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芬兰教育全球第一的秘密(珍藏版)/常青藤走遍世界看教育系列
内容
编辑推荐

全世界最好的教育,不让孩子输给世界!

超越《虎妈战歌》、《哈佛女孩刘亦婷》、《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诠释真正的精英教育!

揭秘芬兰基础教育成功第一读本!中国台湾地区年度教育畅销书首位!《中国教育报》郑重推荐!

《芬兰教育全球第一的秘密(珍藏版)》(作者陈之华)涵概的内容,以7至16岁间的芬兰基础教育为主。

内容推荐

《芬兰教育全球第一的秘密(珍藏版)》是“常青藤先锋教育系列”之一,作者陈之华以一个长年旅居芬兰、身为两个孩子的家长,透过孩子的求学过程及亲身体验,实地探访芬兰学校、参与教学研习、回溯其历史及教育改革之路……

书中没有深奥的教育论述,没有教条式的文字,有的是发自内心的认同、感动及震撼!这不仅是一本对芬兰教育的透彻剖析,也是一本提供给忧心孩子未来的父母一个释放压力的出口!

目录

前言 人生是场马拉松

Chapter 1 初到芬兰的新生活

 芬兰?Oh,my God!

 戍守边陲

 初到芬兰

 “安居”难不难?

 安家是大事

 全身武装,玩雪去

 芬兰学校没有制服

 女儿转入芬兰学校

 转学,小小年纪的挑战

Chapter 2 芬兰教育的特点

 芬兰教育:见树又见林

 芬兰教育:先见林,再见树

 重视教育,百年如一日

 扎实教改,成就今天的芬兰教育

 全世界落差最小的教育体制

 芬兰教育最可贵之处,

 工作时数少,上课时数也少

 芬兰式的自我管理

 老师一样好,不用评比

 师,芬兰高中生的首选职业

 教育,一切都是为了学生

 混龄教学在芬兰,

 没有后进班,只有引导班

 芬兰为什么要讲“不让一人落后”

 零年级,不需要“赢在起跑点”

Chapter 3 芬兰的基础教育

 通识教育的开端

 尊重多元的开始

 开阔与内外兼具的视野

 精彩平衡的人生路

 真枪实弹的生活教育

 下课之后

 英文是怎么教的

 多语言的芬兰人

 家长会一窝蜂去选学校吗

 教育,为了吸引人才回流与国际人力

 阅读是终生资产

 每日至少半小时的阅读

 阅读环境的引导

 图书馆,芬兰的人文地标

 深入各地的流动图书馆

 与芬兰教科书的渊源

 好作品,才有出头天

 用心的出版商与编著者

 芬兰真像是面镜子

 基础教育之后:高中与职校

Chapter 4 走访各地的感动

 计程车接送上下学

 乡镇学校的孩子,英语真不错

 位学生的迷你小学

 获现代建筑奖的学校

 钢骨创造温馨的学习环境

 淑女左手臂上的小镇

 极圈镇上的中小学

 我们有全世界最好的水质

 巢维山旁的基提莱镇

 北极圈里的台湾情

 一代更比一代好

 竞争力,来自何方

 拉普兰首府的惊喜

 特殊教育的深层感动

 为弱势量身定做的教育

 俄国边界的芬兰城镇

 移民孩子的教育

 俄罗斯与芬兰的历史课

 你说,芬兰教育为什么成功?

 为了教育,回到芬兰

 美丽的雪城

Chapter 5 教育的未来

 自重自爱的芬兰人

 未来教师需要的能力

 教育系学生的全新评选法

 要平等还是“精英”

 教育,芬兰的新品牌

 教育,让全世界来取经

 来芬兰念书,好吗

 适合做执行长的民族

 芬兰,你的前途似锦

后记 芬兰做到了,我们也行

试读章节

芬兰?Oh,my God!

2002年秋日午后,家里书桌散着儿童英语教案和一叠翻译稿,电话突然响起,话筒那一端是先生的特急报。

“老婆,我们要调动了!”

我深呼一口气惊讶地问:“啊,真的吗?那,那,去哪儿?”

“嗯,是去芬兰……”老公吞吞吐吐的。

“芬兰?”我头脑顿时空白,心底高喊:“Oh,my God!”

手里翻起我的世界地图,仔细看着芬兰在欧洲的地理位置和接壤国家。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回如此专注凝视斯堪地那维亚半岛和周边区块,一时间,我的世界中心移了位。我,有点怅然若失。

“那你怎么说?”还是问了老公。

“我当然说可以啊,不然,我还能说什么?”

刹那间想起,立刻从电话本中找出曾经住过芬兰的朋友。

“颖啊,我们要去芬兰耶!这芬兰,怎么样呢?”

颖说:“很好啊,芬兰很好。”这时听到耀插话:“真的不错!”这夫妻俩轮番开讲。

我问:“可是,很多人都说芬兰不怎样……”

“谁说不怎样的?要不然,我哪会平平安安待上六年?”

我有点心虚地回复:“当然好。可是,听说天寒地冻的。”

电话那一头传来笑声,颖和耀开始谈起他们的芬兰生活经和抗寒耐冻的心理建设。

在亚热带长大的我,又曾经住过非洲、夏威夷这些热带地方多年,一听到那个“苦寒”之地,虽没有即刻冻得皮皮锉,却总还是要为自己和家人打打气。

拨个电话回娘家……

“爸、妈,我们调去芬兰。嗯,就是北欧,只是她的各方面条件,论纬度、论在别人心中的印象、论许多现实工作环境和待遇等等,大概都比不上瑞典!”

“哪里都好,只要孩子有学校可以衔接,教育能不落后就行了。”爸妈发自内心地说道。

的确,这也是我们一直以来最卑微的愿望,就是期盼同事、好友的家庭,都能在孩子学龄期间,调动到一个差强人意的环境时,除了工作、生活能适应外,还有合适的学校让孩子们顺利衔接课业。这个在他人看来事不关己,或微不足道的心愿,反而是我们许多家庭准备迎向搬迁挑战时,最需要天天祈祷、烦心忧愁的天大事。毕竟,任何一次举家迁动,看似船过水无痕,却深远地影响到每一个家庭和孩子的未来与成长。

一向开明的公公,并没有对我们即将远赴天涯海角与冰雪之国而忧虑,反而开心地说:“很好,芬兰是音乐家西贝流士的故乡。”

西贝流士?公公毕生研究西洋音乐欣赏、音乐史和音乐美学,他在第一时间点醒了我,古典音乐三位民族乐派大师之一西贝流士(Jean Sibelius),和人们耳熟能详的《芬兰颂》,就是来自芬兰。

“芬兰的音乐教育非常成功。”他紧接着以专业的口吻说道。

2002年秋天,当我正开始了解芬兰时,公公是身边少数几位对芬兰人文、艺术有深入、正面评价的。对我们说来,这真是一剂强心针。

先生的大哥对芬兰的了解切人点不同,学电机和通讯的他,从加州理工学院打电话来说:“芬兰!Nokia的故乡!”接着他和先生谈了好一阵子电话和手机发展史,更说芬兰电子通讯和信息科技都是世界顶尖。

芬兰另一个最有话题性的,应该是国家竞争力了。不过,“竞争力”在当时似乎距离大众很遥远,一时三刻,除了对经济和全球化有研究的人,大家对芬兰的感觉不只模糊,还会自动进行地理位置的乾坤大挪移!

“你们要去斯德哥尔摩啊!好地方!”很多朋友对我们竖起大拇指。

“不是啦!是,赫一尔一辛一基一”我们面有难色轻声提醒着。

“喔,瑞典嘛,我说,斯德哥尔摩很好啊!”他们恍然大悟地笑着说。

“啥?你们说什么?是……赫一尔一……”

“瑞典,好地方,好地方!恭喜啊!恭喜!”P13-14

序言

前言 人生是场马拉松

芬兰,对我而言,是一本写不完的书。

她开启了我内心世界中,一扇又一扇的生命窗口,让我学会了对自我探索的坚持、反刍,让我看到了人生的不同意义与价值,更让我真正去翻开一页一页不同的社会、人文、教育、艺术、创作价值观,以及生命历程里的得与失。

十五年前,我和新婚不久的先生,到了非洲西部大国的一座超迷你小城,自此之后的十余年跨国搬迁,就像是忘了踩紧煞车的北极哈士奇犬雪橇,被一群活蹦乱跳的极地犬,拉着不停向前奔驰,拖往不同的文化与国度。我的视野、心灵触角与思维层面,也在不同的人文、国度、社会游移之中,渐次开阔。

我的两个女儿也都是我身怀六甲之际,飘洋过海,绕了地球一大圈之后生下来的。这些年来,女儿一路跟我们从非洲到美国夏威夷,再回到台湾,之后再到北欧;从美国的托儿所、台湾的学前教育与小学一年级、芬兰的英式国际幼儿园、美式赫尔辛基国际学校,再到现在她们两个一起经历了近四年的芬兰教育。

因为两个孩子与搬迁生活,我在因缘际会下开启了自己对于不同文化、社会与教育的反思与心灵视野。

住在芬兰六年期间,我不断地四处走访、对谈,原本期待的是一个全球推崇的巨人身影,但却发现芬兰不过是众多平凡的民族之一,她的子民和你我一样,都会出现大小不同的错误。但她们却能平平实实地从错误中学习不断修正,再想尽办法稳稳地走好下一步。

她的教育方针历经多次转型,教改、论辩是常态,但教育模式是从严格管控到自由开放,从百般规定到充分授权与信任:对老师和学生都一样。

过往的芬兰教育,老师是权威,学生最好沉默是金;老师说,学生听。

过往的芬兰英文课,曾经是大家跟着老师念:This is a book.That is

过往的芬兰教育,是10岁分流,学生小学还没毕业,就要决定是继续念书,还是走向职训。但今天,却扎实地将所有孩子都纳入基础教育体制里。

芬兰的教改,不是一帆风顺,也并非一蹴可就地达到今天举世艳羡的高水平成就。但这个国家,有很强健、深厚、具公信力的研发机制,提供了很多实在、确切的统计与分析,让师长和教育人员从中不断去检视、了解、讨论,再凭借着他们总是“先有计划再做事”的民族性格,以及不求快也不急着立竿见影的安稳心态,一步步踏实执行出来的。

最重要的是她们的信念中,多了一份实事求是,以及重视真正的“平等”:城乡无差距的教育资源平等;绝不强调“精英”的受教权平等。这个“苦寒”的北极圈小国所做到的“众生平等”,让我多次在走访之中动容落泪……

北欧的孩子,和你我的小孩相同,毫无差异地拥有所有人性中的各个方面;而所有从儿童到青少年的青涩成长历程,也都一样。

唯一差别的是,整个社会和教育体制对于人的关怀、对于人的信任、对于人的尊重,以及对于人生到底是不是一场要赢在起跑线的竞赛的想法,是以更健康、更人文的深度,去厘定教育的理念和方法。

教育“概念”的不同,造就出不同社会与文化的真正区别。

当然,芬兰人对于自己的社会与教育,也多有抱怨与批判。只是所有的争议,总是希望能找出未来更好的道路,稳健迈向美好的未来。

我知道,教育是进行时,所有的数据与统计都会随时代的演进而不断更新,所有的细微之处,也总会随时间的流逝而不断修正。但这一项进行时就如同个人的生命一样,必须在变与不变之中,找到最重要、最值得珍视的精神与价值;而唯有回归根本,才能检验价值与精神的可贵之处。

芬兰的教育成就,就是把所有的“根本”与“偶然”,都去一步一个脚印落实之后,所产生的种种“必然”。

芬兰教育体制真心把每个别人家的孩子,都珍视为自己的宝贝,去拉拔抚育、用心灌溉,给予时间、空间,找到人性中善良的一面,协助鼓励养成学习动力,从不刻意强调精英、先进、竞争、比较,从不要求学生和老师具备超人能耐,从不奖励全勤与整齐划一,而将人人视为有着喜怒哀乐的平凡人性,然后从人性的根本上,去寻思如何陪着他们健康、正常地走完成长中的教育。如此而已。

这本书涵概的内容,以7至16岁间的芬兰基础教育为主。毕竟,一切教育的基础,与社会观念的建立,来自人们小时候习惯与思维的养成、塑造。基础教育绝对是个关键。

写作过程中,我不断提醒自己不能只以赫尔辛基看芬兰,也不能只以自己两个孩子在芬兰的受教、成长经验来谈,而是描述芬兰各地给我的多元感受与真实体会。

借着在真正走到、听到、看到、谈到之时,真挚触动了自己内在的心灵,才将记述、观察与观点写下。

期盼藉由这本书,与您一起分享这些年来我对于芬兰教育的贴近观察。

希望透过我与芬兰教育的对谈,来与您对话。

我相信,你我必然能激起不同角度思考的火花。而每个四处进射的火花与思辩,都会是一种对你我人生、对所处社会、对教育本质的新认识与新希望。

谢谢您来看这本书。

后记

这本书一路写来的挑战,就是我该以何种方式呈现?该怎么写?脑子里塞满了六年来的生活、女儿在芬兰的学习、和芬兰数百位教育等人士的对话、超过50所学校与机构的参访,以及国际教育人士群聚研讨的见闻。

我深怕有遗漏,而且总是经常出现新的想法与角度,一直苦思着……

我知道,在人生不同阶段写这本书,文字、笔触和内容,必然不同。就如同国际研讨会中,任何一位芬兰专家来谈教育,都会有不同的着力点、专业背景与个人经验值。同一主题,遇上不同时间点、不同阐述者,诠释就会不同。

但我也一直觉得,要想了解一个国家的教育,必然要对整体社会人文环境都要有所认识。毕竟,所有知识与学问之间是相通的,而教育议题,牵涉的却绝对是社会各个层面。唯有社会上普遍建立起来的观念与想法,才是驱动任何改革的动力。

当我听到亚洲许多国家的学者说,不可能、不适合,我们国情不同之时,我会试着跟他们说,有可能、会适合,因为这个教育体制,很人性、很务本;当然他们仍然会一脸狐疑地追着我问,为什么芬兰的教师,能有如此高的社会地位?

想不到,我在国际会场中,也能以当地人与外来人的双重身份,成为帮忙去诠释“外人”难以理解的芬兰现象的“代言人”。

我想,这本书,就是我试着为芬兰基础教育所作的第一个诠释。不过,它终必要先告个段落。

这几年累积下来的观察、体会、感触、看法,还有许多想和大家共同一探之处。这本书之后,其他想法、意念也会在日后从我的BLOG,或其他的出版之中,继续和大家一起来探索与分享。

我心底一直非常感谢远流出版的《芬兰惊艳》,因为它为大家开启了认识芬兰的第一扇窗,让芬兰有机会真正受到中国社会的关注。

我想这一次,从芬兰回到台湾之后,亲友们必然知道我们曾经去了何方;不会再将芬兰当成丹麦或俄罗斯,更不会再将赫尔辛基视为斯德哥尔摩了。

我知道,中国蓬勃的出版市场,会让任何一本书在一出场就可能被浩瀚书海所淹没,无缘与大多数读者相会。所以《芬兰惊艳》能开启第一扇窗,就如同一艘寒冬启航的孤傲破冰船一般,在杳无人迹的冰海,撞出一条航道。但也只有破了冰,才能让其他的船只现身;第一扇窗开启,也才会有第二、第三扇窗口逐渐的展开。

当然,我要感谢的,绝对不止于此。

所有在我“北国风情”BLOG里,不断给予鼓舞与支持的朋友、读者、大大小小的学生、年轻或资深的教师群、家长、各级学校、团体与报章媒体,真心感谢你们。因为没有大家,就不会有这一本书的写成与出版。  这种种温暖支持,对任何一位创作者来说,就是最大的动力。

最后一提的是,有一回我在芬兰桑拿室的满室热腾蒸汽中,昏沉的脑袋突如其来地想到,虽然这是我的第一本书,但从此而后每一次有机会出版书籍,我都将个人的部分微薄版税,捐赠给所探讨内容相关的机构。

这本书每一年版税全额的百分之三,会在每年底,请中国青年出版社代为捐赠给“捡回珍珠计划”的浙江平湖市新华爱心高级中学。

陈之华

书评(媒体评论)

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给他最好的人生。

——阿赫 芬兰前总理

“不要输在人生的起跑线上”并非教育的要诀。将人生看成一场与自己比赛的,“马拉松”,不急不躁,不争不抢。对孩子的教育,你或许会有全新的体验。

——《中国教育报》

芬兰是一个十分重视教育的国家,是世界公认的教育体制最完善的国家之一。教育是芬兰保持卓越的国家竞争力的主要原因之一,而注重教育公平、国民喜爱阅读、师资优良,都是芬兰教育成功的重要因素。

——刘海峰 “高校招生考试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首席专家,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

芬兰的教育课程改革打破了传统思路,在课程的三级设置、多种选修、轻松高考、可选式高考方面颇有建树,可以说是当今世界教育新课程改革的一个榜样,不愧让世界教育界冠以“芬兰模式”的美誉。

——靳忠良 国家级骨干教师、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特级教师

芬兰的义务教育是一个奇迹。

——梁文道 凤凰卫视知名评论人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芬兰教育全球第一的秘密(珍藏版)/常青藤走遍世界看教育系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陈之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0687436
开本 16开
页数 1
版次 3
装订 平装
字数 150
出版时间 2011-08-01
首版时间 2011-08-01
印刷时间 2015-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276
CIP核字 2009062422
中图分类号 G553.1
丛书名
印张 14
印次 15
出版地 北京
220
155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京权图字01-2009-0480
版权提供者 陈之华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19:4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