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极简20世纪史(精)/极简通识系列
内容
内容推荐
风云变幻的20世纪,是技术革新和战争冲突交织的时代。
工业革命带来的技术发明极大地便利了人们的生活,也催生了财富的急剧增长。在帝国扩张的浪潮之中,先后爆发的两次世界大战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也重塑了世界格局。从战争冲突逐渐走向和平,同时不断发展的科技进步带来了思想、教育和文化的广泛传播,这就是20世纪扣人心弦的主题。
这本书回顾了贯穿整个20世纪的重要历史事件,它将帮助我们确定塑造现代世界的重大转折点。新旧世界格局如何完成更替?地区冲突怎样演化成世界范围内的战争,又是如何走向和平的?殖民时代终结之后,冷战的寒意引发了怎样的危机?……在日新月异的技术变革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中,人们迎来了21世纪的曙光。
目录
前言
1 旧格局的瓦解
2 终结纷争的战争
3 尘埃落定
4 全面战争的爆发
5 世纪中叶的全盛时期
6 殖民时代的终结
7 冷战的寒意
8 陷入危机
9 新世纪的曙光
序言
1900年伊始,很多人依然沿袭着先祖们数个世纪前的
生活方式。全球人口已达15亿,大多数人使用煤或木柴作
为燃料,食物方面自给自足,居住在小型农村社区。19世
纪的工业革命带来了人工照明及供暖设备、蒸汽机车、汽
车运输和电话等便利设施,但只有少数富人阶层可以享用
,而他们主要生活在彼时正忙于开疆辟土的西方国家。
国家联盟的诞生主要基于军事防御的目的。殖民主义
扩张使西方文化和技术在世界范围内迅速传播,这是20世
纪全球化趋势的开始,但它也造成了强大国家与殖民地之
间的不平等关系,殖民地成为殖民国家掠夺原材料和廉价
劳动力的对象。
进入20世纪之后,工业化国家洋溢着对未来的乐观情
绪。欧洲国家在政治和经济领域主宰着世界。科学技术突
飞猛进,再加上帝国扩张带来了丰厚的收益,一切都在昭
示世界的未来将会更加美好。
19世纪、20世纪之交,只有那些享有特权的男性和少
数女性拥有投票权,而女性鲜有机会接受较多的教育;儿
童和年轻人没有发言权;社会呈现出明确的阶级分化,种
族歧视司空见惯。
20世纪的变化日新月异。不仅科学、技术领域以史无
前例的速度和广度得到了发展,社会、政治、经济、医疗
和哲学等领域也齐头并进。
本书将引领读者了解贯穿整个20世纪的复杂事件及发
展态势,帮助读者确定塑造现代世界的重要转折点、潜在
原因及其影响。经过20世纪的岁月洗礼,新旧世界完成更
替。动荡的战争年代所引发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变化,使
得由贵族统治的王国或帝国构建的旧世界演化成了由国际
贸易联盟主导的新世界。
导语
20世纪的历史一直颇受社科读者关注,这本书把技术革新和战争冲突的交织作为主线,是较为新颖的切入角度。
二级标题简洁吸睛,将20世纪的百年故事按时间顺序和主题切分成“知识块”,适合休闲阅读和快速了解。
这是“极简系列”中的一本,便于青少年系统性阅读。
后记
从很多方面来看,20世纪的历史都是一部战争史。先
是包括大屠杀在内的两场毁灭性世界冲突,随后是各地区
的残酷内战、局部军事行动、南斯拉夫和卢旺达的种族灭
绝屠杀。多次战争反映了20世纪令人不安的两大主题:激
进的民族主义和逐渐加剧的恐怖主义。
随着新世纪的来临,20世纪初呈现出的乐观与自信逐
渐减少。新的问题纷至沓来。很多人对能源问题深表担忧
:为大多数发达国家提供能源、在经济领域发挥核心作用
的石油资源即将枯竭,而切尔诺贝利核灾难之后,核能的
使用又备受争议。许多科学家认为全球变暖将导致气候变
化。同时,全球恐怖主义也有了新的动向,发生在2001年
的“9·11”恐怖袭击事件促使美国总统乔治·W布什宣布
发动反恐战争。各地的民族主义运动继续引发冲突,比如
乌克兰、利比亚和叙利亚等地的灾难性事件。可以预测,
美国、中国、印度和其他新兴国家之间也可能出现严重的
经济冲突。
20世纪也为我们带来了安全与民主。在有些国家,人
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改善,19世纪的祖先们对此根本
无法想象。互联网促进了思想、教育、新闻及文化的广泛
传播。20世纪末开始出现的社交媒体爆炸,改变了普通民
众的跨国界交流方式。新生的全球网络既可能成为恐怖分
子或其他利益集团的工具,也会带来和平,促进进步,引
领我们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精彩页
1 旧格局的瓦解
工业革命和海外殖民催生了欧洲财富的急剧增长。18世纪晚期,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无论是在殖民领域,还是在贸易领域,英国都是19世纪当之无愧的龙头老大。英国的工业革命风潮迅速蔓延到比利时,之后席卷整个欧洲大陆。欧洲以外的其他地区纷纷跟进:美国内战(1861—1865)之后,工业革命迅速完成。、日本也开始仿效欧洲,推进本国的工业化进程,积极筹建铁路系统,大力发展纺织业和矿业,以期抵御西方列强的殖民征服。
纺织业、钢铁制造、铁路建设及其他新兴产业的发展,不仅需要棉花、铁矿石、橡胶、石油等原材料,还需要能容纳产品的广阔市场,于是各个贸易大国纷纷控制别国,将其变为本国的殖民地。19世纪末,在巨额利润和列强争霸的双重驱动之下,帝国扩张的浪潮风起云涌。英国的崛起势头尤盛,印度成为英国的殖民地就是一个典型例证。到20世纪初,法国、葡萄牙、荷兰和俄国也先后成为殖民大国,对自己的殖民属地实施政治和经济控制。在殖民化进程中,德国和意大利的政治影响力逐渐凸现。日本也成为亚洲地区新兴的政治、经济大国,试图在经济领域全盘控制中国。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中产阶级和普通劳动工人的数量与日俱增,但并非所有人都能分享时代的荣光。20世纪初,大批劳工因居住环境狭小肮脏、工作时间过长、工作环境危险恶劣,开始和富有的雇主阶层对抗,他们要求更好的工作环境和更高的生活标准。这一浪潮最终引发了俄国革命,导致沙俄帝国分崩离析。
和平局面一度使欧洲各国实力急剧膨胀,但欧洲各国的争霸赛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简称“一战”),致使各个帝国瓦解,也催生了诸多新生政权。
欧洲蓄势待发
自古以来,欧洲各国一直热衷于与东方建立贸易关系。到了18世纪,葡萄牙、荷兰对亚洲地区的影响逐渐被英、法取代。1858年,英国全面控制印度;19世纪40年代,法国控制波利尼西亚;1887年,法国控制越南和柬埔寨。
1783年,美国摆脱了英国殖民地的身份,之后一直独来独往,几乎不参与各国纷争。但出于军事战略方面的目的,美国在1898年吞并了太平洋中的夏威夷群岛,并在美西战争(1898)后接管了西班牙位于太平洋中的殖民地菲律宾、关岛及位于加勒比海的波多黎各。
从1878年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间的几十年中,欧洲各个殖民大国为了争夺原材料,纷纷扩大势力范围,把世界上剩余的不发达地区逐一收入囊中。欧洲列强对非洲的争夺异常激烈,史称瓜分非洲。除了获取商业和经济利益,欧洲人还把推进殖民化的进程视作一项神圣的事业,试图将之美化成指引原始落后的国家走上文明教化之路。截至1914年,欧洲各国已经控制了地球可居住面积的85%。
瓜分非洲
19世纪80年代,世界范围内仅剩“黑色大陆”非洲未遭到全面的殖民荼毒。彼时,无论出于追名逐利的目的,还是为了攫取经济、政治及军事策略方面的利益,非洲都是一个诱人的目标。而且征服非洲从技术层面来讲可谓易如反掌:第一,疫苗的研发使人们足以抵御热带疾病的肆虐,这些疾病曾是令殖民者谈之色变的死亡威胁;第二,马克沁重机枪的面世使殖民者可以轻松镇压当地民众的反抗。为了避免自相残杀,德国首相奥托·冯·俾斯麦精心策划了柏林会议(1884—1885),邀请欧洲列强参会,就如何瓜分非洲达成一致。
截至1914年,90%的非洲土地处在欧洲的掌控之下(见图1)。英国和法国拥有的殖民属地面积最大,德国位居第三;比利时、葡萄牙和意大利也当仁不让,“成绩”不俗。非洲殖民地为宗主国源源不断地提供廉价的劳动力、原材料、黄金(南非),同时充作欧洲产品的倾销地,并为即将到来的世界大战输送士兵。埃及的苏伊士运河具有特殊的战略意义,是保障东西方海路运输通畅的命脉。但欧洲各国无视非洲本土业已存在的势力分布及统治体系,对非洲大陆进行了重新划分,为20世纪的诸多冲突埋下了祸根。
P1-6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极简20世纪史(精)/极简通识系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英)妮古拉·查尔顿//梅雷迪思·麦克阿德尔
译者 译者:王芳//马冬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21702200
开本 32开
页数 270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126
出版时间 2019-04-01
首版时间 2019-04-01
印刷时间 2019-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少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图书小类
重量 360
CIP核字 2019044037
中图分类号 K15-49
丛书名
印张 8.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190
134
19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8:3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