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老舍茅盾/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老舍的才华是多方面的,长短篇的小说,散文,戏剧,白话诗,无一不能,无一不精。而且他有他的个性,绝不俯仰随人;茅盾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五四新文化运动先驱者之一,我国革命文艺奠基人之一。……翻开高亚军、睢雪编著的《老舍 茅盾》,你可以发现,其实每位名人的生活历程、成才之路本身就是一部极佳的、罕有的作品。本书精选老舍和茅盾青少年时代的故事,阅读这些故事,可以帮助青少年朋友们了解名人们的成才经历。

内容推荐

高亚军、睢雪编著的《老舍 茅盾》是《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丛书》之一。

《老舍 茅盾》对老舍、茅盾的家世、家教、兴趣爱好以及对其一生有影响的人和事等着墨颇多,尤其探究了本人之所以成功的主客观因素,希望可以对成长中、探索中的青少年会有所裨益。

目录

老舍

 灾难岁月中的生命

 母亲——生命的教育

 学趣

 从教之路

 初恋与退婚

 弃官日子的收获

 重执教鞭

 远涉重洋的寻求

 沉重的谢幕

茅盾

 童心在跳动

 人生的渴求

 泛舟书海

 求学之旅

 向着遥远的征程跋涉

 崇美向善

 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

 丰硕的收获

试读章节

灾难岁月中的生命

北京这座悠久的历史名城,从10世纪初以来,曾经是辽代的陪都,金、元、明、清几代封建王朝的都城。都城里金碧辉煌的皇宫御苑、华丽府邸、达官贵人的大宅深院,与穷苦百姓破旧的四合院,穷街僻巷的低矮住房对比,正是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的生动写照。

1899年2月3日,是农历戊戌年腊月二十三,在北京西城小杨家胡同里面的一个不显眼的小院里,一个普通小户人家,随着一阵婴儿“呱呱”的啼哭声降生了一个男婴。他就是后来驰名中外的作家——老舍。

老舍,姓舒,名庆春,字舍予。1926年7月间,他的第一篇小说《老张的哲与学》开始在“文学研究会”的机关刊物《小说月报》上连载,第一期(17卷7号)署名舒庆春,接下来的一期(17卷8号)开始改用老舍,从此,老舍这个笔名很快成为读者所熟悉和喜爱的名字。

除了“老舍”,他最早曾给自己起过“醒痴”的名字。不过,这个名字没有被传开,只有初中同班同学知道。因为老舍幼年发育不良,3岁还不会走路,也不会说话,这便是“痴”。其实,这个痴完全是由于营养不良所造成的。

后来,上师范时,老舍又为自己取了一个更有趣的名字——舍予。从字面上看,像是一个简单的拆字游戏,把自己的姓一分为二由“舒”而“舍予”,是取舍我的意思。

老舍喜欢“舒舍予”这个名字,除了在文学作品上署笔名“老舍”之外,在其他一些正式场合,都爱用此名。在重庆时出席演讲会,他这样说开场白:“我叫舒舍予,是无业游民。”把大家都逗笑了。同辈朋友尊称他为“老舍先生”或者“舒先生”,而他却说:“别这样叫,叫舍予兄。”

“老舍”这个笔名显然是由“舒舍予”派生来的。当时人们有一种习惯做法,常常取人名中间的一字,在前面加上“老”字,这样就形成了“老舍”这个名字。

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这个时节,城里乡下都热闹非凡。虽说天气寒冷,并没有驱散老百姓想过年的那种渴望。依照旧习,人们在这天晚上要给灶王爷祭上糖果,烧上香火,放炮燃花。花炮闪烁出的光亮冲破了黑暗的天空,照亮大地,照亮家庭院落。据说这样做,就能把灶王爷请到家中,吃些糖果,化为灰烬,满意了再飞回天空。虔诚的人们为的是求他老人家能“上天言好事、下地保平安”,为一年一度有好运气。

然而,灶王爷并不买穷人的账,穷人照样穷,富人照样富。有钱的人家,红墙高阁,院内设景造物,砌石造山,养花植木。屋内温暖如春,男人们喝着香茶,玩牌、逗鸟,哼着小曲,可谓悠哉悠哉。女人们涂脂抹粉,打情逗俏,玩狗逗猫。善良的人们衷心地祈求,美好的愿望只能在期待中延伸,何年何月好的日子才能到来,谁也不知道。穷人似乎觉得有钱人家是祖辈上的造化,富人是上帝赐给,而穷是天经地义,命中注定,忍耐、驯服、麻木似乎成了那些在艰难中度日的人们的一种认可。

小杨家胡同里的人们,用平时节省下的饷银忙着过年,割肉、打酒、蒸饽饽……再买上香酸醋,蘸着饺子吃,那滋味令人垂涎。当地有个习俗,过年时,再穷的人家也要吃顿饺子,好似吃饺子就是过年的一种“象征”。那时实行赊账,卖烧饼、卖炭、倒水都可以赊,赊账的人家门上都被画上白道道,五道一组,颇像鸡爪子,收钱时按鸡爪子多少交钱。

P3-5

序言

时光在流逝,生命在燃烧。当我同理想和希冀相伴的青少年时代依依惜别,即将步入厚重的中年时,一种“人生几何”的感喟时常萦绕于怀。遥忆往昔贫寒的童真岁月,仍愿咀嚼那涩涩的酸楚中播撒出的永生不灭的希望之火。

幼年的时候,家乡总共不过百种物品的“百货店”里,竞有一个柜台是专门售书的。在这里,我发现了牛顿,知道了高尔基,认识了列宁,记住了鲁迅。记得那是小学三年级的事。一天放学回来,一位女同学悄悄地对我说:“供销社来了一本好书,去看看!”我们一同跑到柜台前,一看是《闪闪的红星》,价格是3角5分钱,这在当时是7个鸡蛋的价钱。我一连三天,每天放学都要去看一看那本书,很怕被别人买走。第四天,我终于鼓足勇气,对母亲说明了缘由。我怯生生地站在母亲面前,好长时间母亲没有说话,母亲那慈爱的目光一直留在我的脑海里。我拿着3角5分钱,终于如愿买回了那本书。“那一年,我7岁,听大人们说,闹革命了……”一晃,20多年过去了,当我面对苍老的母亲时,仍会清晰地记得买书的情景和书中的故事。

今天,当我踏上生于斯、长于斯又阔别多年的故土时,先要找回的还是少年的梦。还是那个位置,还是那个供销社,房屋早已翻盖一新,店主当然不再是戴着近视眼镜、眼睛一眨一眨的老师傅。除“大件”外,几乎和城里的物品一样丰富,应有尽有。可柜台里再也找不到一本书。当我看到读初一的侄子和读小学五年级的侄女的书架上,课外书几乎都是机器猫、卡通之类时,喉咙里似乎有什么东西难以下咽,心里沉甸甸的。时代不同了,教育的内容、目标和对象都在发生变化,社会改革和财富增长无疑是一个时代的进步,我没有恋旧癖,更无意美饰贫乏的年代。但当怀念起童年少年时代那种难以忘怀的景象时,内心深处总觉得我们这个社会在走向富裕的路途中还应弥补一些遗憾——强健精神的遗憾。

人无法超越生命的自然极限,但可以超越生命本身。人类正是通过他们的创造将自己的文明史推向前进。当我驻足在色彩斑斓的历史画卷前,分明感受到伟大人物的人格力量和生命的另一种延续。……毫无差错却被外公毒打;不是为了几枚铜板而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勇气在棺木上睡觉;为了生生不灭的理想在阴暗的面包房里读书:这一幕幕情景仿佛伏尔加河畔不屈的少年高尔基就站在我的面前,与苦难的命运抗争。出身贵族家庭却自幼身残的拜伦,在高贵与卑贱的矛盾中让内心的苦楚升发出一种倔强、刚毅和力量。苦难的确是人生的最好教科书。当他们用心灵慢慢消受种种不幸时,也在创造一种辉煌和永恒。“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每一次记起陈独秀《敬告青年》中的这几句话,都有一种催人奋发的鞭策力量。对于不再拥有生命自然时段上的青少年时期的我,真想让心灵再走一番青少年的路:热爱生命吧!因为生命是一次性“消费”;珍惜青春吧,让青春的亮点变成一片光明,普照以后的所有生命里程。

影响人类文明史的中外名人在他们有限的生命里,创造了辉煌和永恒。他们的许许多多成功在青少年时代就奠定了基础,他们在青少年时代就怀有救国救民、立志创业的信念,这种信念强烈地影响了他们的一生。名人成功以后的事迹为人们所熟知,但他们成功之前的历史却鲜为人知,这方面的材料也很缺乏。本书对名人的家世、家教、兴趣爱好以及对其一生有影响的人和事等着墨颇多,尤其探究了中外名人之所以成功的主客观因素,我们由衷地希望这番努力对成长中、探索中的青少年会有所裨益。

林乾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老舍茅盾/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高亚军//睢雪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山西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3076834
开本 32开
页数 24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30
出版时间 2012-06-01
首版时间 2012-06-01
印刷时间 2012-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25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6-49
丛书名
印张 8.125
印次 1
出版地 山西
211
147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3:2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