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失踪的航线/海洋科幻名家作品精选
内容
编辑推荐

  中国最经典海洋科幻少年读本;世界华人科幻协会会长吴岩作序推荐!

未来的海洋,将在人类生存中占据怎样的位置?海洋是否会被人类“征服”?被“征服”后的海洋是怎样的面貌?在这方面,围绕着海上交通、浅海经济开发和深海生存等领域,众多中国科幻作品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刘兴诗编写的《失踪的航线》收录《美洲来的哥伦布》《失踪的航线》两篇作品。

内容推荐

刘兴诗编写的《失踪的航线》收录《美洲来的哥伦布》《失踪的航线》两篇作品。其中,《美洲来的哥伦布》讲述的是一位苏格兰青年为了证明四千年前印弟安人曾凭独木舟从美洲驶到欧洲,独自一人在无任何现代化设备的情况下,驾独木舟横渡大西洋。《失踪的航线》讲述的是一名中国青年通过自己在海上的经历和发现,推断出一千多年前中国人曾漂洋过海到达美洲大陆。

目录

美洲来的哥伦布

失踪的航线

试读章节

可是,这一切有什么能比泥炭层里的那只橡树独木舟,更能诱惑我幼小的心灵呢?

我还十分清楚地记得那一天,如同我作为一个水手,确凿知晓横在大西洋和地中海之间的直布罗陀的奇峭的山形一样。

那一天,天气十分晴朗,人们的心也从未这样爽朗过。因为排干一个湖湾挖掘泥炭的计划,立即就要如愿以偿了。

整个湖湾充满了喧嚣的人声、犬吠,以及一种节日般的喜气洋洋的气氛。

在所有的人之中,孩子们要算是最高兴的啦!因为原本是一泓清波的湖湾一下子亮了底,本身就是一件了不起的新鲜事,何况还能指望在湖泥里拾到种种稀奇古怪的物件呢。那股高兴劲儿就甭提了,真比一年一度的感恩节,甚至比充满苹果布丁香味儿的圣诞节还更加快活呢。 我打着赤脚,跟在苏珊姐姐的后面,和一群野孩子在泥淖里到处乱翻乱找。这群孩子的“首领”叫托马斯,是一个满脸雀斑,长着一头乱蓬蓬的红头发的十五六岁的男孩。他和苏珊姐姐特别要好,处处小心翼翼地迁就着她。此刻正和她一起踩在没膝深的湖水里,起誓发愿地哄她说,要在水下为她寻找到一个真正的公主丢失的钻石戒指,或是女水妖遗落的魔法项珠。

眼看大孩子们都像长脚鹭鸶似的“扑通”“扑通”跳下水去了,我真是又羡慕又着急。急的是生怕他们会把所有的“宝物”都捞光了,而我由于气力微弱、身材瘦小,根本就甭想到湖水里去寻找什么,只能远远地落在后面,在乱糟糟的烂泥地里捡拾他们所不屑于理睬的剩余的东西。为了不放过每一个微小的机会,我找了一根细铁条,逐块逐片地仔细翻看每一个地段。虽然在污泥里也发现了一些东西,但大多数是不上眼的破罐头盒、碎玻璃瓶之类的玩意儿,毫无收藏的价值。转了好大一个圈,我依旧两手空空的。

我不禁有些灰心了,干脆一屁股坐了下来。眼望着别的孩子在湖湾的水里忙忙碌碌地四处奔跑,听着他们每获得一件猎物时发出的一阵阵欢呼,心里真不是滋味。尤其妒恨托马斯,他拾到的东西最多,几乎全都送给苏珊了。他们俩是那样地高兴,简直把我完全丢在脑后不理睬,我不由得感到十分委屈,低声抽咽着哭了起来。

我坐在地上哭了许久。因为没有一个人理睬我,自己哭得实在太没趣,才慢慢抽抽咽咽地收住了。这时,暖洋洋的太阳从云朵里露出了面孔,在我的脸上慈爱地吻了一下。我揉了揉被阳光照得几乎睁不开的眼睛,偏过头无意中朝前面不远处的一块泥炭地里瞥了一眼,突然有一段埋在泥里的树干映人了眼帘。

睁大眼睛再仔细一看,可不是嘛,千真万确地是一棵大树。我虽然不能找到什么有趣的纪念品,但是只消把这棵大树刨出来,运回家去作为过冬的劈柴,妈妈也准会奖赏给我一件小小的礼品,让自以为得意的苏珊看得眼红呢!

“啊哈!”我再也坐不住了,跳起来把头上的帽子往空中一抛,就朝那棵半露在外面的树直冲过去。我有一个想法,先要绝对保密,不声不响地只凭自己的力量把它从头到尾地挖出来,然后再向大家骄傲地宣布,让所有的人都大吃一惊。P4-6

序言

中国海洋科幻的新推动

吴岩

(世界华人科幻协会会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海洋是生命的发源地,也是人类生存的保障。海洋控制着人类最重要的资源供给和运输通道,更调控着天气变化进而影响食物的产量。生活在一个具有漫长海岸线的国度,中国人跟大海的交往由来已久。对海洋神秘辽阔的讴歌,跟对海洋变化万千的慨叹,早已交汇成一幕幕壮丽的音画。在所有这些关于海洋的抒写中,科幻文学无疑是最鲜为人知却最充满内涵的领域。

早在清末民初,科幻小说家就已经开始海洋故事的创作。吴趼人的《新石头记》(1905年)中,就写有乘坐潜艇下海观察洋底的精彩段落。碧荷馆主人的《新纪元》(1908年),直接描写了发生在未来的一系列海战。新中国成立到今天,中国科幻文学几经起落,但海洋题材的作品时有出现。这些作品中,人们将对生活的渴望、对发展的渴望聚焦于海洋,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会给民族带来更多亲近海洋的机会,也会造成种种可能的前进障碍。海洋似乎成为了中国人生存和发展的主要战场。

那么,中国海洋科幻小说具有哪些特点呢?

饱含着对未来海洋生存的多种憧憬,当然是第一个重要特点。未来的海洋,将在人类生存中占据怎样的位置?海洋是否会被人类“征服”?被“征服”后的海洋是怎样的面貌?在这方面,围绕着海上交通、浅海经济开发和深海生存等领域,众多中国科幻作品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各种各样的海洋船舶,使中国人的航海梦想被激发,重新开启一个新的大航海时代的意愿得到了满足;各种海洋开发技术的变革,给未来的社会生活带来了福利,也引发了灾难;潜藏深海的来历不明的生化基地,终止了我们亲近海洋的进程……至少对海洋科幻作家来讲,未来的海洋生存包含了美景,也危机四伏。

中国海洋科幻小说的第二个特点,是充满了对亲近大海之人的崇敬和赞美。在这方面,最值得提及的作家就是郑文光。在他的多部作品中,海一直是挥之不去的存在。但这种存在,不是简单的蓝蓝天空下的浩瀚大洋,恰恰相反,郑文光笔下的海充满了地方特色,这种特色既来自海洋本身,也来自滨海的人们。

将大海当作一种象征物来塑造,是中国海洋科幻小说的第三个特点。例如,刘兴诗的《美洲来的哥伦布》,虽然表面上谈印第安人借助独木舟横渡大西洋,但内中暗示的则是第三世界对第一世界构造的当代史的不信任。逆袭过程的本身,彰显了另一种历史的存在可能。

我认为,中国的海洋科幻创作还远远没有达到它的设计极限。无论是近期未来还是远期未来,海洋科幻的题材都还留有丰富空间。近几年来,有关“一带一路”的构想正在从设计走向现实,在新的历史时期重构“丝绸之路”,能带回遥远的丝路的激情吗?能带来世界格局的变化吗?所有这些问题,都等待着科幻作家们踊跃做出回答。

为了全面回顾和展望海洋科幻的成果,推动相关领域的发展,大连出版社编辑出版了这套海洋科幻丛书,我感到特别高兴。丛书中收集了新中国科幻文学领域中一些最重要的科幻作家的重要作品。这其中的许多,我都认真读过且记忆犹新。我觉得这套丛书的出版,能为新世纪中国海洋科幻的繁荣带来新的推动,能促进全新风格和内容的海洋科幻不断涌现。

是为序。

2015年5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失踪的航线/海洋科幻名家作品精选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兴诗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大连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0508859
开本 16开
页数 17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01
出版时间 2015-06-01
首版时间 2015-06-01
印刷时间 2015-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58
CIP核字 2015091755
中图分类号 I287.47
丛书名
印张 11.5
印次 1
出版地 辽宁
220
160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3 3:59:15