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成立至一九六六年,是我国长篇小说创作出版的一个高潮期。十余年间,有大批作品问世,其中数十部影响广泛,极一时之盛。这些作品坚持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以满腔热忱和质朴的表现方法,讴歌了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及社会主义建设等不同历史时期我国人民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和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代表了那时期我国长篇小说创作的最高成就,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图书 | 边疆晓歌(中国当代长篇小说藏本) |
内容 | 编辑推荐 新中成立至一九六六年,是我国长篇小说创作出版的一个高潮期。十余年间,有大批作品问世,其中数十部影响广泛,极一时之盛。这些作品坚持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以满腔热忱和质朴的表现方法,讴歌了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及社会主义建设等不同历史时期我国人民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和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代表了那时期我国长篇小说创作的最高成就,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内容推荐 战斗的号角吹响了! 青年们即将离开美丽的春城,踏上征途,奔赴祖国的亚热带边疆。 那里是一片天然碧绿的大地。那里也是一片几乎断绝人迹的神秘的大地。它是埋藏在千里云山之中的一块巨大的绿宝石,它就是本书所写到的孔雀坝。青年们将迎着亚热带阳光,在那里披荆斩棘,和大自然展开一场激烈的搏斗;他们决心把这块绿宝石开发出来,使它在祖国社会主义时代,放射出独特鲜艳的光彩!…… 试读章节 第一章 苏婕从家里急急赶到市委会来了。这位刚满十八周岁的女青年团员,脸上神采奕奕,仪表朴素端庄。她推开门,走进了市委会议室,一双黑亮的眼睛,热情地向周围环顾了一下;随后,她眉梢一扬,立即发现了那个首先到会的青年。 那青年坐在靠墙角的一个很不显眼的位置上。他身穿一套褪了色的战士服,膝盖上摆着一本翻开的书。书页发黄了,字行间划着长短不齐的红道道。他分明全神贯注地在读这本书。当他发现好像有人进来了,才蓦地抬起头来。于是苏婕看到了他的刚毅英俊的脸,和两片生得略显宽大、坚实的嘴唇。就在他挺身站起时,伴着无声的笑,嘴角微微向上翘了起来。 “你好?”苏婕当即向对方招呼了一声。 那青年端正地站着,同时也向苏婕道: “同志,你是……” “我是来参加开会的。” “我也是!” “啊,今后我们要在一起了!你在看书,是本什么书?”苏婕走近问道。 “一本……部队发的,”那青年含笑说。他合上书时,书面上的红字,落在苏婕黑亮的眼睛里。 “《为人民服务》,”苏婕一字字念出声。她把书接过来,又轻声读着下面那行黑体小字:“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印。” “你在部队工作吗?”她扬起脸问道。 “去年已经复员了,又回到铁工厂;我参军前就在那里当工人。”那青年仍旧谦虚地含笑回答。 “啊!我知道了,你就是林志高!”苏婕高声叫道。她翻开封面,在内封下角,果然找到了一个用蓝笔签的名字——林志高。顿时,一股感激之情涌上她的心头,站在她面前的这个青年,原来就是她报名参加边疆建设的带头人啊…… 那是苏婕出院后不久的事。这年因为一场大病,她耽误了大学报考,病好以后,她闲待在家里,心里非常烦闷。一天晚上,她的表哥萧若怀,特意来约她去参加团区委主办的周末晚会,她便高兴地陪着去了。 萧若怀是个年轻的青年工作干部,两年前,大学还没毕业,就参加了工作。因为是表亲关系,他和苏婕从小就玩在一起,也同在一个学校读过书。但随着他俩年岁渐渐大了,萧若怀不知不觉地涌起了一腔对苏婕的新鲜的感情,它迥然不同于童年的友爱。只是,苏婕目前根本不愿意理会这种事,萧若怀出于自爱,一直未便公开向她倾诉自己的心愿。 那晚萧若怀兴致很高,眉宇问流露出一股掩藏不住的喜色。这使苏婕陪他外出时,更在意地把萧若怀打量了一番:还是那张文文雅雅的脸,高高的身材;穿着天蓝色的凡尔丁青年服,折缝分明的藏青呢裤;走起路来,风度翩翩。这使苏婕暗暗嫌他太派头了,和她这个穿着朴素的女学生走到一处,有些格格不入。不过,萧若怀的才干,和他敢于战斗的勇气,远在解放前夕,在他参加学生自治会罢课游行时,就给苏婕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在许多方面,苏婕是既不大喜欢他,但又是尊重他的。 近来萧若怀常到苏婕家去,给苏婕带去新的书报,带去祖国各地的建设消息,也带去了亲切的安慰。当晚,他们穿行在灯光人影的街上,萧若怀又热心地把话题扯开了。 “现在考虑那些做什么!你病才好了几天,应当多休息,少用点脑子,最好暂时什么也不要想。把身体搞垮了,那可是一辈子的事情。” “你倒会说,我怎么能不想呀?”苏婕瞥了表哥一眼,讷讷地说道,“同学们有的继续升学了,有的参加了社会主义建设,到处轰轰烈烈,我闲在家里能好受得了吗?——拿你来试试!” “我是说你暂时不要考虑太多。当然,一个青年如果不怀抱理想,不常常憧憬未来,生命就变得枯燥了。我的意思根本不在这里。”萧若怀语气变得更婉转了。“我是说,你要考大学,反正今年已经错过了。如果明年报考,温习功课有的是时间,你不消着急嘛。就是你想参加工作,也得等身体复原了……” “我想参加工作,真的,表哥!闲在家里,我真是受不了。”苏婕的语气越来越激烈了。指着前面一座新盖的大楼,急切地道:“你瞧,这座楼房,我出院的时候才动工几天,啊呀!这阵快通到天上去了……你就不想想,我咋个安得下心?” “那你想做什么工作?”萧若怀从容问道。 “无论做什么都行!”苏婕紧接着答道,同时深思地耸起长眉,“我想先参加一段工作。组织上叫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等到明年暑假,我再申请去考大学,去学生物,你说好吗?” “还是你那个志愿?……我发现你爸爸对你的影响,最深不过了!” 苏婕不做声了,她的心被理想载向了远方…… 苏婕的父亲是一位生物学教授,尤其对热带植物研究做过许多努力。解放前,当他年富力强的时候,曾不惜辛劳远游到“瘴疠蔓延”的云南边疆各地。他冒着炎热,几乎踏遍了边疆的山林平坝。在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在植物种类繁多而且永不凋谢的锦绣之乡,他发现那里资源无穷,宝藏丰富,真称得上是“植物王国”。他为这富饶的土地欢欣鼓舞,整日着魔似的工作着。但是在那个时代,单枪匹马的学者能有什么作为呢?这个地区是被人视为“不毛之地”的,它被瘴疠笼罩着,使人不寒而栗,望而生畏。教授只有在激奋之余,对着这茂盛的植物,惋惜痛心不已。 他曾经无数次慨叹自己力量单薄,眼看着这未经开发的肥沃土地日益荒芜下去。他于是发誓要把他的种种发现著文公之于世,让人们早日了解,早日开拓,使它早日绽开五彩缤纷的花朵。不幸的是,这位爱国的植物工作者未能遂心如愿。他广勘博采近一年,未及踏上归途,便被边疆的骇人听闻的恶性疟疾残酷地夺去了生命。留下给家人的唯一纪念物,是他死前托同事带回的一本字迹模糊、多处不可辨认的记事手册。当时苏婕还在小学读书。但父亲的形象和志向,却深深地铭刻在她年幼的心灵里。……现在,她所神往的,正是她父亲未完成的业绩啊! “也许是我想得太多了,可能不切实际,”苏婕像从梦中刚醒过来似的,激动地说道,“有时我想去学生物,有时又想去学医,将来到边疆去当一名医生。” 萧若怀就按着自己的心愿,发表了不同的意见: 依我看你做青年工作很合适,你的性情总是那样热热烈烈的,对新鲜事物,又那么锐敏,……” “是吗?”苏婕看了萧若怀一眼,复又沉人自己所想象的天地中。 再往前走,路面宽阔了。温暖的夜风惬人心意地吹拂着。已是深秋季节,并不感到有寒意。他们径直朝着灯光灿烂的地方走去,那里是昆明市工人文化宫。今晚团区委在这里组织广场演出。他们从密密麻麻的人群中挤进了文化宫的大门,刚一歇住脚,人们就像发大水似的打身边涌了过去,接着分散开了,多股多路地伸向各个娱乐场所。文化宫里的晚会活动真是五花八门啊! 他们要去的演出场所,华灯高悬,人声鼎沸,结伙成堆的,大都是青年职工、学生和小娃娃。演出还没有开始,正在打场子哪。 “走,我们先到别处去耍,待会再来。”萧若怀拖着苏婕要走。 “青年同志们,静一静!”一个女同志在广场中央的一张凳子上站起来了。她扬起右手,用铿锵的声音宣布道:“青年同志们,趁我们演出还没有开始……” 她要说什么呢?被拖出圈外去的苏婕,站着不走了。 “她就是这一区的团区委副书记。”萧若怀指着那女同志说。“走吧!我知道她要说什么了,材料是我们转发下来的。” “亲爱的同志们,在我们昆明市青年中,出现了一件大好事情……向大家宣布一份申请书……”那个女同志的高嗓子和萧若怀的话,一同传到苏婕耳朵里。 “什么申请书?”苏婕好奇地问道。 “一个从部队复员回来的工人,申请到边疆去。” “边疆?!” “唔!是一个可贵的行动!”萧若怀赞美说。“走,我们先到那边去耍。” “不,我想听听。”苏婕聆听着。团区委副书记的声音更响亮地传了过来: “……团员同志们和青年同志们,这份申请书,不是我们这一区的同志写的;人家已经跑到我们前面去了!大家听我念念这份申请书,这对我们是个很大的教育,使我们更加认识到,新中国的青年,应当怎样做好革命的接班人,怎样对待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建设。” 满场的青年哄起来了。有人操着昆明腔,奶声奶气地吼着说: “副书记,请你说明白一点,我们到底是咋个落后了?” “静一静,同志们!”副书记用力挥舞着两只手。人声刚平息下来,她抓住机会就大声宣布道:“这是合成铁工厂的党支部副书记林志高同志写给市委和团市委的申请……你们莫喊叫,等我来念……”P1-5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边疆晓歌(中国当代长篇小说藏本)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黄天明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020065110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380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99 |
出版时间 | 2008-05-01 |
首版时间 | 2008-05-01 |
印刷时间 | 2008-05-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7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247.5 |
丛书名 | |
印张 | 12.1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10 |
宽 | 147 |
高 | 15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10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