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走向儿童文学的新观念/中国儿童文学名家论集 |
内容 | 作者简介 吴其南,1945年生,浙江安吉人,现为浙江温州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已出版的专著有《中国童话史》《代际冲突与文化选择》《德国儿童文学纵横》《转型期少儿文学思潮史》《童话的诗学》《现实·文本·文本间性》《<围城>修辞论》等。现正进行“后现代文化语境下的诗意成长”等课题的研究。 目录 ·历史的和美学的批评· 他们开辟了少儿文学的新边疆 ——“探索性”少儿文学之探索 时间失落:当前儿童文学的一种隐忧 大众传媒和儿童文学存在论上的危机 反抗现代化 ——20世纪儿童文学现代性的一种表现形式 谁需要儿童文学? ·心理分析及身体叙事· 在醒来的身体中成长 ——新时期以来少儿文学中的身体叙事 精神分析视域中陈丹燕的少女小说 《李寄》的精神分析 田螺姑娘 ——一个乡村穷小子的老婆梦 ·后现代主义和现象学批评· 中国少儿文学也在走向后现代主义? 儿童文学是什么? 《童话的诗学》绪论 文学作品的修辞阅读 ——《(围城)修辞论》绪论 走出现代性 告别本质论 ——《故乡是一段岁月》前言 文学时间:本真存在的到场 ——读马大康等的《文学时间研究》 想象儿童的想象 ——读王立春《贪吃的月光》 关于“淘气”的现象学分析 ·文化批评· 新时期少儿文学的审父意识 “复演说”和成人对儿童的“殖民” 红色儿童文学的时间维度 《闪闪的红星》:一部三流之作何以成为“经典” 《20世纪中国儿童文学的文化阐释》绪论 被悬搁的尴尬与机遇 ——当代中国少儿文学中的生身之父为什么总是缺席 安妮、艾米莉和加拿大文化精神 ·叙述学与接受美学· 儿童文学的问题是个叙事问题 儿童文学不只是写给儿童的 ——关于儿童文学中“双隐含读者”问题的探讨 “幻想文学”是个伪概念 “儿童的秘密”和“对儿童的秘密” “打岔”的艺术 ·其他· 几种特殊类型的童谣 世界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读解与评论 短评论和序言选 ·附录· 学术年表 后记:建构论和文化达尔文主义 主编小记 内容推荐 《中国儿童文学名家论集》是一套具有极高学术价值的理论文丛,汇聚了当下中国儿童文学理论界最有学术影响力的10位中坚学者:吴其南、金燕玉、王泉根、刘绪源、班马、孙建江、朱自强、汤锐、彭懿、方卫平。他们是中国儿童文学学术进程的重要参与者和见证者,其学术贡献更是中国当代儿童文学理论史上重要的一笔。 这套丛书,内容涉及中国儿童文学的历史发展、理论进程、创作思想、作家作品研究,儿童文化产业透析等方面,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史料价值,将对当代中国儿童文学理论、创作、阅读等方面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是图书馆馆藏、学术研究、儿童文学爱好者等的必备藏书。 吴其南著的这本《走向儿童文学的新观念》为丛书之一,包含:历史的和美学的批评、心理分析及身体叙事、后现代主义和现象学批评、文化批评、叙述学与接受美学、其他、附录七部分内容。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走向儿童文学的新观念/中国儿童文学名家论集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吴其南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青岛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55238232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30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450 |
出版时间 | 2017-06 |
首版时间 | 2017-06 |
印刷时间 | 2017-06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文学理论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630 |
CIP核字 | 2016076277 |
中图分类号 | I058 |
丛书名 | |
印张 | 21.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山东 |
长 | 240 |
宽 | 171 |
高 | 2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