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本系统讨论“儒”的定义和历史的著作。它以胡适的《不朽——我的宗教》开篇,然后,论述了他对儒家的一些的认识和看法,如[论儒是殷民族的教士]、[论儒的生活]、[论“五百年必有王者兴”的预言]、[论孔子的大贡献]、[论孔子与老子的关系]等等。最后,他还附录了两篇文章,题为[儒教的使命]、[儒家的有为主义]。
| 图书 | 胡适之说儒(彩色图文本) |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是一本系统讨论“儒”的定义和历史的著作。它以胡适的《不朽——我的宗教》开篇,然后,论述了他对儒家的一些的认识和看法,如[论儒是殷民族的教士]、[论儒的生活]、[论“五百年必有王者兴”的预言]、[论孔子的大贡献]、[论孔子与老子的关系]等等。最后,他还附录了两篇文章,题为[儒教的使命]、[儒家的有为主义]。 目录 不朽——我的宗教 8 我这个现在的“小我”,对于那永远不朽的“大我”的无穷过去,须负重大的责任;对于那永远不朽的“大我”的无穷未来,也须负重大的责任。 说儒 26 一、问题的提出 26 如果儒家不过是道家的一个分派,那么作为儒法共同源头的“道”和那最广义上的“儒”又有什么样的历史关系呢? 二、论儒是殷民族的教士 31 儒衣儒冠不是他们的创制,只是殷民族的乡服;儒的宗教是殷礼,三年之丧不是儒的创制,只是殷民族的丧礼;儒的生活观是亡国遗民忍辱负重的柔道人生观。 三、论儒的生活 58 无论君子儒还是小人儒,品格尽管有高低,生活的路子却是一样的。他们都靠他们的礼教的知识为衣食之端,他们都是殷民族的祖先教的教士,最重要的谋生技能就是替人家“治丧”,这是儒的本业。 四、论“五百年必有王者兴”的预言 80 在殷商民族亡国后的几百年中,他们始终保存着民族复兴的梦想,渐渐形成了一个“救世圣人”会兴起的预言。孔子生于“野合”的父母,起于贫贱的环境,当他成年之后,已是众望所归,“五百年必有圣者兴,今其将在孔丘乎”! 五、论孔子的大贡献 104 在“吾从周”的口号之下,孔子扩大了旧“儒”的范围,把那个做殷民族祝人的“儒”变成了全国人的师儒;把殷商民族的部落性的儒扩大到“仁以为己任”的儒;把柔懦的儒改变到刚毅进取的儒。 六、论孔子与老子的关系 126 孔子和老子本是一家,老子代表儒的正统,而孔子早已超过了那正统的儒,他的性情人格决定他要从刚毅进取的方面造成一种能负荷全人类担子的人格。 附录: 儒教的使命 152 儒家的有为主义 160 试读章节 用战国晚期苟卿的话来比较墨子的话,我们可以相信,在春秋时期与战国时期之间,已有这种俗儒,大概就是孔子说的P64“小人儒”。 从这种描写上,我们可以看出他们的生活有几个要点:第一,他们是很贫穷的,往往“陷于饥寒,危于冻馁”;这是因为他们不务农,不作务,是一种不耕而食的寄生阶级。第二,他们颇受人轻视与嘲笑,因为他们的衣食须靠别人供给;然而他们自己倒还有一种倨傲的遗风,“立命,缓贫,而高浩居”,虽然贫穷,还不肯抛弃他们的寄食——甚至于乞食——的生活。第三,他们也有他们的职业,那是一种宗教的职业:他们熟悉礼乐,人家有丧祭大事,都得请教他们。因为人们必须请他们治丧相礼,所以他们虽然贫穷,却有相当崇高的社会地位。骂他们的可以说他们“因人之野以为尊”;他们自己却可以说是靠他们的知识做“衣食之端”。第四,他们自己是实行“久丧”之制的,而他们最重要的谋生技能是替人家“治丧”。他们正是那殷民族的祖先教的教士,这是儒的本业。 从这种“小人儒”的生活里,我们更可以明白“儒”的古义:儒是殷民族的教士,靠他们的礼教知识为衣食之端。 其实一切儒,无论君子儒与小人儒,品格尽管有高低,生活的路子是一样的。他们都靠他们的礼教的知识为衣食之端,他们都是殷民族的祖先教的教士,行的是殷礼,穿的是殷衣冠。在那殷周民族杂居已六七百年,文化的隔离已渐渐泯灭的时期,他们不仅仅是殷民族的教士,竞渐渐成了殷周民族共同需要的教师了。P65 书评(媒体评论) 从任何角度来看,《说儒》都是中国国学现代化过程中,一篇继往开来的划时代著作,不特是胡适之治学的巅峰之作,也是中国近代文化史上最光辉的一段时期,所谓“三十年代”的巅峰之作。在当时强敌人侵的情况下,更是以博承中国文化的使命感来提升民心士气的宣言。——唐德刚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胡适之说儒(彩色图文本)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胡适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1334393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223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140 |
| 出版时间 | 2005-07-01 |
| 首版时间 | 2005-07-01 |
| 印刷时间 | 2005-07-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338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B222.05-53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4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陕西 |
| 长 | 228 |
| 宽 | 149 |
| 高 | 16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