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大藏家张伯驹
内容
编辑推荐

刘军、柯建刚所著的《大藏家张伯驹》中穿插了张伯驹丰富的艺术活动和感人的爱情故事。书后附有张伯驹捐献的二十六幅书画照片、以及他为这些书画所作的鉴定。本书已改编为多集电视连续剧。根据回忆和采访,以真实的历史事实,生动地再现了张伯驹为了保护国家文物不致流失,克服重重困难,倾其所有收藏这些文物珍品的传奇经历。

内容推荐

刘军、柯建刚所著的《大藏家张伯驹》张伯驹是我国现代最着名的收藏家,他一生收藏了百馀件具有极高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的书画作品,如西晋陆机《平复帖》和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等,解放後将其捐献给了国家。《大藏家张伯驹》作者是张伯驹的老朋友,他根据回忆和采访,以真实的历史事实,生动地再现了张伯驹为了保护国家文物不致流失,克服重重困难,倾其所有收藏这些文物珍品的传奇经历。

试读章节

一九一四年,初春,薄暮时分。

天津至北京的官道上,马蹄声声。二百名北洋军的骑兵,簇拥着三辆油漆光鲜的大马车,直奔京师而来,旌旗猎猎,尘沙滚滚。领头的,是一名统带,年近三十,生得孔武有力,脸上棱角分明,一副自负自信的样子。袁世凯小站练新军,连兵制都改了。这统带管着一团的人马,相当于过去的标统。二十多岁便已当上了统带,称得上是少年得志,年轻有为了。

统带姓谭名得侃,字坤仪,江西宜黄人,为明代兵部尚书谭纶的后人。他生性倨傲,且治军严谨过人,深得东北总督赵尔巽的赏识。此番远赴关外,往返月余,风尘仆仆。所幸一路平安,再有几个时辰,便可抵达京师了。东北之行,事关重大,临行前,赵大帅(人们对赵尔巽的尊称)亲自送行,千叮万嘱,甚为托重。正因如此,谭得侃此时才有了一种轻松的感觉。

他的旁边,是一个英俊干练的年轻人,十六七岁,穿着军服,也骑在马上。他叫张伯驹,是袁世凯的表侄,这次出来,是受袁世凯委托,前来迎接客人的。

车中,坐着名震东北三省的神枪巨盗,人称“东北王”的张作霖。

车轮辘辘,车身轻摇,三十九岁的张作霖靠在丝织的软榻上,双目紧闭,似睡似醒。他此番北京之行,是赵大帅专门下了请帖的。赵尔巽做东北王五年,励精图治,颇有几分人望。一连七天,奉天海城的张家宅中,张灯结彩,人来人往。光是贺礼,便摆了十间屋子。然而,在这些贺礼贺帖之中,张作霖最重视的,却是东北王赵尔巽的一封词意恳切的信。

古来,兵匪是不同流的。张作霖是东北的大匪,手下有几万人马,名气大,实力雄厚。关于他的传说,要多少有多少。清政府垮台之后,各路英雄揭竿而起,拥兵自重,国内一片混乱。富有心计的张作霖再三读了赵尔巽的信后,回了一封信,并附了一份重礼,派人暗中送到京师。因此,才有了此番北京之行。

因为他已经当腻了土匪。

也因为赵大帅许诺重用他。

张作霖在海城启程前,许多人前来相劝。几名亲信甚至以血相谏,力阻他来京,认定这是赵尔巽设下的一个圈套。可是,他三思又再,决心闯了。

焉知是凶是吉?

他没什么文化,却有着商人与政客一般的精明。这几十年来,仅凭直觉,他便多少次化险为夷。东北人野蛮成性,放浪不羁,杀气极重。辛亥之时,三省之内,乱匪蜂起,大小“杆子”几十伙,少则几十人上百人,多则几千几万人,也杀富济贫,也打家劫舍,也巧取豪夺,也杀人越货。能在这几十条“杆子”之中越战越壮,成了霸主,光凭力气是不行的。他以双手神枪、百步穿杨成名。然而,真正创下这片局面的,还是靠了他的胆大、精明。

前面灯火依稀,眼看车子快要到通州了。这时,张作霖的心中泛起了一丝隐隐的不安。

他开始后悔,不该带小六子来。

小六子是他的爱子,聪颖可爱。才十四岁,却已像个小大人一般了。张作霖出身草莽,杀人无算,却每每总有一种意气难伸的抑郁。儿子刚出生时,正是义和团在河北、山东闹得最凶的时候。张作霖身为土匪,却为此深恶痛绝,亲自给爱子取名学良,表字汉卿——大文人关汉卿不也名汉卿么——于中,约略可见一二心迹。学良自幼便受到了良好的教育,知书识礼,文质彬彬,全然无半点“土匪之后”的样子。可以说,在张学良身上,张作霖寄托了深深的希望。

故此,这次来京,张作霖一定要把他带上。

讲白了,他这次是受招安而来的。学良年已十四,张作霖打算让他在北京读书,离土匪远一点,或可更少一点“匪气”。近墨者黑,张作霖不希望儿子将来也是一个土匪。  小六子蜷在车厢的一角,已经睡着了。

张作霖看了看窗外马上那位身材中等的年轻人。只见此人一身斯文,双目炯炯。据介绍,他是赵大帅派到天津迎接张作霖的。从相貌上看,看不出任何来历。初见之时,年轻人报了名字,张作霖只记住了他也姓张,一口河南口音。打发这么一个黄口小儿前来接他,张作霖心中甚为不满,离京师越近,这种顾虑便更深重了。

一路上,他没有同这个年轻人讲一句话。

多疑是他这种成功者最起码的才能。

张作霖想起了临行前人们的种种劝告,皱着眉头,开始细细盘算起来。

车外,猛听得两个兵士指着前面的灯火,大声地喊了一句:“通州到了!”

立时,张作霖的嘴角绷得更紧了。

这时,谭统带纵马过来,似乎故意大声对赶车的人道:“紧着点儿,赶两步儿,赵大帅还在府里等着客人呢。”

赶车人狠狠地在马背上抽了一鞭子。马车的车身猛的一震,速度明显地加快了。

车里,在暗淡的灯光映照下,张作霖的面色显得更加阴郁了。他看了看外边,正好看见“通州界”石碑上的字样在灯光下映现。他脸上的肌肉一阵阵滚动。眼睛中,闪动起一抹冷漠的光来。

大道边的一个小饭馆里,暗淡的灯下,一对老年夫妇在给过往的客人端饭。几个正在吃饭的乡下人边吃边低声议论着。

一个戴着破毡帽的大胡子乡民声音闷浊,喝了一口酒道:“说是这袁大总统要登基,当皇上。连大龙袍都做得了。”

他旁边一个瘦小的年轻人接口道:“没错,听说还定了个什么《约法二十一条》,连东洋人都帮着他呢!”

正端着碗的老年男人不耐烦地说道:“怎么就占不住你的嘴!吃就吃你的。不占闲的勾当,少扯。”

这时,一队人马从远处奔来,渐渐驰近小饭馆。突然,从马车的车篷后面滚下一个人来。

正是张作霖!

只见张作霖拽着方才挂在车后面的帘子,捂着肚子,在地上打滚,显得十分痛苦。这么一滚,立时周身全是土了。

谭统带一声冷哼,一伸手对着队伍大声喝道:“停!”

马队停下了,兵丁们围拢了过来。P1-3

序言

若干年前,有一次,席间一个朋友偶然对史树青先生说及我在写一部书,书名叫《大收藏家》时,史先生听了不以为然地一哼,道:“叫藏家、收藏家,都可以。大收藏家?除了前朝的米芾、项子京,当代何人敢如此标榜?”及至见到我,知道我所写的大收藏家指的即是张伯驹先生时,史先生沉吟良久,叹道:“当代能够堪当如此称呼的,恐怕也就只有张伯老一人无愧。其气节之高古,胸襟之坦荡,足为世人所景仰!”

张伯驹先生大我五十三岁,称得上是忘年交。机缘巧合,我有幸结识了张伯驹先生。偏巧,当时我正在中央党校读书,学的又是党史专业,而党史专业无疑和中国的近代史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不可分割的,而我的老师、中央党校的教育长宋振庭和张伯驹先生又有着数十年的交往,感情甚笃。于是,我便有了和张伯驹先生深入交往的机会,同时也从不同的侧面对这位德高望重的大学者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于是,写好张伯驹夫妇,成了我一个义不容辞的责任。

最近我到网上查了一下,写张伯驹先生的专著除了我十多年前写的一部《大收藏家》之外,尚没有别的长篇作品,有的只是一些短篇之作。由于老人家生于清朝末世,如果活到现在,应当已经一百一十多岁。时光荏苒,于今认识张伯驹先生,并与之有过比较亲近交往的人多已作古。前书出版后,最近许多朋友打电话给我,认为我应当把原书重新整理一下再行出版。这些年,我也有目的地陆续收集了一些过去没掌握的材料。于是,我在重新改定这部书时把这些材料加了进去,把一些原来明显有错误的地方进行了改正。

现在,正值全国一片收藏的热潮,我更觉得,一个真正的收藏家,就应该像张伯驹夫妇那样,把珍贵的民族传统文化当做一份珍贵的遗产,从中获得一种精神上的裨益,而不能一上来便计较能够从中赚取多少钱。如果那样,就把收藏的真正意义糟蹋了。

二0一一年六月四日,在北京保利公司的春季夜场拍卖会上,元代画家王蒙以东晋葛洪移居罗浮山炼丹故事为主题创作的《稚川移居图》,以四亿零二百五十万元的价格成交。

二0一0年六月三日晚十一时,经过四十分钟的激烈争夺,宋代苏(东坡)、黄(庭坚)、米(芾)、蔡(襄)四大家之一黄庭坚的《砥柱铭》法帖,在北京保利公司春拍夜场上,以四亿三千六百八十万元人民币的价格成交。该作品是20世纪初从广东被商人贩卖到日本,为日本人藤井齐成的有邻馆收藏。

二0一一年五月十九日,现代画家黄宾虹的《黄山汤口》,以四千七百七十二点五万元由北京翰海拍出。

同日,齐白石的《山水册》以七千一百三十万元的价格成交。八大山人的书画以六千三百二十五万元的价格拍出。

二0一一年五月二十二日晚八点,中国嘉德拍卖公司以四亿二千五百五十万元拍出齐白石的作品《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

……

沉重的历史宛若大波奔涌的江河,在无声地日夜诉说。就在这珍贵的中国古代书画中间,曾经上演过多少令人回味不已的故事。近代世界性的文化掠夺,使得多少中国古代珍贵的文化遗产,多少稀世之珍流落海外不归,使人徒呼负负,引为千古恨事。

就在这卷帙浩繁的书卷中,或君子,或小人,或英雄,或败类,写下了让后人永远记住的一页……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大藏家张伯驹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军//柯建刚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工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0854340
开本 16开
页数 33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20
出版时间 2013-03-01
首版时间 2013-03-01
印刷时间 2013-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5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4
丛书名
印张 21.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8
168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5:1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