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新书--上海:党的诞生地系列研究丛书:人物·思想与中共建党 |
| 内容 | 作者简介 苏智良,1956年生于上海,祖籍浙江嵊州。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点带头人,上海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人文与传播学院院长、中国“慰安妇”问题研究中心主任、都市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兼任中国现代人物研究委员会主任、中国城市史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历史学会副会长、上海市初中历史教科书主编等。 目录 序言:追忆建党先贤的上海事迹/苏智良 江南文化、海派文化的特点及其与红色文化的关联/熊月之 塔拉索夫不是维经斯基/李丹阳 确定7月1日为中国共产党建立纪念日的历史情境还原/吴海勇 中国共产党成立时的/郭绪印 从伶仃洋畔到黄浦江边——杨殷与上海的两次交集/徐明 走向革命:“一大”前王尽美成长研究/张玉菡 陈望道与建党/江文君 刍议沈雁冰早年的革命活动与创建/张姚俊 杨明斋对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历史贡献/陈安杰 上海外国语学社述略/邵雍 湖北人与建党/高红霞、刘盼红 四川个党组织之创建始末——成都独立小组/焦敬超 丁宝琳:发起组里的神秘女性/姚霏 上海平民女校与资源动员/丰箫 叙论在上海革命活动轨迹/翁长松 “一大”会议闭幕日期研究述论/李云波 一大南湖会议召开日期再考——评《一大嘉兴南湖会议研究》/邵雍 海内外档案的收集、鉴别、翻译与解读——以有关李汉俊的档案为例/李丹阳 内容推荐 本书为2018年6月30日第二届“上海:党的诞生地”学术研讨会的论文集。书稿收录了近20篇中共建党人物及其思想研究的论文,将活跃在上海这片红色土地上的近代人物与中共建党的关系进行了充分阐发。不同于传统中共建党人物研究聚焦十三名一大代表,本书关注了直接或间接参与中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新书--上海:党的诞生地系列研究丛书:人物·思想与中共建党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苏智良 |
| 译者 | |
| 编者 | 编者:苏智良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上海教育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4491617 |
| 开本 | 23cm |
| 页数 | 210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225000 |
| 出版时间 | 2019-07-01 |
| 首版时间 | 2019-06-01 |
| 印刷时间 | 2019-07-01 |
| 正文语种 | CHI |
| 读者对象 | 党员领导干部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党政读物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354 |
| CIP核字 | 2019109387 |
| 中图分类号 | D235.51-53 |
| 丛书名 | “上海:党的诞生地”系列研究丛书 |
| 印张 | 13.7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上海 |
| 长 | 240 |
| 宽 | 171 |
| 高 | 24cm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58.00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