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学为世界人的迷思(中国近现代留学生的表象史研究)/珞珈国学丛书研究系列 |
内容 | 内容推荐 留学,绝非单纯地“学”,它更意味着从故土移居异域,为求索新知,必得拓展新的自我,适应陌生空间,熏染别样风习。本书即聚焦于晚清至1949年之间的中国留学生形象。此处,“留学生”特指由中国去往异国获取学位、考察、访学、游学的中国人,他们所处的叙事空间可为中国,亦可在境外。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风东渐,留学生是中国与世界对话的重要载体;彼时人士对留学生的认知,涉及自我认同、民族国家建构、文化冲突等重大命题,其中有会通,亦有撕裂。因而,从表象社会史的层面而言,“时人眼中的留学生”这一话题相当值得探讨,以此为圆心,其半径覆盖至一系列思想概念的形成、变异和传播。 作者简介 余婉卉,武汉大学文学博士,在清华大学哲学系完成博士后研究,2012年迄今任教于武汉大学国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比较诗学、域外中国学研究。已在《文学评论》《读书》《中国学术》等刊物上发表文章数篇;出版译著《文学体验导引》《温德先生》等;编选《清华国学书系·冯永轩文存》。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鱼龙混杂,贤愚不分”的留学生 第一节 多元而裂变的留学生形象 第二节 犬牙交错的社会表情 第三节 蔚为大观的负面书写 第二章 留学潮中的民族主义叙事 第一节 民族寓言中的留学生 第二节 留日生:民族主义的引进 第三节 民族主义的张扬 第三章 留学生形象与“洋派”话语 第一节 “洋派”文化的实践者 第二节 输西学入中国 第三节 “洋派”话语的光环之下 第四章 留学生形象与“传统” 第一节 传统元素在留学生叙事中的表现 第二节 传统元素的地位 第三节 传统元素的变异 余论 主要参考文献 导语 “时人眼中的留学生”这一话题相当值得探讨,以此为圆心,其半径可以覆盖至一系列思想概念的形成、变异和传播。“留学生文学”和“文学中的留学生”等话题而今己非“生鲜”。本书力图以表象史为关怀,在文学叙事与历史叙事的比照中挖掘中国近现代留学生的象征意义,以此折射时人如何理解和营造他们的文化语境。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学为世界人的迷思(中国近现代留学生的表象史研究)/珞珈国学丛书研究系列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余婉卉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商务印书馆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0176859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401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
出版时间 | 2019-11-01 |
首版时间 | 2019-11-01 |
印刷时间 | 2019-1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520 |
CIP核字 | 2019155671 |
中图分类号 | G649.29 |
丛书名 | |
印张 | 25.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29 |
宽 | 149 |
高 | 19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