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实证与寻根--教育部西北艺术文物考察(1940-1944)(精) |
| 内容 | 内容推荐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组建了由王子云担任团长的艺术文物考察团,对西北等地区(陕西、甘肃、青海、河南)进行了民间艺术文物的田野调查与研究,系统整理和研究了40年代西北地区被传统绘画史学所忽视的无名艺术文物,本次西北调查的主要研究对象分四大门类:雕塑、建筑、绘画、民间风俗,工作项目主要从两条主线出发,即:寻找“艺术史的田野”和寻找“艺术的田野”。组织本次西北考察对无名艺术史的研究,成果丰硕,且后续研究持续了较长时间,直接影响了王子云后半生的学术取向和研究特色。本书即为对这一考察活动的全面系统的研究。 作者简介 刘渟,四川泸州人。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先后就读于西南大学(原西南师范大学)、四川大学,201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文物学与艺术史专业,获得历史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中国艺术史论研究,近年来在中国近现代艺术史学史研究领域取得一定成果,主持包括两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在内的各类纵向课题六项,在《文艺研究》、《美术》等刊物及艺术史领域的靠前靠前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出版《美术欣赏》教材一部。 目录 从个案研究中审视艺术史学的现代转向(代序)黄宗贤1 绪论1 上篇抗战时期教育部西北艺术文物考察史实 章王子云组建教育部艺术文物考察团的缘由13 节抗战背景下西北艺术文物考察的主客观条件13 第二节西北艺术文物考察的前期筹备47 第二章王子云率团考察西北艺术文物的历程与收获62 节西北考察的主要工作阶段62 第二节主要考察对象75 第三节主要工作项目87 第三章西北艺术文物考察成果类别108 节团队早期成果108 第二节王子云后期整理与研究成果115 下篇西北考察及王子云史学研究的学术贡献 第四章西北艺术考察项目的研究成果131 节敦煌莫高窟的研究成果与特点131 第二节霣去病墓前石雕群的研究成果160 第三节汉唐帝陵的研究成果174 第四节其他"无名艺术"杂项的研究成果195 第五章王子云"无名艺术史研究"的方法论体系205 节民国中后期"无名艺术史"的多维度研究形态205 第二节工作思路的模型化体系224 第三节研究方法的结构体系233 第六章王子云"西北艺术文物研究"的史学贡献275 节对民国时期"无名艺术史"研究的意义275 第二节对中国雕塑艺术史的学术贡献289 第三节对中国艺术史学科体系的建构意义300 结论315 参考文献319 后记330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实证与寻根--教育部西北艺术文物考察(1940-1944)(精)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刘渟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中华书局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1144529 |
| 开本 | 32开 |
| 页数 | 333 |
| 版次 | 1 |
| 装订 | 精装 |
| 字数 | 270 |
| 出版时间 | 2020-04-01 |
| 首版时间 | 2020-04-01 |
| 印刷时间 | 2020-04-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612 |
| CIP核字 | 2020041205 |
| 中图分类号 | K294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0.7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
| 宽 | |
| 高 |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