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何以三代以下有乱无治(明夷待访录)/经典3.0
内容
编辑推荐

一代大儒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共有二十一篇,讨论的主题有十三个。其中《原君》、《原臣》、《原法》、《学校》等篇最为近人所注意。《何以三代以下有乱无治(明夷待访录)》导读者王泛森认为最能用来贯串《待访录》各篇大义的是两种政治原理之对立,究竟三代以后的君臣关系、制度设计、法律、兵制……等林林总总的议题,是从哪一种原理出发的,是“以天下为天下之天下”这个原则出发,还是从以天下为帝王之私产出发的?

内容推荐

从为父报仇的热血青年到亡国孤臣,从抗清通缉犯到一代大儒,黄宗羲一生的大起大落,与其追求公义、为民造福的理想紧系。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提出了许多突破性的经世主张,重新厘定了君臣关系,言论激烈。

就像是一颗伺机爆发的炸弹,这本书在清代期间并未产生影响力,却在沉寂两百年后喷薄而出——在梁启超、谭嗣同和孙中山等人的大力宣扬下,刊印了成千上万册;这本小册子所蕴含的民权思想,对清末的立宪派和革命分子都产生了火雷破山海般的影响。

《何以三代以下有乱无治(明夷待访录)》对这本小册子进行导读。

《明夷待访录》共有二十一篇,讨论的主题有十三个。其中《原君》、《原臣》、《原法》、《学校》等篇最为近人所注意。《何以三代以下有乱无治(明夷待访录)》导读者王泛森认为最能用来贯串《待访录》各篇大义的是两种政治原理之对立,究竟三代以后的君臣关系、制度设计、法律、兵制……等林林总总的议题,是从哪一种原理出发的,是“以天下为天下之天下”这个原则出发,还是从以天下为帝王之私产出发的?

目录

他们这么说这本书

与作者相关的一些人

这本书的历史背景

这位作者的事情

这本书要你去旅行的地方

导读王泛森

治国者备忘 何季澄

原典选读 黄宗羲原著

这本书的谱系

延伸的书、音乐、影像

试读章节

《明夷待访录》是一部奇书,其中有许多震人心弦的思想。它是作者黄宗羲(1610~1695)从其复国的艰难辛苦中得出的道理,其中有许多指涉十七世纪的具体问题,也有不少具有长远价值的政治提议,是清季言民权、宪法、平等的张本。

《待访录》共有二十一篇,讨论的主题有十三个:《原君》、《原臣》、《原法》、《置相》、《学校》、《取士》、《建都》、《方镇》、《田制》、《兵制》、《财计》、《胥吏》、《奄宦》。其中《原君》、《原臣》、《原法》、《学校》等篇最为近人所注意,且让我摘述《原君》篇中触人心弦的段落。

天下为主与以君为主

《原君》篇说生民之初,人人各顾一己之私,人人各为自己之利,对公共有利之事没人去办,对公家有害的事没人去除,于是有这么一个人出来,不专为个人一己之利益而愿意使天下之人皆受其利,不考虑自己的损失而让天下免祸,于是人们推戴他为领导者。可是后世的领导者相反,他们“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而且使得天下之人没有自己的“私”,没有自己的“利”。统治者“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公”,一开始还觉得难为情,久而久之便不以为意,视天下为莫大之产业,传之子孙,享受无穷。于是黄宗羲区分两种政治形态,“古者”是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后来是以君为主,天下为客。黄宗羲强烈地说:“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如果没有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就因为有君,天下人才没有自己的“私”与“利”,“今也天下之人,怨恶其君,视之如寇雠,名之为独夫,固其所也”,但是“小儒”们却以为君臣之义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在《原臣》篇中,他又以天下为公为出发点,重新厘定君臣关系,说因为天下太大非一人所能治,故君臣分工以治之,“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而世人却错以为天下之臣民为人君囊中之私物,于是他接着说出“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这样的话。这些篇章中动人心魄的文字正是《明夷待访录》最引人注目的部分。

无独有偶地,在同一个时代也出现若干与此相近的言论,像唐甄(1630~1704)《潜书》中说:“杀人之事,盗贼居其半,帝王居其半……盖自秦以来,屠杀二千余年,不可究止。嗟乎!何帝王、盗贼之毒至于如此其极哉。”(《全学》)又说“周秦以后,君将豪杰,皆鼓刀之屠人”(《止杀》)、“自秦以来,凡为帝王者皆贼也”(《室语》)。足见这些思想在当时并不是孤例。

“明夷”何以称“待访”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黄宗羲全集》的编者在浙江宁波天一阁发现了黄宗羲的《留书》五篇,那是宁波冯贞群伏跗室的旧藏,后来移交给天一阁。这五篇文稿的出现,印证了几百年前全祖望(1705~1755)《跋明夷待访录》内所说的“原本不止于此,以多嫌讳弗尽出”。有趣的是,这五篇文章后面所附的一张字条,还生动地说明了五篇稿子的来由。它说明了黄氏在顺治十八年(1661)已开始写《留书》,“留”是要“留传后人”的意思。康熙元年(1662),黄氏开始写《待访录》时,已将这五篇文章的内容部分吸收到新书中,但是他也把五篇文字中大量涉及华夷之别,意思极为强烈的文字,删削殆尽,读者不再看到“以中国治中国,以夷狄制夷狄,犹人不可杂之于兽,兽不可杂之于人也。是故即以中国之盗贼治中国,尚为不失中国之人也”(《史》篇)这一类的见解。故《留书》是“种族版”,《明夷待访录》是“新朝版”。

从《留书》仅存的五篇看来,黄宗羲早先种族意识极强,他的一些政论即是以最决绝的种族意见为基础。康熙元年(1662),当他收到桂王被处死的消息之后,知道复明运动已经没有希望,便开始写《明夷待访录》。“明夷”是《易经》的一卦,离下坤上,土在上,火在下,表示火冒出来却被土遮蔽,暗主在上,明臣在下,不敢显其明志,或等待天亮之意。“待访”二字可能是等待新朝君王之下访,他又说如果依照秦晓山十二运之说,“向后二十年交入大壮”,也就是预言新朝将有隆盛的局面。这个书名曾经引起不少人的质疑与不满,尤其是那些曾经追随他东奔西跑复明抗清的人们。

十七世纪出现过一批比较成规模的政论,如顾炎武(1613~1682)《日知录》,外表看起来是学术的,但实际上同时也是政治的;如王夫之(1619~1692)的《读通鉴论》中大量的按语,也是政论,当然他的《俟问》、《搔首问》等也是。唐甄的《潜书》、王源(1648~1710)的《平书订》、陆世仪(1611~1672)的《思问录辑要》等,也都是政论。在这一批书里,《明夷待访录》之所以有突出的地位,我个人认为不单是针对君臣、学校、兵制、田制、财政等提出这样或那样的看法,他与上述诸书最大的不同是有一套系统性的原则贯串于大部分的政论中。P14-18

序言

大约一百年前,甘地在非洲当律师。有天,他要搭长途火车,朋友在月台上送了他一本书。火车抵站的时候,他读完了那本书,知道自己的未来从此不同。因为,“我决心根据这本书的理念,改变我的人生。”

日后,甘地被称为“印度圣雄”的一些基本理念与信仰,都可溯源到这本书’。

阅读,可以有许多收获与快乐。

其中最神奇的是,如果我们有幸遇上一本充满魔力的书,就会跨进一个自己原先无从遭遇的世界,见识到超出想象之外的天地与人物。于是,我们对人生、对未来的认知与准备,截然改观。

充满这种魔力的书很多。流传久远的,就有了“经典”的称呼。

称之为“经典”,原是赞叹与敬意。偏偏,敬意也容易转变为敬畏。因此,不论中外,提到“经典”会敬而远之,是人性之常。

还不只如此。这些魔力之书的内容,包括其时间与空间的背景、作者与相关人物的关系、遣词用字的意涵,随着物换星移,也可能会越来越神秘,难以为后人所理解。

于是,“经典”很容易就成为“传说中的书”——人人久闻其名,却没有机会也不知如何打开的书。

我们让传说中的书随风而逝,作者固然遗憾,损失的还是我们。

每一部经典,都是作者梦想之作的实现;每一部经典,都可以召唤起读者内心的另一个梦想。

让经典尘封,其实是在封闭我们自己的世界和天地。

何不换个方法面对经典?何不让经典还原其魔力之书的本来面目?

这就是我们的想法。

因此,我们先请一个人,就他的角度,介绍他看到这部经典的魔力何在。

再来,我们以跨越文字、绘画、摄影、图表的多元角度,来打开困锁住魔力之书的种种神秘符号。

然后,为了使现代读者不会在时间和心力上感受到太大压力,我们挑选经典原著最核心、最关键的篇章,希望读者直接面对魔力之书的原始精髓。此外,还有一个网站,提供相关内容的整合、影音数据、延伸阅读,以及读者互动的可能。

因为这是从多元角度来体验经典,所以我们称之为((经典3.0》。

最后,我们邀请的就是读者,您了。

您要做的唯一的事情,就是对这些魔力之书的光环不要感到压力,而是好奇。

您会发现:打开传说中的书,原来就是打开自己的梦想与未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何以三代以下有乱无治(明夷待访录)/经典3.0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黄宗羲
译者
编者
绘者 何季澄
出版社 海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1008640
开本 16开
页数 8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00
出版时间 2012-05-01
首版时间 2012-05-01
印刷时间 2012-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4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249.32
丛书名
印张 5.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70
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4:2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