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牛女/小川未明儿童文学经典
内容
内容推荐
小川未明,童话作家,被誉为“日本的童话之父”“日本的安徒生”,儿童文学理论界更是把他说成是日本近代儿童文学史上一个巨大的、影响深远的存在,把他的童话作为日本近代儿童文学的起点。
“小川未明儿童文学经典”三册,囊括了小川未明最经典、最富感染力、最适合小学生阅读的童话作品。这些童话语言优美、情节紧凑、想象力丰富,具有强烈的正义感和抒情色彩,呼吁人们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小读者可从这些充满丰富想象力和神秘气氛的童话中,体察到人、事、物的喜悦与忧愁,发掘人类最纯真、最复杂的情感。该书由日本文学翻译名家周龙梅、彭懿翻译,既保留了日本儿童文学的原汁原味,又符合中国儿童的阅读习惯。
《牛女》为“小川未明儿童文学经典”系列之一。
目录
金子没挖出来,却产出梨来的故事
牛女
天仙和火柴盒
打瞌睡的镇子
黑旗的故事
金环
老爷爷的家
喝醉了酒的星星
到达港口的黑人
黑色的人影与红色的雪橇
屯吉和宝石
两台琴和两位姑娘
小岛黄昏的故事
巧克力天使
深山里的秋天
大萝卜与钻石的故事
老鼠与水桶的故事
受伤的铁轨与月亮
三把钥匙
月亮和海豹
癞蛤蟆妈妈
南方物语
雪地上的舞蹈
序言
小川未明和他的童话
1
在日本,小川未明被誉为“日本的童话之父”“日本
的安徒生”,儿童文学理论界更是把他说成是日本近代儿
童文学史上一个巨大的、影响深远的存在,把他的童话说
成是日本近代儿童文学的起点。
小川未明一生写过一千多篇童话,许多日本人,包括
我们所熟悉的作家、画家,都是看着小川未明的童话长大
的。
比如,写过《狐狸的窗户》的作家安房直子就曾经这
样写道:
最开始读的小川未明的作品是《红蜡烛与美人鱼》。
不过,是什么时候,又是在哪一本书上读到的,却完全记
不起来了。童年时读的书,无论是从装订、插图,甚至于
纸张的感触,我都能记忆犹新,不知为什么,唯独《红蜡
烛与美人鱼》没有一点印象了。
只记得那是一个无比悲伤、无比黑暗的故事,让我屏
住呼吸一口气就读完了。而且,我还记得,我当时还想这
么悲伤的故事我不会再读第二遍!这大概是我头一次遭遇
的黑暗而美丽、哀伤而美丽的故事了吧!
还有,自从读了这篇作品之后,我开始对红色产生了
一种不可思议的感觉。在那之前,红色对于我来说不过是
一种鲜艳、明亮的颜色而已。可是在这篇作品中,我却隐
隐约约地感到,这红色里如同诅咒一般地包含着深切的悲
哀和令人恐怖的黑暗。
红色如今仍然吸引着我,这大概要归功于未明的童话
了。虽然我不喜欢穿红衣服,但我喜欢眺望红色。我觉得
它是一种不可思议的颜色。它是一种把温情与冷酷,悲伤
与欢乐,吉利与不吉利——这些截然相反的意象,贪婪地
吞噬进去,不同的时候放射出不同的光辉的、拥有妖气的
颜色。
我常想,自己什么时候也能写出这样一篇作品来呢。
再比如,画过《活了100万次的猫》的画家佐野洋子也
曾经写道:
我是几岁时知道《红蜡烛与美人鱼》这篇童话的呢?
不用说小川未明这个名字了,也许连《红蜡烛与关人
鱼》这个篇名都没有记住。我只记得读到美丽的美人鱼被
迫把蜡烛全都涂成红色的场面时,非常恐怖,心都要碎了
似的,留下了非常难过的印象。她为什么要到老爷爷和老
奶奶家里来呢,我记不清了。关人鱼的母亲来找孩子的场
面,也记不清了。
留下来的,只有远方隐隐约约地传来悲伤的音乐,突
然激烈地变成了鲜明的音色,然后又消失在远方的感觉。
把白蜡烛涂成红色的美人鱼,才是我的红蜡烛与美人
鱼。
我无法忘却。
我记得那本书里还有一张插图。美人鱼细细的指尖,
被染成了淡淡的红色。画在光滑冰凉的纸上的淡红色的细
细的指尖,很可怜。细细的脖子,像烟一样的头发。关人
鱼虽然穿着衣服,但却可以看到身体。透明的美人鱼,如
同融化在了冰冷而又美丽的蓝色之中。身体没有重量,淡
红色的指尖比水还要凉。
有一天,我久久地凝视着那张插图。我看着她那白白
的脖子,不知为什么,焦点模糊起来了,她的脖子动了一
下,她在轻轻地呼吸。
美人鱼活了。
2
小川未明的本名为健作,未明实际上是他后来在早稻
田大学读书时的恩师坪内逍遥给他起的笔名。坪内逍遥介
绍他在《新小说》杂志上发表登上文坛的处女作《流浪儿
》时,对他说:“歌德说美在黄昏,我觉得黄昏漫无边际
,同样也是微明,拂晓怎么样?就叫未明吧!”
1882年4月7日,小川未明出生于新渴县的高田市,高
田就是现在的上越市幸町一带。这里是日本屈指可数的雪
国,一年有一半的时间被灰色的天空笼罩,每天夜里大海
的呼啸声不绝于耳。遇上大雪之年,整个镇子都会被大雪
埋住。
后来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时,小川未明曾经这样写道:
“北国从十月末起,天就变得昏暗起来,十一月就会下雪
。不到来年的三月或是四月,那雪都不会消失。现在回想
起来,才会意识到那昏暗的、白雪皑皑的景色有多美,那
才是北国特有的景色。然而,当我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
那种寂寞之感实在是让人无法忍受。我总是在想,春天要
是早点来多好啊!每当绚丽的晚霞映红天空,我就会想,
啊,明天是一个好天,我非常快乐,喜不自禁……一想到
如果翻过这座大山,山那边会是一个没有雪的、明亮的世
界,心中就会充满了无边无际的幻想。没有雪、明亮、暖
和的地方,是我孩提时代最大的一个憧憬。”
北国的这段童年生活,对小川未明日后的创作产生了
深刻的影响。他早期的许多童话,如《牛女》《红蜡烛与
美人鱼》《黑色的人影与红色的雪橇》等,都是源自于他
的这段童年经历。用日本儿童文学评论家砂田弘的一句话
来说,就是少年未明所“遭遇的风景、民俗、父亲对信仰
的狂热追求以及从祖母那里听来的神秘的故事,共同酿就
了未明文学的土壤”。
……
3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小川未明的童话遭到了一批年轻
人的猛烈批判。
关于这次批判,在《儿童文学事典》里有这样的记述
——进入昭和期(1925年),甚至酿成了这样一种风潮,
即未明童话的思想与方法成了儿童文学的规范和理想。正
因为是这样的一种存在,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过去十几年
的六十年代前后,日本儿童文学开始新的飞跃的时候,未
明童话便成了年轻一代批判与否定的靶子。属于所谓《少
年文学宣言》派的古田足日和鸟越信,从社会变革的现实
主义立场出发;《儿童与文学》派从期盼出现欧美式的幻
想小说的立场出发,共同否定了未明童话的思想与方法,
并以这种否定论作为桥头堡,推出了以长篇少年小说和长
篇幻想小说为主轴的六十年代以后的儿童文学。也就是说
,日本的现代儿童文学是以否定未明童话作为媒介才成立
的。从能成为否定的媒介这一意义上来看,未明这一存在
也不能不说是巨大的。
不过,到了七十年代,又出现了重新评价小川未明的
动向。虽然没有全面肯定,但还是有许多人指出了未明童
话的独特性和普遍性,高度评价了未明所发挥的作用。
进入八十年代以后,小川未明的作品终于得到了彻底
的复苏和肯定。
现在,小川未明的童话在日本不但以文集、选集以及
图画书的形式得到重新出版并被广泛阅读,1992年,在小
川未明的故乡新瀉县上越市,还设立了以“把日本近代童
话之父的小川未明的文学精神——对人类的爱情与正义感
传给下一代”为目的的“小川未明文学奖”。2005年,建
立了“小川未明文学馆”。
彭懿
导语
《牛女》为“小川未明儿童文学经典”系列之一,选录了日本著名儿童文学家小川未明经典童话作品数篇,包括《牛女》《黑色的人影与红色的雪橇》《南方物语》《深山里的秋天》等。这些极为丰富的想象力的童话,文风优美,情感细腻,十分符合少年儿童读者的思维特点和阅读口味。
精彩页
牛女
某个村子里,有一个身材高大的女人。因为个子太高了,所以她总是耷拉着脑袋走路。这个女人是哑巴,但是性情极其善良,爱掉眼泪,非常疼爱自己的那个孩子。
女人总是穿着黑不溜秋的衣裳。家里只有她和孩子两个人。村里的人们经常看见她拉着年幼的孩子的手,走在路上。因为她身材高大,心地善良,所以不知是谁给她起了个名字,叫“牛女”。
每当她经过时,村里的孩子们就会喊“牛女过来了”,像看什么稀罕物似的,蜂拥着跟在她的后面,七嘴八舌地乱嚷嚷。可因为女人是个哑巴,耳朵又听不见,所以她总是默不作声地低着头,慢吞吞地往前走。那样子让人看了觉着实在是可怜。
牛女比一般人更疼爱自己的孩子。因为她深知,自己是个残疾人,残疾人的孩子会被别人看不起;孩子没有父亲,除了自己之外,没有别人会来抚养这孩子的。
孩子是个男孩,跟母亲很亲。母亲走到哪儿,他就跟到哪儿。
牛女是个大个子,力气也比一般人大几倍,加上她又性情善良,因此有力气活儿了,人们都愿意找她来做。有人找她背柴火,运石头;有人找她扛行李,做各种各样的杂事。牛女辛勤地劳动着,用挣来的钱维持母子俩的生活。
可是,就这么一个身强力壮的牛女却病倒了,天下大概没有不会生病的人吧?而且,牛女病得还不轻呢,已经不能起来干活儿了。
牛女想到自己可能会死。她想,如果自己死了,谁来照顾这孩子呢?想到这些,她觉得自己就是死也不能暝目。无论自己的灵魂化作什么,都要来照顾这孩子。大颗大颗的泪珠,从牛女那善良的大眼睛里扑簌簌地滚了下来。
然而,命运似乎也对牛女无能为力了。牛女病情不断加重,最后,还是死了。
村里的人们都觉得牛女可怜。临死前,她是多么的放心不下自己的孩子啊,所有的人都深深体谅她。
人们一起为牛女送葬,把她埋在了墓地里,并决定一起来抚养她留下来的这个孩子。
孩子从这家转到那家,随着岁月的流逝,孩子渐渐长大了。每逢遇到高兴或伤心的事,孩子都会思念死去的母亲。
村子里,春天过去了,夏天过去了,秋天一过,便到了冬天。孩子越来越想念死去的母亲了。
冬日的一天,孩子站在村边,向远方国境线的群山眺望,他看见在高高的半山腰上,母亲的身影清楚地浮现在白雪之上。看到这一情景,孩子非常惊讶,但是他没有把这件事情告诉任何人。
后来,每当孩子思念母亲的时候,就站在村边,眺望远山。只要是晴朗的好天气,什么时候都可以清楚地看到母亲那黑黑的身影。那黑影,恰似母亲默默地望着这边,守卫着自己的孩子一样。
孩子虽然没有说过这件事,但是不知什么时候,村里人还是发现了。
“牛女出现在西山上了!”消息传开了。人们纷纷跑到外面,向西山张望。
“肯定是因为惦记孩子,所以才在西山上显形的。”大伙儿议论着。
遇上晴朗的傍晚,孩子们就会望着西边的国境线,异口同声地叫着:“牛女!牛女!”
不过,不知不觉,春天来了,积雪一消融,牛女的身影也就渐渐变得模糊不清了。到了仲春,积雪完全融化,牛女的身影便看不见了。
可是,一到冬天,当山上银装素裹、村里开始下雪的时候,西山上又清楚地浮现出牛女那黑黑的身影。村里的大人和小孩,整个冬天都在围绕着牛女的话题议论不休。而牛女留下的那个孩子,几乎每天都站在村子边上,怀念地眺望着母亲的身影。
“牛女又出现在西山上了。她太挂念孩子了。真是可怜!’'乡亲们说着,更加精心地照料那个孩子。
不久,春天来了,天一暖和,牛女的身影便和积雪一起消失了。
就这样,年复一年,牛女黑黑的身影年年冬天都在西山上显现。这时,孩子已经渐渐长大,被送到离这个村子不远的一座镇子上,去一户商家做用人了。
孩子到了镇子上,依然看着西山,眺望着日夜思念的母亲的身影。那个孩子走了之后,每当雪后西山上出现牛女的身影时,村里的乡亲们也还是会说起这对母子之间的那种割不断的骨肉之情。
“啊,牛女的身影已经模糊不清了,天该暖和了。”后来,人们甚至把牛女当成了季节变迁的话题。
P6-10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牛女/小川未明儿童文学经典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日)小川未明
译者 译者:周龙梅//彭懿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9711809
开本 32开
页数 16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96
出版时间 2019-02-01
首版时间 2019-02-01
印刷时间 2019-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小学生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外国儿童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270
CIP核字 2018283559
中图分类号 I313.88
丛书名
印张 5.5
印次 1
出版地 浙江
204
154
14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1:4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