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一树叶子
内容
试读章节

在那遥远的小山村

一次次

我一次次回乡

回到那个名叫岭沟的

小山村

我定居的小城

离老家并不远

不知从何时有一种感觉

回乡的路一次次漫长

老家离我一年年遥远

一种说不出的滋味

萦绕心头

季节春去秋来

月儿圆了又缺

总有一支隐约的歌

一遍遍萦回耳畔——

在那遥远的小山村

那里是我的故乡

土里埋着我父

老屋住着我娘

干旱七月,发蔫的玉米

走过干旱七月的田亩

一棵棵站着发蔫的玉米

像一个个蔫头蔫脑的老农

愁眉苦脸,神情憔悴

快成熟的玉米渴望雨水

它们面朝黄土背负苍生

煎熬中祈祷苍天

普降久旱的甘霖

高温持续烧烤着大地

滚滚热浪灼烫着庄稼

耳边依稀传来玉米的叹息

这声音多么熟悉而沉重

看着将要枯萎的玉米

再望一眼头顶的烈日

我不禁也长叹一声

天哪——

哪里寻找,我曾经的乡村

路边,已非春播秋收的庄稼地

河边,已没了往日的垂柳依依

蛙声一片的稻田被一片楼居覆盖

那片青翠的竹林早已不见了踪影

那棵几代人路途遮阳挡雨的大铁树

已在几年前修路时被连根拔起

明清时期雕梁画栋的古宅院落

如今已成七零八落残壁断砖

即将被一片新宅替代

哪里寻找,我曾经的乡村  沿着一条荆棘丛生的小路

我走上儿时常去游玩的山坡

这里还保持着原有的模样

那道农业学大寨的石坎

那棵树冠如伞的青冈栎

那片铺着松针的林子

那道平缓的山垭草坪

哦,我曾经的乡村

一部分藏在这山野中

一部分被挤进记忆里

一阵午后的秋风吹来

我的思绪一片茫然

如满山摇晃的草木

故乡的月

为什么,故乡的月

总是那样光洁,明亮

在故乡之外,我才渐渐明白

是父亲从泥土一次次打磨出来的

是母亲在水中一遍遍淘洗出来的

故园小路

那条沿着河沟蜿蜒的故园小路还在

只是被两旁丛生的杂草挤得越来越细

小路一年年稀少了人来人往的身影

和牧羊人山歌般的吆喝声

一路死寂。老气横秋

秋天,走回这条落满枯枝败叶的小路

只看到路旁场院晒太阳的老人和一只花猫

沟边那棵光秃秃的老柿树上有几声鸟鸣

真怕有一天,小路连同老去的亲人们

渐渐被尘土和野草掩埋

老屋

我进了城

父母留在了老屋

父亲撒手远去后

只有母亲和老屋

相依相惜

如今母亲患病

我要接她到城里

留下孤独老屋

闭门不语

那天离开家门

我不敢回头去看看

我怕看到老屋两孔窗

如一双昏花老眼

空洞得叫人心疼

我是故乡一片叶子  自走出故乡

我不停地辗转流动

如今虽已定居城里

心地却始终没能安妥

游离于城市和乡村

漂浮不定

其实

我就是故乡一片叶子

一阵风,将我吹出故乡

飘飘荡荡这几十年

我随风而动

东走西移

有时候我就想

当我年老的时候

一阵风,将我吹回故乡

踏踏实实做一片

归根的落叶

雪夜路上

天还没亮

四周一片昏暗

踏着厚厚的积雪

我赶路等车

沿途不见一户灯光

十里雪路我遇到四个人

一个空手行走

一个扛着行李

一个骑自行车

一个挑水的人

看不清每个人的模样

看不清年龄、穿着和神情

也不知道他们各自的境遇

隐约能看清的,他们

都是男人。也能清楚的是

他们都是苦于生计的人

当然,包括我这等车的

雪夜行路人

生活在小城

在老家西口镇

我是那万分之一的人

在镇安县,我是几十万分之一

稍远,在商洛市我成几百万分之一

再远,在陕西或叫“三秦”

我小为几千万分之一。更远

不能设若更远了……

当走出去,越走越远

感觉自己一小再小,小如尘埃

一阵风会将我刮得无影无踪

因而,从家乡小镇来到县城  我就不愿往更远处去了

一次次放弃远走的机会

定居在小地方。从中

放大我自己。就这样

我虚荣地,安逸地

生活在小城

老屋,旧房子及其他

离开乡下老屋

年深月久,渐渐疏离

终有一天会丢掉了老屋

城里,我又搬了新居

便与旧房子一天天疏远

最终也会丢掉旧房子

一次次被丢掉的

岂止是老屋、旧房子

以及与之息息相关的东西

那些气息,感觉,时光和梦

那些斑斑驳驳却温馨的色彩

还有生命中某些可贵之物

丢掉了,再也无法找回

无法复制

夹缝岁月

我的居处被四周高楼夹击

该拥有的阳光被围堵了多半

我的办公场所被拥挤得几经变迁

一时挪这一时搬那

我每天走过那条人车涌动的街道

须左避右防那些疯跑的车辆

怕一不小心就可能遭遇灾祸

上有老下有小,乡下和城里

我常顾上下左右身心疲累

也常为顾此失彼而歉疚

我似乎一直没能走出

这有形无形的夹缝

那天我对着镜中几缕白发说

你呀你,也真够不容易的

在夹缝中你已生活了

整整二十三年

我摇头苦笑了一下

白发也颤动了一下

我的名字

王姓,德字排行

后面的这个“强”字

是父亲的良苦用心

小时候多病多灾

父亲盼我平安坚强

就给我起了这个名字  这是父亲一生一世

郑重的命名

想想这个名字

我就想起历经的人生

饥饿,挫折,坎坷,苦累

一次次病魔的折腾……

这么些年

每当遭遇厄运

耳边总有亲切的声音

是父亲喊着我的名字

父亲已离开人世

我还得顽强前行

期待

我期待着什么

我自己也不大明白

就是在期待

期待着

如寂静的黑夜

一道闪电划破长空

划破我朦胧的期待后

又陷入莫名的

期待中

如一场秋雨后

湛蓝的天空浮动着流云

这似乎并非我所期待

却在冥冥期待中

遥望远天

过客

走过滚滚长江水滔滔黄河浪

走过妩媚的西子湖畔江南水乡

走过雄浑的大漠戈壁高原雪山

走过辽阔的草原壮阔的大海

走过名山大川名寺古刹

走过南北走过东西

走过春风走过夏雨

已是霜落鬓发。回头望

依然记得走过的一路风景

一路却没留下我任何印象

我的印象只留给了我自己

我是过客

P34-51

书评(媒体评论)

王德强的诗,几乎穷尽了故土的风物以及这些风物固有的欣喜与伤痛。诗人以个体视角获取的体验,正是人间共同的情感。

——诗人南书堂

王德强的诗,语词质朴无华,却充沛着打动人的力量,这样的诗,我喜欢。

——诗人慧玮

品读德强的诗歌,从字里行间能嗅出泥土的清香,感受炽热的乡情。德强是一个不注重技巧写作的诗人,大山、草木、庄稼、亲人,甚至司空见惯的日常生活,都拿来人诗。我一直认为,德强的诗歌满溢着真情,诗品如人品,朴素若土豆,但营养丰富,养人。我打心眼里喜欢这样的诗歌。

——诗人白公智

目录

序言:一部献给父母、故乡的深情之作/远洲

第一辑 乡村记忆

 村口

 回乡的班车

 说给乡亲们

 出城的路口

 嚼一根故乡的草

 乡音

 乡情

 乡村记忆

 年的脚步

 帮乡亲们买车票

 我们都是村庄的孩子

 邻居家的狗

 不老不倦的乡情

 打工者,年在归途

 山道上,结满一茬茬乡愁

 想起农活儿

 耳聋的父亲

 小路走来一群牛羊

 我能给你什么,故乡

 父亲过年

 读月亮

 回归故里

 细小的地名

 农谚

 餐桌上

 父亲与农具

 麦浪,麦浪,滚滚麦浪

 父亲的坟上长出一棵玉米

 故土魂

 村庄,草木深深

 在那遥远的小山村

 干旱七月,发蔫的玉米

 哪里寻找,我曾经的乡村

 故乡的月

 故园小路

 老屋

 我是故乡一片叶子

第二辑 行者之路

 雪夜路上

 生活在小城

 老屋,旧房子及其他

 夹缝岁月

 我的名字

 期待

 过客

 到了端午,我就想远了

 南门坡那座庙宇

 去殡仪馆的石阶路

 一枚落叶

 献给秋的礼物

 行者之路

 我被岁月一遍遍雕刻

 仰望

 塔云山(四题)

 当我老成冬天一棵树

 你和诗的小屋

 秋天,在杜甫草堂

 秋风有意

 这个秋天来之不易

 秋天的仰望

 阅读中国地图

 在厦门海

 走进母亲河

 走近玉龙雪山

 灵山大佛

 秋意秦岭

 塔尔寺,我见到朝圣者

 青海湖,青海湖

 行进柴达木

 鸣沙山驼队

 月牙泉,秋水文章

 德令哈的山

 尕海,那一对水鸟

 阅读若尔盖大草原

 郎木寺,赶赴一场天葬

 桑科草原的马匹

 夏河归来

 走进花湖,走进青春梦幻

第三辑 冬日的画

 我那些文字

 娘的泪

 冬月就像腊月天

 真想老娘狠狠抽打我

 冬日的画

 母亲的日子

 扎进土地的父亲

 我幸福地叫着娘

 大风从坡上刮过

 母亲病中的样子

 我祈祷,这个冬天

 父亲,一座坟

 清明,我对父亲说

 老伴儿

 想起父亲

 秋祭

 母亲的核桃

 不再低头的父亲

 一颗麦粒,一尊父亲的头像

 不忍仔细多瞅娘一眼

 秋风起时

 庄稼地,父亲的身影

 接父亲过年

 父亲坟上的草

 寂寞中秋

 黄昏,一只鸦雀飞回了巢

第四辑 搅拌生活

 与诗对饮

 居处

 搅拌生活

 一棵草的幸福

 想到身后事

 秋意

 我与父亲的差距

 观合阳提线木偶戏

 阳光、厨房及其他

 茶话

 双手

 病中札记(五首)

 遗忘

 诗写的星空

 每一次,经过菜市场

 烟蒂

 终归寂寞

 有时候……

 邮局门外书摊的老头儿死了

 抖落的梦

 面对一条河流的干涸

 也说生死

 十字街头,算命的瞎子

 收废纸的老汉

 突围

 穿过隧道

 一枚竹叶落下来

 擦拭

 殡仪馆,一老一少的逝者

 写诗的流云走了

 这个夏天

 咬碎时光的坚硬

 一只麻雀

 与一只蚂蚁的十分钟

 黄昏,一只游走在街上的猫

 弓

 一杯茶的下午

 落叶赋

 午后时光

 中年以后的视力

 听坟

 时光与梦

 一树叶子

 我不敢轻视这些小草

第五辑 多年以后

 红叶的表白

 筑巢的燕子

 惦记

 泅渡

 花儿凋零,叶子绿着

 走过那片桃林

 你的名字

 试着把你写进诗行

 秋天的一个中午

 我是冬日夜空寥落的一颗星辰

 不敢去看桃花

 窗

 有一些话

 你打哪里来

 假如这是一个谎言

 瘦月

 牵挂的时光

 也说树和叶子

 岁月

 窗外,那一只鸟

 冬天,唯有思念没有老去

 我丢失了什么

 早春细节

 那年枫叶正红

 这场秋雨,让我模糊了月光

 桃花泪

 绝恋

 风景

 是谁,生动了昨夜的梦

 远山,以及曾经的人

 秋雨淅沥

 秘密

 不是我,是梦忘不掉

 多年以后

 上帝,祈求你答应我一件事

·附录·

 盛开在人心问的花儿

 兄弟写诗,兄弟闲话

 王德强先生的“白开水”

 真淳质朴的王德强诗歌

序言

一部献给父母、故乡的深情之作——读王德强诗集《一树叶子》

◎远洲

德强要出诗集了,他很早就给我打招呼,要我给他的诗写点什么,我也愉快允诺过,时间一晃就是几年。今年春天,他给我发来了几十首诗稿,因生活事务繁杂,加之我的懒惰,直到8月初,我才认认真真地读了几遍他的诗稿,其实在这些诗稿里,有很多诗我曾在他的博客上读过。纵观德强的诗,给我的最突出感受是情真、自然、朴实、明快。就像他做人一样,诗如其人。

从内容上看,德强的诗主要写父母亲情,写故乡家园,写生活感悟,写旅游山水。诗里出现的人情物事、日月星辰,山水草木都是他熟稔于心的景象,丝毫没有为赋新诗强说愁的痕迹。古人李梦阳在《诗集自序》中说:“夫文人学子,比兴寡而直率多。何也?出于情寡而工于词多也。”又说:“余之诗,非真也。王子所谓文人学子韵言尔,出之情寡而工之词多者也。”这是李梦阳对一些文人学子(也是批评自己)诗作少真情实感,而只是追求表面形式的华美精工,为文而造情,成为浮泛华丽之作提出的批评。真情是指情感的真挚淳厚,是构成诗的艺术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只有真情才能最直接感染读者,打动人心,诗才有意味。至于近年来诗坛上兴盛一时的诗要“冷抒情”、“零抒情”,尽力站在抒情的背面排斥抒情,甚至“不要抒情”,我认为这是一种认识上的偏颇,这种理论有待于更长的实践来检验,起码在当下,它是支撑不起写作实践的。好在德强的诗并不跟风,他在老老实实地写诗,无论写父母、写故乡,还是写其他,每一首诗都在用真情吟唱,都能做到言之有物,物之有感、感之有情,是原汁原味的人间烟火,情深意切的心灵表白。

在《庄稼地,父亲的身影》一诗中,诗人写了父亲在庄稼地里劳作的身影,“在一片玉米地/我望见父亲正弯下腰/几棵被牛羊踩倒的玉米/他小心地扶起,用玉米叶子/绑靠另一棵玉米秆上//庄稼收完了/父亲习惯背着背笼/边走边捡拾撒落的粮食/一把豆角,半截包谷棒子/一棵菜籽,几个洋芋//冬天的地里空闲着/父亲还在地边转悠/不是打理杂草/就是捡拾石头/……”一个饱满的父亲形象跃然纸上,正当读者为父亲这个形象产生敬意之情时,诗却突然一转:“父亲走了/他哪里也没去/他是去了庄稼地”。原来,他是在回忆父亲在世时的辛勤,在抒发父亲与庄稼地的深厚感情,一个儿子对父亲的深切怀念之情愫萦绕于诗外。德强写父亲的诗,更多写的是与父亲土地的生活,这不由得使我想起诺贝尔奖获得者、北爱尔兰诗人谢默斯·希尼的《挖掘》:“我的窗下,一个清晰而粗粝的响声/铁铲切进了砾石累累的土地:/我爹在挖土。我向下望/看到花坪间他正使劲的臀部/弯下去,伸上来,二十年来/穿过白薯垄有节奏地俯仰着,/他在挖土。//粗劣的靴子踩在铁铲上,长柄/贴着膝头的内侧有力地撬动,/他把表面一层厚土连根掀起,/把铁铲发亮的一边深深埋下去,/使新薯四散,我们捡在手中,/爱它们又凉又硬的味儿。”希尼对农村的思想感情也是坚实的,这首诗既具体细腻,又真实可信;既质朴无华,又新颖生动。语言通俗、明白、自然,但又很简洁有力,不事渲染。我不知道德强的诗是否受到过这首诗的影响,但我从他的诗里总能看到一点希尼的影子。“大约七十五岁后/父亲的背就明显驼了/像被岁月拖着的一具/沉重的犁,缓缓划动在/生命的时光里”(《扎进土地的父亲》);“一辈子务农的父亲/一辈子都低着头/向土地低头/向庄稼低头/向农活低头/只有歇息的当儿/才伸起腰抬头看看天/看看远处//……如今,走进土里的父亲/终于不再低头了/背朝黄土面朝天”(《不再低头的父亲》)。作为农民的儿子,他敬仰父亲,又蕴含着同情和惋惜,他把父亲比作一粒麦,“麦粒的形态/宛若父亲的头像/麦子的色泽/就是父亲的容颜//家乡坡陡地薄/那并不饱满的麦粒/如父亲瘦削的面庞/麦粒上的纹路/是父亲的皱痕”(《一颗麦粒,一尊父亲的头像》),这是一个精巧新鲜的比喻,形神兼备。德强写父亲的诗,采用的是写实手法,读来沉重。他写给母亲的诗同样是写实。写父亲的诗偏重于父亲与土地的关系,而写母亲的诗则倚重于母爱情感。“老家如今能变卖钱的/也就房前屋后几树核桃/那是母亲的庄稼/从春到秋//核桃熟了/母亲急着请人打回来/她挪动着不灵便的手脚/脱皮,晾晒,砸壳/用锥子一点一点地/掏空壳里的桃仁//拾掇好多个日子/母亲一个也不舍得吃/把卖下的钱一分不少/全塞在我手里,说/她用不上这钱//母亲老了,我们不在身边/她把对儿孙的爱/寄托在每一个核桃上/挖空了心思”(《母亲的核桃》),形象如核桃一样的老母亲,为了疼爱儿子,真是挖空了心思,连一核桃仁也舍不得吃,读来怎能不让人感动。母亲一生也是艰辛的,深居山中,长年累月地在山沟里生活。“我进了城/父母留在了老屋/父亲撒手远去后/只有母亲和老屋/相依相惜//如今母亲患病/我要接她到城里/留下孤独老屋/闭门不语//那天离开家门/我不敢回头去看看/我怕看到老屋两孔窗/如一双昏花老眼/空洞得叫人心疼”(《老屋》),曾经的老屋,曾经藏着梦想的幸福之家,随着岁月的流逝,只剩下了两孔如母亲昏花的老眼一样的窗洞,是人去屋空的空洞,作者的内心是荒凉的。为人之子,当母亲年迈多病,尽孝是应尽的责任,这种关心不仅仅是指物质的关心,还有精神层面的呵护。这就是抽时间多陪伴在母亲的身边,哪怕缄默着,只要母亲知道你在她跟前。“飞白的发丝/是岁月落给娘的满头霜雪/我不忍仔细多瞅娘一眼/瞅一眼,娘又老一截//深深的皱纹/是艰辛留给娘的满面伤疤/我不忍仔细多瞅娘一眼/瞅一眼,娘又疼一次”(《不忍仔细多瞅娘一眼》),这样的情景,一定会有血缘关系上的心与心的感应,没有人会怀疑“不忍仔细多瞅娘一眼”的真实心境。在儿子眼里,娘就是他心里的神,也是他精神世界里最重要的情感支柱。再看看德强用白描的手法写给娘的《冬日的画》:“冬日。午后的阳光暖暖地/照着故园坐东朝西三间老屋/照着屋檐下坐着的老娘/满头白发银光闪烁/瘦削的脸庞轮廓分明/神态静默如一尊雕像//她凝望着偏西的日头/像凝望日头一样久远的往事/那只花猫蜷缩在身边/睡得正香”。如果说之前的诗是写母亲艰辛慈爱的一面,那么这首诗则抓住了一个瞬间,从侧面发现了母亲晚年的平静安详,亦然寄托了对母亲的无限热爱与眷恋,如一幅素描。

……

德强的诗也写日常生活,如爱情、旅行、见闻、感悟、哲理等,这些诗都明白晓畅,不做作,不煽情,给人感动和启示,有自己的生命体验,读来十分亲切。如《不敢去看桃花》、《当我老成冬天一棵树》、《生之疼痛》、《一棵草的幸福》、《也说生死》、《塔尔寺,我见到朝圣者》等。有些诗里还蕴含着淡淡的禅意。“一树叶子/就是芸芸众生/我是其中一叶//枝头的叶子/高低前后差异/命运各不相同//我知道我的位置/平静地面对季节/无论是春还是夏//当又一个秋天来临/我只想把自己/交给一场风”(《一树叶子》),短短的一首诗,却包含了自然界生命内在的规律,又把“我”融入其中,顺其自然地面对季节,这是一种坦然的生命态度,没有经过风雨人生,是写不出这一体验的。这首诗写得空灵自然,与他写实风格的诗比较,是另外一种美感。

学诗几十年了,对什么是好诗,仍然感到惶惑。尤其是面对发展变化中的新诗,面对诗歌审美理论的种种声音,面对网络每日涌现的成千上万的诗选诗作,真的有无所适从的感觉。诗真是一个说不清的东西。但还要学诗,还要写诗,我的体验是,一个人具有什么样的气质,就写什么样的诗,就像南北迥异的文化,一个细腻一个粗犷,你小桥流水人家,我大漠孤烟日圆,你灵性委婉你就在空灵上下功夫,你朴拙耿直你就在厚重上找门道,个人的气质千差万别,写出的诗就应该各领风骚,只有写出自己的个性和心性,好坏就应该交给造化去点评。宋代《文则精义》中说:“文章不难于巧而难于拙,不难于曲而难于直,不难于细而难于粗,不难于华而难于质。”这里所谓的“拙”“直”,实际上是自然朴实的表现。我喜欢德强的诗,就像我喜欢他这个人一样,厚重,诚实,朴素。他写诗很勤奋,一直坚持他喜好的写法,这些年也发表了不少诗作,入选各种选本,这是他勤奋收获的诗意,增加了他生活的厚度。这本诗集的出版,是他献给父母的礼物,也是馈赠给故乡的礼品,同时也是对他自己近几年来诗歌创作的一个总结。真诚希望德强在今后的创作中,写得更节制一点,含蓄一点。在欣赏中获得审美,在写作中提炼诗意,期待他更多更好的诗篇问世。

2014年秋于西安

内容推荐

《一树叶子》为作者王德强的诗歌选集,共分为五辑。有对山水自然景观的歌咏,有对历史人文的慨叹,有对乡情亲情友情的抒怀,有对生活及人生的感悟,有对社会发展变化的赞美……大山、草木、庄稼、亲人,甚至司空见惯的日常生活,都是作者入诗的对象,从字里行间几乎还能嗅出泥土的清香,感受乡亲炽热的乡情。

编辑推荐

《一树叶子》是一部诗集,收录了陕西省作协会员王德强的现代诗歌一百八十多首。王德强的诗歌,几乎穷尽了故土的风物以及这些风物固有的欣喜与伤痛。诗人以个体视角获取的体验,也是人间共同的情感。王德强的诗歌,语词质朴无华,却也充沛着打动人的力量。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一树叶子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德强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宁夏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27058823
开本 32开
页数 23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60
出版时间 2014-11-01
首版时间 2014-11-01
印刷时间 2014-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96
CIP核字 2014267421
中图分类号 I227
丛书名
印张 8
印次 1
出版地 宁夏
210
146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4 20:4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