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意志与真知--学庸之异 |
| 内容 | 内容推荐 宋明儒者本着鲜明的“性善论”取向与强烈的“道统论”信念,将《大学》《中庸》打通为一,使之成为他们心目中的“道统一贯之真理”的典型载体。邹晓东著的《意志与真知--学庸之异》则正是同这种余威犹在的道统论解读范式角力的结果,最大的创新点在于明确揭示出《大学》《中庸》分别具有不同的主导性问题意识,并进而论证它们基于各自的问题意识提出了实质有别的回答方案。本书提供了一种既具有历史感又不失哲学品位的新的学庸解读方案。 作者简介 邹晓东,山东莱西人,山东大学哲学博士,北京大学哲学系出站博士后,现为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助理研究员,主攻宗教哲学与儒家哲学,在《社会科学》《哲学门》《古典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大学》《中庸》的相关研究成果于2013年荣获两年一度的国际中国哲学会论文竞赛奖(三位获奖者之一)。《意志与真知——学庸之异》是在博士论文基础上修订而成,该研究曾获得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一等资助。 目录 激活真理意识 走出四书学的经典诠释和儒学理解 导言 与宋明范式角力 第一章 解释史批判与方法论反思 第一节 学庸研究的十大问题 第二节 宋明道统论的解释学原则 第三节 现当代的观点与方法之争 第四节 “主体间”解释学与本研究的文献约定 小结 第二章 《大学》“明德”并非《中庸》“天命之性 第一节 《中庸》之“性”:作为“生而固有的内在向导 第二节 殷墟甲骨“□(德)”字与“有命在天”信念 第三节 《尚书·周书》论“德”:“人为”与“命数 第四节 《论语》中的“极端”体验与有差等的“天资-禀赋”概念 第五节 《大学》并无“天命之性-率性”意识 小结 第三章 “教-学”意识凸显“意志软弱”问题 第一节 《大学》之“学”非毛奇龄所谓“实字之‘学’” 第二节 《大学》文本折射出来的“教-学”意识 第三节 “知识现成”凸显“意志软弱 第四节 “格物致知”归结为“意志持守 小结 第四章 《中庸》首章:本体论误区与生存论新解 第一节 “率性”还是“循教 第二节 两种“慎其独 第三节 “未发”之“中”即“中立心态 小结 补论何为“本性之善”——评谢文郁的《中庸》解 第五章 “真知”问题与儒家政教困境的可能出路 第一节 《大学》:服膺“教-学”意识,淡漠“知识-理解”问题 第二节 《中庸》:重编孔子语录,突出“真知”问题意识 第三节 “真知”问题求解:“率性”与“教-化” 第四节 儒家政教的君主困境与可能出路 小结 附论一 古“德”释考:□,谋求 附论二 《诗经·商颂》“致福”思维与《圣经》中的“苦难”问题 附论三 礼教的信念机制:《荀子·礼论》生存分析 后记 遗憾与致谢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意志与真知--学庸之异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邹晓东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齐鲁书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3338879 |
| 开本 | 32开 |
| 页数 | 388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257 |
| 出版时间 | 2018-09-01 |
| 首版时间 | 2018-09-01 |
| 印刷时间 | 2018-09-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468 |
| CIP核字 | 2017297671 |
| 中图分类号 | B222.15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2.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山东 |
| 长 | 210 |
| 宽 | 148 |
| 高 | 18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1000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