑叫你觉得比海军部大厦的尖塔还高,踌躇满志起来。你在这儿可以遇见人们气宇轩昂、派头十足地倾谈音乐会或者天气。你在这儿可以遇见千奇百怪、不可思议的人和事。老天爷!在涅瓦大街上可以遇见多少古怪的人物啊!有许多人,见到了你,准要注视你的靴子,当你走过去的时候,他们就回过头来,注视你的后襟。我到现在还不明白这是怎么一回事。我起初以为他们是鞋匠,然而事实不然:他们大部分都是在衙门里办事的,许多人擅长拟办从一个衙门送到另外一个衙门去的来往公文;还有一些人爱好散步,坐在点心铺里读报纸,总之,他们大部分都是衣冠楚楚的上流士绅。在正午两点到三点之间可以称为涅瓦大街活动焦点的这一段幸福的时间中,人间一切优美的作品在这儿举行着盛大的展览会。一个人夸耀有上等海獭皮领子的风度翩翩的大礼服,第二个人夸耀美丽的希腊式的鼻子,第三个人夸耀卓越无比的络腮胡子,第四个人夸耀一双勾魂的眼睛和美丽的女帽,第五个人在优美的小指头上戴着嵌有压邪符咒的宝石戒指,第六个人夸耀穿着迷人的鞋子的纤足,第七个人夸耀叹为观止的领结,第八个人夸耀令人迷醉的短髭。可是一过三点钟,展览会就结束了,人迹稀少了起来……在三点钟的时候,发生了新的变化。春天蓦地降临了涅瓦大街:整条街上挤满了穿绿制服的官员们。饥饿的九等文官、七等文官和其他的文官们尽量地加快脚步往前赶路。年轻的十四等文官、十二等文官和十等文官还想抓紧时间多在涅瓦大街上蹓跶一下,装出一副神气,好像他们压根儿没有在衙门里坐过六个钟头似的。可是,上了岁数的十等文官、九等文官和七等文官们急急忙忙地走过去,低着头;他们没有闲心思细看过路人;他们还没有完全摆脱掉自己的挂虑;他们脑袋里乱糟糟的,塞满一大堆开了头而尚未办理完毕的案卷;他们有很久的时间看不见招牌,却只看到公文箱或者处长的团团的面孔。P1-8

序言

《涅瓦大街》的故事是平淡无奇的,它写两个青年庇斯卡辽夫和庇罗果夫在同一天晚上去追踪各自所爱的女人,展开了各自不同的经历。从表面上看起来,这是两个毫不相关的平行的插曲,可是作者把它们放在一起,通过这两个人不同的遭遇,把带有深刻悲剧性的复杂的社会矛盾集中起来,非常尖锐地加以对照、暴露,于是对读者就有了深刻的教育意义。一方面是这个真诚、纯洁的艺术家庇斯卡辽夫。他追求理想的美,但在现实里只找到了庸俗和丑恶——他理想的美梦在现实的礁石上撞得粉碎,终于不得不用自杀来寻求逃避。另一方面,军官庇罗果夫是一个完全不同的人,他是一个没有心肝的俗物,因此和包围在庸俗气氛里的现实社会倒是如鱼得水、十分融洽的,他压根儿没有什么热情,只是逢场作戏地去玩弄一下女人,所以即使后来碰了一鼻子灰,饱挨了嫉妒的丈夫一顿拳头,撵了出来,他却还是自得其乐,吃了两个酥脆的肉馅饼,读了一会儿消闲的报纸《北方蜜蜂》,就什么都不放在心上了。我们可以充分感觉到:果戈理对当时俄国反动统治多么深恶痛绝!这绝对不是一个轻松有趣的恋爱故事,作者在这里是抱着公民的激情在为千千万万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小人物请命,他仿佛在对我们说:在这种社会里,真诚的人,追求理想的人,一辈子不会有出头的日子,相反的,那些在美丽的外表下面藏着卑鄙的灵魂的厚颜无耻之徒,却永远会是耀武扬威的天之骄子,官僚农奴主社会的实际的统治者!

《鼻子》里的主人公柯瓦辽夫少校是庇罗果夫中尉的一个同胞兄弟。《鼻子》这篇小说的体裁比较特别,初读时可能被离奇的故事情节吸引过去,反而对真正的内容感觉到模糊起来。光从情节上着眼,前后有许多自相矛盾之处:一开始时既然说是升天大街的一个理发师把鼻子割了去,后来在小说的结尾,鼻子怎么又会好端端地在柯瓦辽夫少校的脸上挂着,从此把理发师的“刑事罪行”一笔勾销,不再深究了呢?作者自己也提出过许多叙述上的破绽,这说明他是故布疑阵,使小说带上一种近乎神话式的怪异的风格,其实本意倒是不在这里的。

我们尽可以不去管这些叙述不近情理之处,否则是只会越弄越糊涂的。重要的却是通过鼻子失踪的故事去认识柯瓦辽夫这个非常富有现实性的人物。果戈理用令人捧腹的幽默的笔调活生生地圆出了柯瓦辽夫这一类人的生活的庸俗无聊。他一醒来就伸懒腰,照镜子,当他看见失掉了脸上这重要的一部分的时候,惊天动地的故事跟着就发生了。作者以鼻子为中心,写出这一篇富有怪异色彩的故事,实在是最恰当的,这样就更加增强了讽刺的力量。我们看来极其荒唐的事,在柯瓦辽夫这一类人却是最合情合理的。试问在尼古拉黑暗统治下的俄国,最吃得开的是哪一些人呢?不用说,正是像柯瓦辽夫这一类空虚的灵魂,人类的渣滓。这些人不学无术,用钻营拍马的手段混到八等文官的官衔,又虚张声势地自称为“少校”。这一类人的全部生活就是卖弄风流倜傥,天天出入交际场中,以认得名流夫人为光荣,也跟《涅瓦大街》里的庇罗果夫一样,他们没有真诚的爱情,看见随便什么女人,就会下意识地拉拉直细麻布的领子,向两边露出谄媚的微笑来。对于这一类人,鼻子当然是人身上最重要的部分,失掉了鼻子,就等于失掉了全部生存的意义。并且不管对方是什么人,只要官阶比自己高,说话时就得考虑到态度的合乎分寸和声调的娴雅。因此柯瓦辽夫才会把自己的鼻子想象成一个五等文官,自惭形秽地不敢去接近。在这些地方,十足地表现出柯瓦辽夫谄上骄下的势利,奴颜婢膝的无耻。果戈理对于统治阶级的辛辣的讽刺,在这里,的确是突入了最隐藏的灵魂深处。

还有《马车》里的车尔托库茨基,也是这一类型的人物。这篇小说没有什么铺张的场面、雕琢的词藻或是惊人的警句,可是通过这个简单的故事,我们触目惊心地看到车尔托库茨基过的是一种多么荒唐糊涂的生活。在揭发寄生虫地主阶级的庸俗无聊这一点上,果戈理的确是一位狙击的能手。

另一方面,是《外套》里那个因为外套被劫而痛不欲生的巴施马奇金,那个所谓“一辈子的九等文官”。巴施马奇金是一个没有远大志愿的人,他平凡的一生就是坐在办公桌前不停地抄写,甚至当上司老爷有意要提拔他,叫他干些别的较复杂的工作,他也不受抬举地、胆怯地辞谢了。这样的人活在世上,根本没有超出那卑微的存在的任何一点点权利,甚至说话也说不清,“那个,那个……”地夹着许多小品词,仿佛他天生做了什么亏心事在人面前挺不直腰板似的。他的外表也是完全不起眼的。再加上冒着彼得堡的严寒,一直老穿着那件破烂单薄的外套过冬。这哪里比得上柯瓦辽夫之流神气漂亮呢?可是,不知道为什么,读了《外套》之后,巴施马奇金那副可怜的模样,总好像粘在我们脑子里似的不容易忘掉,他引起我们怜爱,特别是引起我们发生一种强烈的愿望,深深地憎恨那个麻木不仁、冷淡残酷的吃人社会,要对它进行斗争。巴施马奇金的性格不是没有缺点的,可是我们怎么忍心去责备他呢?造成他软弱无能的是腐朽的社会制度。他周围的人,毫无一点人的感情,平时尽拿他开玩笑,欺负他,凌辱他,用他的受窘来排遣自己的寂寞无聊,等到他得了暴病死掉,他的座位上已经另外换了一个抄写员,大家对他的突然消失一点也不觉得什么惊奇,仿佛这世上从来就不曾有过他这个人一样。这是什么世界啊!

此外,《肖像》里的恰尔特科夫和《狂人日记》里的波普里希恩也都属于这一类。

表现在这本集子里的作者果戈理的爱憎立场是十分鲜明而彻底的,他对统治阶级荒淫无耻的生活感到不能忍受的生理的厌恶,而对于一些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小人物却又寄予那样激动的、血肉相关的爱,为他们所受到的不合理的待遇提出沉痛的抗议!作者甚至给《外套》的平凡的故事加上了一个荒诞无稽的神话式的结尾,让巴施马奇金的鬼魂在深夜里出现,去剥掉所有的官员们的外套,——也就是说,用一种幻想的形式去对柯瓦辽夫们的世界复仇!在这里,果戈理的立场和当时俄国被压迫的广大群众的感情是十分接近的,充分地说明了他作品里所包含的人民性和民主主义的因素。

此外,也有一些“败笔”,表现了果戈理世界观方面的缺陷和矛盾。例如《肖像》里的宗教赎罪观念和反动的神秘主义倾向,特别是在《罗马》一篇里,例如写那个年轻的公爵,对于革命波涛激荡中的巴黎感到厌倦,最后不得不向古色古香的平静的古罗马乞求安慰等等。但我想,我们还是可以从这全部七篇里面或多或少地吸取到一些东西的。最后,附带声明一下,这里有两篇小说以前曾经有过译文,这次重译时给了我很多的帮助和启发,我在这里谨表示谢意。

译者

1955年5月9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彼得堡故事/名著名译插图本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俄)果戈理
译者 满涛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020061372
开本 32开
页数 23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70
出版时间 1957-04-01
首版时间 1957-04-01
印刷时间 2008-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5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512.44
丛书名
印张 7.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8
148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2:1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