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传世国宝全档案
内容
编辑推荐

胡杨所著的《传世国宝全档案》涵盖了我国历朝历代的典藏精品,史料翔实,图文并茂,是一本老少皆宜的科普性读物。我们真心希望本书能让广大读者朋友们对我国的这些国宝有着更加全面的认识,从而进一步弘扬我们的民族文化,保护好这些历史遗留给我们的珍贵财富。

内容推荐

胡杨所著的《传世国宝全档案》共分青铜器、玉器、陶瓷、金银器、书画、古籍六个章节,每个章节包括若干国宝,如:河南博物院的镇院之宝“妇好鹗尊”、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镇院之宝“翠玉白菜”,南京博物院的镇院之宝“金兽”等。《传世国宝全档案》中的每个国宝主题均包括发现过程、历史背景、流传及鉴定情况,并配以精美的图片,通过这些斑驳的瑰宝,带您走进已经远去的往昔岁月,体验历史的沧桑与变迁。

目录

青铜器斑驳锈迹铸奇魂

 司母戊大方鼎:现存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

小山村惊现神秘宝鼎

惊世宝鼎的坎坷经历

宝鼎上的神秘纹饰

 毛公鼎:中国铭文最长的古代青铜器

传奇宝鼎的辗转经历

落叶归根台湾行

 妇好鹗尊:河南博物院的镇院之宝

保存完好的千年古墓

巾帼英雄的传奇身世

造型生动的鹗形酒尊

 越王勾践剑:千年不锈的青铜宝剑

偶然的挖掘却有惊天的发现

神秘主人的绝世宝剑

传奇国君的传奇宝剑

让世界震惊的青铜铸造技术

 四羊方尊:现存商代最大的方尊

国宝历经乱世的曲折命运

喜迎盛世方尊再现光辉

 曾侯乙编钟:改写世界音乐史的稀世珍宝

千呼万唤中的战国古墓

震惊中外的绝世初啼

集思广益复制全新编钟

 虢季子白盘:西周三大青铜器之一

台湾巡抚刘铭传巧获至宝

乱世中子孙坚守遗志护国宝

新中国刘家大义献国宝

 马踏飞燕:奔马与飞燕绝妙结合的青铜艺术

备战地道中的铜奔马

身世显贵的神秘墓主

享誉国内外的马中极品

 利簋:迄今所见最早的西周青铜器

挖地窖挖出的青铜珍品

祭祀中的重要礼器

青铜利簋的由来

 长信宫灯:汉代造灯艺术的最高水平

一语道破神秘墓主身世

世人瞩目的“中华第一灯”

争论不休的身世之谜

玉器晶莹剔透凝如脂

 红山文化“C”字形玉器:中华第一玉雕龙

来自远古时代的玉龙

红山文化玉器的典范

 翠玉白菜: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镇院之宝

翡翠中的极品帝王

众说不一的传奇身世

清朝皇妃的天价陪嫁

 乾隆宝玺:金玉皇权的象征

不同功效的帝王宝玺

二十五枚印玺的由来

 荆楚古玉:中国玉文化中的奇葩

贵族墓葬中的“玉覆面”

先秦两汉时期的独特丧葬习俗

造型奇特的龙形、凤形玉器

 清帝扳指:承载清王朝兴衰的寄托

骑射场上的必备工具

乾隆皇帝与他的白玉扳指

 金缕玉衣:最昂贵的陪葬玉器

汉代地宫惊现无价之宝

金丝美玉背后的神秘主人

惹贼嫌弃的稀世国宝

 宫廷如意:古代宫廷生活中的吉祥物

皇家珍藏的如意精品

不同图案所代表的吉祥寓意

宫廷必备的节日礼物

 玛瑙兽首杯:唐代唯一的俏色玉雕

独一无二的玛瑙精品

国宝玉杯出自何人之手

 良渚琮王:上古珍玩的典型代表

良渚文化及其影响

艺术文化史上的丰碑

陶瓷能工巧匠夺天工

 秦陵兵马俑:世界第八大奇迹

打井打出的陶兵马

深藏在地下的雄师

千古重重谜团

 击鼓说唱俑:中国汉代第一俑

崖墓中发现的陶俑精品

身世神秘的贵族墓主

 人面鱼纹彩陶盆:中国原始彩陶工艺的典范

追溯彩陶工艺的源头

奇幻古朴的半坡陶盆

 唐三彩:驰名中外的彩陶精品

无人问津的冥器陶瓷

“唐三彩”名字的由来

寻找彩陶的古窑址

 素三彩菩萨像:陶瓷工艺与传统文化的完美结合

三彩艺术再塑菩萨真容

弥足珍贵的文殊菩萨像

 鸡冠壶:最具北方游牧民族风情的器物

古老而神奇的民族

造型多变的“鸡冠壶”

 青瓷莲花尊:中国的青瓷之王

六朝变迁青瓷独盛不衰

佛教艺术珍品中的瑰宝

寺院庙堂中的陈设礼器

 玫瑰紫釉葵花花盆:皇家收藏的钧窑珍品

内外双色的极品花盆

双色瓷器的烧制方法

层层筛选方成皇家御用

 黄釉青花葫芦瓶:泰山三宝之一

失窃的明代精品宝瓶

国宝走进北京琉璃厂

辨釉色宝瓶重归泰山

 邢窑白瓷莲瓣座灯台:唐代瓷塑艺术的杰作

素朴雅致的古代陶瓷灯

精美瓷器的烧制工艺

金银器珠光宝气显奢华

 太阳神鸟金饰:极具动感效果的金箔器

来自三千年前的黄金凤鸟

信奉太阳神的古蜀部族

等候千年终圆飞天一梦

 金嵌珍珠天球仪:清代中西文化交流与融合的见证

纯金打造成的天体仪

热衷西洋科技的乾隆帝

 金兽:南京博物院的镇院之宝

举世无双的黄六席镇

诚心护宝更胜黄金

 金编钟:清朝皇家御用金制礼器

万两黄金铸成的寿礼

偷盗自家的末代皇帝

险遭烧毁,幸有英雄护宝

 马头鹿角金饰件;中国古代鲜卑族的步摇头饰

古代贵妇头上的发饰

慕容鲜卑与步摇之间的渊源

 滇王蛇形金印:滇国历史的最佳见证

郭沫若与滇王印的不解情缘

古老而神秘的传奇故国

 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汉族与少数民族交流的文化见证

金银窖里奔出的骏马

辗转沉浮的飘零身世

大唐胜景而今再放光芒

 鹰形金冠饰:国内发现的唯一“胡冠”

动物形态的金冠饰

骁勇善战的马背民族

 乾隆御用刀:清代刀剑制作的最高水准

乾隆皇帝的防身武器

费尽心思只为求得刀中精品

 金瓯永固杯:清朝宫廷器物的代表作

为开笔仪式所铸的金杯

金杯上特殊的打造工艺

“原汁原味”的现代仿品

书画挥毫泼墨流千古

 《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

不经意间的神来之笔

萧翼智取《兰亭序》

《兰亭序》的临摹佳品

 《苦笋帖》:草书艺术史上的经典之作

一日九醉的狂僧怀素

宛若壮士拔剑般的草书

写给友人的疾书劲笔

 三希宝帖:书法名门的旷世绝笔

王氏一门的书法名帖

东去台湾的《快雪时晴帖》

两幅名帖的曲折经历

 《鸭头丸帖》:王献之为数不多的存世真迹之一

开一代先锋的行草宝帖

戒骄戒躁终成书坛大家

“书坛风流”收归国有

 《多景楼诗册》:宋代书法家米芾的佳作代表

挥墨感念故地胜景

风景秀丽的江苏名楼

收藏者热捧的书法佳作

 《清明上河图》:享誉古今中外的传世杰作

翰林侍诏挥笔颂盛世

淋漓再现繁华汴梁城

辗转飘零重新归故里

 《洛神赋图》:中国艺术宝库里最宝贵的遗产之一

人神痴恋的凄美情缘

画师妙笔再绘洛神红颜

 《五牛图》:中国美术史上现存最早的纸本绘画真迹

立意深远的传世孤本

万千宠爱集于一身

巧匠妙手再现国宝本色

 《富春山居图》:珍藏于海峡两岸的传世名画

山水画大家的晚年力作

真假《富春山居图》的画卷之争

相望于海峡的两幅真迹

 《步辇图》唐王朝汉藏联姻的见证

书写唐代汉藏联姻的历史画卷

见证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的不朽爱情

 永乐宫壁画:世界上整体壁画搬迂的成功案例

开创历史先河

粘贴修复还原壁画风采

古籍泛黄白纸岁月痕

 《敦煌遗书》:影响世界的古代文献总汇

千年秘籍重现于世

稀世精品百年流离

 《四库全书》:世界文明史上最博大、最宏伟的宝库之一

盛世之下修纂四库

四库七阁,分藏于南北的皇家

珍藏

博览古今的鸿篇巨制

身逢乱世,国宝命运堪忧

 《永乐大典》:世界上最早、最宏伟的百科全书

凝重臣之力汇集而成的鸿篇

巨著

包罗天下群书的文化里程

丰碑

战火连连,终难逃脱被掠夺

厄运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与《永乐大典》《四库全书》齐名的鸿篇巨制

巨著编著者的悲喜命运

有贪功之嫌的雍正皇帝

 《赵城金藏》:中国现存最早、最全的大藏经

深藏广胜寺中的佛门著作

佛教珍品引来无数“盗贼”

为护国宝,共产党员机智周旋

 《资治通鉴》手稿:唯一流传后世的《资治通鉴》手稿

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手稿中的乾坤奥秘

 《补遗雷公炮制便览》: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以中医炮制为内容的典籍

弥足珍贵的综合性彩绘本草图谱

从未有任何记载的中医宫廷珍本

 《维摩诘所说经》:活字印刷术的历史物证

神秘山洞内的“天书”册子

早已失传的活字印刷制品

历时三年只为证明先人发明

试读章节

司母戊大方鼎距今已有3200年的历史,是我国迄今为止出土的最大、最重的青铜器,现被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这个历经岁月变迁及战火洗礼的传世国宝,从发现、出土一直到收为国有,七十余年来演绎出一个又一个的传奇:出土挖掘时,七八个小伙子都无法将它拖出地面;搬运过程中,险些遭遇被肢解的厄运:国民党败退台湾时,它逃脱了被带走的厄运……这一切的一切.都为这件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平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小山村惊现神秘宝鼎

1939年3月的一天,河南省安阳县小屯村村民吴希增像往常一样,用探竿进行着寻宝。自从河南省安阳县发现了甲骨以来,这里的盗墓之风十分猖獗。加之考古学界确认,这里是史书上所记载的殷墟遗址,则更使这里成为了盗掘者的“圣地”。

预期早早收工回家的吴希增,准备做最后一次搜索,不想这次探竿竞碰到了一个硬物。原本坚硬无比的铁探竿,此时居然卷了刃。望着探头上的青色铜锈,吴希增意识到,这次也许挖到了什么了不得的宝贝。这个令他振奋的消息,促使他开足马力放手一拼。不少村民闻讯也赶来帮忙。当挖掘工作进行到约地下10米深处时,“哐啷”一声清脆的敲击声,突然传到众人的耳畔。众人定睛一看,一个满是青锈的巨大青铜器映人人们眼帘。由于它实在太大了,七八个年轻力壮的大小伙子都抬不动它,其他村民见状只好沿着它的边缘继续挖。许久之后,这个巨大的铜鼎才在众人面前呈现出它的完整姿态。众人见它大得足以去做马槽,因此称呼它为“马槽鼎”。

按照惯例,鼎应该都是双耳的,可这个大家伙却不知什么缘故,出土时就只有一只立耳。村民们在泥土中搜寻了很长的时间,始终没有找到另外的一只立耳。因此,有人便猜测也许是在被埋入地下之前,这座鼎的另一只立耳就已经被破坏掉了,所以很难再寻找到它的影踪。

鉴于眼前的这尊巨鼎实在是太大了,普通的人力无法将它拖出地面,所以,有人建议将这尊鼎锯开,分成几个部分,再进行搬运。于是,村民们便着手实施起来,他们从家里找来钢锯,开始分割方尊。可是由于铜鼎的硬度过高,众人锯了很长的时间,才锯出了一条裂缝。眼看这绝世的精品就要遭受灾难性的破坏,在这危急时刻,有人对这一肢解行为提出了异议:“如果这东西被锯碎了,没有人要可怎么办?这好东西不能毁在咱们的手里呀!”众人一听,觉得确实是这么个道理,便纷纷停下了手。

可是,如果不肢解这尊方鼎,那么怎么才能把它弄出来呢?正当众人一筹莫展的时候,有人提出了一个好方法,那便是用回填土的方法,将这个大方鼎抬出来。于是,五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先抬起大方鼎的一条腿,这时其他的人便开始往下面填土,等到将土全部填满后,再去抬方鼎的另外一条腿,依次反复,直到将四条腿底部的土全部填满。就这样,众人整整用了三个晚上,才将这个“大家伙”从地底下弄出来。

惊世宝鼎的坎坷经历

稀世珍宝——大方鼎在小屯村出土的消息,如雨后春笋般在各地迅速蔓延开来。1939年4月中旬,北平著名的古董商人萧寅卿闻讯而至。在与吴希增秘密联系后,他表示愿意支付20万现大洋买下这尊宝鼎。然而,就在交易将要完成之时,同样得到消息的日本宪兵队,想将宝鼎夺到手。为此,他们三番五次派人到村里进行侦查,妄想套取宝鼎的藏匿地点。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为了不让宝鼎落人日本人手中,吴希增只好将它重新埋藏于地下,静静等待出售的时机。但是,生性狡诈多疑的日本兵怎么可能放过到嘴的肥肉,为了得到这件稀世珍宝,他们用尽了一切手段。日本人荷枪实弹地闯进村子,并下令将全村上下严密包围。他们还强迫村民们挖开藏宝的大坑,可是坑内除了泥土,半点珍宝的影子都没有。恼羞成怒的日本兵,将村民聚拢到了一起,在四周架设起机关枪。他们威胁道:“如果不交出珍宝,那么全村老少就别想看到明天的太阳。”  大方鼎出土于中国,这是我们中国人的宝贝,怎么能轻易让它落到日本人的手中!绝对不能将大方鼎交出去,这是每一个村民的心声。但是,面对如此强硬的敌人,怎样才能既保住大伙的性命,又守住祖宗留下的宝物呢?就在这紧急的关头,机智的村民想出了应对之法。他们拿出一些小件的青铜器以及陶罐,将前来搜查的日本兵搪塞过去,暂时避开了一劫。而这件稀世珍宝,早已由村民事先将它转移到了安全的地方,并重新进行了填埋。至此,大方鼎在这场浩劫中才免于落入日本人的魔爪。

直到1946年4月,抗战胜利以后,大方鼎才被重新挖掘出来。由此,大方鼎的秘密,终于被彻底公开了,并随即被安阳县政府收缴。

而驻扎在新乡的国民党第三十一集团军也得到了消息,并派出了专员将这个“大家伙”转运到了南京,作为献给蒋介石的寿礼。在观赏完大方鼎后,蒋介石不由得为之感慨,但他并没有将这件稀世珍宝据为己有,而是下令将大方鼎交给了当时的中央博物院筹备处保存珍藏。

1948年5月29日,这件稀世珍宝——司母戊大方鼎首次在南京与公众见.面,获得了强烈的反响。P2-5

序言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流光溢彩,历久弥新。这其中就包括光辉璀璨的传世国宝。

可以说,每一件国宝都是一个时代文明的缩影,每一件国宝背后都流传着许多扑朔迷离的故事。无论是享誉古今中外的青铜器极品“马踏飞燕”,还是被誉为中华第一玉雕龙的“红山文化C字形玉器”,抑或是被世人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陵兵马俑”,无一不刻有明显的时代烙印,同时又附会着许多扑朔迷离的故事。

但由于这些传世国宝长期以来被典藏在博物馆中,不被普通大众所了解熟悉,因此被人们赋予了几分神秘、传奇的色彩。人们在想象的空间里,将它们不断地升华、神化,使它们看上去那么的遥远和触不可及。有鉴于此,为了使更多的朋友了解这些传世国宝,通过它们进一步了解我国悠久历史的传承以及相关的文物知识,我在参考了大量文献资料基础上,编选了这本《传世国宝全档案》。

本书共分青铜器、玉器、陶瓷、金银器、书画、古籍六个章节,每个章节包括若干国宝,如:河南博物院的镇院之宝“妇好鹗尊”、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镇院之宝“翠玉白菜”,南京博物院的镇院之宝“金兽”等。每个国宝主题均包括发现过程、历史背景、流传及鉴定情况,并配以精美的图片,通过这些斑驳的瑰宝,带您走进已经远去的往昔岁月,体验历史的沧桑与变迁。

另外,为了便于读者朋友更好地理解这些文物常识,我们摒弃以前那些沉闷的说教方式,以讲故事的方式对这些国宝进行详细的介绍,做到知识性与趣味性的有机结合。当然,本书也不是一味地追求新奇而忽视史竞而是在讲述过程中,力求客观、公正,真实叙述每个传奇故事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

希望读者朋友在阅读这些传奇故事的同时,能够获取这些国宝的相关知识、价值和意义。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快乐,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获取更多的知识。

可以说,这本《传世国宝全档案》涵盖了我国历朝历代的典藏精品,史料翔实,图文并茂,是一本老少皆宜的科普性读物。我们真心希望本书能让广大读者朋友们对我国的这些国宝有着更加全面的认识,从而进一步弘扬我们的民族文化,保护好这些历史遗留给我们的珍贵财富。

编者

2012年8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传世国宝全档案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胡杨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工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0852469
开本 16开
页数 29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85
出版时间 2012-09-01
首版时间 2012-09-01
印刷时间 2012-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考古文物
图书小类
重量 0.47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7
丛书名
印张 19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67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0:2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