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走出王权主义藩篱
内容
作者简介
葛荃,博士,政治学教授。曾任教于南开大学、山东大学,逡巡于中国政治思想与政治文化领域三十余年,迄今出版著述二十多种。在学术界有较高知名度,兼任中国政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会会长等。代表作有《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修订本)》《中国政治文化教程》《权力宰制理性——士人、传统政治文化与中国社会》《立命与忠诚——士人政治精神的典型分析》《认识与沉思的积淀——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历程》。
目录
绪说
一、现代政治文化研究概说
(一)现代政治文化的一般理论
(二)当代中国的政治文化研究
二、传统中国“道”的专制
(一)道的基本内涵
(二)孔儒之道
(三)圣王以“道”治天下
第一讲 政治价值(一):传统中国的君权至上政治价值结构
一、价值与政治价值
二、传统政治价值结构
(一)君权至上
(二)父权至尊
(三)伦常神圣
(四)均平理想
(五)明哲保身
第二讲 政治价值(二):“人”的本质与“人”的价值实现
一、人性自觉与人的本质
二、“人道”原则与对个体人的压抑
三、圣化:“人”的价值的实现
四、结语:主体意识的断层与民族精神
第三讲 政治角色:士人的政治存在与政治心态
一、道与王的同一和冲突
二、孔子的选择与士人的政治存在样态
(一)在道与王的夹缝中求生存
(二)士人的五种出路
三、士人阶层的从属参与型政治心态
四、从士人到知识分子
(一)知识分子的规定性与士人精神
(二)士人精神的现代转换
第四讲 政治人格:从小人到圣人
一、从等级身份到政治人格
二、小人人格的“反道德”特质及其政治表现
(一)小人人格特质分析
(二)小人的政治表现与境况
三、君子人格的道德特性与政治功能
(一)君子的道德规定性
(二)君子的政治功能
(三)君子人格与君主政治
四、乡愿与伪君子
(一)狂、狷与乡愿
(二)关于伪君子
五、内圣外王:理想人格与理想政治
(一)圣论与圣人人格
(二)内圣外王与修齐治平:儒家文化的理想人生与理想社会
(三)圣化文化与圣人宰制社会
第五讲 政治观念与意识(一):从臣民观到公民意识
一、君主政治与臣民观念
(一)臣民的忠君义务观
(二)权利主体意识的缺失
二、“尽人皆奴仆”的臣民心态
三、在实践中学会做公民
第六讲 政治观念与意识(二):“公私观”三境界
一、境界一:“以君为本”的公私观
二、境界二:“以民为本”的公私观
三、境界三:“以人为本”的公私观
四、从“以民为本”到“以公民为本”
第七讲 政治观念与意识(三):中国传统制衡观念与政治运作
一、西方文化中的政治制衡观念
二、中国传统的制衡观念及其价值构成
(一)和同论与道义制衡
(二)道义制衡的价值结构
三、中国传统制衡观念的困境与观念的转换
(一)制衡方式:苍白无力的道德规劝
(二)走出传统制衡观念的困境
第八讲 政治伦理(一):君臣之道与贤人政治
一、为君之道
(一)敬天法祖,尊师重道
(二)立公去私,任贤纳谏
(三)励精图治,勤政爱民
二、为臣之道
(一)忠君之道
(二)治民与恤民
三、贤人政治与清官期盼
(一)贤人政治模式
(二)所谓”清官期盼
第九讲 政治伦理(二):忠孝之道与传统义务观
一、忠孝三境界
(一)孝道三境界
(二)忠德三境界
二、忠孝之道的逻辑统一与实际选择的两难性
(一)忠孝统
(二)忠孝难两全
三、忠孝义务与极度扩张型亲情义务观
第十讲 政治社会化:传统中国的“教化”之道
一、“政治社会化”一般理论与中国传统社会的政治社会化
(一)政治社会化与政治人
(二)传统中国政治社会化的特点
二、教化之道
(一)学校教化
(二)循吏的教化功能与表彰循吏
(三)表彰直言、忠义、孝悌与义门
(四)地方绅士的教化功能
(五)教化与移风易俗
三、政治录用的政治社会化功能与庸人体制
(一)政治录用与教化
(二)庸人体制与精英政治
第十一讲 政治哲学之政治信仰:政治合法性思维与中国化信仰理性
一、合法性理论与中国上古时代政治合法性思维特点
(一)西方文化传统中的合法性理论范式
(二)中国上古三代政治合法性认识的思维特点
二、先秦诸子的政治合法性论证方式
(一)“圣化”思想
(二)“君天同极”论
(三)“主阳臣阴”说
(四)“君道同体”观
(五)从君主的产生论证政治合法性
(六)先秦诸子政治合法性论证的理论特点
三、汉儒的合法性论证方式
(一)从天人关系论证政治合法性
(二)与政治合法性相关的理论问题
四、传统中国的信仰理性与恩宠政治文化性格
(一)思辨理性与中国化信仰理性的规定性分析
(二)恩宠政治文化性格:权力崇拜与“造神”情结
第十二讲 政治哲学之思维定式(一):善恶两分与政治主体思维的缺失
一、善恶两分的绝对化政治思维定式
(一)东林士人群体的“非此即彼”认知模式
(二)“善恶两分”的致思逻辑
(三)“童稚思维”的文化遗患
二、中国传统政治主体思维的缺失
(一)政治主体两层次说
(二)传统政治主体思维的缺失
第十三讲 政治哲学之思维定式(二):托古改制与归返原典政治思维
一、“托古改制”政治思维定式
(一)托古思维的源流
(二)托古改制政治思维定式的致思逻辑
(三)托古改制政治思维定式的“历史合理”与当下流弊
二、“归返原典”政治思维特点
(一)清代汉学的“求是”治学宗旨
(二)理学批判与归返原典政治思维
第十四讲 政治哲学之思维定式(三):比类逻辑与“”政治思维定式
一、比类逻辑与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思维特点
(一)比类逻辑思维三要点
(二)比类逻辑与君主政治的认知和运作
(三)“死的”何以拖住“活的”?
二、斗争哲学与“”政治思维定式
(一)斗争哲学:“”政治思维定式的理念之源
(二)“”政治思维定式的致思逻辑
(三)“”政治思维定式的流弊与反思
第十五讲 传统中国的公共性探析
一、传统中国的社会性认知与实践
二、传统中国的社会性与现代公共性辨析
(一)价值内涵
(二)关注的问题与国家组织目标
(三)操作方式亦即实现路径
三、传统中国社会领域三层次说
四、转型中国对传统政治文化的承续
五、作为中国政治思想与政治文化研究的方法论意义
(一)历史认知与历史感
(二)主观投射与主观投射过度
(三)学术研究的“非唯一功利性
第十六讲 走出王权主义藩篱(代结语)
一、王权主义提出的政治学价值
二、王权主义提出的政治文化研究价值
三、走出王权主义即走出中世纪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推荐
本书是一部运用现代政治文化理论作用方法论,研究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与社会政治的专门之作。主要讲论和分析了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价值结构、政治观念与意识、政治人格、政治伦理、政治社会化、政治信仰与政治思维定式等。通过对传统中国的深入剖析,作者认为当代中国在思想文化的某些层面尚没有走出中世纪,在人们的意识和行为选择的某些方面依然羁绊于王权主义藩篱。作为一部学术专著,每个论题均有原创性学术判断,兹可以作为专业人士之研究佐助,同时也为有意愿深入解读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政治的读者提供了一条认知路径。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走出王权主义藩篱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葛荃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天津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1116082
开本 16开
页数 43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70千字
出版时间 2017-03-01
首版时间 2017-03-01
印刷时间 2017-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政治理论
图书小类
重量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D6
丛书名
印张
印次 1
出版地
24cm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0: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